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与运作逻辑 被引量:19
1
作者 沈费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40,共9页
传统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政府合法统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国家乡村治理以乡里制度为载体,历经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的乡官制时期、隋唐的轮差制转折时期以及两宋到清朝的职役制时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 传统国家对于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是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政府合法统治的重要基础。传统国家乡村治理以乡里制度为载体,历经夏商周到魏晋南北朝的乡官制时期、隋唐的轮差制转折时期以及两宋到清朝的职役制时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和普通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四大主体,并非静态的命令服从关系,而是上下互动博弈与合作配合的关系,其中,士绅精英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科举制度、宗族制度和乡规民约共同编织成制度网络,贯穿于传统乡村社会治理过程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国家 乡村治理 乡里制度 历史脉络 运作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体系的生态结构及现代转向 被引量:2
2
作者 马华 冀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22,共8页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其历史逻辑,有对传统国家治理的继承性。传统时期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生态特性,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皇帝、士阶层和乡族集团)之间的互动维持着动态平衡,而非单线式的组织模式和单向式的能量... 走向现代化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其历史逻辑,有对传统国家治理的继承性。传统时期的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生态特性,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皇帝、士阶层和乡族集团)之间的互动维持着动态平衡,而非单线式的组织模式和单向式的能量传递模式。这与专制主义话语下皇帝对最高权力的独占性、裁决的随意性不同。而专制主义也难以完全解释国家治理系统何以长期稳定地存在。只有在整体性、多样性、开放性条件下,治理体系内多主体维持着各自的生态位和足够的生存空间,存在持续性的互利与互相限制,才能保证农耕帝国国家治理体系的相对稳固,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体现出的生态特性可以视为这种历史逻辑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治生态 历史逻辑 传统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中国与天下:关于传统国家形态的一般性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剩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国家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一般表示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权、领土和居民,是构成现代国家的三大基本要素。也就是说,每个国家都拥有一定的具有较大稳定性连续性的领土和居民,拥... 国家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人类历史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产物。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一般表示政治上组织起来的社会,主权、领土和居民,是构成现代国家的三大基本要素。也就是说,每个国家都拥有一定的具有较大稳定性连续性的领土和居民,拥有各种形式的统治机构,如法律、警察、军队和监狱等。国家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地方,在于它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社会秩序、确保居民人身安全,以及增进公民的福利;国家往往凭借以武力为后盾的一整套法律制度来实现上述目的,但它行使权力限于固定的地域,在这个地域内,国家拥有“主权”,即至高无上的权威。必须指出,国家的观念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存在着巨大的本质性的差异。如果人们忽视这一点,用现代主权国家、领土国家、民族国家和福利国家的观念去理解古代中国的“国家”,那就难免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态 现代意义 社会组织 文明时代 世界秩序 中国早期国家 传统国家 国家观念 现代国家 城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政之行政伦理与传统国家(State)公共价值生成——基于“官僚制实践困境”命题中的行政伦理 被引量:1
4
作者 谢亮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1年第6期84-93,共10页
就传统国家公共价值生成所必需的"制度设计"而论,社会公共事务治理——如荒政——之所以是传统国家公共价值生成之路径依赖,其根因即在于此类公共行政内在之行政伦理能够转换为公共价值。此行政伦理从官僚制生长的政治、社会... 就传统国家公共价值生成所必需的"制度设计"而论,社会公共事务治理——如荒政——之所以是传统国家公共价值生成之路径依赖,其根因即在于此类公共行政内在之行政伦理能够转换为公共价值。此行政伦理从官僚制生长的政治、社会、组织与管理背景揭示了传统国家能够生成公共价值及其官僚体制能依此价值实现演进之内在道德根据。在学理上,它关涉是否能在"重塑政府与社会关系"或"在社会成长中再造政府"的过程中重新定义政府(国家),使政治和价值问题再度回到公共行政的核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伦理 官僚制实践困境 荒政 传统国家 公共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家竞争力的生成机理——基于与传统国家相比较的政治学分析
