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记忆、文化合成和传统发明——红色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朱新屋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研究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尚未形成特定的研究范式、甚至缺少必要... 红色文化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红色文化研究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尚未形成特定的研究范式、甚至缺少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深度的理论阐释等问题。引入既有的社会科学概念或理论,实现红色文化研究与既有的社会科学理论相衔接,从总体上建构红色文化研究的基本范式成为重要的研究议题。就此而言,文化学研究领域的三种重要理论——“国家记忆”“文化合成”和“传统发明”为红色文化研究范式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国家记忆”有助于厘清红色文化的本质属性,“文化合成”有助于阐明红色文化的生成逻辑,“传统发明”有助于揭示红色文化的传播路径。建构红色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对于推进红色文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中国共产党 国家记忆 文化合成 传统发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的发明与迪庆州藏族的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郭家骥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8,共5页
迪庆藏族传统的发展模式是农、牧、商三业并举。1997年后,为适应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迪庆藏族通过"传统的发明",促成了"香格里拉"落户迪庆和旅游业的迅速崛起,初步实现了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发展模式的延续与转型。
关键词 迪庆州藏族 传统发明 文化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文学地方性写作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岚嘉 沙莎 《宁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在近年的文学创作中,地方性写作作为一种方法和路径,主要呈现内生的主体性、动态性和世界性的新内涵与新诉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地方性写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即建构人民性、在地性与总体性互为一体的复调美学,实现以“文学地方”通... 在近年的文学创作中,地方性写作作为一种方法和路径,主要呈现内生的主体性、动态性和世界性的新内涵与新诉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对地方性写作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即建构人民性、在地性与总体性互为一体的复调美学,实现以“文学地方”通达“总体中国”的“超地方性”叙述。“地方性”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地方性写作进行美学赋形,在语言和文体方面构成与“文学地方”和时代语境相匹配的言说方式。更重要的是,地方性写作以丰富的语义内涵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提供了具体情境、真实经验和本土话语,也以鲜活的个性对全球化潮流造成的同质化进行修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地方性写作 主体性 在地性 传统发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过程中的传统和现代 被引量:55
4
作者 郑杭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10,共6页
本文简要地考察了"传统和现代"与社会学的不解之缘,回顾了"传统和现代"与现代化理论和现代性理论的不同关系,着重论证了"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发明"这一对"传统和现代"的新认识,这... 本文简要地考察了"传统和现代"与社会学的不解之缘,回顾了"传统和现代"与现代化理论和现代性理论的不同关系,着重论证了"现代的成长"和"传统的发明"这一对"传统和现代"的新认识,这一认识对理解当代国内外一些学术前沿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和现代” 现代化 现代性 “现代的成长” 传统发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文学开创现代传统的路径 被引量:2
5
作者 吴翔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99,共10页
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的特殊性是探究其传统建构的原点。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学门类,儿童文学传统建构取径于“远传统”和“近传统”的一体化。“远传统”是一种传统内的资源,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保障了中国儿童文学民族性的精神品格。五四新... 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的特殊性是探究其传统建构的原点。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学门类,儿童文学传统建构取径于“远传统”和“近传统”的一体化。“远传统”是一种传统内的资源,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保障了中国儿童文学民族性的精神品格。五四新文学所开创的传统是儿童文学的“近传统”,在思想、语言和人三者的现代化中,扩充了儿童文学现代化的精神元气。受新文学思潮的牵引,中国儿童文学接续了“人学”传统,并开启了儿童发现及现代化的现代之旅。这是其持守学科自主性意识的传统再造,体现了一体化与主体性的辩证统一。两者丰富的联动,深度地介入了百年新文学参与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文学 传统 传统 传统发明 再造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造传统——新加坡国庆庆典 被引量:5
6
作者 拉加 梁永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7-154,共8页
文章分析了涂尔干和韦伯的经典社会学思想对新加坡国庆庆典的解释力。作者提出,新加坡国庆庆典是一种与民族-国家有关的有预谋、有意识的表象建构。它被发明成传统,需要科层的、理性的组织。它在有机团结的社会中,创造了机械团结,并且... 文章分析了涂尔干和韦伯的经典社会学思想对新加坡国庆庆典的解释力。作者提出,新加坡国庆庆典是一种与民族-国家有关的有预谋、有意识的表象建构。它被发明成传统,需要科层的、理性的组织。它在有机团结的社会中,创造了机械团结,并且必须通过对国家机构的操控来实现。简言之,新加坡的国庆庆典说明了,涂尔干的功能要通过韦伯的方法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国庆庆典 涂尔干和韦伯 传统发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景观书写与文脉建构——以《元和唯亭志》为中心
