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民族传统文化结构的逻辑探视 被引量:1
1
作者 卞慕东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汉民族 传统文化结构 具象与抽象 形式逻辑 功能模拟 二律背反 辩证逻辑 中国哲学史 思维结构 思维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被引量:7
2
作者 刘世红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高校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结构 中国民族文化 文化共同体 现代文明 诸子百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图腾的变奏——从中国文化—心理结构看长篇小说《放下武器》
3
作者 刘鹏艳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58-162,共5页
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和文人性格是在儒、道、释三家学说的相互碰撞、交融和渗透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儒学为主结构,道、释两家思想为补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形式和民族性格,精心培育、深刻影响着... 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和文人性格是在儒、道、释三家学说的相互碰撞、交融和渗透中诞生和发展起来的。以儒学为主结构,道、释两家思想为补结构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已经成为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形式和民族性格,精心培育、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文学艺术。本文拟将许春樵的长篇小说《放下武器》置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宽广背景上进行解读和阐释,以剖掘小说主人公灵魂变奏的秘密,并借此评价主人公心灵赖以栖息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历史意义和当代缺失。应当指出的是,东西文化差异造成的生命哲学的“现代”与“传统”之落差并不能作为对小说文本作出优、劣价值判断的对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结构 《放下武器》 儒家文化 庄玄禅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评述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昀 鲍升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62,共4页
早期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最近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研究则更详细地讨论中国企业文化类型,并比较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企业文化实践的异同,这是企业文... 早期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最近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研究则更详细地讨论中国企业文化类型,并比较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文化差异以及中西方企业文化实践的异同,这是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在阐述组织结构理论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两篇经典的研究文献,并指出该视角研究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文化:组织结构:传统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国文化基因 被引量:3
5
作者 鲁品越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12,共6页
社会物质生产实践中直接产生的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与价值观念,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以大河流域水利灌溉系统为纽带,以世代定居的农耕社会为细胞的中国古代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以及为捍卫自己的家园的浴血斗争,产生了中国以"家国... 社会物质生产实践中直接产生的深层的民族心理结构与价值观念,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以大河流域水利灌溉系统为纽带,以世代定居的农耕社会为细胞的中国古代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以及为捍卫自己的家园的浴血斗争,产生了中国以"家国一统的爱国情怀"为轴心,以"坚守原则与维新图变的向上意志"为精神动力、以"实事求是的实践理性"以及"中和有度处事法则"为基本态度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结构,其作为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深深烙印于中国人灵魂中,融入到引领当代中国历史发展方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成为这个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民族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基因 中国传统文化结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要随便乱捧“文化小说”
6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5期56-56,共1页
徐岱在《也谈文学与文化》(《当代文坛》87年5期)一文中指出:在目前的文坛上,“文化”二字成了一个褒奖的词,几乎与“美”和“艺术”平起子坐,甚至于脆便成了“艺术”的代名词。一部作品一旦有朝一日被称之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 徐岱在《也谈文学与文化》(《当代文坛》87年5期)一文中指出:在目前的文坛上,“文化”二字成了一个褒奖的词,几乎与“美”和“艺术”平起子坐,甚至于脆便成了“艺术”的代名词。一部作品一旦有朝一日被称之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结构的深层意识”,批评家们似乎便失去了对之评头论足、说三道四的权力。久而久之,一些不三不四的作品也得以堂而皇之地出入于艺术殿堂之中,以所谓“当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坛 传统文化结构 深层意识 文化小说 代名词 作品 文学 当代意识 艺术规律 批评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与不苦”:民族地区搬迁移民的生活体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魏玺昊 费梅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4-152,共9页
民族地区搬迁移民的话语诉说具有动态且复杂的生成脉络。研究基于云南省苗村的调研,运用“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惯习”这一整合性分析框架,对移民“苦”与“不苦”的话语诉说展开分析,以期呈现并理解移民的生活体验。研究发现,苦的诉说... 民族地区搬迁移民的话语诉说具有动态且复杂的生成脉络。研究基于云南省苗村的调研,运用“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惯习”这一整合性分析框架,对移民“苦”与“不苦”的话语诉说展开分析,以期呈现并理解移民的生活体验。研究发现,苦的诉说源于族群惯习与制度规范脱嵌状态下,自身能力和收入不足,移民难以践行恪守良知和“过好日子”的文化要求。在道德情感推动和多元主体帮扶下,移民提升其行动能力并满足自身需求,由此产生不苦的诉说。苦到不苦的话语转换扎根于移民从贫困到脱贫的过程中,预示着移民韧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搬迁移民 苦与不苦 生活体验 社会结构文化传统—惯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