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羌族传统器乐多声部音乐探析
1
作者 刘雯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8-101,168,共15页
羌族传统器乐多声部音乐有羌管合奏、唢呐合奏、羌笛与口簧合奏等形式,作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后认为:羌族传统器乐多声部音乐是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器乐化再现;乐手们先学基本腔调再学其他腔调,先学哼唱配合再学乐器配合,凸显出羌族人的有... 羌族传统器乐多声部音乐有羌管合奏、唢呐合奏、羌笛与口簧合奏等形式,作者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后认为:羌族传统器乐多声部音乐是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器乐化再现;乐手们先学基本腔调再学其他腔调,先学哼唱配合再学乐器配合,凸显出羌族人的有序传习理念;从羌族口簧乐曲《婆媳对话》中多声部思维的萌芽,羌笛的双管中隐射的“双音”思维,到羌管乐手明确的高低音相互交替的“波浪交替式”多声结构观念,及羌族唢呐乐手立足本族群的多声音乐观念去吸收、涵化外来音乐文化的历程,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羌族传统多声部音乐的发展历史;羌族与相关族群中的相近音乐观念、相似乐器、同宗音调等,正是各族群在长期的交融互动中形成的文化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传统器乐 多声部音乐 羌笛 羌管 口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禅宗“顿悟”对中国传统器乐文化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蔡钊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3,共5页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汲取禅宗"顿悟"思想成果,形成了内省性、刹那性、直觉性、余味性四大特征,其"传神余韵"的最高审美境界直接以禅宗"意在言外"顿悟说为哲学基础。
关键词 禅宗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 顿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家道教虚静观与中国传统器乐文化 被引量:1
3
作者 蔡钊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0-73,共4页
道家道教虚静观是道家道教哲学基础 ,同时它为中国传统器乐文化提供了丰富营养 ,在中国传统器乐文化中体现为三种境界 :收心去欲 ;物我两忘 ;“大美”、“大音”。道家道教虚静观是中国传统器乐文化艺术创造的美学归趋。
关键词 道家道教虚静观 中国传统器乐文化 收心去欲 物我两忘 大美大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民族传统器乐艺术法律保护的内容归置与体系构建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小龙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1年第1期126-129,133,共5页
民族传统器乐艺术上既要保护其传承性也要保护其创新性。传承性应归置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框架下保护,而创新性应归置到《著作权法》和《专利法》框架下保护,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对民族传统器乐艺术法律保护的体系。
关键词 民族传统器乐艺术 法律保护 内容归置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器乐变奏法及其教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傅利民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6-110,共5页
中国传统器乐的变奏手法丰富多彩,对其分析与总结并对(《传统器乐旋法》课程的教学规律进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传统器乐变奏技法及其运用;二、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三、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传统器乐 变奏法 教学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器乐创作与教学的全新思考——评《民族器乐的创作与教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童莹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I0010-I0010,共1页
民族器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沉淀,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作品经典、演奏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及历史悠久的特点,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成为华夏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正是基于民族乐器的这一重要地位,许双毅编著了... 民族器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沉淀,也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作品经典、演奏形式多样、种类繁多及历史悠久的特点,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礼,已经成为华夏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之一。正是基于民族乐器的这一重要地位,许双毅编著了《民族器乐的创作与教学理论研究》一书。该书不仅对民族传统器乐的演奏、方法体系与教学理论进行了探讨与研究,而且对相关学科理论进行了比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器乐创作 教学理论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 演奏形式 传统文化 华夏文明 民族乐器 传统器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但见大弦急雨促 难闻小弦私语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临观偶感 被引量:2
7
作者 周耘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8-165,共8页
作者以对首届“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弹拨乐六场决赛的临观实感为据,开诚布公提出了“慢板去哪儿了?“”技巧是什么?”的疑问;进而对部分参赛选手显现的片面追求快而响、急而强的演奏倾向提出批评;在通过回眸古代先贤的经典演奏、重... 作者以对首届“中国器乐电视大赛”职业弹拨乐六场决赛的临观实感为据,开诚布公提出了“慢板去哪儿了?“”技巧是什么?”的疑问;进而对部分参赛选手显现的片面追求快而响、急而强的演奏倾向提出批评;在通过回眸古代先贤的经典演奏、重温中国器乐传统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当代青少年器乐修习者对传统的理解与继承普遍存在误区,或可能影响中国器乐艺术的未来发展,应当引起重视。作者将其理解的中国器乐传统表述为刚柔相济,阴阳平衡;技艺不二,情为统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器乐电视大赛 演奏技巧 中国器乐传统 韵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匠心独运 鲁地奇葩——唢呐曲《一枝花》的音乐形态分析
8
作者 武闻彤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4-126,共3页
《一枝花》是民间艺人在专业创作中的获得成功的作品,也是鲁地代表性的传统器乐曲目之一,它旋律优美、结构严谨、韵味浓郁,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曲目,历经半个多世纪,它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一枝花》遵循传统器乐曲写作的规律,同时... 《一枝花》是民间艺人在专业创作中的获得成功的作品,也是鲁地代表性的传统器乐曲目之一,它旋律优美、结构严谨、韵味浓郁,是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音乐曲目,历经半个多世纪,它的生命力经久不衰。《一枝花》遵循传统器乐曲写作的规律,同时更闪耀着它个性的光芒。本文从音乐形态分析的角度解析《一枝花》引人入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器乐 音乐形态分析 旋律发展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管弦乐的创作与发展 被引量:2
9
作者 康建东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02-104,101,共4页
民族管弦乐——我国传统民族器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民族器乐艺术形式,虽历经曲折坎坷,却总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着。如今,各种民族乐器经过长期挖掘,筛选和改进,新型的民族乐队在编制上已达到了相当完整的规模。在演奏方面,有... 民族管弦乐——我国传统民族器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民族器乐艺术形式,虽历经曲折坎坷,却总是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着。如今,各种民族乐器经过长期挖掘,筛选和改进,新型的民族乐队在编制上已达到了相当完整的规模。在演奏方面,有的乐队也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管弦乐队 民族管弦乐创作 民族乐队 艺术形式 作品内容 和声手法 民族乐器 发展 传统民族器乐 演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