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文化观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纯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8-200,共3页
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和认识民族声乐的文化传统,对于继承和创新民族声乐,促进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心为乐之本"揭示了传统声乐的本体观,即声乐是情感表达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 中国传统声乐艺术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和认识民族声乐的文化传统,对于继承和创新民族声乐,促进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心为乐之本"揭示了传统声乐的本体观,即声乐是情感表达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揭示了传统声乐的功能观,即声乐具有社会教化价值;"有韵则生"则揭示了传统声乐的技能观,即有韵味的歌唱才是声乐的化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中国传统声乐 文化检视 本体观 功能观 技能观 审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声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的运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聂一波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4-115,共2页
声乐是一种特殊而又原始的艺术形式,它十分常见,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大型舞台表演都可觑其身影。我国声乐起源较早,经过多年的精雕细琢,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近现代流行乐的盛行,又为传统声乐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茶艺表演即是茶道和... 声乐是一种特殊而又原始的艺术形式,它十分常见,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大型舞台表演都可觑其身影。我国声乐起源较早,经过多年的精雕细琢,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近现代流行乐的盛行,又为传统声乐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茶艺表演即是茶道和艺术的统一体,它亦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我国传统声乐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类,与茶艺表演活动息息相关。本文将从传统声乐的起始、唱法组成和表演体裁等方面入手,再结合茶艺表演、茶道和艺术的关系,浅谈我国传统声乐在茶艺表演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声乐 茶艺表演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对传统声乐文化的影响及其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余多 《福建茶叶》 2018年第5期384-384,385,共2页
传统声乐文化,是我国传统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色彩最浓厚、而流行也最为广泛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当然,从传统声乐文化的时代渊源,以及具体的发展特征看,传统声乐文化,是对整个声乐艺术的全面继承。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发展内涵和展现... 传统声乐文化,是我国传统历史发展进程中,民族色彩最浓厚、而流行也最为广泛的一种音乐表达方式。当然,从传统声乐文化的时代渊源,以及具体的发展特征看,传统声乐文化,是对整个声乐艺术的全面继承。本文拟从茶文化体系的发展内涵和展现状况认知分析入手,结合茶文化对传统声乐文化体系的发展影响探究,通过认知传统声乐文化的价值内涵与艺术特征,从而具体分析茶文化对传统声乐文化体系发展与传承的具体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元素 传统声乐文化 内涵影响 价值启迪 思维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国传统声乐如何应用在茶艺表演活动中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明子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2-92,共1页
声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它以一种特殊的音乐表达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声乐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早,经过几千年的完善和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近些年来,现代流行音乐的繁荣发展,又促进了我国传统声乐的发... 声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的一部分,它以一种特殊的音乐表达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声乐在我国出现的比较早,经过几千年的完善和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近些年来,现代流行音乐的繁荣发展,又促进了我国传统声乐的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就被誉为"茶的故乡",品茶与音乐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而联系,茶艺表演与声乐的集合能够让人们享受到身心愉悦的体验。本文就是探究如何将我国传统声乐应用到茶艺表演活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声乐 茶艺表演 应用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声 辩字 理腔——我国传统声乐教学理论述要
5
作者 周世波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8,共4页
明代戏曲作曲家魏良辅在《曲律》中说:“实学(指学唱)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辩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笔者认为,这一论述既是对初学唱曲方法诸范畴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我国传统声乐教学过程的精辟总结,又是对我国... 明代戏曲作曲家魏良辅在《曲律》中说:“实学(指学唱)先从引发其声响,次辩别其字面,又次理正其腔调,不可混杂强记,以乱规格。”笔者认为,这一论述既是对初学唱曲方法诸范畴的高度概括,也是对我国传统声乐教学过程的精辟总结,又是对我国古典声乐理论体系的述要。它不仅在历史上深刻地影响我国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对于促进我国当代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良辅 明代戏曲 曲律 沈宠绥 传统声乐 头腹尾 李渔 王骥德 教学理论体系 形成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高校声乐教育中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 被引量:7
