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承、变异与发展--台湾社会传统宗教文化的现代性转向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晖莉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2-168,共7页
闽台社会不仅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而且神缘相似、俗缘相同。传统宗教文化的信仰功能在经济浪潮和多元文化的现代性冲击下呈现出政治化、文化化、商业化、旅游化、慈善化和社区化的转变。在这剧烈动荡传... 闽台社会不仅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而且神缘相似、俗缘相同。传统宗教文化的信仰功能在经济浪潮和多元文化的现代性冲击下呈现出政治化、文化化、商业化、旅游化、慈善化和社区化的转变。在这剧烈动荡传承中虽然存在迷信化、功利化和庸俗化等负面影响,但却始终曲折着前进、变异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宗教文化 现代转向 变异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族传统宗教文化的社会机制与结构
2
作者 刘江岩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1-107,共7页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没有脱离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与机制的纯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哈尼族的传统宗教文化,就是与其特殊的民族迁徙史、"父子连名"的血亲机制、"师徒连名"的技术和文化传承机制、"...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历史和社会的产物,没有脱离历史背景和社会结构与机制的纯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哈尼族的传统宗教文化,就是与其特殊的民族迁徙史、"父子连名"的血亲机制、"师徒连名"的技术和文化传承机制、"地名连名"的民族区域结合机制相联系的。从宗教文化传承的社会结构上看,它是通过原生的"血亲力量集团"、"宗教文化贵族集团"和封建化时代的"村社议事会"所构成的特殊社会结构及其机制实现的。充分认识民族传统宗教文化存续的社会结构和机制,既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关键,也是实现民族文化创新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传统宗教文化 社会机制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宗教哲学发展思路刍议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刚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9,共7页
就我国的宗教学学科建设而言,宗教哲学研究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三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即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批判借鉴国际宗教哲学界的先进学术成果、深入阐发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便能扎根中国文化传统,... 就我国的宗教学学科建设而言,宗教哲学研究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三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即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批判借鉴国际宗教哲学界的先进学术成果、深入阐发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便能扎根中国文化传统,立足当今中国国情,跨入国际学术前沿,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哲学体系,为推动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哲学 宗教 马克思主义宗教 中国宗教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走向世界对“天下”与“中国模式”的反思
4
作者 巴得胜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9,共10页
工业革命之后,欧洲经济的崛起使得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质疑千百年来塑造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模式的儒学教条。人们开始构想与儒家帝国不同的政治选择。一种政治上的国族主义,即在残破的儒家帝国之上创建一个民族国家的运动开始兴... 工业革命之后,欧洲经济的崛起使得中国青年知识分子开始质疑千百年来塑造了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模式的儒学教条。人们开始构想与儒家帝国不同的政治选择。一种政治上的国族主义,即在残破的儒家帝国之上创建一个民族国家的运动开始兴起。19世纪时人们确信,采取欧洲模式是中国重新确立自己的世界地位的唯一出路。这是儒家传统的一大断裂。反观历史可以看出,中国的国际关系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汉文化影响同心圆的涨落过程。将政治领导力等同于通过儒家的"德",从而维系和谐与稳定的可能性的做法,在19世纪末遭遇了重击。当下"中国模式"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资本很大程度上是在地方的层面存在。正是这一独特的形态,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模式对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展现出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模式 世界体系 民族国家 宗教-文化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