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传统民俗文化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以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乡村社火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苏振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9期54-57,共4页
社火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承载着农耕文化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乡村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追求。在靖远乡村,社火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庆祝丰收的仪式,到后来融入了宗教信仰、民间传说... 社火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承载着农耕文化的智慧和情感,反映乡村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追求。在靖远乡村,社火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庆祝丰收的仪式,到后来融入了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等元素,逐渐成为靖远乡村居民精神追求的一部分。靖远乡村社火在文化、社会和经济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既传承优秀传统民俗文化、促进乡村社区的凝聚力,又提升乡村旅游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火 靖远社火 传统民俗 价值意蕴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传统民俗的复兴策略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孙宽宁 徐继存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51,共5页
受社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冲击,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不断式微,民众精神文化内涵空乏现象严重,传统民俗的复兴问题广受关注。但在当下的实际研究和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俗表达模糊、对不断消解的民俗与需要复兴的民俗之间缺乏细致界定... 受社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冲击,我国传统民俗文化不断式微,民众精神文化内涵空乏现象严重,传统民俗的复兴问题广受关注。但在当下的实际研究和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民俗表达模糊、对不断消解的民俗与需要复兴的民俗之间缺乏细致界定和准确把握的情况。事实上,我们要复兴的民俗必须是具有维度清晰的结构性内容、切合民众生活的实际需求,同时又具有存在与传承特定场域的民俗。民俗复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具备科学理性的民俗复兴观念,把民俗复兴内容融入日常生活。不仅要对民俗复兴活动进行统筹规划,还要灵活把握和选择民俗复兴的具体路线。一是政府要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制度,采取恰当的宣传、鼓励、引导手段,让民众清楚社会的主流导向;二是广泛发动民众,保护和鼓励民众的民俗兴趣和热情,为他们采用民俗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创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 复兴 内容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民俗手工艺柳编的活态传承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海林 刘腾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4,共4页
目的解决柳编这一传统民间民俗手工艺保护与传承难的问题。方法利用现代工艺美术的理论知识,同时结合设计心理学与人体工程学,凭借中国新一代工艺美术人的探索与创新,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民俗手工艺,即柳编相结合,使其在审美及实用上... 目的解决柳编这一传统民间民俗手工艺保护与传承难的问题。方法利用现代工艺美术的理论知识,同时结合设计心理学与人体工程学,凭借中国新一代工艺美术人的探索与创新,将现代设计与传统民间民俗手工艺,即柳编相结合,使其在审美及实用上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及家居观念。结论在现代设计师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下,柳编这一传统民俗技艺焕发了新生,使其外观样式及实用性均符合了时代以及潮流的审美,其艺术风格不但在世界上赢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创造了大量外汇,而且也使国人自己在对传统民俗的保护上产生了深远的意义,大量新生代的年轻设计师纷纷将柳编作为设计灵感的来源并付诸行动,因此大量设计样式新颖的柳编器具得到国人的喜爱,使得传统民俗手工艺的活态传承发生了"自觉"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编 传统民俗手工艺 民族文化 民俗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龙英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12-114,127,共4页
从包装设计的商品属性、传播属性和文化属性出发,论述了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民俗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了如何在二... 从包装设计的商品属性、传播属性和文化属性出发,论述了传统民俗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民俗文化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增强设计作品的民族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探讨了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找最佳契合点,更加完美地诠释和传达包装独特的属性与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文化元素 包装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研究——评《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先昌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205,共1页