6
作者 尹萍 《高教探索》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68,共2页
以文化思考审视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有感于当今民族声乐教育民间传统音乐资源严重匮乏,本土文化的民族声乐教育数十年都以“西洋美声”打基础而失去原创力。唤醒文化生态意识,促进民间传统声乐资源尽快纳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是本文的立... 以文化思考审视高校民族声乐教育,有感于当今民族声乐教育民间传统音乐资源严重匮乏,本土文化的民族声乐教育数十年都以“西洋美声”打基础而失去原创力。唤醒文化生态意识,促进民间传统声乐资源尽快纳入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是本文的立意:以“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民族声乐教育观“入世”;教师要积极寻根,实现自我突破;民间传统声乐资源的利用与整合需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教育 民间传统 本土文化资源 文化生态意识 传统文化资源 声乐教育 高校 民族声乐 “和而不同” 传统声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的再认识 被引量:1
7
作者 张豫宁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3-135,共3页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经过历代声乐家和声乐理论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较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对歌唱的发声、呼吸、共鸣、润腔、咬字吐字以及情感表现的要求以及训练方法和...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经过历代声乐家和声乐理论家们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较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中国民族声乐对歌唱的发声、呼吸、共鸣、润腔、咬字吐字以及情感表现的要求以及训练方法和审美标准。因此,运用传统民族声乐理论的精髓来指导现今的声乐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声乐理论 民族声乐 气息 共鸣 润腔 歌唱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8
作者 李英霞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4-147,共4页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在字正腔圆、以情代声等方面有较细致的阐述,在参考了大量古人在声乐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对声乐演唱的审美要求,意从歌唱的吐字、气息的控制、以情带声的演唱手法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特征作一些粗浅的探... 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在字正腔圆、以情代声等方面有较细致的阐述,在参考了大量古人在声乐艺术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对声乐演唱的审美要求,意从歌唱的吐字、气息的控制、以情带声的演唱手法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特征作一些粗浅的探讨,旨在吸收其精华,并将之发扬光大且运用于声乐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民族声乐 字正腔圆 调气运气 以情带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声乐文献研究述评
9
作者 范义付 冯效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47,共5页
中国古代有关声乐演唱艺术的理论文献,是先民对演唱艺术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凝聚着祖先的歌唱智慧和实践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肯定了古代声乐文献对当代中国乐派歌唱艺术发展的奠基性作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整体而言,目... 中国古代有关声乐演唱艺术的理论文献,是先民对演唱艺术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凝聚着祖先的歌唱智慧和实践探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研究成果,肯定了古代声乐文献对当代中国乐派歌唱艺术发展的奠基性作用,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整体而言,目前研究所涉及的古代文献范围较狭窄,理论深度尚显不足,缺乏实证性研究及对传统歌唱理论批判性的论述。基于传统唱论的应用性创新研究不足,今人应针对性地加强相关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声乐文献 传统唱论 传统声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晓峰 周静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6年第2期35-38,共4页
长期以来,我国声乐界一直设想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声乐学派,并为此作出了种种努力和尝试.本文就建构民族声乐教学的理论体系问题材,谈谈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中国民族声乐 教学体系 民族声乐教学 教学理论体系 古代唱论 《乐府传声》 声乐学派 传统声乐理论 体系建构 声乐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融合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新洁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7-169,共3页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应用,是当下我国声乐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本文从多媒体技术与声乐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与论述。突破声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拓展声乐教学的技术领域。力求对我国声乐...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声乐教学的融合应用,是当下我国声乐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新课题。本文从多媒体技术与声乐教学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与论述。突破声乐教学的传统模式,拓展声乐教学的技术领域。力求对我国声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性思辨与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声乐教学 现代多媒体 技术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民族声乐教育的未来发展之路——评《声乐教学艺术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迪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I0007-I0008,共2页
