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苗疆走廊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多样性及融合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效梅 戴志中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46,共11页
揭示民族走廊传统村落文化谱系多样性及融合性特征,对该类型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华民族文化谱系“多元一体”格局的走廊缩影认识,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以苗疆走廊为例,基于民... 揭示民族走廊传统村落文化谱系多样性及融合性特征,对该类型文化线路遗产特征保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华民族文化谱系“多元一体”格局的走廊缩影认识,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以苗疆走廊为例,基于民族族别背景对廊域内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进行识别,利用增加研究样地、多样性指数、杰卡德相似系数等方法来展开研究。结果表明:①苗疆走廊传统村落有12类单民族及2类多民族融合文化谱系,走廊可划分为II区段及V区段;②汉少融合、苗是全廊域特征谱系;旱驿路区段的多样性最为脆弱;③全廊域有6类稀少/濒危谱系;④水驿路、旱驿路区段的特有谱系分别有3类、6类;V区段之间汉少融合、苗、汉为共有谱系;⑤全廊域、旱驿路、福泉-普安区段之间的谱系构成相似度较高;水驿路、洪江-镇远区段之间相似度最高。整体而言,苗疆走廊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中以汉文化为纽带的融合谱系特征明显,各谱系在走廊中“多元共生”“多元一体”格局特征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疆走廊 传统村落民族文化谱系 多样性及融合性 多元一体 文化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空间谱系初探
2
作者 徐玉倩 王静 +1 位作者 程露瑶 王珂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5-892,共8页
传统村落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社会文化影响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色,历史文化空间作为充分体现村落特色的空间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空间的研究至关重要.以关中170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村落概况及分... 传统村落在不同地域环境不同社会文化影响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色,历史文化空间作为充分体现村落特色的空间载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针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空间的研究至关重要.以关中170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村落概况及分布特征入手,重点调研并梳理了传统村落现存的历史文化空间,总结出30种历史文化空间形式,并按照其所承载的文化功能和共性个性特征,将历史文化空间分为村落领域标识、宗教庙观、家族祠堂、名人纪念、公共交流、近现代历史旧址、陵墓墓园、文化教育等类型,依托空间形式、空间类型、空间感知效益三大板块构建包含8大类30小类历史文化空间及6类空间感知效益的关中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空间谱系,并对传统村落历史文化空间保护传承和分类型活化给予了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空间 空间形式 空间类型 感知效益 谱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设计——以沈阳市赫图阿拉村为例
3
作者 李正军 刘昕 吴非洪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5期222-224,240,共4页
以辽宁省沈阳市赫图阿拉村满族传统村落为例,进行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的设计实践,对赫图阿拉村进行田野调查和情况分析,依据归纳的问题结合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耦合机制,提出赫图阿拉村保护与更新的理念和原则,并对赫图... 以辽宁省沈阳市赫图阿拉村满族传统村落为例,进行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的设计实践,对赫图阿拉村进行田野调查和情况分析,依据归纳的问题结合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耦合机制,提出赫图阿拉村保护与更新的理念和原则,并对赫图阿拉村进行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的空间规划以及产业布局规划。得出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可以成为传统村落发展的战略工具,成为传统村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方法,进而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为辽宁省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人居环境更新、助力辽宁省乡村振兴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护 人居环境 更新 规划设计 民族传统村落 辽宁省沈阳市赫图阿拉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落文化景观基因识别与谱系构建——以桂北侗族传统村落为例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成 钟泓 粟维斌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0-55,共6页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是乡村聚落中最基本的单元景观,是特定聚落区别于其他聚落的景观因子,而聚落文化景观基因谱系研究是传统村落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聚落文化景观,对这些聚落文化景观进行科学研...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是乡村聚落中最基本的单元景观,是特定聚落区别于其他聚落的景观因子,而聚落文化景观基因谱系研究是传统村落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侗族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聚落文化景观,对这些聚落文化景观进行科学研究,构建其聚落文化景观基因谱系,对于侗族传统聚落文化景观保护及侗族文化传承、振兴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桂北地区传统侗族村落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对侗族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开展识别和提取研究,构建了由4个大类、12个中类、20个小类、25个子类和97个景观单元组成的桂北侗族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谱系。研究成果有助于桂北地区侗族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保护体系构建,也有助于新时代桂北侗族地区传统村落乡村文化的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文化景观 景观基因谱系 侗族传统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化视角下民族传统村落跨文化交流中的适应与认同——基于黔东南2个侗族村落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范莉娜 岑怡 张晶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6期32-46,共15页
