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手法的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宇彤 《南方农机》 2018年第7期216-216,共1页
传统装饰对于现代建筑装饰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自身所包含浓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多样的艺术手法,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当中有效的融入传统装饰能够更好的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就目前我国建筑装饰设计形式而言,传统装饰形式是非常的普遍,传统... 传统装饰对于现代建筑装饰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自身所包含浓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多样的艺术手法,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当中有效的融入传统装饰能够更好的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就目前我国建筑装饰设计形式而言,传统装饰形式是非常的普遍,传统手法的运用为生硬的水泥钢筋建筑增添了更多的生机。因此,在当代建筑装饰设计当中需科学的结合传统文化的运用。基于此,本文对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融入传统手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装饰设计 传统手法 传统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
作者 潘绿芸 《花卉》 2025年第6期112-114,共3页
为解决城市中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问题,以杭州地区某风景园林设计为例,对其中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传统造园布局设计融合现代审美、灵活配置与设计植物、现代风景园林组合传统造景意境等方式,通过分析该项目中传统... 为解决城市中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相关问题,以杭州地区某风景园林设计为例,对其中传统园林造园手法应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传统造园布局设计融合现代审美、灵活配置与设计植物、现代风景园林组合传统造景意境等方式,通过分析该项目中传统造园手法呈现效果,总结传统手法对现代风景园林项目设计的启示,以期为相关人员今后设计风景园林提供一定程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园手法 现代风景园林 传统文化 因地制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元华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4期142-144,共3页
基于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社会对园林功能需求的转变,探讨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分析材料创新、技术融合、功能拓展、生态理念融入及艺术形式创新等,揭示了传统与现代园林设计的结合点,旨在促进园林设... 基于传统园林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社会对园林功能需求的转变,探讨传统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创新应用。通过分析材料创新、技术融合、功能拓展、生态理念融入及艺术形式创新等,揭示了传统与现代园林设计的结合点,旨在促进园林设计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当代社会对于美学与实用的双重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园手法 现代园林 规划设计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针刺手法机理浅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向贤德 冯斌 《中医药学刊》 2004年第10期1922-1922,共1页
以陆寿康等《针刺手法100种》为蓝本,对中国历代各种传统手法种类进行了归类和总结,并采 用传统的易学理论对传统手法阴阳补泻操作等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而使得繁杂无序的中国传统针刺手 法简化明了,以利于今后的针灸临床和针灸教学。
关键词 针刺手法 传统手法 浅析 补泻 针灸教学 针灸临床 针剌 归类 简化 无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造景手法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运用 被引量:3
5
作者 郭建民 张楠 +2 位作者 侯双霞 王广军 鲍国红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4期169-169,共1页
