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构建高校工程文化教育模式 被引量:4
1
作者 樊海源 陈丽媛 郑相家 《成人教育》 2012年第9期118-119,共2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与工程文化教育模式是一个可以互相支撑的统一体;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支点,构建工程文化的教育模式至少有四条基本操作路径;构建工程文化教育模式对中国高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神 工程文化 教育模式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把握传统文化精神浅谈提升我国服装设计创意能力 被引量:24
2
作者 余玉霞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3-54,共2页
从现实的考察出发,论述了中国现代服装设计中运用传统文化的当务之急是从表面符号式的运用提升到理解、扬弃和创意地表现东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涵;而从文化精神的层面上提问题,是解决设计创意难题的关键。
关键词 服装设计 传统文化精神 创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阶段性、转型与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包晓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6-131,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类型。从宏观历史角度来看,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前文化时期,创生时期,古代转型时期,制度凝定与丰富、发展和普泛化时期,近代转型期等几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发展中,儒教伦理精神、道家风格...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类型。从宏观历史角度来看,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划分为前文化时期,创生时期,古代转型时期,制度凝定与丰富、发展和普泛化时期,近代转型期等几个历史阶段。在长期发展中,儒教伦理精神、道家风格态度、关怀现世人生的世俗化宗教情感,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气派。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文化创新是我们现在和未来几代人的历史使命,为了卓有成效地进行文化创新,我们应汲取其中一切有益于文化创新的养分,摈弃其中的糟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儒教伦理精神 道教风格态度 世欲经的宗教情感 文化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精神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被引量:8
4
作者 杨蕾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75-176,共2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用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进行熏陶感染,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让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的杰出大学生。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出有担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应用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进行熏陶感染,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让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的杰出大学生。通过不断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出有担当的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大学生 传统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应重点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转换 被引量:1
5
作者 于洪卫 王东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8-101,共4页
我国当前应重点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主要包括"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理性"精神、"以人为本、遵道贵德"的"德性"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韧性"精神。这些精神既... 我国当前应重点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主要包括"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理性"精神、"以人为本、遵道贵德"的"德性"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韧性"精神。这些精神既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也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但只有通过对其进行现代性转换,才能成为全球化条件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为此,应主要解决:认同当代社会运行机制,构建新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行为准则和调节机制;认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自觉用其指导自身的改造;认同世界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文化的积极成果等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精神 弘扬 现代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精神教育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被引量:3
6
作者 雷金星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发展,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精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历史沉淀的精华,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息的美德故事,今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术风尚,传统文化被人们口口相传,更是...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的发展,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精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历史沉淀的精华,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见证。古有孟母三迁择邻而息的美德故事,今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术风尚,传统文化被人们口口相传,更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思政教育 传统文化精神 知之为知之 历史见证 孟母三迁 口口相传 历史沉淀 学术风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金龙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2-116,共5页
论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张金龙所谓传统文化是由历史沿袭而来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古迹、文物、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复合体。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进程中... 论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现实意义张金龙所谓传统文化是由历史沿袭而来的思想、道德、文学、艺术、风俗、习惯、法律、制度、古迹、文物、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复合体。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随着历史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继承和弘扬 精神的现实 社会主义伦理学 理想人格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传统美德 德法并行 传统文化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新波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239-3239,共1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亟需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塑造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亟需创新教育管理模式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本文试图从《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找到答案。通过深入研究和评价,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与弘扬。基于此,《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主要向大学生介绍并强化传统文化精神教育,要求他们讲求道德注重人文精神、发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探求社会和谐发展,学习古人积极改革开放、努力奋斗不息及追求真美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神 大学生思政教育 教育管理模式 高校思政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精神 奋斗不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语篇的传统文化精神分析
9
作者 黄小平 缑新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共3页
电影语篇是电影生产者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文本;是必须由消费者消费才能完成的文本。在消费中,消费者同时也接受意识形态和一定的生活方式。电影把传统文化... 电影语篇是电影生产者以电影技术为手段,以画面和声音为媒介,在银幕上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再现和反映生活的文本;是必须由消费者消费才能完成的文本。在消费中,消费者同时也接受意识形态和一定的生活方式。电影把传统文化精神艺术化,从而对人们的灵魂进行潜移默化的陶冶和启迪。电影语篇是艺术生活的场所,是心灵栖居的场所,同时艺术地构建现实,为人们未来充满诗意的生活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语篇 传统文化精神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唐送别诗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10
作者 陈婉娴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196,共5页
