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传统和声远未“到顶”——兼谈《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声技法的主要特点 |
华萃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4 |
1
|
|
2
|
从“传统”迈向“近现代”的重要一步——色彩性和声技法 |
华萃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4 |
1
|
|
3
|
杰出的色彩性和声技法大师——谢尔盖·瓦西里耶维奇·拉赫玛尼诺夫 |
华萃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2 |
2
|
|
4
|
反思过去 开创未来再──论高师和声课教改走势 |
黄洋波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0 |
|
5
|
关于“同主音场”及其它——和声随笔之一 |
杜鹤鸣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1987 |
0 |
|
6
|
有关和声紧张度设计的基础知识 |
华萃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1 |
0 |
|
7
|
五声自然音和声 |
华萃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0 |
0 |
|
8
|
和弦的色彩等级与和声的色彩序列 |
华萃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89 |
0 |
|
9
|
吴式锴教授的音乐艺术人生 |
刘康华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0
|
无调性技法的缺陷及勋伯格的错误 |
华萃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4 |
2
|
|
11
|
五声调式复调化声部处理 |
赵汝德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
1987 |
1
|
|
12
|
论和弦之间的色彩对比(上)——剖析“色彩度”“色差”的实质及主要缺点,并改进其计算方法 |
华萃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3 |
1
|
|
13
|
五声性和弦的结构与应用 |
鲁兆璋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1 |
1
|
|
14
|
为旋律配置色彩性和弦序列的方法(下) |
华萃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2 |
0 |
|
15
|
论和弦之间的色彩对比——剖析“色彩度”“色差”的实质及主要缺点并改进其计算方法(下) |
华萃康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3 |
0 |
|
16
|
和弦的结构与紧张度 |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
199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