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价值取向看中国传统思维的缺憾 被引量:2
1
作者 贾行宪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思维 传统思维方式 执两用中 价值目标 价值系统 价值观念 辩证思维 伦理性 价值判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我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个体隐性知识评价指标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前 李作学 金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7-39,共3页
解读了我国传统思维方式获取隐性知识的过程,跳出了以往提取隐性知识的研究思路,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取象比类的能力、运用意象的能力、隐性知识的相对绩效和知情意相贯通的能力5个方面来设计个体隐性知识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知识管理研究。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隐性知识: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被引量:47
3
作者 彭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6-133,共8页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有三大特征,即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整体思维注重整体统一、"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追求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辩证思维"重视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以追求和谐协调、... 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有三大特征,即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整体思维注重整体统一、"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追求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辩证思维"重视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以追求和谐协调、统一为目的。"直觉思维"是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的,是人类认识的基本形式之一。在中国古代,道家、佛教以及儒家都特别重视直觉思维,三大思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对科学技术的影响尤其深重。中国之所以没有能自行步入"近代科学"的殿堂,部分原因可以追溯于中国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 整体思维 辩证思维 直觉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传统思维方式与活跃创新精神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忠莲 王红艳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0-142,共3页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了整体统一、自觉体验、中庸调和、内倾意向等传统思维特征。在新的历史时代,反思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倡导创新精神,对于张扬人的个性,适应新时代的变革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传统思维 创新精神 中庸调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陕北民间剪纸艺术形式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沈雷 葛宝如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2期94-95,共2页
陕北地域性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文化存在的一种现象和社会生活整体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受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整体思维并结合中国人含蓄的性格,总结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陕北剪纸中多维空间、谐音暗喻、... 陕北地域性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文化存在的一种现象和社会生活整体的一部分,理所当然的受到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本文从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整体思维并结合中国人含蓄的性格,总结了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对陕北剪纸中多维空间、谐音暗喻、阴阳刻的形式特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思维 陕北 剪纸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术套路传统思维与本质特点 被引量:6
6
作者 梅杭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50,共4页
为了揭示武术套路内涵的传统文化价值,从武术套路传统思维和本质特点入手,研究分析了武术套路传统思维的方式、内容与本质特点,提出武术套路传统思维主要有形象性思维和关联性思维两种方式。形象性思维赋予武术套路表演艺术化、技术系... 为了揭示武术套路内涵的传统文化价值,从武术套路传统思维和本质特点入手,研究分析了武术套路传统思维的方式、内容与本质特点,提出武术套路传统思维主要有形象性思维和关联性思维两种方式。形象性思维赋予武术套路表演艺术化、技术系统化、动作形象化的特点;关联性思维使武术套路技法多变、动作规格完整与严谨。武术套路传统思维的本质特点是注重具体现象、实用性和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套路 传统思维 形象性思维 关联性思维 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传统思维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九海 韩强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3-35,共3页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社会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传统的感性思维、人本思维、整体思维、和谐思维经过创造性诠释与现代转换,可以成为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资源。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传统思维 诠释 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汉语与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何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0-75,64,共7页
本文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不同的工具需要不同的操作程序与之相适应,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会塑造出不同的思维品格。中国传统思维是汉语这一“模型”铸造的“产品”,因而分析汉语可找出许多中国传统思维之所以得以形... 本文认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不同的工具需要不同的操作程序与之相适应,不同民族的语言差异会塑造出不同的思维品格。中国传统思维是汉语这一“模型”铸造的“产品”,因而分析汉语可找出许多中国传统思维之所以得以形成的根源。因此,文章从具象性、直觉性、模糊性、辩证性和有机整体性等方面论述了汉语对形成中国传统思维特征的作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 汉语语言 指事 象形 汉字 印欧语 异状 中华民族传统 辩证性质 形声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思维中的循环观与农业精耕细作传统 被引量:5
9
作者 胡火金 《农业考古》 2002年第1期31-35,91,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传统思维 循环观 农业 精耕细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思维之思辩——从中国学者从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想到的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景敏 王静 《医学与哲学》 1999年第5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 反思 诺贝尔医学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革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佰莲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8-62,共5页
中华民族在其久远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稳定、持久的思维方式,既有其积极合理的内容,又有消极保守的因素。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变革离不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土壤,但它决不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简单回归,而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 中华民族在其久远的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稳定、持久的思维方式,既有其积极合理的内容,又有消极保守的因素。当代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变革离不开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土壤,但它决不是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简单回归,而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在更高层次上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超越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传统思维方式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传统思维对和谐社会建构的几点方法论启示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文营 《求实》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47-50,共4页
