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配置对大豆品种黑农51产量和相关性状发育作用的初步分析
1
作者 林蔚刚 吴俊江 +1 位作者 钟鹏 董德健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33-37,共5页
通过对正方形和传统垄作栽培模式下不同群体密度的产量表现及相关的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正方形最佳田间密度为15.32株·m^-2,最高理论产量为2585.70 kg·hm^-2;垄上双行栽培最佳密度为19.9株·m^-2,最高理论产量... 通过对正方形和传统垄作栽培模式下不同群体密度的产量表现及相关的产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初步表明,正方形最佳田间密度为15.32株·m^-2,最高理论产量为2585.70 kg·hm^-2;垄上双行栽培最佳密度为19.9株·m^-2,最高理论产量为3159.35 kg·hm^-2;垄上双行最高产量高于正方形栽培;单株产量的有效株行距为62.43 cm×62.43cm,与传统垄作垄距65~70cm是接近的,说明对于繁茂型晚熟大豆品种而言,传统的65~70cm垄作模式仍然不失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栽培技术模式。7月中旬以后旱情导致LAI在R4期下降;在R4和R6期,25.0~44.4株·m^-2不同密度间的LAI,传统垄作高于正方形模式;在分枝期(V6)干物质积累量最低,同期根冠比相对最高,表明前期是根系发育优先期;在R6期从5.9~36.6株·m^-2密度范围内,传统垄作栽培模式单株干物质积累值显著高于正方形栽培模式;与平作为特点的正方形栽培相比,传统垄作模式有利于根系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群体配置 正方形栽培 传统垄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110cm大垄密栽培技术
2
作者 左龙海 李宜江 《现代农业研究》 2016年第5期17-17,共1页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引进美国大豆平作密植的基础上,与黑龙江省传统垄作相结合而形成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大豆 大垄窄行密植栽培 传统垄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