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赛博文化对传统形态文化的继承与突破
1
作者 沈洁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3期145-149,共5页
本文以赛博空间和物理空间为基础,将赛博文化与传统形态的文化进行比较。以世界的信息共享为前提,赛博文化显然具有了全球性的色彩,然而赛博空间自身的非中心化,又使得赛博文化的多元化得以保证。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沉浸性... 本文以赛博空间和物理空间为基础,将赛博文化与传统形态的文化进行比较。以世界的信息共享为前提,赛博文化显然具有了全球性的色彩,然而赛博空间自身的非中心化,又使得赛博文化的多元化得以保证。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沉浸性,交互性赋予了赛博文化的消费者巨大的主动性,使之能够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搜索高度个人化的信息,并直接介入文化的生产过程。因而赛博文化是虚拟性和现实性的兼容、文化个性化与全球化的统一、以及多元文化与一元文化的有机结合。与传统形态的文化不同的是,它从真实性走向虚拟性,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从单向性走向互动性,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赛博文化 传统形态文化 继承 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萍乡傩文化艺术形态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王洋 王安琦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7-110,共4页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江西的巫傩文化集中在萍乡、婺源等地区,萍乡的傩戏更是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江西省萍乡市上粟县湘东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傩艺术之乡",并已向国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 傩戏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江西的巫傩文化集中在萍乡、婺源等地区,萍乡的傩戏更是由来已久。20世纪90年代,江西省萍乡市上粟县湘东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傩艺术之乡",并已向国家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主要从萍乡傩戏的滥觞及历史沿革,萍乡傩戏的社会功能及其潜在的族群意识,萍乡傩戏的艺术形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对傩戏的生成土壤、宗族观念、民俗因子等进行研究,其视角涉及戏曲学、人类学、民俗学、语言学等诸多学科。萍乡的傩文化,集合了民俗、宗教、民间音乐等多元因素,是不可多见的复合型文化承载方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质,而其中折射出来的人文内涵,更是具有深入挖掘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传统文化形态 傩戏 “活化石” 萍乡 形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