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古代传统德治的因与果
- 1
-
-
作者
刘传广
-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26-31,共6页
-
文摘
推崇德治和仁政 ,是我国古老传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形成和延续这一传统有政治制度、经济形态、人文观念、思维方式和心理特点等方面原因和基础。分析这一古代传统 。
-
关键词
道德
传统德治
法制
法治
中国
古代
家长制
-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D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传统“德治”与现代法治
被引量:1
- 2
-
-
作者
眭鸿明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1999年第2期47-51,共5页
-
文摘
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法律制度、法律观念和文化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立法、执法和人们的法律心理、行为。在如何对待传统法律思想和文化的态度上,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①社...
-
关键词
传统“德治”
法制现代化
权利性规范
现代法
“德治”观
法律文化
价值目标
法制建设
法律观念
强制性法律
-
分类号
D920.0
[政治法律—法学]
D092.25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毛泽东对中国德治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 3
-
-
作者
王秀华
-
机构
河北省委党校哲学部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30,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为政治立‘法’:毛泽东政治伦理思想研究"(项目号:05BZX057)阶段性成果
-
文摘
道德与政治的结合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大特色,以至于中国传统的政治被称之为德化政治或伦理政治。主张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应给予历史总结的毛泽东,在道德与政治关系的问题上,同样遵循了这样一种历史主义的原则:他在继承中国德治传统的同时,又在探索着对这一传统的超越,在中国政治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过程中,毛泽东的新德治思想独具特色。
-
关键词
毛泽东
德治传统
继承与超越
-
Keywords
Mao Zedong
The moral-oriented political tradition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
-
分类号
A84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谈谈中国古代德治传统的批判继承
- 4
-
-
作者
陈克娥
-
机构
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8期101-102,共2页
-
文摘
在中华五千年的古代文明中,德治思想一直占主导地位。对于中国古代德治思想,应给予客观的评价,德治不是单纯的道德教化,而是包含了各种利民便民的措施,是有进步意义的。当前强调的“以德治国”与中国古代德治思想是批判继承的关系。我们今天讲的“德治”,不仅“德治”这个概念来自古代德治思想,其中许多信条也来自古代德治思想。但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德治”与中国古代“德治”无论在性质和内容上都有本质的区别。
-
关键词
德治传统
以德治国
批判
继承
中国
-
分类号
B82-05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儒家传统“德治”思想浅析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杨靖学
陶汝良
-
机构
中共云南曲靖市委党校
-
出处
《求实》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194-196,共3页
-
-
关键词
传统“德治”
儒家
道德修养
人伦关系
道德教化
人伦和谐
孔子
“礼”
中国传统文化
法文化
-
分类号
D092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以德治国”研究述要
被引量:6
- 6
-
-
作者
孟兰芬
-
机构
天津社会科学院<道德与文明>编辑部
-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2-136,共5页
-
文摘
在详尽掌握二年来关于以德治国研究资料的基础上 ,本文对以德治国的战略定位、以德治国的思想内涵、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关系、以德治国战略的实施及意义做出了系统的述评 。
-
关键词
以德治国
内涵
传统德治
意义
道德建设
-
Keywords
ruling by virtue
strategic positioning
connotation
traditional ruling by virtue view
-
分类号
D64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资源与困境:传统道德法律化的现代视野
- 7
-
-
作者
王忠春
-
机构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2-55,共4页
-
文摘
传统德治关注法的内在权威,注重基本道德的法律化,不仅使传统法律蕴含了重民恤民的民本思想,更以伦理法律化的形式培养了社会直接的伦理精神。但德与法的互化不仅侵蚀了正式制度的独立性,且影响了德自身的发展,使公德缺失、私德泛滥,德治更多地获得了形式与工具的意义。因而作为可资借镜的前提,传统道德的专制性、等级性及义务本位特征必须剥离,道德法律化的空间及公共权力的属性必须考量。
-
关键词
传统德治
法律道德化
道德法律化
民本
-
分类号
B8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关于以德治国的几个问题
- 8
-
-
作者
钱俊君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
-
出处
《伦理学研究》
2004年第2期98-103,共6页
-
文摘
当代我国实施的以德治国需要正确认识传统德治思想的合理因素 ,同时又必须对传统德治思想作批判性的超越 ,意识到以德治国与传统德治的差别 ,并坚持走德法兼治的道路 ,加强官德、民德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道德的建设。
-
关键词
以德治国
传统德治
道德建设
-
Keywords
ruling by moral forces traditional idea of ruling by moral forces moral construction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关于构建我国公务员伦理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 9
-
-
作者
刘雪丰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湖湘论坛》
2012年第6期15-18,共4页
-
基金
湖南省创新平台资助项目<我国县级政府行政成本控制研究>(编号:11K04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在一个有几千年德治传统的国家,在"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一同作为治理理念被提出的背景中,探讨构建中国特色公务员伦理法的基本架构,是一个紧迫的任务。
-
关键词
伦理法
公务员
德治传统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基本架构
中国特色
国家
-
分类号
D909.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