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克思对传统形而上学“内在根据”的现实破解
1
作者 陆杰荣 李凌云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1-135,共5页
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或超越并非源自于所谓外部某些因素的切入,而是在其形而上学的内部建构其奠基的前提下加以展开的;马克思哲学就是通过基于哲学自身的内在根据为中介的理论环节或者现实的环节,并以感性的现实的活动方式... 马克思哲学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或超越并非源自于所谓外部某些因素的切入,而是在其形而上学的内部建构其奠基的前提下加以展开的;马克思哲学就是通过基于哲学自身的内在根据为中介的理论环节或者现实的环节,并以感性的现实的活动方式之样式,进而通过超越西方传统思辨的精神视域来完成的。西方哲学初创的早期形而上学的规定体现为对超验至上的形而上本体的精神探索。在西方哲学的凸现和建筑之中,古希腊哲学围绕世界"本原"问题展开,以及对作为阐释"世界何以可能"本体的探求,其实质也是古希腊形而上学初始建构的复杂过程,就是在此过程中西方早期哲学确立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内在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传统形而上学 内在根据 实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休谟到康德
2
作者 戴劲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6年第1期286-292,共7页
众所周知,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中提出了"纯粹理性的总课题"——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康德并不热衷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可能的问题,而只热衷如何可能的问题。因为在他看来这种知识事实上是存在的——这是他同休谟... 众所周知,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导言中提出了"纯粹理性的总课题"——先天综合判断是如何可能的。康德并不热衷先天综合判断是否可能的问题,而只热衷如何可能的问题。因为在他看来这种知识事实上是存在的——这是他同休谟的分歧所在——所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先天综合判断 纯粹理性批判 统一性 传统形而上学 因果关系 客观必然性 知性 认识能力 未来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的告诫
3
作者 刘墨 《中国书画》 2016年第7期23-23,共1页
西方人一直以"科学"和"理性"为骄傲。但是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所面临的最大的困境,正是由于建立在传统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科学主义。而这一形而上学和科学主义的根源,则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一思维方式上的真理观。黑格... 西方人一直以"科学"和"理性"为骄傲。但是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所面临的最大的困境,正是由于建立在传统形而上学基础之上的科学主义。而这一形而上学和科学主义的根源,则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建立在这一思维方式上的真理观。黑格尔的纯粹思想辩证法,成为西方形而上学的最终形式——在这个最终形式里,东方尤其是中国,从来没有得到过黑格尔哪怕是一丝丝的好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形而上学 真理观 传统形而上学 西方哲学 欧洲语言 语言意义 存在论 日本艺术 概念系统 艺术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开拓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沛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00-105,共6页
本世纪70年代,解构主义步入了西方文化社会。它很快成为当代一个重要的理论流派,在欧美大陆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它动摇了索绪尔的构结主义,向传统形而上学发起了空前的挑战。它的创始人是法国学者德里达,一位哲学家兼文学批评家。
关键词 德里达解构主义 印迹 文本 “存在” 语言 传统形而上学 自由游戏 索绪尔 互文性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杜威到胡适: 哲学概念的演化
5
作者 夏英林 《现代哲学》 1999年第2期89-93,共5页
关键词 哲学概念 杜威 哲学定义 胡适 传统形而上学 认识论观念 亚里士多德 传统哲学 方法论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美学的生成论基础
6
作者 刘小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6期35-37,共3页
在本性上,实践美学表明了实践之于美学的规定性。在这里,实践是开放性、解构性的,它力图克服认识论及其二元困境。在实践美学的自身建构中,其主体论与传统形而上学尚未被彻底清除。因此,揭示实践这一本体的生成本性,进而为实践美学奠定... 在本性上,实践美学表明了实践之于美学的规定性。在这里,实践是开放性、解构性的,它力图克服认识论及其二元困境。在实践美学的自身建构中,其主体论与传统形而上学尚未被彻底清除。因此,揭示实践这一本体的生成本性,进而为实践美学奠定一个生成的基础,是生成论的致思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美学 生成论 传统形而上学 解构性 认识论 主体论 本性 本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根形式学说初探
7
作者 陈同举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5年第5期51-55,共5页
本文认为,培根形式学说的提出,既是对传统形而上学形式理论的继承和批判,又受到近代自然科学中规律观念的影响。培根并没有拘执于传统的共相观,而是把形式看作是性质之间的本质关系,看作是物体的构成规律和运动规律。培根形式不仅... 本文认为,培根形式学说的提出,既是对传统形而上学形式理论的继承和批判,又受到近代自然科学中规律观念的影响。培根并没有拘执于传统的共相观,而是把形式看作是性质之间的本质关系,看作是物体的构成规律和运动规律。培根形式不仅是形而上学对象,而且还是认识对象,由此,培根在知识论上创立了经验主义归纳法,在实践学上剥离出自由概念中的知识因素和活动意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根 学说 传统形而上学 近代自然科学 运动规律 本质关系 构成规律 认识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基本理论的分析与重建》评介
8
作者 马悦 《美育学刊》 2021年第2期I0007-I0007,共1页
从全球范围来看,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模式逐渐被消解,对美和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思考的美学基本理论日渐弱化。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更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是各种具有差异性和专门性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当今社会文化现实和审美活动在实践领域日... 从全球范围来看,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模式逐渐被消解,对美和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思考的美学基本理论日渐弱化。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更能激发人们兴趣的是各种具有差异性和专门性的具体问题,尤其是当今社会文化现实和审美活动在实践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对传统美学理论不断提出挑战,传统美学学科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以往美学学科内部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显,这意味着需要对美学基本理论进行反思与重建。尽管一直以来,各种新的美学形态不断推出,试图对美学在当今语境下的发展做出与时俱进的回应,但是这样的回应却是主要通过对某一领域的审美活动、某一具体形态的美学研究展开的,所以呈现出相对单一和碎片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形态 美学学科 审美活动 全球范围 传统美学 传统形而上学 反思与重建 实践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理解“语言是在的家”
9
作者 李无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5年第4期35-39,共5页
如何理解“语言是在的家”李无苑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颇令学术界感兴趣。他的前期思想主要体现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在书里,他试图从此在出发去追寻在的意义,并由此建立一种生存论存... 如何理解“语言是在的家”李无苑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前期思想与后期思想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颇令学术界感兴趣。他的前期思想主要体现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在书里,他试图从此在出发去追寻在的意义,并由此建立一种生存论存在论,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个人中心主义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语言 传统形而上学 后期思想 巴门尼德 存在者 前期思想 艺术作品 根本属性 人的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德里达到德勒兹:关于重复与差异的电影哲学 被引量:1
10
作者 焦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7-40,共4页
西方哲学中的认识论具有源远流长的本体论传统,包括关注怎样的问题具有解释的资格,事物的本质为何,又是如何变化的等等。在20世纪的语言学转型后,强调重复、差异与变动的后结构主义取代了长久以来的形而上学传统,深刻影响了电影学科的... 西方哲学中的认识论具有源远流长的本体论传统,包括关注怎样的问题具有解释的资格,事物的本质为何,又是如何变化的等等。在20世纪的语言学转型后,强调重复、差异与变动的后结构主义取代了长久以来的形而上学传统,深刻影响了电影学科的理念建构。其中,德里达的《书写与差异》作为后结构主义的哲学著作闻名于世,德勒兹则借一本同样讨论差异的《重复与差异》重拾了德里达对于矛盾或不兼容的思考,并延续了尼采以来颠覆柏拉图主义、瓦解形而上学的计划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拉图主义 德勒兹 形而上学传统 哲学著作 理念建构 后结构主义 电影哲学 德里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