在我国,民族声乐唱法的历史非常悠久,到现在为止,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不断创新,民族声乐的唱法已经走过了近百年。民族声乐是一种独特的歌唱艺术形式,它包含着非常专业的音乐性质。现在的民族声乐唱法与传统的民族声乐唱法既有相同... 在我国,民族声乐唱法的历史非常悠久,到现在为止,经过一代代的传承与不断创新,民族声乐的唱法已经走过了近百年。民族声乐是一种独特的歌唱艺术形式,它包含着非常专业的音乐性质。现在的民族声乐唱法与传统的民族声乐唱法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它自己所具有的独特的特征,它的演唱继承了传统民族声乐唱法的精华,又不断的引进了来自西方的声乐元素,让民族声乐更具多样化、国际化,创造了一种新的民族歌唱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教育 教学艺术论 传统民族声乐 西部 歌唱形式 艺术形式 唱法 多样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传播下的声乐教学——评《艺术的传播: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研究》
13
作者 崔美梓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5-165,共1页
艺术交流为传统声乐艺术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开拓了声乐艺术的传播渠道,使我国传统艺术真正走向了世界。由史晓丽所著的《艺术的传播: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一书从以上问题入手,以艺术传播为切入点... 艺术交流为传统声乐艺术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开拓了声乐艺术的传播渠道,使我国传统艺术真正走向了世界。由史晓丽所著的《艺术的传播: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一书从以上问题入手,以艺术传播为切入点,分析了声乐教学艺术发展的现状,展望了声乐教学的未来,兼具理论研讨价值和实践参考价值。成熟的理论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乐教学艺术 艺术交流 艺术传播 传统声乐艺术 自我展示 传播渠道 发展的现状 理论研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两种“民族声乐”之文化品格及背景
14
作者 张曼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4-135,共2页
中国有两种民族声乐,一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民族声乐,一种是“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现代民族声乐。两种民族声乐缘起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品格和特征,不能按同一美学标准、价值理念来评判,不能以同一模式来改造,否则将... 中国有两种民族声乐,一种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民族声乐,一种是“新文化运动”后兴起的现代民族声乐。两种民族声乐缘起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品格和特征,不能按同一美学标准、价值理念来评判,不能以同一模式来改造,否则将失去各自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文化品格 传统民族声乐 现代民族声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功夫》中古筝乐曲的视听体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10-112,共3页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是其发展中的巨大飞跃,没有声音的电影缺少了审美魅力,没有音乐的影片缺少了烘托氛围。在电影制片的内容中,音乐扮演了重要作用,电影和音乐的美妙结合,共促融合发展,创造了一部部让人惊叹叫绝的电影大片。电影适时巧妙... 电影从无声到有声是其发展中的巨大飞跃,没有声音的电影缺少了审美魅力,没有音乐的影片缺少了烘托氛围。在电影制片的内容中,音乐扮演了重要作用,电影和音乐的美妙结合,共促融合发展,创造了一部部让人惊叹叫绝的电影大片。电影适时巧妙运用音乐能够让人产生独特的心理体验,同时也让人产生思想和精神上的共鸣。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代表乐器,是中华音乐文化的象征,承载了丰富的审美内涵。多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 传统声乐 视听体验 斧头帮 周星驰 审美内涵 《红高粱》 城寨 心理体验 过耳不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几点看法
16
作者 郭彪 郏国瑜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演唱实践,对艺术歌曲演唱中的唱声、唱情、声情并茂、“字正腔圆”,掌握与运用民族传统声乐表现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表现方法 表现手法 中国艺术歌曲 意大利歌剧 欣赏习惯 几点看法 作品 传统声乐 民族唱法 美声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唱中的字腔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房亚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96年第4期40-41,共2页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的结合,当它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出现的时候,就应准确表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歌唱所具有的特殊形式美及其表现意义.
关键词 歌唱艺术 汉语语音 声乐演唱者 传统声乐 民族声乐 音乐与语言 表现性 演唱风格 艺术技巧 发声技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通俗唱法”
18
作者 陈密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89年第4期48-49,共2页
在我国音乐歌坛上于80年代初提出了“通俗唱法”这一演唱方法,十年中对它褒贬不一,风风雨雨,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已不必再争论其唱法是否“科学,是否应该给予承认,因为它已被广大人民所接受,而且越来越被采用。前不久在上海举... 在我国音乐歌坛上于80年代初提出了“通俗唱法”这一演唱方法,十年中对它褒贬不一,风风雨雨,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在已不必再争论其唱法是否“科学,是否应该给予承认,因为它已被广大人民所接受,而且越来越被采用。前不久在上海举行的“新潮民歌大奖赛”中再次显出光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唱法 演唱方法 流行唱法 高声区 民族声乐 民族唱法 传统声乐 李谷一 演唱技巧 发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