伴随城市化的跨越发展,植根于民间的文化遗产生存境况堪忧,越来越多的人对它们存在的必要性产生怀疑。传统文化艺术需要继承与创新,适应时代发展,以设计的眼光去开发和提炼民俗文化元素,将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将文化艺术实体化,创... 伴随城市化的跨越发展,植根于民间的文化遗产生存境况堪忧,越来越多的人对它们存在的必要性产生怀疑。传统文化艺术需要继承与创新,适应时代发展,以设计的眼光去开发和提炼民俗文化元素,将文化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将文化艺术实体化,创作出可动的文创产品,有效避免传统文化的消亡、馆藏化,既弘扬了民俗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又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和当代价值,实现了传统民俗文化遗产的活化与再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5年11月出版的《文化创意与旅游产品设计》一书,由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钟蕾教授和李杨老师著。该书结合了作者多年的教育、研究和设计实践经验,系统概括了旅游产品的设计现状和设计开发策略,通过文化创意进行系统要素整合、分析与提炼,论述了文化创意设计理论和创意方法,并着重讲述了系统性思维模式提取民俗符号的方法,使之与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实现民俗文化的产品化。在文化创意行业与旅游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该书是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创新方法研究的先驱,填补了民俗文化与旅游产品融合创新理论研究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产品设计 文化创意 传统民俗文化 融合创新 传统文化艺术 天津理工大学 民俗符号 系统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在传统民俗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圆圆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6-267,共2页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历史,在深厚的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我们民族行为处事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也包含了一系列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其与传统民俗建筑装饰、设计相结合,不仅符合文化传承理念... 我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历史,在深厚的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我们民族行为处事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也包含了一系列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将其与传统民俗建筑装饰、设计相结合,不仅符合文化传承理念,同时更是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和理解的客观需求。本文拟从传统茶文化的内涵分析入手,结合传统民俗建筑装饰设计的新要求,从而探索将茶文化融入到传统民俗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传统民俗建筑 装饰设计 运用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茶企电商为借鉴探讨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产品的电商教学与人才培养 被引量:1
7
作者 覃海宁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1期71-71,共1页
茶叶自神农时代,就作为日常饮食存在于居民的生活之中。茶文化承载着茶叶的变迁及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茶企除传统店铺销售外,其电商线上模式也发展的如火如荼。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茶企电商的发展为借鉴,探讨了中... 茶叶自神农时代,就作为日常饮食存在于居民的生活之中。茶文化承载着茶叶的变迁及中国历史文化的精髓。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茶企除传统店铺销售外,其电商线上模式也发展的如火如荼。基于此,本文主要以茶企电商的发展为借鉴,探讨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产品的电商教学方案和人才培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企电商 传统民俗 文化产品 电商教学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略论传统戏曲现代化给传统民俗发展带来的启示
8
作者 陈俊秀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3-135,共3页
作为社会的一种传承文化,民俗始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新而不断地消长演进,发展变迁。如今,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在多样文化互相碰撞的时代里,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它现代化的征程。怎样才能让传统与现代顺利衔接,让传... 作为社会的一种传承文化,民俗始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新而不断地消长演进,发展变迁。如今,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在多样文化互相碰撞的时代里,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它现代化的征程。怎样才能让传统与现代顺利衔接,让传统的民俗文化稳定、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呢?传统戏曲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策略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 传统戏曲 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传统民俗与人居环境
9
作者 张炜 杨毅柳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13-116,120,共5页
传统民俗在人居环境中的装饰造形艺术和色彩 ,呈现了中国文化和社会之丰富多样的一种象征性语言的样式 .同时表现民俗这种信仰的元素被用于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居环境之中 .不论是应用与外表的图案造形 ,或是隐藏在结构背后的象征意义 ,... 传统民俗在人居环境中的装饰造形艺术和色彩 ,呈现了中国文化和社会之丰富多样的一种象征性语言的样式 .同时表现民俗这种信仰的元素被用于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居环境之中 .不论是应用与外表的图案造形 ,或是隐藏在结构背后的象征意义 ,它们都刻划出百姓对丰足和欢悦幸福的祈求 ,他们依个人喜好而修饰安排的居室和聚落仍符合社会认同的规范和价值 ,以便在西部传统民俗中去了解造形艺术和人居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传统民俗 西部地区 窑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民俗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融合和传承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红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257-259,263,共4页
