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第二个结合”中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论同中华传统文论的互相成就 被引量:1
1
作者 谭好哲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在新的征程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讲话中提出,在新的征程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3)。此后,党的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都强调要坚持“两个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传统文论 新的征程 重大成就 六中全会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体系”的眼光看中国传统文论和文学批评 被引量:4
2
作者 蒋凡 羊列荣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7,共7页
1 中国文论研究的“体系”诉求有三大动机。 2 西方传统文论体系是以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为模式建构起来的 ,但中国文论的“隐性体系”不是建立在本质论基础上的 ,其理论基础是审美经验论。因此 ,中国文论体系不是“本质论”体... 1 中国文论研究的“体系”诉求有三大动机。 2 西方传统文论体系是以哲学中的“本体论—认识论”为模式建构起来的 ,但中国文论的“隐性体系”不是建立在本质论基础上的 ,其理论基础是审美经验论。因此 ,中国文论体系不是“本质论”体系 ,而是审美经验“现象论”体系。 3 中国文论体系包括两个分体系 :意境论体系和形式论体系。二者平行发展 ,有各自的审美范畴 ,同时甚至是对立的 ,但总体上是彼此互补交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文论 文学批评 研究体系 本质论 认识论 隐性体系 审美经验论 意境论 形式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形态与方式: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及其省思 被引量:1
3
作者 任美衡 雷艳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7,共4页
近二十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传统文论进行了深刻的现代转型。通过对儒学的价值范畴、道家的价值观念与禅宗的价值取向等传统文论的价值精神、切入批评概念的"古为今用"、人格批评的现代转化、虚实相生在批评实践中之运用... 近二十年来,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下,传统文论进行了深刻的现代转型。通过对儒学的价值范畴、道家的价值观念与禅宗的价值取向等传统文论的价值精神、切入批评概念的"古为今用"、人格批评的现代转化、虚实相生在批评实践中之运用、无意识化的中国诗性哲学对文学批评之醇化与升华、传统文论形式的复活,以及文化基因的遗传、文学教育、学术传统、社会氛围、当前的文化安全与西方文化所激起的反拨意识、海外汉学之参照等当代文学批评实践的形态与方式之考察,我们坚信,在当今文学评价体系中,它将为当代中国文学批评谱上一曲辉煌的"交响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论 现代转型 省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释“切”——传统文论关键词研究之一 被引量:2
4
作者 任先大 《云梦学刊》 2007年第2期94-96,共3页
“切”是我国传统文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它不但用于诗话、词话、曲话和文话,还更集中、更普遍地用于联话这种传统文论体式之中。就联话而言,无论作为审美标准还是作为创作法则,其意均指楹联的内容与题目或者题咏对象切合、... “切”是我国传统文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它不但用于诗话、词话、曲话和文话,还更集中、更普遍地用于联话这种传统文论体式之中。就联话而言,无论作为审美标准还是作为创作法则,其意均指楹联的内容与题目或者题咏对象切合、符合、相宜、和谐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话 传统文论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论话语的“存活”现象及其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古风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10-12,共3页
20世纪是中国文论现代化的世纪,其主要标志就是从外国引进了一套新的文论话语,并由此建构了一个新的文学知识谱系。但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虽然被边缘化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还"存活"着。经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目前大约有134... 20世纪是中国文论现代化的世纪,其主要标志就是从外国引进了一套新的文论话语,并由此建构了一个新的文学知识谱系。但是,中国传统文论话语虽然被边缘化了,却并没有消亡,而是还"存活"着。经过调查统计,我们发现目前大约有134个传统文论话语还存活在现代文论与批评之中,其中常用文论话语有56个。这是一个被学界长期以来所忽视了的文艺学现象。中国文学理论的现代化,包括两个方面,即"洋化"和"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论话语 存活现象 存活路径 存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重构——评万伟成《观人诗学》
6
作者 李克和 陈恩维 《中国韵文学刊》 2007年第3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论 现代重构 诗学 文论话语 失语症 中国文论 现代转换 古代文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写作学的古与今:当代写作学建构的传统文论视角
7
作者 刘飞 《写作》 2021年第6期21-28,共8页
当代写作学与传统文论中的文章学分别是从创作本体和作品本体上表述的两个概念,但在所涉内容上二者又多有一致。传统的文章学理论对今天的写作学建构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写作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交叉性、实践性、历史性和当下性的品格... 当代写作学与传统文论中的文章学分别是从创作本体和作品本体上表述的两个概念,但在所涉内容上二者又多有一致。传统的文章学理论对今天的写作学建构具有重要的参照价值。写作学作为一门学科,具有交叉性、实践性、历史性和当下性的品格。就其历史性来说,就是要是致力于写作学理论的古今贯通,以体现当代中国写作学科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论 文章学 写作学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造性——论王国维化传统文论为现代美学
8
作者 姚全兴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7年第7期21-23,共3页