中国传统造景手法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哲学思想的智慧,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经常应用传统的造景手法,增加了现代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该文就传统造景手法中的主景手法、层次手法、借景手法、分景手法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 中国传统造景手法融合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以及哲学思想的智慧,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经常应用传统的造景手法,增加了现代园林艺术的美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该文就传统造景手法中的主景手法、层次手法、借景手法、分景手法在现代园林艺术中的运用作出了分析,以为现代园林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造景手法 现代园林艺术 主景 层次手法 借景 分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战争:人性善恶的透视镜——论《美丽人生》对战争影片传统表现手法的突破
6
作者 吴英丽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0-42,共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作者纷纷开始通过影片来控诉法西斯反人类的罪行.《辛德勒的名单》《诺曼底登陆》《钢琴师》《拯救大兵瑞恩》《细红线》等著名影片,大多采用悲剧的手法揭露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行,启发人们反省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作者纷纷开始通过影片来控诉法西斯反人类的罪行.《辛德勒的名单》《诺曼底登陆》《钢琴师》《拯救大兵瑞恩》《细红线》等著名影片,大多采用悲剧的手法揭露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行,启发人们反省导致战争罪恶的根源,警醒人们正视历史,制止邪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表现手法 战争影片 《美丽人生》 人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 《拯救大兵瑞恩》 《辛德勒的名单》 《诺曼底登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届花博会广东“粤芳园”的传统山水造园手法应用
7
作者 谭碧玉 吴斌 梁冠威 《广东园林》 2023年第5期71-74,共4页
造园,古往今来,神形兼备,“神”通过意境的营造以传达园的精神与韵味,“形”通过地形空间的塑造以形成高低、远近、虚实、藏露的丰富场景,为意境的营造提供平台。神与形相互烘托,互相成就,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第十届花博会... 造园,古往今来,神形兼备,“神”通过意境的营造以传达园的精神与韵味,“形”通过地形空间的塑造以形成高低、远近、虚实、藏露的丰富场景,为意境的营造提供平台。神与形相互烘托,互相成就,共同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精髓。第十届花博会广东“粤芳园”通过地形的塑造,营造了“高山流水”“小中见大”的丰富空间与景观层次,以曲径通幽、蜿蜒前行的园径引导游人沉浸式体验绿意盎然、花木繁茂的岭南水乡的风采,在移步换景中感受中国园林的“形”与“神”,体现了传统山水造园手法在当代园林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造园手法 山水意境 第十届花博会 粤芳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建筑手法剖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蔡文俊 《南方建筑》 2015年第5期124-127,共4页
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是著名建筑师林克明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设计的一幢教学建筑,现为华南理工大学12号楼,并以"凤山雅筑"之名入选华园十景。法学院设计之时恰逢岭南地区掀起"中国固有式建筑"的热潮,故该建筑的... 原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是著名建筑师林克明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设计的一幢教学建筑,现为华南理工大学12号楼,并以"凤山雅筑"之名入选华园十景。法学院设计之时恰逢岭南地区掀起"中国固有式建筑"的热潮,故该建筑的设计思路基本与"中国固有式"相吻合。建筑师在赋予法学院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同时,也注重运用经济性和合理性更高的现代主义手法,并将一些西方古典手法融入其中,使得法学院成为原国立中山大学建筑群中的翘楚。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法学院的平面布置,立面特点以及外观设计等,对法学院的建筑风格进行深层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院 传统建筑手法 现代主义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片马事件”研究回顾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子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17-119,共3页
发生在1911年的片马事件至今已近一个世纪,研究者的脚步从未间断过,通过系统、全面地回顾学界对片马事件的研究过程,可以了解以往研究状况具有不同的侧重点,有助于继续推动对这一事件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片马事件” 国际法 传统历史研究手法 政治影响 外交 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于兴句“与义无取”说的质疑——谈“兴”的分类和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自强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4期47-54,共8页
