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旅游视域下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路径——以北京市门头沟区为例
1
作者 康杰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4期86-92,共7页
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及旅游开发潜力,已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打卡地。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变革,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面临着现实的难题与挑战。通过调研分析门头沟区的传... 北京市门头沟区传统村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及旅游开发潜力,已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打卡地。然而,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变革,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文化传承面临着现实的难题与挑战。通过调研分析门头沟区的传统村落,研究其在文化旅游发展中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困境,并针对问题,提出强化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机制、协调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强化活态化保护与数字化发展的融合、完善社区参与及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专业人才培育体系等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旅游 传统村落保护 文化传承 乡村全面振兴 北京市门头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导向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与路径研究——以沪派江南营建为例
2
作者 应苏辰 金晓斌 +4 位作者 吴萍 闫玉玉 唐春荧 谭迎辉 周寅康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20,共11页
研究目的:从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视角,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沪派江南营建的机制和路径,以期为全域整治政策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解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与村落保护的政策演进相辅相成,全域整治通过底线保障... 研究目的:从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视角,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沪派江南营建的机制和路径,以期为全域整治政策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解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与村落保护的政策演进相辅相成,全域整治通过底线保障、潜力挖掘、场景营造、协同增效机制助力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2)面向沪派江南营建要求,全域整治的总体理念、微观导向、方案编制、工程技法、管理方式等内涵更新,实现了农用地整治本地生态化、建设用地整治适度精准化、生态保护修复自然增效化、历史文化保护全景赋能化转型;(3)全域整治通过底色底板保障、特征调查挖掘、特色场景塑造、多元联动增效机制,助力了沪派江南保护和传承。并立足规划设计、实施建设、价值生成、保障增效的全生命周期视角,探讨了全域整治政策优化路径。研究结论:全域整治是落实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抓手,未来应加强多元整治模式、特色成效评估、整治参与机制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 沪派江南营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背景下基于共生理论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以广州市小洲村改造项目为例
3
作者 吴斌 刘歆婷 +2 位作者 房伯南 胡林林 孙予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67,共8页
传统村落是城市建设工作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主体。城市更新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与城市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需共同推进,充分发挥传统村落中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与当代价值。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及村落的格局、肌理... 传统村落是城市建设工作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主体。城市更新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与城市中的历史文化保护工作需共同推进,充分发挥传统村落中蕴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功能与当代价值。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及村落的格局、肌理等物质形态,是其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依存的文化生态,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传承的关键。以广州市小洲村为例,将共生理论应用于设计实践,挖掘村落历史空间肌理,总结传统文化景观现状,探析历史文化名城中传统村落的保护困境。通过对小洲村北部入口地段中民居、公共空间和建筑空间肌理的改造,营建契合岭南水乡风貌的景观,强化地段特色;以人的需求为核心,通过维护村落邻里关系,修复传统人文生态,活化利用村落与市区的共享资源。小洲村北部地段的改造实现了对历史文化名城中传统村落的系统性保护,同时验证了对传统村落物质文化的保护可延伸作用到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作中,可为同类村落保护和更新项目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更新 传统村落保护 小洲村改造 共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模式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祁润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3,M0008,M0009,共10页
国内外对于公众参与的研究形成了结果性研究和工具性研究两个主要的理论框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目标应当是提升保护质量而非提升参与的民主程度,因此需要在工具性研究框架内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模式。对托马斯公众... 国内外对于公众参与的研究形成了结果性研究和工具性研究两个主要的理论框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公众参与的目标应当是提升保护质量而非提升参与的民主程度,因此需要在工具性研究框架内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模式。对托马斯公众参与决策模型提出的7个公众参与相关问题的解答表明,只有在“整体式公众协商决策模式”中,公众参与才能有效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实践。从议题协商、决策制定与实施、实践协商三个层面进行公众参与制度完善与机制设计,才能有效推动传统村落高质量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公众参与 参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策略研究——以四川巴中市白石寺村为例