《人间词话》的文学观念也是美学观念,具备了美学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而且话语前卫又体系新异,这受当时中国的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的影响,也与当时海派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以及能动地选择性地吸收和消化西方文化有关。学贯中西的王国维... 《人间词话》的文学观念也是美学观念,具备了美学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而且话语前卫又体系新异,这受当时中国的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的影响,也与当时海派文化的兴起和传播,以及能动地选择性地吸收和消化西方文化有关。学贯中西的王国维得风气之先,以《人间词话》横空出世,令人耳目一新,其新就新在富于创造性上。可以说,王国维化传统文论为现代美学,正是以无与伦比的创造性,开现代美学之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人间词话》 创造性 传统文论 现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传统文论与现代美学之间——梁启超美学思想新探
9
作者 郭勇健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1年第8期12-18,共7页
近百年的历史,是中国由古典社会形态快速演变为现代社会的过程。本期论坛的论文,讨论的都是在这种急剧变化中,中国知识者对中西美学观念冲撞的理解和选择。郭勇健先生的论文较全面地考察了处在冲突浪尖上的梁启超的美学思想;杨祥民先生... 近百年的历史,是中国由古典社会形态快速演变为现代社会的过程。本期论坛的论文,讨论的都是在这种急剧变化中,中国知识者对中西美学观念冲撞的理解和选择。郭勇健先生的论文较全面地考察了处在冲突浪尖上的梁启超的美学思想;杨祥民先生的论文,围绕中国画的存废之争,透视了知识界对传统艺术、美学思想的观念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思想 梁启超 现代美学 传统文论 中国画 现代社会 社会形态 美学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合法性反思
10
作者 傅其林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5-101,共7页
富有中国特征的传统文论在世界文论体系中具有历史的和理论的合法性基础,形成了具有稳定性和制度性的审美意识形态结构,规范着对文学经验的阐释与逻辑,为文学公共趣味的建构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现代,中国传统文论遭遇着文学观念的合法性... 富有中国特征的传统文论在世界文论体系中具有历史的和理论的合法性基础,形成了具有稳定性和制度性的审美意识形态结构,规范着对文学经验的阐释与逻辑,为文学公共趣味的建构奠定了基础。但是在现代,中国传统文论遭遇着文学观念的合法性危机、概念范畴的普遍性问题、阐释文学经验的失效等困惑。要确立传统文论的当代合法性,则需要进一步展开对传统文论的知识学梳理,在跨文化交往中凸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法,有效推进传统文论阐释世界文学经验的能力,从而使传统文论资源化成当代文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论 合法性 范畴 世界文学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论的普世价值初论 被引量:8
11
作者 殷国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106,共9页
中国传统文论源远流长,是华夏民族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历史结晶,是人类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普遍的美学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中,通过中外文学的交流比较研究,正在日益显现出来。事实上,这种普世价值的显现,不仅是当下... 中国传统文论源远流长,是华夏民族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历史结晶,是人类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普遍的美学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中,通过中外文学的交流比较研究,正在日益显现出来。事实上,这种普世价值的显现,不仅是当下中国文论研究的新视点,体现了学术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也是中国文化贡献于人类、与世界分享自己艺术情怀的一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论 普世价值 文化交流 跨文化语境 会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论的普世价值再论 被引量:5
12
作者 殷国明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47,共8页
中国传统文论源远流长,是华夏民族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历史结晶,是人类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普遍的美学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中,通过中外文学的交流比较研究,正在日益显现出来。事实上,把这种普世价值作为中国文论研究... 中国传统文论源远流长,是华夏民族审美体验和艺术实践的历史结晶,是人类文化艺术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普遍的美学价值。这种普世价值在全球化语境中,通过中外文学的交流比较研究,正在日益显现出来。事实上,把这种普世价值作为中国文论研究的新视点,不仅体现了学术空间的拓展,而且是中国文化贡献于人类、与世界分享自己艺术情怀的一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论 普世价值 中西互注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舞蹈批评特征及模式刍议
13
作者 慕羽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2期127-134,共8页
中国传统舞蹈批评与西方传统舞蹈批评相比,中国古代舞评与"新闻业"并无关系,同时还存在一种差异很大的现象:即舞评与整体性文论不可分割。本文尝试以国际视野来探讨中国传统舞蹈批评,旨在从历史中探寻出规律,即找寻出中国传... 中国传统舞蹈批评与西方传统舞蹈批评相比,中国古代舞评与"新闻业"并无关系,同时还存在一种差异很大的现象:即舞评与整体性文论不可分割。本文尝试以国际视野来探讨中国传统舞蹈批评,旨在从历史中探寻出规律,即找寻出中国传统舞蹈批评的模式,这既能够与古时中国的舞蹈艺术形态相符,也有对现代批评的逻辑架构分析在其中。由于中国传统艺术批评模式有其特殊性,并没有形成"作品-世界-艺术家-观众"那样明确且成体系的螺旋式循环结构,所以回顾中国传统舞蹈批评,本文总结出五种模式:伦理道德批评、"泛宇宙生命化"批评、"本体论"批评、"人化"批评、社会批评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蹈批评 模式 新闻业 传统文论 艾布拉姆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人言诗——中国古代文论言说主体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燕 《长江学术》 2007年第4期151-151,共1页
