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
1
作者 于虹 《现代农村科技》 2025年第6期156-156,76,共2页
我国中职语文教育面临传统教育资源贫乏、教学手段单一等难题,急需采取改革课程设置、创新教学策略、更新教材内容等途径,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实践。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内容与价值 文化传承 策略与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建构: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进路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力洋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3-117,共5页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学生为导向,通过学习主体自建、主体与主体间互建、社会各主体共建等多层次的统一性建构,帮助大学生实现对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的学习,这种建构性学习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然要求和解决实然问题的根本进路。在一定...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应该以学生为导向,通过学习主体自建、主体与主体间互建、社会各主体共建等多层次的统一性建构,帮助大学生实现对传统文化知识和价值的学习,这种建构性学习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应然要求和解决实然问题的根本进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需要“教”与“学”主体自建发挥奠基性的作用,同时也需要学校主体间的互建、对话与协作,以及社会各主体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方面的交流与共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建构主义 自建 互建 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诵读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深化研究
3
作者 李彩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I0008-I0008,共1页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的奠基阶段。在学前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为幼儿打开传统文化学习的大门。经典诵读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让幼儿接触、感受...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的奠基阶段。在学前阶段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为幼儿打开传统文化学习的大门。经典诵读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方法,也是让幼儿接触、感受传统文化的直接途径。经典诵读不仅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传统文化教育方式。如何充分结合学前教育教学的特点以及幼儿的身心特点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更加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幼儿教育目标,更加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仍是当前亟待进一步探索的课题。基于此,本课题对在学前阶段实施经典诵读活动的策略和方法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新时代的学前教育和传统文化的弘扬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诵读 学前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 情感教育 奠基阶段 幼儿教育 身心特点 学前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44
4
作者 于春海 杨昊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10期67-75,共9页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一剂良药;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强不...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一剂良药;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应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育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郎镝 张东航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2-99,共8页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蕴含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双线组元”中强调文化精神和教育形式;在“补白体系”中重视熟识语境的解读和选择;在“思考探究”等综合内容中认识文化思辨和创造。教材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传递文化自觉与自信,...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理念中蕴含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双线组元”中强调文化精神和教育形式;在“补白体系”中重视熟识语境的解读和选择;在“思考探究”等综合内容中认识文化思辨和创造。教材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传递文化自觉与自信,体现内在的历史性、理性、实践性等特征。通过教材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主要强调以下策略:在教育价值观上,体现文与道的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实现雅与俗的融合;在教材结构上,注重语用及文体与生活逻辑的渗透;在教与学策略上,建设自洽的文化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编教材 语文教材 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嬗变——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为文本 被引量:24
6
作者 闫闯 郑航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2-78,共7页
通过对1978年以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的文本分析发现,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外在构成与内在意涵经历了诸多的嬗变:传统文化教育的要素类目由集中分布走向均衡分布;分段布局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转移;载体形式从偏向单一到偏向综合;... 通过对1978年以来四套人教版小学德育教科书的文本分析发现,教科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外在构成与内在意涵经历了诸多的嬗变:传统文化教育的要素类目由集中分布走向均衡分布;分段布局由低年级向高年级转移;载体形式从偏向单一到偏向综合;主题内容注重国家情怀教育与人格修养教育;角色地位从素材取向为主向学习取向为主移动。在此基础上,我国可从重视德育教科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优化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文本内容和改进德育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外部构成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小学德育教科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德育教科书 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 被引量:21
7
作者 于洪霜 何瑞麟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45-46,共2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尤其是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结合主要是通过多种形式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渗透到思政课教学内容中,尤其是要加大对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要素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这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德育教育中主渠道的作用,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文化教育: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精神转向”的重要路径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磊 栗洪武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0-32,共3页
为确保培养出既有人文素养又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教师,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精神转向"。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复杂、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复合体,而其中最优秀、最值得当代人传承与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人... 为确保培养出既有人文素养又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高素质教师,教师教育课程必须进行"精神转向"。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结构复杂、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复合体,而其中最优秀、最值得当代人传承与学习的内容就是关于人的学问和人文精神,所以在当前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添设经过"重新定义"的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开展人文色彩浓厚的"新"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教师的人文底蕴、民族精神和专业信仰,是提高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精神品质",使其实现"精神转向"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教师教育课程 精神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高等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9
9
作者 张兴海 李姗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157,共6页
文化教育是从古至今重要的成人之学。高等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要把握“转识成智”“致知善行”“转承启合”与“深描底色”的实践价值原则,依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逻辑起点,... 文化教育是从古至今重要的成人之学。高等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要把握“转识成智”“致知善行”“转承启合”与“深描底色”的实践价值原则,依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逻辑起点,确立实践原则。通过确信教育理念、优化制度设计、形成育人合力、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增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院校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民族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于伟峰 商植桐 李永奎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6,共4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参与;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面,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胸怀,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社会化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在大学生道德社会化方面,可以促进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参与;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方面,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和胸怀,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报效祖国的热情;在大学生角色社会化方面,可以清晰其中华民族一员的明确定位,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并努力通过奋斗去实现;在大学生个性社会化方面,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大学生 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被引量:61
11
作者 陈卫平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7-113,共7页
