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顾炎武与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型
被引量:3
- 1
-
-
作者
陈国庆
-
机构
西北大学社会科学系
-
出处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
文摘
顾炎武素称清代学术之祖,对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学术研究既分门别类,又相互贯通;既专注于对纯粹学术问题的研究,以提升理论思维水平,也力主通经致用,关注社会现实。他的学术研究及其方法论,开启了乾嘉时期朴学的先河,对有清一代的学术发展乃至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关键词
顾炎武
传统学术转型
学术方法
通经致用
音韵文字
-
Keywords
Gu Yan wu
the transition of traditional academy
academic method
understanding classics and put them into practical use
literature of the harmonious sounds
-
分类号
C09
[社会学]
-
-
题名梁启超“《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 2
-
-
作者
李长银
-
机构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77,共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古史辨运动’与中国传统学术转型研究”(20FZSB093)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顾颉刚与中国史学的近代转型研究”(21DLSJ0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诸子学的近代复兴,与梁启超的努力推动密不可分。1922年,梁启超公开提出“《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与胡适进行学术争胜。而梁启超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一学说,不仅在于其自觉地接受了叶适、汪中、崔述、康有为等本土学者的观点,还在于其间接地受到了日本学者斋藤拙堂《老子辨》五篇的学术启发。因此,这一整合中外的学术观点一经问世,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回响。而该说更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在于,不仅进一步破除了传统的“诸子出于王官论”,还推进了学术界关于诸子著作真伪及其年代的大讨论。总之,“《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诸子学的近代复兴。
-
关键词
梁启超
《老子》
诸子学
传统学术转型
-
Keywords
LIANG Qichao(梁启超)
LaoTsu(《老子》)
Zhuzi(诸子)studies
tradition academic transformation
-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B25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