民俗的产生和传承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所决定,但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它既是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驱动力,它从社会生活中来,又调节着社会生活,它的基因图谱应该从其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铺开。如今,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 民俗的产生和传承由人们的物质生活所决定,但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们的物质生活,它既是发展的结果,也是发展的驱动力,它从社会生活中来,又调节着社会生活,它的基因图谱应该从其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生活中铺开。如今,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民俗文化来说,恰逢最适宜最肥沃最文明的土壤和生态。发掘民俗文化中积极的且具有亲和力的遗传因素,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活力,将民俗文化传承的步伐融合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俗 基因 乡村振兴 融合和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传统民俗文化的集体记忆重构及价值传承——以妙源村“立春祭”为例 被引量:25
11
作者 鲁可荣 曹斐浩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5-231,共7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传统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急剧转型,导致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失去了根基。基于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调查分析浙江妙源村"立春祭"传统民俗文化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与村民们的生...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传统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急剧转型,导致乡村传统民俗文化失去了根基。基于集体记忆的理论视角,调查分析浙江妙源村"立春祭"传统民俗文化集体记忆的建构过程。研究发现,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与村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相互影响,贯穿于村庄发展的始终,完整地承载着乡村集体记忆以及乡村多元化价值。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激发多元主体的文化自觉,充分挖掘和整合乡村资源,合理重构乡村集体记忆,有效推动产业兴旺、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传统民俗文化 乡村集体记忆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民俗在现代农村农民价值观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被引量:4
12
作者 钱海婷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5-128,共4页
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群体的文化生活的指令,内蕴了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民俗传统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建构功能,在凝结农民情感、构建大众共同体,化解城乡差异、消解农村社会矛盾,重构农... 民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是群体的文化生活的指令,内蕴了最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念。在新农村建设中,民俗传统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建构功能,在凝结农民情感、构建大众共同体,化解城乡差异、消解农村社会矛盾,重构农民主体,重建农村社会新价值体系方面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传统 现代农村 社会价值 功能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民俗中的“鱼文化” 被引量:2
13
《海洋与渔业》 2015年第7期66-66,共1页
鱼文化以各种形式表现在民俗和艺术等各个方面。人们在捕鱼、食鱼和用鱼祭祀等生产生活经历中,给鱼注入了多彩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古诗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传说,以绢帛写书信装在鱼腹中传递的,谓之... 鱼文化以各种形式表现在民俗和艺术等各个方面。人们在捕鱼、食鱼和用鱼祭祀等生产生活经历中,给鱼注入了多彩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古诗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传说,以绢帛写书信装在鱼腹中传递的,谓之:"鱼传尺素。"所以,书信又有"鱼笺"、"鱼符"、"鱼契"之称。把鱼视为民间吉祥物,这是因为鱼与"余"是同音,从而产生出对生活美好,衣食有余的心理愿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民俗 客从远方来 心理愿望 双鲤鱼 鱼符 绢帛 尺素 民俗文化内涵 鱼跃龙门 海洋渔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民俗事象的制约机制
14
作者 王才忠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4期10-15,共6页
研讨中国传统的民俗生活事象,首先遇到的一个理论问题,恐怕就是:传统民俗的创发机制到底是什么?因此,本文拟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传统民俗得以滋播、繁盛的生存环境,即农业文明、社区范式、国家形态、人文规范这四个维度给予考察,以期... 研讨中国传统的民俗生活事象,首先遇到的一个理论问题,恐怕就是:传统民俗的创发机制到底是什么?因此,本文拟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对传统民俗得以滋播、繁盛的生存环境,即农业文明、社区范式、国家形态、人文规范这四个维度给予考察,以期有所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民俗 民俗事象 制约机制 泰山 习俗 农业文明 家族群 中国古代 民俗生活 仪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村烟花燃放中看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的博弈