盛唐社会开放,迎来送往的活动十分频繁,表达送别之情成为盛唐最活跃也最感人的诗歌题材。盛唐送别诗中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包括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公忠"思想、"贵仁重义"和"崇德尚中"精神等... 盛唐社会开放,迎来送往的活动十分频繁,表达送别之情成为盛唐最活跃也最感人的诗歌题材。盛唐送别诗中蕴涵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包括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公忠"思想、"贵仁重义"和"崇德尚中"精神等,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间接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唐 送别诗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走进现代精神文明——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被引量:5
11
作者 郭文娟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I0003-I0003,共1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珍贵思想文化宝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为炎黄子孙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精神营养,也为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但随着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强...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珍贵思想文化宝库,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为炎黄子孙提供着取之不尽的精神营养,也为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但随着西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传播,我国的新生代大学生普遍较为熟悉西方文化中的思想理念、生活方式,反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以及文化习俗不甚了了。这既与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被边缘化有关,亦与高校在大学生思政教育领域对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运用不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大学生 思政教育 精神文明 现代 道德教化功能 中华民族 世界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中国古代蒙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精神 被引量:5
12
作者 颜佳琪 钟江华 《辽宁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82,共2页
古代蒙学语文教材蕴涵的传统文化精神包括:“人本精神”、“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道德意识”和“宽容品格”等。本文旨在通过对上述问题的研究,为批判继承古代文化中蒙学语文教材的文化和精神财富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蒙学教育 古代蒙学语文教材 传统文化精神 批判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英雄精神与儒家道义的坚守——尤凤伟小说与传统文化精神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长华 《当代文坛》 CSSCI 2006年第1期64-66,共3页
关键词 小说创作 传统文化精神 尤凤伟 民间英雄精神 历史题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甫诗歌所含蕴的传统文化精神
14
作者 曹慕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97-101,共5页
从中唐元白韩杜(牧)时起到旧民主主义时期止,论杜诗注杜诗的专著及散篇,较论注其它诗作的,为数独多。解放后,论杜选杜的专书,数量仍占论注古代作家的首位。但偏重杜诗的内容,不及其形式(这一倾向来自“五四”时期的刘大白、胡适)。打倒... 从中唐元白韩杜(牧)时起到旧民主主义时期止,论杜诗注杜诗的专著及散篇,较论注其它诗作的,为数独多。解放后,论杜选杜的专书,数量仍占论注古代作家的首位。但偏重杜诗的内容,不及其形式(这一倾向来自“五四”时期的刘大白、胡适)。打倒“四人帮”后,论杜者转而专说杜诗的艺术性,考证之作点缀而已。就出版数量论,五十年中,言古典文学者仍以论说杜诗为独多独盛。更有专刊一种(《草堂》,近年改名《杜甫研究学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神 杜诗 古典文学 杜甫研究 民主主义 古代作家 注杜 艺术性 中国文化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电影中传统文化精神缺失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5
作者 兰天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9-44,共6页
历史电影是重要的电影类型,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电影,历史电影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与文化精神。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这为中国历史电影提供了极为丰厚的素材。但是,一些中国历史电影对历史叙事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导致历史叙... 历史电影是重要的电影类型,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电影,历史电影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历史积淀与文化精神。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这为中国历史电影提供了极为丰厚的素材。但是,一些中国历史电影对历史叙事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导致历史叙事内在传统文化精神的缺失,这种缺失会造成文化记忆的重塑与文化传播的乏力。针对这一现象,找到相应的策略予以解决,对中国历史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 历史电影 传统文化精神 文化记忆 共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评《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
16
作者 陈爱爱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I0010-I0010,共1页
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的载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元素,是传承至今的德育依托,也是助力个人修身养德的精神指引。传统文化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如何挖掘其中有益的部分,如何潜移默化渗透德育,历来是教育主体所关注的议题。品读李... 传统文化是思政教育的载体,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元素,是传承至今的德育依托,也是助力个人修身养德的精神指引。传统文化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如何挖掘其中有益的部分,如何潜移默化渗透德育,历来是教育主体所关注的议题。品读李程的著作《传统文化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2013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便能为高校思政教育者们提供一些教育的导向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明日报出版社 大学生思政教育 传统文化精神 高校思政教育 渗透德育 修身养德 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被引量:21
17
作者 汪云龙 王飞 +1 位作者 刘仲祥 王玉柱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5-47,共3页
对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提出医学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都是对"人"的观照,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借鉴、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得到启迪和支撑,对传统医学文化精神予以凝练和升华。在此... 对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及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提出医学人文精神和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都是对"人"的观照,当代医学人文精神借鉴、吸收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得到启迪和支撑,对传统医学文化精神予以凝练和升华。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建立健全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促进当代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即调整课程内容结构,充分发挥课堂阵地作用;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教师引领作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期为新时期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才培养 医学人文精神 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现代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8
作者 梁同福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2-14,共3页
对2008年奥运会给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现代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2008年奥运会将会充实我国传统精神文化中的理性精神;提高人们的现代政治意识;提高人们现代化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现代生态环保意识;强化人们的科技意识;增强人们的现代审... 对2008年奥运会给我国传统精神文化现代化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2008年奥运会将会充实我国传统精神文化中的理性精神;提高人们的现代政治意识;提高人们现代化的道德意识;培养人们的现代生态环保意识;强化人们的科技意识;增强人们的现代审美意识和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运会 中国传统精神文化 现代精神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
19
作者 党盛源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8-34,共7页
本文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极强的精神复原、衍生和创造能力,并始终能保持精神、心灵的连续一贯性。人们对传统精神的道德和心灵价值的培养远甚于对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的重视,以致于形成了一种共同的重精神审美... 本文认为:我国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极强的精神复原、衍生和创造能力,并始终能保持精神、心灵的连续一贯性。人们对传统精神的道德和心灵价值的培养远甚于对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的重视,以致于形成了一种共同的重精神审美的心理倾向,并上升为一种价值观,渗透到文化个体的情感心理和行为模式之中。文章从传统的建筑思想和修史观念,文人尚古情结的实质和古代宫廷收藏的文化功能等不同层面作了具体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神 传统精神 精神 文化功能 审美特点 物质载体 创造能力 建筑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心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
20
作者 樊浩 《学海》 2000年第4期197-198,共2页
关键词 传统文化精神文明》 “恢复”论 “决裂”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