社会层面的"国学热",映照出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明显缺失,即缺少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从体制上完全排斥了传统的书院制度、缺乏良好的教材、传统礼仪教育在当代学校里几乎是空白等,这些是造成当代学校缺失良好传统文化教育的... 社会层面的"国学热",映照出当代学校教育的一大明显缺失,即缺少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从体制上完全排斥了传统的书院制度、缺乏良好的教材、传统礼仪教育在当代学校里几乎是空白等,这些是造成当代学校缺失良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原因。目前的"国学热"对于普及传统文化是有促进作用的,但是如果学校不能成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渠道的话,那么"热"很快就会变"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热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 书院制度 教材 传统礼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需要怎样的传统文化教育?——基于北京市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与教材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群 李凯 《中小学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应处理好内容选择、教学落地、价值定位的问题。在内容选择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反映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广阔视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现代学科教育体系相吻合;在教学方面,授课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教学... 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应处理好内容选择、教学落地、价值定位的问题。在内容选择方面,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反映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广阔视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现代学科教育体系相吻合;在教学方面,授课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深挖文本情境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呈现多样的认知方式等;提倡文化自信,反对文化自卑和文化自负,是培养文化人的立足点,也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在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热认知 冷认知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仁礼合一”传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建 傅永聚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9,共5页
儒学是以"仁礼合一"为基本架构的思想学说。儒学由"仁"而"礼"是从自我人格修养向家庭、社会、国家、自然乃至宇宙天道扩展的过程,这种逐层展开,强化了人的道德自主和社会承担意识,奠定了儒家道德人文主... 儒学是以"仁礼合一"为基本架构的思想学说。儒学由"仁"而"礼"是从自我人格修养向家庭、社会、国家、自然乃至宇宙天道扩展的过程,这种逐层展开,强化了人的道德自主和社会承担意识,奠定了儒家道德人文主义的思想基调。儒家"仁礼合一"的人文传统正是以人格修养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家国情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依托的重要文化资源。只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实现儒家传统人文精神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儒学势必会在当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仁礼合一 道德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观念阙如与现代补缺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超 李宪伦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同义语,是现代文化素质教育的传统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行发展的价值载体,其国学教育中的遗传优势和文化素质... 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同义语,是现代文化素质教育的传统提炼,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发展进程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行发展的价值载体,其国学教育中的遗传优势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阙如,都应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补缺的借鉴,思想政治教育要为传统与现代文化比较视阈下社会大众化文化中的"三教九流"正名,提示并体现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的必然,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发展的自觉,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与社会时代发展逻辑要求的哲学统一。文章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视阈下,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传与观念的现代补阙,更新对传统大众化社会文化认识并纠正观念偏见,拓展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补缺等方面作了论证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观念阙如 现代补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立英 朱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Z期26-27,共2页
本文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相关性,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高职语文教学 融合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立场与传统文化教育——兼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被引量:45
16
作者 章乐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1-26,共6页
现代教育中的儿童立场包括:儿童是人,要承认童年期的独立价值;儿童是儿童,要尊重儿童的独特性;儿童是未来人,是理想社会的实现者。传统文化教育亟需儿童立场,因为它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现代转型的时代要求,是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必... 现代教育中的儿童立场包括:儿童是人,要承认童年期的独立价值;儿童是儿童,要尊重儿童的独特性;儿童是未来人,是理想社会的实现者。传统文化教育亟需儿童立场,因为它是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现代转型的时代要求,是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传统文化自我发展的重要保证。儿童立场下的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目的上,应该定位于提升儿童文化素养的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应以积极内容为主,消极内容为辅;在教材架构上,应将体系化的知识渗透于生活逻辑中;在教学策略上,应从儿童感兴趣的事件或经验出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立场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数据 被引量:31
17
作者 李晓蕾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5,共10页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中、小、幼各学段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的结果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无论是在思想认识、实施现状还是资源保障层面,都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现场观察等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中、小、幼各学段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调研的结果显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工作已初见成效,但无论是在思想认识、实施现状还是资源保障层面,都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指导原则、课标修订、教材建设、师资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把握正确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进一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多样化探索 思想误区 实践偏差 行动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建构 被引量:13
18
作者 周刘波 刘航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0-31,共2页
反思"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建构"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成为当今教育界值得探讨的话题。"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建构策略包括:主动迎接"互联网+"时代,构建青少年... 反思"互联网+"时代的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建构"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路径,成为当今教育界值得探讨的话题。"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路径建构策略包括:主动迎接"互联网+"时代,构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新平台;把握教育主导权,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传统文化教育合力;开发符合青少年特征的"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资源;革新教育方式,构建"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新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将互联网思维融入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 反思 路径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诉求与路径建构 被引量:26
19
作者 陆风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23,共3页
文章从"发展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完善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三方面阐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诉求;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保障机制、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队伍... 文章从"发展高等教育的客观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完善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三方面阐述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诉求;从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保障机制、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途径以及非课程等方面出发,试图构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层实施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传统文化教育 价值诉求 路径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15
20
作者 顾青 吴魏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Z期4-5,共2页
2010年,中华书局申报《中华活页文选》杂志社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以"打造平台,聚合资源,高端引领,共生共荣"为基本原则,汇聚了传统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大批专家学者。目前全国已... 2010年,中华书局申报《中华活页文选》杂志社主持的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课题以"打造平台,聚合资源,高端引领,共生共荣"为基本原则,汇聚了传统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大批专家学者。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500所学校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教材近些年,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材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教育 文化教材 实验学校 课程化 教学任务 研究成果 传统儒家 国学教育 抽样问卷调查 总课题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