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炎武与中国传统学术的转型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国庆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顾炎武素称清代学术之祖,对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学术研究既分门别类,又相互贯通;既专注于对纯粹学术问题的研究,以提升理论思维水平,也力主通经致用,关注社会现实。他的学术研究及其方法论,开启了乾嘉时期朴学的先河,... 顾炎武素称清代学术之祖,对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学术研究既分门别类,又相互贯通;既专注于对纯粹学术问题的研究,以提升理论思维水平,也力主通经致用,关注社会现实。他的学术研究及其方法论,开启了乾嘉时期朴学的先河,对有清一代的学术发展乃至中国传统学术转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炎武 传统学术转型 学术方法 通经致用 音韵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启超“《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长银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77,共9页
诸子学的近代复兴,与梁启超的努力推动密不可分。1922年,梁启超公开提出“《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与胡适进行学术争胜。而梁启超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一学说,不仅在于其自觉地接受了叶适、汪中、崔述、康有为等本土学者的观点,还在于其... 诸子学的近代复兴,与梁启超的努力推动密不可分。1922年,梁启超公开提出“《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与胡适进行学术争胜。而梁启超之所以能够建立这一学说,不仅在于其自觉地接受了叶适、汪中、崔述、康有为等本土学者的观点,还在于其间接地受到了日本学者斋藤拙堂《老子辨》五篇的学术启发。因此,这一整合中外的学术观点一经问世,即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回响。而该说更广泛而深刻的意义在于,不仅进一步破除了传统的“诸子出于王官论”,还推进了学术界关于诸子著作真伪及其年代的大讨论。总之,“《老子》作于战国之末”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推动了诸子学的近代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老子》 诸子学 传统学术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