5
作者 刘思雯 鲁长亮 《村委主任》 2024年第3期197-199,共3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利于传承与保护中华文明。文章以巴中市白石寺村为例,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为着力点,对白石寺村的现状存在的...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传统村落的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加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有利于传承与保护中华文明。文章以巴中市白石寺村为例,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为着力点,对白石寺村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该村的历史沿革、村落空间特征、传统建筑风貌、文化底蕴等,从三产融合引领振兴、加快村落更新与保护、改善村庄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传承村落文化底蕴等方面提出了乡村发展与保护规划策略,以期为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规划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保护 保护发展 白石寺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团队
6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团队负责人李伯华,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农业... 团队负责人李伯华,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衡阳师范学院研究生院院长,湖南省人居环境学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湖南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席专家,中国地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经济地理》青年编委会编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理学会 衡阳师范学院 硕士生导师 研究生院院长 传统村落保护 研究团队 农业地理 人居环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规划
7
作者 张宏赡 张义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1期131-133,共3页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并且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由于现代乡村规划的需求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传统村落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文章通过对安徽省西递村和福建土楼的研究,探讨了在...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有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并且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由于现代乡村规划的需求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传统村落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文章通过对安徽省西递村和福建土楼的研究,探讨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乡村规划的冲突,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支持,为其他类似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规划 传统村落保护 福建土楼 可持续发展 西递村 历史记忆 现代规划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方位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开发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谦 林冬娜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38-42,共5页
以皖南宏村在村落保护开发中所产生的问题为引 ,论述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应遵循的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实现办法 .在参与性原则方面 ,提出不仅要重视公众参与 ,而且也要重视其他主体和学科的参与 ;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 以皖南宏村在村落保护开发中所产生的问题为引 ,论述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应遵循的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实现办法 .在参与性原则方面 ,提出不仅要重视公众参与 ,而且也要重视其他主体和学科的参与 ;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面 ,我们提出了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条件 ,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立位参与 保护开发 传统村落保护 参与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 文化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基本思路论辩 被引量:31
9
作者 徐春成 万志琴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58-64,共7页
面对传统村落迅速改变、消失的现实,传统村落保护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重视。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当前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思路进行梳理,结果发现:着眼于民居、文物性建筑的保护思路因为不能照顾传统村落居住者的利益而无以为继;以旅游开... 面对传统村落迅速改变、消失的现实,传统村落保护受到了学界和政府的重视。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我国当前传统村落保护的基本思路进行梳理,结果发现:着眼于民居、文物性建筑的保护思路因为不能照顾传统村落居住者的利益而无以为继;以旅游开发促进保护的思路表面上对推动传统村落保护效果显著,但长期看却存在诸多弊端,其核心缺陷仍然是未能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村庄整治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最为需要的公共设施,不失为一种值得推广的保护思路。由于传统村落具有历史文化遗产与现实人居环境的双重属性,传统村落的居住者是传统村落的所有者,因此传统村落的保护必须服务于居住者的利益,并以此作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出发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基本思路 当地居住者利益保护 村庄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类型化到数字化:传统村落保护路径建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罗荩 李鹏昊 季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6-64,共9页