15
作者 严雪雁 《南方农业》 2019年第6期90-91,共2页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但在微观层面的广大农村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很多障碍,主要体现为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之间的博弈,若不能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则会导致执行困难与民怨加重,也不利...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但在微观层面的广大农村地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仍面临很多障碍,主要体现为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之间的博弈,若不能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关系,则会导致执行困难与民怨加重,也不利于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此,以潜江经济开发区为例,针对春节期间农村烟花燃放问题,剖析政府治理与传统民俗间的博弈关系,旨在为我国农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花燃放 农村 政府治理 传统民俗 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尚行通济,绵延四百多年的传统民俗
16
作者 孙建驹 《农村农业农民》 2011年第4期51-52,共2页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夜晚到正月十六,没有任何人出面组织,佛山城内万人空巷,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希冀,同走一座桥。
关键词 传统民俗 通济桥 风俗习惯 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仪式展演与民俗传统——山西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壁画及古戏楼文化意义阐释 被引量:2
17
作者 施旭升 范琪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33,共11页
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中的戏曲壁画与庙前广场和古戏楼,一道构成了完整的艺术序列。这不仅是仪式展演的审美化呈现,亦是民俗传统的人本性表达。论文一方面从图像发生的整体环境出发,对戏曲壁画与庙宇内其他壁画、庙前广场、古戏楼... 山西省洪洞县广胜寺水神庙中的戏曲壁画与庙前广场和古戏楼,一道构成了完整的艺术序列。这不仅是仪式展演的审美化呈现,亦是民俗传统的人本性表达。论文一方面从图像发生的整体环境出发,对戏曲壁画与庙宇内其他壁画、庙前广场、古戏楼进行联动考察,展现借鼓乐歌舞祈祷风调雨顺的仪式性文化基因;另一方面,从戏曲发生的动力因素出发,将图像中的符号表征与中国传统乐文化嬗变中所包孕的娱人向度的审美属性相结合,探究戏曲艺术不断流动生成的民俗性艺术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神庙 戏曲壁画 古戏楼 仪式展演 民俗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民俗服饰研究现状与展望
18
作者 梁惠娥 林文静 贾蕾蕾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6-234,共9页
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对福建民俗服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归纳、揭示当前研究的总体特征与薄弱环节,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发现,福建畲族民俗服饰与海洋民俗服饰研究相对丰富且细分翔实,汉族及其客家民系传统民俗服饰研究相对薄... 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法对福建民俗服饰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分析,归纳、揭示当前研究的总体特征与薄弱环节,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发现,福建畲族民俗服饰与海洋民俗服饰研究相对丰富且细分翔实,汉族及其客家民系传统民俗服饰研究相对薄弱;国外相关研究多从属于福建民俗与民俗服饰的研究,聚焦于福建民俗服饰专题的研究较少。未来可从福建汉族传统民俗服饰、福建不同类别民俗服饰及闽台民俗服饰的比较、福建民俗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展开多维度研究,以图、文、物等多类型资料为支撑,注重福建民俗服饰“文化本真”与创意市场经济的有机衔接,推进其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民俗服饰 畲族民俗服饰 海洋民俗服饰 客家民俗服饰 汉族传统民俗服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枫桥经验”中民俗传统的制度化运作与生活实践 被引量:6
19
作者 贾琛 萧放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51,共10页
在从礼俗性的民间社会到法理性的现代社会的转型中,“枫桥经验”通过民俗传统的制度建构与生活实践,探索着中国基层社会再组织化的可行方案。“枫桥经验”通过“民俗传统的制度化运作”,将维系生活秩序的民间社会规约改造为“国家嵌入... 在从礼俗性的民间社会到法理性的现代社会的转型中,“枫桥经验”通过民俗传统的制度建构与生活实践,探索着中国基层社会再组织化的可行方案。“枫桥经验”通过“民俗传统的制度化运作”,将维系生活秩序的民间社会规约改造为“国家嵌入逻辑”下的基层社会治理秩序;同时通过“国家制度的民俗化实践”,创造性地保留着民间治理传统对现代治理过程的参与。“枫桥之制”与“枫桥之治”的循环校正、叠加渐进是“枫桥经验”的运作动力,它们共同整合着充满褶皱的日常生活与法典化的制度规则,实现着国家制度与民俗生活的双向建设,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枫桥经验” 基层治理 民俗传统 生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叙事视角下的传统村落新民俗——以湘南B村“周礼古宴”为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彬彬 王安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5-89,共5页
“周礼古宴”是湘南B村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官方记述中显示它源于周朝“三礼”,民间则认为它是从村落开派起传承的,现在看到的村中经由官方组织安排的古宴现场表演则于近年才产生。这就使人们在认知上产生了模糊甚至矛盾。从叙事的... “周礼古宴”是湘南B村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动。官方记述中显示它源于周朝“三礼”,民间则认为它是从村落开派起传承的,现在看到的村中经由官方组织安排的古宴现场表演则于近年才产生。这就使人们在认知上产生了模糊甚至矛盾。从叙事的视角来看,关于“周礼古宴”官方叙事与民间叙事并没有本质冲突;古宴活动本身是关联于传统,又符合发展之势的新民俗;更是已融入村落生活,具有生命力的真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叙事 民间叙事 传统民俗 民俗 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