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制与应变──论我国传统民事诉讼体制的结构性变革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卫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90-95,共6页
我国传统民事诉讼体制以职权主义为结构特征,其基本致成因素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我国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这种传统的民事诉讼体制已不能协同于新的经济体制。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结构性变革──建立以当事人主义为特... 我国传统民事诉讼体制以职权主义为结构特征,其基本致成因素是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当我国的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时,这种传统的民事诉讼体制已不能协同于新的经济体制。因此,必须对其进行结构性变革──建立以当事人主义为特征的民事诉讼基本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民事诉讼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整合,也容易与外国民事诉讼制度相对接,从而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 诉讼体制 传统民事诉讼 当事人主义 基本模式 市场经济体制 职权主义 辩论主义 计划经济体制 结构性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中国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与实现路径:“息讼”与“教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柴荣 李竹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52,共8页
中国古代有关"户婚田土钱债"的民事纷争被称为"细事",但因其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在民事诉讼中地方官员对这些纷争仍然十分重视。科举考试的科目设置使得官员"入仕"前主要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这对其在... 中国古代有关"户婚田土钱债"的民事纷争被称为"细事",但因其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在民事诉讼中地方官员对这些纷争仍然十分重视。科举考试的科目设置使得官员"入仕"前主要接受儒家思想的教育,这对其在民事诉讼中追求"中和"、"无讼"的理想价值取向有重要影响。"息讼"的思想根基来源于儒家的"中和"、"无讼"理念,同时也是官员为了减少讼累的现实需要。在传统民事诉讼中,地方官员在调停或判决的过程中都会自觉地用教化的方式追求"息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事诉讼 价值取向 “息讼” “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刊中音年作者简介
3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5-145,共1页
本刊中音年作者简介杨海坤,1944年8月生,苏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理亨。主要代表作有:《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1992年12月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行政诉讼法学》(1994年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本刊中音年作者简介杨海坤,1944年8月生,苏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理亨。主要代表作有:《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1992年12月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行政诉讼法学》(1994年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主编,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者简介 中国行政法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行政侵权赔偿 博士生指导教师 马克思主义研究 传统民事诉讼 行政法律责任 行政程序 程序公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