5
作者 曾水英 殷冬水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1-56,共6页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现代国家之所以能够取代传统国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国家比传统国家拥有更为强大的竞争力。现代国家竞争力有其生成机理:首先,现代国家是一个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具有传统国家无法比拟的凝聚力、向心力。其次,现代国...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现代国家之所以能够取代传统国家,主要原因在于现代国家比传统国家拥有更为强大的竞争力。现代国家竞争力有其生成机理:首先,现代国家是一个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具有传统国家无法比拟的凝聚力、向心力。其次,现代国家用“人民主权”观念代替了“朕即国家”观念,使得现代国家比传统国家能更广泛地从社会吸纳精英,更广泛地吸纳民间的智慧,按照国家的偏好塑造社会。再次,现代国家拥有充分的基础性权力,这种权力使得现代国家比传统国家有更强的控制力、汲取力和动员力。最后,现代国家拥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比传统国家更有能力实现社会秩序的普遍化和国家的一体化,将分散的资源组织起来生产优质公共产品,实现国家的均衡发展。讨论现代国家竞争力的生成逻辑,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现代国家全球扩散的这一事实,也有助于我们明确当代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国家 现代国家 竞争力 生成机理 国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本析末 务本为治——中国传统国家治理观中的本末论
6
作者 刘学斌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7,48,共7页
本末论也可称为重本论,是中国传统国家治理观中一种有特色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本末论的核心是找出何者为本并重本,本之外的则为末。传统本末论在如何对待末的问题上有两种基本倾向:轻末、抑末。前者是将本末关系视为主次关系,后者则将之... 本末论也可称为重本论,是中国传统国家治理观中一种有特色的观念和思维方式。本末论的核心是找出何者为本并重本,本之外的则为末。传统本末论在如何对待末的问题上有两种基本倾向:轻末、抑末。前者是将本末关系视为主次关系,后者则将之视为对立关系。中国传统治国思想从不同的角度梳理出政治中根本性的要素,主要有君、民、农、德,进而认为治理就是要在别本末的基础上让本成其为本,即务本,具体表现为尊君、重民、重农、贵德。本末论具有方法论性质,它对社会的具体作用取决于相关认知结果和政策行动是否符合社会实际和发展趋向。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本末论也可以运用于当今中国的国家治理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国家治理 观本末论 国家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现代国家——基于与传统国家对比的规范政治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匡夫 殷冬水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44,共6页
与传统国家相比,现代国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质,即确定的边界、以民族想象为基础、依靠理性官僚系统进行统治、依赖民主寻求合法性。建设现代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要强化国家的边界意识,提升国家捍卫领土主权的能力,而且要塑造... 与传统国家相比,现代国家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质,即确定的边界、以民族想象为基础、依靠理性官僚系统进行统治、依赖民主寻求合法性。建设现代国家,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不仅要强化国家的边界意识,提升国家捍卫领土主权的能力,而且要塑造公民的政治共同体意识,提升国家的内聚力;不仅要强化官僚系统的开放性、专业性以及为公共利益献身的精神,提升官僚系统的治国理政能力,而且要加强民主建设,消除专断性权力,发展基础性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国家 现代国家 边界 民族想象 理性官僚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被引量:107
8
作者 刘跃进 《国际安全研究》 2014年第6期3-25,151,共23页
中国官方虽然在世纪之交就已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但这一"新安全观"阐述的是对外方安全方面的非传统安全保障途径与措施,而没有涉及内部安全及更广泛的其他传统的和非传... 中国官方虽然在世纪之交就已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但这一"新安全观"阐述的是对外方安全方面的非传统安全保障途径与措施,而没有涉及内部安全及更广泛的其他传统的和非传统的安全问题,因而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也是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当超越对外安全和国际安全,综观内外及其他各方面的总体国家安全问题时,中国官方当时及此后一段时间内秉持的依然是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与此不同,"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在强调国家安全民本性上体现了非传统思维,而且更通过强调"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等多方面的论述,统一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两方面的丰富内容,因而是一种高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既与传统国家安全观相对,又与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安全观及低级形态的非传统国家安全观不同,体现出对国家安全领域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众多问题的全面性、综合性、系统性、辩证性观察、认识和处理,具有系统的非传统思维和丰富的非传统内容。