比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手法。在研究“兴”的分类和作用时,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认为“兴”中有一类,起兴句只起开头和称韵作用,与诗的中心部分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谓“与义无取”。这种说法有“根”有“据”,他们以国风、乐府民歌... 比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手法。在研究“兴”的分类和作用时,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认为“兴”中有一类,起兴句只起开头和称韵作用,与诗的中心部分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谓“与义无取”。这种说法有“根”有“据”,他们以国风、乐府民歌以至杜诗等作为例证,把它当作一条带有普遍性的共同规律,影响甚大。其实,这种说法很有值得商榷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 古典诗歌 乐府民歌 共同规律 传统手法 中心部分 普遍性 值得商榷 “根” 杜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往镜中之路——易康中短篇小说散论
11
作者 周卫彬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140,共5页
易康是里下河文学中的一个异数,通观他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我们发现他一直以来坚守着先锋的姿态,他可以是炫技的,以纯熟的叙事技巧让文本呈现出极为开放的面貌,但同时又以精妙的传统手法,描绘文本的细部,去把握那些"最接近生活的事物... 易康是里下河文学中的一个异数,通观他的中短篇小说创作,我们发现他一直以来坚守着先锋的姿态,他可以是炫技的,以纯熟的叙事技巧让文本呈现出极为开放的面貌,但同时又以精妙的传统手法,描绘文本的细部,去把握那些"最接近生活的事物"。他的小说充满了谜团和未知,让人捉摸不定、疑窦丛生,却又是如此精致可感,仿佛那个遥远世界中的一切令人历历在目,这些都让人想到小说的魅力正在于某种不确定性,并且依赖这种不确定性重新塑造世界,那是一条通往镜中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篇小说创作 文本呈现 里下河 传统手法 叙事技巧 不确定性 镜中 重新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唐文人词成熟因由断想
12
作者 吴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57-61,70,共6页
文人词,萌生于初唐晚期,及至晚唐,日臻成熟。文人词的成熟,使晚唐(包括五代)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结束了唐诗鼎盛的局面,开创了宋词辉煌的时代。文人词的成熟。
关键词 文人词 传统手法 艺术手法 象征 晚唐诗人 艺术效果 内心情感 题材 诗歌发展史 虚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社会主义新人立传——评肖复兴的报告文学
13
作者 古远清 高进贤 《当代作家评论》 1986年第2期71-76,共6页
肖复兴,这个年轻、多产的报告文学作家,原先的志愿并不是从事报告文学创作,而是当一名戏剧家。1966年,他高中毕业时考取了中央戏剧学院,但由于十年内乱未上成。1978年,“前度刘郎今又来”,他再次考上了这所大学,毕业后还留校当了助教。
关键词 报告文学创作 作品 戏剧学 戏剧家 题材 人物形象 普通人 演员 传统手法 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聊斋俚曲
14
作者 汪玢玲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2期17-24,共8页
素以《聊斋志异》称著于世、蜚声中外的清初伟大作家蒲松龄,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小说家,而且在诗、词赋、俚曲创作方面都有重大成就.蒲松龄晚年看到自己据民间故事改编创作的《聊斋志异》,由于文字的障碍,难为一般劳动者所接受,于... 素以《聊斋志异》称著于世、蜚声中外的清初伟大作家蒲松龄,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杰出小说家,而且在诗、词赋、俚曲创作方面都有重大成就.蒲松龄晚年看到自己据民间故事改编创作的《聊斋志异》,由于文字的障碍,难为一般劳动者所接受,于是,采用白话写了大量的俚曲.这对于三百年前封建社会里的一般作家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因为当时象蒲松龄那样的知名人物,用民间俚语创作,不仅有损于自己的身分,甚至会影响因《聊斋志异》所获得的声誉.然而,科场失意,一生过着贫困的塾师生活的蒲松龄,因长期接触下层劳动人民,深切了解他们的疾苦和要求,终于决心排除世俗偏见,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创作了俚曲十四种,以醒"村庸"、"市媪"之迷.蒲松龄虚心学习民间文学,躬身倡导通俗化的工作,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确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故事 改编创作 通俗化 蒲松龄 作品 聊斋志异 戏剧性 聊斋俚曲 传统手法 女主人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荒煤谈《蓝眼睛·黑眼睛》
15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6-126,共1页
陈荒煤谈《蓝眼睛·黑眼睛》《作家报11994年1月22日发表陈荒煤给《蓝眼睛·黑眼睛》作者马瑞芳的一封信,他说,新时期以来,不知为什么表现大学生生活的题材的长篇小说很少见,也许作者是第一个向广大读者,特别是千... 陈荒煤谈《蓝眼睛·黑眼睛》《作家报11994年1月22日发表陈荒煤给《蓝眼睛·黑眼睛》作者马瑞芳的一封信,他说,新时期以来,不知为什么表现大学生生活的题材的长篇小说很少见,也许作者是第一个向广大读者,特别是千千万万的大学生打开了这座大门,表现了当代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眼睛 蓝眼睛 三代知识分子 中国古典文学 继承和发展 长篇小说 人物真实 传统手法 心理活动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说创作中的时间问题初探