目的以传统村落保护为出发点,从类型学与数字化相结合的视角,探讨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的设计与建构,旨在对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复、数字更新与营建、文化传承与资源共享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反思传统村落保护中的现有... 目的以传统村落保护为出发点,从类型学与数字化相结合的视角,探讨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路径的设计与建构,旨在对未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修复、数字更新与营建、文化传承与资源共享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反思传统村落保护中的现有问题;结合知识图谱文献研究和数据模型方法,进行类型学与数字化保护的关联性探讨,展开对传统村落物质层面与非物质层面多元属性的分析,试图明晰"文化-营造"的类型层级,建立非单一类型层级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研究框架。结果基于双重本体语义模型数据库的构建,实现了"数据采集与模型重现-数据处理-类型提取-解释分析-路径应用"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路径。结论双重层级的构建解决了文化延续与乡村营建的衔接问题,在设计实践工作中作用于不同的应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类型学 文化-营造 数字化路径 数字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被引量:126
11
作者 廖军华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近年来,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传统村落的保护逐渐受到重视,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相结合,同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统村落保护仍存在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弱化、传统村落保护等同于... 近年来,伴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传统村落的保护逐渐受到重视,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政策相结合,同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传统村落保护仍存在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弱化、传统村落保护等同于保护民居与文物性建筑、村落民俗文化流失严重、公众参与缺乏、中外可借鉴的村落保护经验有限及特色危机等困境。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了传统村落新活力,为传统村落发展构建了新型城乡关系,为传统村落提供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治理思维。应发挥传统村落对于保护传承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及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保护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侗族传统村落保护中的农业文化遗产传承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宗碧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7年第2期125-127,共3页
侗族传统村落是属于农耕文明的文化类型,文化习俗也是根植于农耕文明才能够延续的。基于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传统村落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的路径是:第一,从有机生态农业的培植和发展来重新开发利用侗族农业文化遗产的种植资源;第二,从观... 侗族传统村落是属于农耕文明的文化类型,文化习俗也是根植于农耕文明才能够延续的。基于现代化转型的背景,传统村落实现农业文化遗产传承的路径是:第一,从有机生态农业的培植和发展来重新开发利用侗族农业文化遗产的种植资源;第二,从观光农业的旅游项目开发来创新开发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第三,从现代科技研究和农业资源开发来重新利用农业文化遗产的各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侗族 传统村落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媒理论下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孟晓惠 王天赋 《园林》 2020年第10期88-94,共7页
随着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更新推进,村落面临保护性破坏与建设性破坏的困境,如何平衡村落保护和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文章借助触媒理论,结合实际案例,从建筑、公共空间和景观三个方面系统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具体措施,意为传统村落... 随着中国传统村落保护更新推进,村落面临保护性破坏与建设性破坏的困境,如何平衡村落保护和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文章借助触媒理论,结合实际案例,从建筑、公共空间和景观三个方面系统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与更新具体措施,意为传统村落复兴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媒理论 传统村落保护 更新策略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智慧的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被引量:48
14
作者 辛儒鸿 曾坚 黄友慧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5-99,共5页
生态文明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少有的古代规划与营建知识体系的鲜活载体和典范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面对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恶化、资源趋紧、特色缺失、文... 生态文明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少有的古代规划与营建知识体系的鲜活载体和典范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面对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恶化、资源趋紧、特色缺失、文化断层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归纳提炼其所蕴含的三大生态智慧核心,包括“遵循自然的形制格局”“功能融合的空间形态”和“物尽其用的营造法则”.针对其当代发展困境,基于生态智慧理念分别从“消减胁迫因子,提升生态韧性”“精明管理土地,优化产业结构”“传承空间要素,更新场所环境”“关注入文感知,回归设计本原”4个层面提出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以期为山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生态实践 西南山地 传统村落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保护的现实境遇、价值意义和路径探寻 被引量:8
15
作者 任映红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53,共7页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难题亟待破解。加深对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意义的认识,遵守原真性、整体性、活态化的保护原则,显得十分重要。价值认知与规划制订并重、增强村落共同体意识以留住“养家”的人、用乡土... 当前,传统村落保护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难题亟待破解。加深对传统村落保护的价值意义的认识,遵守原真性、整体性、活态化的保护原则,显得十分重要。价值认知与规划制订并重、增强村落共同体意识以留住“养家”的人、用乡土教育提升乡土情怀、多渠道汇聚传统村落保护力量、推进传统村落的法治化保护等是可行的保护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现实境遇 价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策略 被引量:11