但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论及丰富的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时,也论及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非传统",是因为它关注和强调了各种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总体",是因为它兼顾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国家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之所以"高级",是因为它用非传统思维统合了传统与非传统两方面的国家安全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传统国家安全问题,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阐述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问题;要全面兼顾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传统与非传统两个方面国家安全问题的论述,更要重点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涉及的各种过去长期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非传统内容;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包括的各种非传统国家安全内容,更要重视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含的非传统安全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传统国家安全观 传统国家安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学派与英国人类学的国家传统 被引量:4
9
作者 张丽梅 胡鸿保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7-91,共5页
人类学存在不同的国家传统几乎是业内的共识。英国人类学的国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功能学派所塑造的。这种传统有若干明显的特征:功能主义的田野作业,个人魅力型的领袖人物,家族特色的学术圈子,"伦敦—剑桥—牛津"三角的学... 人类学存在不同的国家传统几乎是业内的共识。英国人类学的国家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功能学派所塑造的。这种传统有若干明显的特征:功能主义的田野作业,个人魅力型的领袖人物,家族特色的学术圈子,"伦敦—剑桥—牛津"三角的学术霸权,与殖民主义的密切关系,等等。这一传统自20世纪20年代起逐步形成,并在整个20世纪一直维持对内对外的深刻影响,成为英国社会人类学当代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学派 国家传统 英国 人类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审计:从传统到现代的演进
10
作者 文硕 谢赞春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7,共7页
审计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为真正走进这个学科领域,理清国家审计发展的轨迹,从纵向历史角度对这个学科进行历史追溯研究。首先追溯“问责”的起源,跟踪问责的发展,发现国家审计的诞生与特定时代的历史境况和国家的文化、政治... 审计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为真正走进这个学科领域,理清国家审计发展的轨迹,从纵向历史角度对这个学科进行历史追溯研究。首先追溯“问责”的起源,跟踪问责的发展,发现国家审计的诞生与特定时代的历史境况和国家的文化、政治传统息息相关;然后对国家审计的专制统治性与民主政治性进行溯源分析,认为现代国家审计走向舞台中央的重要背景是民主政治的兴起,而道德是催生国家审计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国家审计 现代国家审计 问责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传统武术保护中国家与传承人的双向责任 被引量:33
11
作者 王岗 吴志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1-233,共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而民间传统武术则无疑是我国最大宗面临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没有将两者作为一个相互体来审视,造成国家政...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而民间传统武术则无疑是我国最大宗面临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对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显得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的过程中,没有将两者作为一个相互体来审视,造成国家政策和基层群众实施上的"断链"。探讨在保护我国民间传统武术的进程中,国家和民间武术传承人双方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研究表明,只有在国家和民间传承人的双重扶持下,才能够将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工作完成得更好,让民间传统武术真正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活态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传统武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传统武术传承人 双向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新市佛寺村蒙古族国家级传统村落植物景观特征分析
12
作者 张路 李文浩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9期104-106,共3页