通过对黔东南两个典型侗族传统村落的实证考察,基于Bootstrap抽样思想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来探讨结构化视角下村民文化适应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传统村落村民文化适应的内部结构中除了日常生活行为维度... 通过对黔东南两个典型侗族传统村落的实证考察,基于Bootstrap抽样思想下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来探讨结构化视角下村民文化适应对民族认同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传统村落村民文化适应的内部结构中除了日常生活行为维度处于一种双文化认同状态外,社会交往交流和族群认同两个维度都有较强的侗文化偏好。在“血缘—地缘—精神”为纽带的共同体中,村民处于一种文化适应的多维状态。第二,侗寨内村民普遍持有较强民族认同,体现在对本民族的探索欲望和承诺意愿上,这就意味着个体具备了本民族文化自觉的前提。第三,当不考虑两个变量结构时,文化适应和民族认同之间并无显著关联,但在结构化视角下除了日常生活行为对民族认同探索有正向影响外,文化适应的其他维度对民族认同都有显著负向影响,也即是当村民文化适应中的本族文化倾向越强时,其民族认同也会更强。由此可见对特定区域、特定群体在跨文化接触中的适应与认同应突破惯常单维标准和静态框架,需从多维、嵌入视角来进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村落 文化适应 民族认同 结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生态学研究——“土家族第一村”双凤村的田野调查报告 被引量:73
6
作者 万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1-50,共10页
运用田野调查研究方法,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分析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村落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结构、文化生态变迁、生态传承方式、生态发展困境及生态修复机制等问题,探寻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生态模式。研... 运用田野调查研究方法,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支撑,采用质的研究范式,分析由传统走向现代进程中村落传统体育的文化生态结构、文化生态变迁、生态传承方式、生态发展困境及生态修复机制等问题,探寻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生态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民俗事项。村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问题不仅仅是体育自身的问题,要具备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一致的生态结构,形成与社会文化高度发展相协调的运行环境,建立适应现代化社会需求的生态修复机制,营造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为核心的文化生态村,才是实现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双凤村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文化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传统村落活态化保护发展的价值探赜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英 舒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156,共9页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有着丰富而深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活态化保护发展对保存村落原生态风貌、传承中华文明与守护精神家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极大地助力弘扬民族文化并...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有着丰富而深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西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活态化保护发展对保存村落原生态风貌、传承中华文明与守护精神家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极大地助力弘扬民族文化并带领多民族走向现代化,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台阶,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传统村落 民族文化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化地理学的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丁传标 肖大威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2-76,共5页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对于维护民族多元文化生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和保护的紧迫性,讨论了文化地理学对于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适用性,从文化生态与景观、文化扩散与整合、文化...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及民居研究对于维护民族多元文化生态,促进乡村文化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和保护的紧迫性,讨论了文化地理学对于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适用性,从文化生态与景观、文化扩散与整合、文化源流与区划、地方文化与制度、综合演变机制等方面阐释了文化地理学对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方法与优势,探讨了文化地理学对于揭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特色文化内涵与特质的路径,为深化学科研究和保护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提供了较好的研究范式与应用基础。并以瑶族为例,初步提出了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框架,旨在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村落及民居研究的广度与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及民居 少数民族 文化地理学 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岗地区民族传统村落生态文化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毕兴 方忠艳 《南方农业》 2022年第9期157-160,共4页
民族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体现了当地原住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智慧遗产。通过对贵州省兴义坡岗喀斯特植被保护区6个民族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发现,坡岗地区民族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高效利用... 民族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体现了当地原住民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智慧遗产。通过对贵州省兴义坡岗喀斯特植被保护区6个民族传统村落的调查研究发现,坡岗地区民族传统村落的生态文化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的高效利用有着多重影响。鉴于该地区周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民族传统村落及其赖以生存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破坏和威胁;建议加强民族传统村落生态文化与生物多样性影响作用的跨学科研究,以促进当地生态文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协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村落 生态文化 生物多样性保护 坡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设性破坏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陶涛 刘博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4,共7页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的实物载体,受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盲目城镇化以及扶贫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升温等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数量锐减,村落内部民族特色景观建筑和人居环境遭到建设性破坏。保护少数民族传...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我国少数民族历史演进与文化传承的实物载体,受城乡经济发展失衡、盲目城镇化以及扶贫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升温等影响,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数量锐减,村落内部民族特色景观建筑和人居环境遭到建设性破坏。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应充分运用民族习惯法,在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制定单行条例,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协同保护模式,合法审慎地规划城乡发展布局与建设,建立健全开发建设决策失误的法律责任承担机制,保障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良性建设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 建设性破坏 民族传统文化 城镇化 法律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生态视域下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研究 被引量:32