16
作者 胡琳琳 王学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71-1075,共5页
我国步入新旧动能转换时代,传统村落旅游业进入新常态。本文以泰安市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6个古村为例,探讨了传统村落目前存在现代化冲击下的众多问题,特别是旅游资源开发过量、旅游形式单调、资金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宏观调... 我国步入新旧动能转换时代,传统村落旅游业进入新常态。本文以泰安市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的6个古村为例,探讨了传统村落目前存在现代化冲击下的众多问题,特别是旅游资源开发过量、旅游形式单调、资金匮乏、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宏观调控以及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完善等主要问题。针对这些主要问题从旅游+传统村落开发性保护、旅游+传统村落创新产业、旅游+传统村落文化、旅游+传统村落生态文明以及旅游+传统村落互联网五个方向出发,提出了维护传统村落原真性、规范化管理、传承历史文化,同时提高传统村落居民生活质量、政府进行有效规划以及平衡传统村落环境承载力的旅游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动能转换 传统村落保护 旅游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地方立法的新路径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朱祥贵 张雯杏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20,共11页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矛盾突出,面临衰败空心化、保护规划错位、发展不足、过度开发等深层次困境。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地方立法存在传统村落概念狭窄、保护与发展目标缺失、保护与发展原则失衡、保护与发展模式...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发展矛盾突出,面临衰败空心化、保护规划错位、发展不足、过度开发等深层次困境。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地方立法存在传统村落概念狭窄、保护与发展目标缺失、保护与发展原则失衡、保护与发展模式利益偏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缺失等矛盾问题。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地方立法应根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理念,在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保护与发展范围整体化、保护与发展目标系统化、保护与发展原则平衡化、保护与发展模式可持续性等方面创新,维持民族地区传统村落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实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有效保护、资源合理利用,推进其社会结构与功能的完善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保护 地方立法 保护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立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小芸 《南方农机》 2022年第7期184-187,198,共5页
“翁丁老寨失火,千年文化遗产成为‘遗憾’”引发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村落保护问题的关注。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见证,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然而近年来却急剧消亡。究其根源,在于法律法规不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没... “翁丁老寨失火,千年文化遗产成为‘遗憾’”引发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村落保护问题的关注。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见证,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然而近年来却急剧消亡。究其根源,在于法律法规不完善,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没有明确的法律支撑。笔者通过梳理我国现行传统村落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性规定,发现主要存在专门法律缺失、政策法规参差不齐和立法技术不足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制定专门法律,并从明确保护原则、明确法律主体和客体、细化权利(力)义务和设立保障机制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以期对传统村落保护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政策法规 立法 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以桂林市灵川县长岗岭村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沈淑敏 尹伊 《现代化农业》 2020年第5期59-60,共2页
通过对桂林市灵川县长岗岭村发展的现状以及问题作为此次研究的基础,然后再通过对长岗岭的调查研究工作,进而对我国传统村落如何保护与更好的发展来展开思考。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保护与发展 长岗岭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宅基地产权关系视角下的传统村落保护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精博 《农村农业农民》 2022年第20期35-37,共3页
近年来,针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逐渐丰富,但鲜有从宅基地产权关系的视角进行研究。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民居的聚集地,从宅基地产权关系研究传统村落的保护是其应有之义。传统村落形成之初的单一土地产权关系已发生改变,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 近年来,针对传统村落保护的研究逐渐丰富,但鲜有从宅基地产权关系的视角进行研究。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民居的聚集地,从宅基地产权关系研究传统村落的保护是其应有之义。传统村落形成之初的单一土地产权关系已发生改变,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导致农民与集体的土地产权关系失衡,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传统村落人口流失、建筑自破坏和他破坏等问题更加凸显。本文在对传统村落宅基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作出相关解读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对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要求,对强化传统村落集体所有权、保护责任与农民资格权绑定、释放使用权财产功能进行探究,以期在权利内部构建传统村落保护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保护 宅基地 “三权分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