如何正确认识和保护传统村落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植物景观的地域特点,针对植物景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与更新的依据。本文以蒙古族国家级传统村落阜新市佛寺村的植物景观分为研究对象,测绘和调研了村落的植物组成、乡土性、... 如何正确认识和保护传统村落植物景观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植物景观的地域特点,针对植物景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保护与更新的依据。本文以蒙古族国家级传统村落阜新市佛寺村的植物景观分为研究对象,测绘和调研了村落的植物组成、乡土性、观赏性、功能性和文化属性。常见植物共有31科,47属,53种。其中常绿树木共有2科,3属,6种,落叶乔木共有12科,17属,20种,灌木共有5科,10属,10种,草本共有12科,16属,16种,藤本共有1科,1属,1种。乡土植物共有29种,占整体植物种类的36.36%。传统村落植物景观特点与建议:保护古树名木,强调特色乡土植物的引入,提高蒙药等传统村落植物景观的地域效果;优化植物组团配置,强化植物景观特征,突出蒙古族传统村落的产业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传统村落 植物景观 特征分析 乡土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付强 杨壮 +3 位作者 董锁成 杨红新 牛智慧 许文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90,共9页
以河南省21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SPSS和高德地图等工具软件,借助核密度、空间插值、地理加权回归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论是:①河南省国家级传统... 以河南省215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SPSS和高德地图等工具软件,借助核密度、空间插值、地理加权回归等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规律、空间可达性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论是:①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存在着豫北、豫中和豫南3个集聚区;②河南省国家级传统村落的平均最短时间距离为234.11 min,总体上空间可达性水平不高,分布不均衡;③客源市场分析表明,豫中集聚区发展潜力较大;④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更适用于本研究,高程、坡度和路网密度与传统村落空间可达性呈正向关系,水系距离、城市综合实力与传统村落空间可达性呈负向关系;⑤豫北集聚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路网密度和城市综合实力,豫中集聚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路网密度,豫南集聚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涵盖了论文分析的5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传统村落 空间可达性 地理加权回归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为什么是通的--作为政书范例的《通典》与国家治理传统 被引量:4
14
作者 沈蜜 任锋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5-62,共8页
政体思维主导下的二元政制观趋向于突出宪法与一般性制度之间的差别,推崇政体,尤其是民主政体的判准价值,强调宪法塑造政治秩序的决定性作用。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政制被纳入专制政体的范畴类型之中,经受了偏于消极的评论。而作为政书范... 政体思维主导下的二元政制观趋向于突出宪法与一般性制度之间的差别,推崇政体,尤其是民主政体的判准价值,强调宪法塑造政治秩序的决定性作用。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政制被纳入专制政体的范畴类型之中,经受了偏于消极的评论。而作为政书范例的《通典》显示,中国传统强调政制的古今兼容性和系统融合性,同时又与立国原理相配适,制度演进离不开这三方面的配合与制约。基于政制传统的本土化路径,治体论提供了更为恰切的思考框架,透过大一统、礼法秩序等视角揭示出制度何以贯通并演进成为典章,这有利于我们理解国家治理传统的特质和现代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典》 治体论 大一统 礼法 国家治理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与国家研究:缘起与拓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玲 申恒胜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54,共5页
以阶级、战争、革命、治水等为切入点来探讨国家的起源与发展,这些学说及其延展研究都已成为国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比,自然灾害与国家研究之间还难以达致良好的沟通与融合。自然灾害不仅促成了早期国家的生长,而且在很大程度... 以阶级、战争、革命、治水等为切入点来探讨国家的起源与发展,这些学说及其延展研究都已成为国家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比,自然灾害与国家研究之间还难以达致良好的沟通与融合。自然灾害不仅促成了早期国家的生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传统国家的合法性。灾害频发的社会现实和巨大的灾害风险要求以主权和合法性为特质的现代国家必须对自然灾害之"暴力"负责。实际上,现代国家在救灾领域也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因而,我们需要突破灾害研究与国家理论之间的隔膜,在灾害研究中找回"国家"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国家起源 传统国家 现代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多面”:中华帝制时期的国家—社会关系再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周黎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6,共36页