11
作者 吴开松 郭倩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124,共11页
传统村落是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以湖南湘西州泸溪县为研究样本,从自然生态、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活力和保护机制五个层面,构建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考察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现状。研究发... 传统村落是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以湖南湘西州泸溪县为研究样本,从自然生态、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活力和保护机制五个层面,构建传统村落活态保护评价体系,考察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现状。研究发现,传统村落存在活态保护理念与创新脱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与外向拓展不够并存、村落传统文化边际效益递减、保护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传统村落活态保护应从重塑活态保护理念、创新传统村落保护新业态、利用社会资本打造PPP模式、“活化”民族文化记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激发村民参与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传统村落 活态保护 民族文化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文化主体性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4
12
作者 潘英海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4,共2页
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万个自然村。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一非遗随之灰飞烟灭,少... 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万个自然村。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一非遗随之灰飞烟灭,少数民族的聚集地濒临瓦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可持续发展 文化主体性 2010年 文化景观 乡土建筑 民间文化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传统村落保护的法治思考 被引量:11
13
作者 宋才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4-69,共6页
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不能毁损传统村落和特色村寨,城镇经济增长应当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相适应,吴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在维护传统村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结构... 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不能毁损传统村落和特色村寨,城镇经济增长应当与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相适应,吴江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在维护传统村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对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结构的非科学性改造,二是对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文化景观的不合理利用,三是对传统村落文化传承的忽略导致乡土文化空心化。保护传统村落的主要对策是:必须把文化治镇作为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新理念,把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责任回归到村民的身上,尽快制定出台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条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城镇化 传统村落 特色村寨 文化治镇 回归村民 保护条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转型中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的迷失与复归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梁勤超 王洪珅 李源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3,共4页
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自身的行为模式、具有身体实践的社会记忆等特性。在城镇化裹挟下,我国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遭遇了发展迷失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呈现出价值取向倒置、结构功能失序、权利主... 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具有典型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自身的行为模式、具有身体实践的社会记忆等特性。在城镇化裹挟下,我国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遭遇了发展迷失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少数民族村落体育呈现出价值取向倒置、结构功能失序、权利主体失真等迷失现象。实践主体的抽离、传承主体的断裂及传承制度的消解共同导致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的迷失。少数民族村落体育须坚守少数民族村落体育价值理念,重视村落传统文化的承续,完善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系统结构,以实现少数民族村落体育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体育 村落体育 城镇化转型 特性 发展迷失 传统文化 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期村落传统体育的生存、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郭琼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村落传统体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村民对本土传统体育的认同日渐趋弱,传承人才短缺,许多不可再生的优秀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不断消失,村落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愈加窄小。村落传统体... 在当前中国农村社会转型过程中,村落传统体育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村民对本土传统体育的认同日渐趋弱,传承人才短缺,许多不可再生的优秀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不断消失,村落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愈加窄小。村落传统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的资源宝库,保护村落传统体育就是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只有依靠地方政府、社会各界、村落传统体育传承群体等方面力量的协作,才能使村落传统体育从消极维护走向积极保护、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村落传统体育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乡土文化保护的法治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宋才发 黄捷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01-106,共6页