16
作者 王锡渭 《当代文坛》 1985年第2期17-19,共3页
在小说创作中,有的作品写的是历史题材,可历史感不强;有的作品在构思时忽略了时间线索,结果导致了结构上的毛病;有的作品题材很好,但挖掘不够,致使主题思想很平淡;有的作品使用了现代派手法,却用得很别扭……这些情况的出现,原因固然是... 在小说创作中,有的作品写的是历史题材,可历史感不强;有的作品在构思时忽略了时间线索,结果导致了结构上的毛病;有的作品题材很好,但挖掘不够,致使主题思想很平淡;有的作品使用了现代派手法,却用得很别扭……这些情况的出现,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可能与作者不注意时间问题不无关系。 创作中还有时间问题吗?回答是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问题 小说创作 作品 意识流小说 故事情节 绿化树 叙述故事 时间因素 主人公 传统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制古丝织品技术夺魁
17
《四川蚕业》 1996年第1期57-57,共1页
1995年度国家文物局文物科技进步奖日前揭晓,6项在文物保护和复制方面颇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受到奖励,其中苏州丝绸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作以传统手法复制古代丝织品的技术名列榜首。 据介绍。
关键词 丝织品 历史博物馆 文物保护 科技进步奖 传统手法 科研成果 苏州丝绸 织造工艺 植物染料 文物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汪曾祺短篇小说创作风格探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振鹏 《当代作家评论》 1984年第6期96-105,共10页
两年多前,当他挟着他的小说《塞下人物记》、《异秉》、《骑兵列传》重新回到文坛时,一些年轻的作者、读者感到奇怪:“哪里新冒出一个汪曾祺?”而后,这位早过花甲之年的“青年作者”接连打出力作《受戒》、《大淖记事》、《徙》、《鸡... 两年多前,当他挟着他的小说《塞下人物记》、《异秉》、《骑兵列传》重新回到文坛时,一些年轻的作者、读者感到奇怪:“哪里新冒出一个汪曾祺?”而后,这位早过花甲之年的“青年作者”接连打出力作《受戒》、《大淖记事》、《徙》、《鸡毛》等,前两篇先后被评为1980、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汪曾祺这个名字就愈来愈为人熟悉、注意了。他那些具有独特姿采的作品中显露出来的清秀隽逸、古雅而又浑朴自然、意趣涣涣的创作风格,更是获得了愈来愈广大的中外读者交口赞誉。酷爱他作品的青年读者,甚至能整章整篇地背诵他的小说。这现象似乎有点怪!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极大部分是以他的故乡江苏高邮地区三、四十年代乡镇生活为素材的。时代的久远,地域的局限,本来会使人有点隔膜感,然而读过他作品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作风格 四十年代 作品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传统美德 民族传统 传统表现手法 汪曾祺 扬州评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技术在昆虫标本制作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玉卿 郜旭芳 《绿色科技》 2014年第7期59-60,共2页
指出了昆虫标本制作是许多农林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病虫防治专业课以及中、小学生物课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利用冷冻技术采集、制作和保存昆虫标本的新方法。新方法在诸多方面优于... 指出了昆虫标本制作是许多农林高校、职业技术学院病虫防治专业课以及中、小学生物课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利用冷冻技术采集、制作和保存昆虫标本的新方法。新方法在诸多方面优于传统方法,安全、卫生、不脱色、不易被虫蛀、简单、方便、野外采集更加能体现其优势。此方法可应用于多种生物标本的制作中,为相关高校以及中、小学的昆虫标本采集制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标本制作 传统制作手法 冷冻 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羊城八景之飘雪风韵——广州市萝岗香雪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宁绮珍 《广东园林》 2010年第3期44-47,共4页
继承传统,不仅仅只是视觉效果只反映在设计形式上,还反映在对传统设计手法的继承和创新、环境和空间的延续、地域文化的体现三个方面。广州市萝岗香雪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运用"借景"、"对景"、"框景"等传... 继承传统,不仅仅只是视觉效果只反映在设计形式上,还反映在对传统设计手法的继承和创新、环境和空间的延续、地域文化的体现三个方面。广州市萝岗香雪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运用"借景"、"对景"、"框景"等传统设计手法,融入现代人需要的环境进行空间布局和意境设计,把"萝岗香雪"的文化精髓巧妙地融入建筑、梅林、水体等实体景观中。古代文人墨客在此地所崇尚的诗情画意,如今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有价值的文化通过鲜明的场景来表达,力求使人达到"身处花海,神游往昔"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岗香雪 历史文化 传统设计手法 梅花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