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特征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诸多理论概括,诸如“士绅自治”“吏民社会”“官民合作”,等等。本文从行政发包制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社会关系的现有理论概括,借助“行政外包”这一分... 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特征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诸多理论概括,诸如“士绅自治”“吏民社会”“官民合作”,等等。本文从行政发包制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社会关系的现有理论概括,借助“行政外包”这一分析概念,强调特定的治理领域特征与行政外包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揭示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本文试图提出“一体多面”的概念,重新概括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总体特征,为理解中华帝制的“权力一元性”与“治理多样性”的奇妙结合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行政外包 传统国家治理 中华帝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家建构视角下的大学治理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达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3-66,159,共4页
现代国家权力集中、组织构造、职能行使、民主发展的内涵决定了其自建构伊始就必然对大学进行整合,现代大学治理深深嵌套于现代国家的治理框架之中。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与大学治理之间经历曲折的实践路径,呈现独特的治理生态。... 现代国家权力集中、组织构造、职能行使、民主发展的内涵决定了其自建构伊始就必然对大学进行整合,现代大学治理深深嵌套于现代国家的治理框架之中。百余年来,中国现代国家建构与大学治理之间经历曲折的实践路径,呈现独特的治理生态。大学既因生存、发展和竞争需求对国家深度依赖,同时也因学术自由和自治对国家嵌入进行拒斥。现代国家与大学正是在这种互动中相互形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国家 现代国家 大学治理 嵌入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下·国家·边疆民族
18
作者 程尼娜 王万志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46,共7页
秦汉以后,"天下"包括中国王朝与他国,不可因文化、族群与汉人不同,就简单地将王朝的边疆民族(内夷)与"天下"内的邻国(外夷)相等同。在传统国家形态下生活在边疆的各族群和政权,长期接受王朝的政治统辖,统辖形式有... 秦汉以后,"天下"包括中国王朝与他国,不可因文化、族群与汉人不同,就简单地将王朝的边疆民族(内夷)与"天下"内的邻国(外夷)相等同。在传统国家形态下生活在边疆的各族群和政权,长期接受王朝的政治统辖,统辖形式有一个由羁縻制向直接统治变化的过程。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建立政权和王朝的北方民族,都是长期受羁縻统辖的边疆民族,他们在推进边疆统辖机制转型的进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基础是政治统辖,然后才是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因素,切不可颠倒与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 传统国家形态 羁縻制度 边疆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国家所有制改革的重新思考
19
作者 周昱今 《人文杂志》 1988年第6期53-57,共5页
一、对传统国家所有制的重新认识 1.传统国家所有制的实质。从理论上说,国家所有制的实质无疑在于国家拥有资产所有权,然而,我们所面对的、作为改革对象的传统国家所有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它的实质是部门所有和地方所有,即部... 一、对传统国家所有制的重新认识 1.传统国家所有制的实质。从理论上说,国家所有制的实质无疑在于国家拥有资产所有权,然而,我们所面对的、作为改革对象的传统国家所有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形式,它的实质是部门所有和地方所有,即部门和地方拥有资产所有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制改革 国家所有制 资产所有权 传统国家 商品经济 资产所有者 政府机构 国有资产 经济所有权 行为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传统村落山水空间分布及模式研究
20
作者 罗秋 艾梦雅 谢祥财 《山东林业科技》 2023年第5期46-53,共8页
山水空间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基础和骨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极为重要,但当前研究中将传统村落与山水空间割裂,忽视村落一般山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以极富特色的福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根据村落与山体关系,将福州市传统村落划分为丘陵平地型... 山水空间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基础和骨架,在传统村落保护中极为重要,但当前研究中将传统村落与山水空间割裂,忽视村落一般山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以极富特色的福州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根据村落与山体关系,将福州市传统村落划分为丘陵平地型村落、低山谷地型村落以及低山斜坡型村落,并运用卫星地图判读,实地调研以及Blender建模等方法总结了福州市传统村落山水分布特征、山水空间模式,并进一步揭示了不同类型的村落空间模式的形成机制。结果显示福州市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永泰县以及罗源县境内,海拔200~1000 m,距离水系3000 m以内的区域,并且平原丘陵型村落多呈现“溪-田-村-田”的团状集中分布模式;低山谷地多呈现“山-村-田-溪-田-村-山”的模式沿着山体呈现带状分布;低山斜坡型村落多依附山体呈现“山-村-田-溪-田”的模式分布。本研究将山水和村落视为一个整体,希望能够给乡村可持续发展建设带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州市 国家传统村落 山水空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