城镇化既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象征。传统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冲击中寻觅发展空间,村寨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碰撞中继承创新,民歌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撞击中传承发展。民... 城镇化既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民族地区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象征。传统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冲击中寻觅发展空间,村寨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碰撞中继承创新,民歌文化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撞击中传承发展。民族地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乡土文化是值得深思的现实话题,依法保护和规范民族地区民居建筑,依法保护和指引民族地区村落文化,依法保护和弘扬民族地区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新型城镇化 村落文化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交换理论视野下传统村落精英结构变迁简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陶琳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41-142,共2页
一、问题的提出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使甚至是最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也被纳入到国家管理和文化现代化之中,传统村落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村落呈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但在全球文化同质化发展之时,少数民族文化仍保持着自身的特点。传统村落由... 一、问题的提出民族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使甚至是最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村落也被纳入到国家管理和文化现代化之中,传统村落与中国其他地区的村落呈现出较大的相似性,但在全球文化同质化发展之时,少数民族文化仍保持着自身的特点。传统村落由于长时期地相对封闭于主流文化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社会交换理论 结构变迁 偏远少数民族地区 精英 少数民族文化 文化现代化 现代化进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传统图案在云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景观更新中的运用
18
作者 沈丹 《林业调查规划》 2016年第6期132-135,143,共5页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居民生产和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民族融合的推进与城市文明的冲击下,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民族景观特色逐渐丧失。为秉承民族传统文化,对北阁下村空间景观现状...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村落居民生产和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在民族融合的推进与城市文明的冲击下,云南省唯一的蒙古族聚居乡——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民族景观特色逐渐丧失。为秉承民族传统文化,对北阁下村空间景观现状进行分析,对其6个最具代表性的公共空间进行景观更新设计,将蒙古族传统图案进行提炼和变形,以场地中的种植池、铺地图案、公共设施为载体来呈现这一传统文化。运用环保型铺地材料,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使公共空间景观在继承优良传统文化的同时跟上时代的步伐,健康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更新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蒙古族传统图案 民族传统文化 兴蒙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传统村落整治规划探析——以江山市大陈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 被引量:28
19
作者 严云祥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9-92,共4页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一定数量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村(镇)。这些历史文化村(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完好的空间格局及村落风貌.我国已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纳入了法制轨道。有相当部分历史悠久但未列...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造就了一定数量的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村(镇)。这些历史文化村(镇)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完好的空间格局及村落风貌.我国已将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纳入了法制轨道。有相当部分历史悠久但未列为各级历史文化村(镇)的村落,保存有相对完好的空间格局,并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古祠堂、古民居等历史文物或历史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历史文化遗存 江山市 规划 整治 村庄 空间格局 中华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壮族传统民居建筑基因识别与图谱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婷 刘旭红 《广东园林》 2024年第6期24-34,共11页
为探讨粤北壮族村落传统民居的营建模式、文化特征以及发展演变机制,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对其开展田野调查与测绘,分析其建筑基因的影响因素。通过制定基因识别原则与图谱构建路径,探究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立面形制、装饰艺术、结构体系... 为探讨粤北壮族村落传统民居的营建模式、文化特征以及发展演变机制,基于景观基因理论,对其开展田野调查与测绘,分析其建筑基因的影响因素。通过制定基因识别原则与图谱构建路径,探究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立面形制、装饰艺术、结构体系等基因类型,并构建系统性可视化建筑基因图谱。研究结果表明,粤北壮族村落传统民居主要采用地居合院式营建模式,深受壮族、瑶族、汉族等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影响;其平面布局由“一明两暗”型衍生为单进、多进天井合院式;立面形制吸纳了汉族民居的特点,逐渐呈现出繁复有序的风格;局部装饰融入地域民族文化图腾,精美细致;结构体系在“硬山搁檩”和“斜梁檩托”基础上展现出环境适应性。该基因图谱可为岭南少数民族地区建筑与村落风貌传承延续等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居 传统村落 景观基因 建筑基因 基因图谱 文化景观 少数民族文化 岭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