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依据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图像确定进钉点及方向实施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建华 付金利 +3 位作者 裴铎 孙贺 李哲 刘正蓬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5期82-84,共3页
目的观察依据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图像确定进钉点及方向实施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采用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术前... 目的观察依据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图像确定进钉点及方向实施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采用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术前均行三维CT,重建寰椎椎弓根形态,明确术中进针点和进针方向,术中根据术前确定的进针点、进针方向进行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对照组术中根据解剖方位置入螺钉。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置钉时间,比较两组置钉准确率,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量表)评价治疗前后两组脊柱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评价治疗前、后两组颈椎功能。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置钉准确率分别为95.24%(40/42)、80.95%(34/42),二者比较,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6个月、12个月实验组ODI评分降低,JOA评分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失血量少、置钉时间短(P均<0.05)。结论依据寰椎椎弓根三维CT重建图像确定进钉点及方向实施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效果较好,患者脊柱与颈椎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不稳 弓根螺钉 后路寰枢切开复位内固定 脊柱功能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研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陆国斌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3期53-54,共2页
目的: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甘肃省张掖仁济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对照... 目的: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甘肃省张掖仁济医院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83.33%),P<0.05。结论: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联合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弓根螺钉内固定 经皮穿刺体成形术 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立君 刘岩 卫力晋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36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PSF)联合伤椎置钉同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各20例。微创组采用PPSF联合伤锥置钉治疗,传统组采用传... 目的分析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PPSF)联合伤椎置钉同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各20例。微创组采用PPSF联合伤锥置钉治疗,传统组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椎体影像学参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短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度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Cobb角度均优于本组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微创组(2.60±0.65)、(0.80±0.68)分低于传统组的(5.30±0.72)、(2.65±0.9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SF联合伤椎置钉不仅能有效恢复和维持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伤椎高度,减小后凸Cobb角,而且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骨折 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置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枢椎椎弓根骨折
4
作者 汤立新 宋应超 《中国骨伤》 CAS 2004年第10期612-613,共2页
枢椎椎弓根骨折是一种少见的上颈椎损伤,亦称Hangman骨折,多因交通事故或高空坠落致伤.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颈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 骨折 后路 弓根螺钉内固定 上颈损伤 切开复位 交通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4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马健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23期64-65,共2页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4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切开组和经皮组。为切开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 目的:探讨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4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切开组和经皮组。为切开组患者使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为经皮组患者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骨折部位的水平位移度、Cobb角度、椎体高度丢失度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经皮组患者骨折部位的水平位移率、Cobb角度及椎体高度丢失率均小于切开组患者,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切开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较好地恢复其骨折部位的生理解剖结构,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压缩性骨折 经皮弓根螺钉固定 切开复位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中期随访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骏 左才红 +3 位作者 黄照国 胡新生 陈建 李琤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72-475,共4页
目的:通过中期随访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将其中行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者25例,行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者15例,分别... 目的:通过中期随访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6月于宣城市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40例,将其中行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者25例,行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者15例,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治疗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选取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3年伤椎高度、椎体Cobb角度等数据并分别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显示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有显著减少,两组间伤椎高度、椎体Cobb角度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在更小的创伤、更低的失血量、更短的手术用时和更快的恢复时间前提下能取得传统切开复位椎弓根内固定相似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弓根螺钉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弓根内固定 胸腰骨折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内固定物残段漏入胸腔1例报告
7
作者 窦建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4,共1页
关键词 胸腔开放 残段 内固定 多发性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体脱位 弓根螺钉 脊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研析
8
作者 常兵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6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对照组患者进...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2 d、术后30 d时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治疗前后其头侧端锥上缘的垂线与尾椎端锥下缘垂线夹角(Cobb)的角度。结果:经过治疗,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 d、术后30 d时其VAS的评分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术后6个月时其Cobb的角度更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疼痛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体后凸成形术 胸腰压缩性骨折 切开复位弓根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