中华传统思维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主要表现为:整体性思维方式,要求确立社会各领域和谐发展目标的系统和谐观;"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求正视矛盾存在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总体和谐观;入世求实的思... 中华传统思维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主要表现为:整体性思维方式,要求确立社会各领域和谐发展目标的系统和谐观;"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要求正视矛盾存在及社会多元化发展的总体和谐观;入世求实的思维方式,要求树立重视现实和谐成就与未来和谐理想相统一的渐进和谐观;"民为邦本"的思维方式,要求确立执政为民与"两个共同"相统一的和谐动力观;"中庸"的思维方式是实现对立两端和谐的一般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传统思维方式 方法论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韵无形——论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国建筑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湘闽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1期48-51,共4页
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发展最根本的制约来自于思想理念的缺失。而重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关键在于确立自身独特的建筑认知与思维方式。历史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曾对中国建筑产生过潜移默化的无形影响 ,是其神韵所在。在走向国际化的今... 当代中国建筑学的发展最根本的制约来自于思想理念的缺失。而重构有中国特色的建筑理论体系关键在于确立自身独特的建筑认知与思维方式。历史上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曾对中国建筑产生过潜移默化的无形影响 ,是其神韵所在。在走向国际化的今天 ,挖掘这分思想遗产将有助于我们认清自身立足的思想土壤 ,从而冷静地审视蜂拥而入的西方各种流派主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中国建筑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与思维方式变革——西方逻辑传播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桥 《中州学刊》 CSSCI 2003年第2期136-138,163,共4页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 逻辑与文化所讨论的是逻辑学与文化间的客观联系。这种联系由文化的整体性以及逻辑在构成文化整体诸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逻辑与文化的联系既表现为文化的整体性特征和需求对逻辑的制约 ,也表现为逻辑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前者决定了不同文化孕育出的不同逻辑传统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把握这一点 ,可能会有助于我们开启理解和研究逻辑科学的更为广阔的思路。后者给出了不同文化传统间差异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关注这一点 ,可能会对我们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比较中西文化异同 ,并进而对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今日的新文化建设提供帮助与借鉴。有鉴于此 ,本刊编发部分有关文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 思维方式 变革 中国 传统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比喻与传统思维方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荔枝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24-30,共7页
汉语比喻与传统思维方式田荔枝比喻做为一种积极修辞手法广泛地存在于各民族语言的运用中。汉语比喻的历史更为悠久,现有史料中有关汉语比喻的理论和实践极其丰富,而且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历史状况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 汉语比喻与传统思维方式田荔枝比喻做为一种积极修辞手法广泛地存在于各民族语言的运用中。汉语比喻的历史更为悠久,现有史料中有关汉语比喻的理论和实践极其丰富,而且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历史状况的形成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否有密切关系呢?本文试做探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喻手法 中国传统思维 汉语 传统思维方式 “比” 《诗经》 比喻格 直觉描写 内涵和外延 修辞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及其变革 被引量:2
16
作者 何建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5期39-43,共5页
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其历史的连续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总是从历史上传统的思维方式演化而来的,因此必然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成份,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由于中国文化是世界上罕见的源远流长,一以贯之,从不间断的文化,加上中国... 思维方式的变革有其历史的连续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总是从历史上传统的思维方式演化而来的,因此必然或多或少地包含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成份,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由于中国文化是世界上罕见的源远流长,一以贯之,从不间断的文化,加上中国学术史上经传注疏的学术方法及“援引在前,附述在后”的思想方法和学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西方传统思维方式 辨证思维 思维方式现代化 外在自然 形式化思维 知性思维 西方传统哲学 马克思主义 活动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传统思维方式对科技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亚萍 罗勇 《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传统思维方式 科技 伦理性 实用性 思辨性 逻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宪法施行效果的几种传统思维
18
作者 沈桥林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7-167,共11页
宪法是根本大法,也是法治之法。宪法施行不仅要有形式,更要注重实效。中国传统思维的某些方面,与宪法和法治的精神不符,可能对宪法施行的效果釜底抽薪。要提高宪法施行的实效,全面贯彻宪法精神,首先需要摒弃传统治术思维及由此衍生出来... 宪法是根本大法,也是法治之法。宪法施行不仅要有形式,更要注重实效。中国传统思维的某些方面,与宪法和法治的精神不符,可能对宪法施行的效果釜底抽薪。要提高宪法施行的实效,全面贯彻宪法精神,首先需要摒弃传统治术思维及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习惯思维。此等习惯思维不去,行宪效果必然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思维 行宪 实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理易学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19
作者 朱汉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0-74,共5页
由《易经》奠基,经过王弼、程颐的学术创新而建构起来的义理易学,深刻并多维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思想方式。尽管玄学、理学具有很高的形上智慧,但是王弼、程颐义理易学的知识旨趣仍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实践性、功利性、辩证性的中国传统思维... 由《易经》奠基,经过王弼、程颐的学术创新而建构起来的义理易学,深刻并多维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思想方式。尽管玄学、理学具有很高的形上智慧,但是王弼、程颐义理易学的知识旨趣仍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实践性、功利性、辩证性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义理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实践性 功利性 辩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角度解“李约瑟难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林 《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106-110,共5页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其自身不同于西方的特点。中国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直觉性、意象性、经学性思维方式,人本价值取向和致用价值取向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向前发展,是导致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传统思维方式 李约瑟难题 古代科学技术 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 中国近代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