中国古代文论主体多是具有文学创作才华的诗人作者,他们在文论活动中融入大量的情感和个体体验,并以之作为认知文学对象的基本方式。可以说。
关键词 言说主体 诗性特征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传统文论 思维方式 言说方式 文学现象 认知方式 文学研究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文化传统与话语特色 被引量:2
15
作者 谢柏梁 《中国文艺评论》 2017年第5期67-72,共6页
如何继承中国文论空灵、生动而又意象博大的悠远传统,如何合理减少百年来较多吸取的欧化文风,如何消弭在一定程度上沿袭而成的中外八股流弊,凸显出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话语特色,进而逐步形成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理论体系,这是摆在我们面... 如何继承中国文论空灵、生动而又意象博大的悠远传统,如何合理减少百年来较多吸取的欧化文风,如何消弭在一定程度上沿袭而成的中外八股流弊,凸显出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话语特色,进而逐步形成当代中国文艺评论的理论体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话题,更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一个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传统 文艺评论 话语特色 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论的体系话语》
16
作者 贺根民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9-129,共1页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2月中国现代文论是传统文论现代转换的形态存在,本书从古代文论体系话语生产、文学概论的体系取向、中国文学史的体系意识三维度切入现代文论的体系世界。本书贴近现代文化生态,在中西融合的视野下展...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12月中国现代文论是传统文论现代转换的形态存在,本书从古代文论体系话语生产、文学概论的体系取向、中国文学史的体系意识三维度切入现代文论的体系世界。本书贴近现代文化生态,在中西融合的视野下展示现代文论的话语机制及其言说的体系特征,属意发掘现代文论体系话语的实践品格,它逐层解开现代文学领域诸多缠夹日久的学术难题,深远探究文论体系话语言说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文论 文学概论 中国文学史 传统文论 话语机制 话语生产 中西融合 实践品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没有文论却出现了大江
17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文论研究 日本文学 传统文论 文艺理论 大江健三郎 文学批评 西方哲学 中国文学 批评家 大正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学体类与西方不同
18
《贵州文史丛刊》 1986年第2期14-,共1页
台湾学者李白刚从《文心雕龙》的研究中提出一个新论点:中国传统的文论中的“文体”和“文类”有其严格的区别,这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西方以其文学领域属纯文学性,甚少含有人生实用之目的,颇觉文学之类,亦即是文章之体,两者往往易于混... 台湾学者李白刚从《文心雕龙》的研究中提出一个新论点:中国传统的文论中的“文体”和“文类”有其严格的区别,这和西方是完全不同的。西方以其文学领域属纯文学性,甚少含有人生实用之目的,颇觉文学之类,亦即是文章之体,两者往往易于混淆。但是,中国人却从中发现了“类”与“体”有不可逾越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学 文类 中国传统文论 次要地位 一九 无定 语言构成 上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学之根
19
作者 罗孝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6-9,共4页
文学的现代发展离不开对民族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总是强调向外来文化学习,忽视甚至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因而造成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两大弊端:一是西化倾向严重,二是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 文学的现代发展离不开对民族文学传统的批判继承。中国一百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总是强调向外来文化学习,忽视甚至否定民族文化传统,因而造成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两大弊端:一是西化倾向严重,二是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对民族传统文论及当今创作实践的研究,使中国文论体系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又有其鲜活的现实生命力。用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作指导,才能使中国当代文学健康发展,真正攀登现今时代世界文学的巅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民族文学 中国文论传统 文学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艺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反思——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16届年会会议综述
20
作者 谷乾鹏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5-217,共3页
经过近代以来的百年探索,中国文艺理论在吸收西方文论、继承中国传统文论的基础上,在学术、学科和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因此,对百年以来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进行反思和研究就尤为重要。有鉴于此,2023年11月10—13日,... 经过近代以来的百年探索,中国文艺理论在吸收西方文论、继承中国传统文论的基础上,在学术、学科和话语体系构建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因此,对百年以来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进行反思和研究就尤为重要。有鉴于此,2023年11月10—13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中国文艺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内外科研机构与高校的200余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艺理论 文艺评论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传统文论 西方文论 中国文论话语 科研机构 理论知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