7
作者 左鹏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地方文脉蕴含于地方标识性文化景观之中,景观书写与文脉建构多见录于方志等地方文献。唯亭曾因“潮过夷亭出状元”谶语而闻名,在明末清初成镇以后,地方文士即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借用邻邑的文化要素,命名、创作了“唯亭八景”,以此... 地方文脉蕴含于地方标识性文化景观之中,景观书写与文脉建构多见录于方志等地方文献。唯亭曾因“潮过夷亭出状元”谶语而闻名,在明末清初成镇以后,地方文士即利用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借用邻邑的文化要素,命名、创作了“唯亭八景”,以此打造唯亭人文丰厚的文化大镇形象。建造阜民霖雨桥并得到督抚两院题名,则显示了唯亭人善于利用政治资源并将其转化为本地的文化资源。这些标志性文化景观,发明并继承了地方传统,共构并续写了地方文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书写 文脉建构 传统发明 唯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天地会出发的哥老会——民国时期哥老会起源的文献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笛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8,211,212,共21页
民国时期哥老会研究的重要论著大概可以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索隐派,就是从传说和神话故事后面去寻找隐藏的历史;第二种是史料派,也就是从档案乃至其他文献中间去寻找蛛丝马迹。其实两者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洪门早期的这些传说和神话... 民国时期哥老会研究的重要论著大概可以划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索隐派,就是从传说和神话故事后面去寻找隐藏的历史;第二种是史料派,也就是从档案乃至其他文献中间去寻找蛛丝马迹。其实两者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洪门早期的这些传说和神话并不是完全没有历史资料可以佐证。实际上利用民国时期的亲历者和研究者所提供的资料和研究,从哥老会的革命叙事、民族主义叙事、会党成员的自我形象塑造、哥老会叙事的索引派和史料派等若干方面,可以进一步地理解哥老会的起源问题。这些故事的讲述,证明了在哥老会的故事中,有着大量霍布斯鲍姆概念中的“传统的发明”,但是历史显然成为他们身份认同和维系紧密关系的纽带。就这样,他们讲述的故事有多少依据固然重要,但是他们为什么要那样讲述自己的历史,却更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探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老会的起源 民族主义 传统发明 传说和神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戏”称谓及其文化意涵递嬗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金玲 张军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4-160,共7页
地戏作为屯堡人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层累了不同历史语境下复杂的社会因果关系。理解“地戏”称谓及其文化意涵的递嬗,需从三个层面加以把握:一是钩沉江南旧俗中的“地戏”;二是梳理从“跳神”到“地戏”的文化脉轮;三是作为屯堡人生... 地戏作为屯堡人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层累了不同历史语境下复杂的社会因果关系。理解“地戏”称谓及其文化意涵的递嬗,需从三个层面加以把握:一是钩沉江南旧俗中的“地戏”;二是梳理从“跳神”到“地戏”的文化脉轮;三是作为屯堡人生存技术的一种隐喻。“地戏”是一个带有时代印记的称谓,从地戏-跳神-屯堡地戏(跳神)这一变化脉络中,可以窥见屯堡人对待自我文化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戏 江南旧俗 跳神 传统发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节事的发展——以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文化节为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萍 王溯 杨海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6-160,共5页
基于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发明",对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节事,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文化节进行田野考察。研究认为,"传统的发明"理论的引入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而"传统的延续"则是一个活态的发展过程,更针对当前... 基于社会学理论"传统的发明",对少数民族民间体育节事,广西马山县壮族会鼓文化节进行田野考察。研究认为,"传统的发明"理论的引入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而"传统的延续"则是一个活态的发展过程,更针对当前的国情。壮族会鼓文化节的发明,是对会鼓文化的重构或再造,而其发展,必须在国家主导的发展话语指引下,尊重地方性知识,满足民众的"祈福"或"避邪"的"工具性"目的,使民众广泛参与,以改善其经济生活为主旨,实现真正地传统的延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发明 传统的延续 民间体育节事 马山壮族 会鼓文化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动性与乡村振兴--贵州D村的个案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健 方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2年第6期53-63,154,共12页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发挥出乡村人群的能动性(agency)并激发内生动力。D村的个案显示,当地文化精英和村民在自己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下,不断发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推动文化复兴。他们通过空间的再造、“传统的发明”、对国家政策和外界...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发挥出乡村人群的能动性(agency)并激发内生动力。D村的个案显示,当地文化精英和村民在自己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下,不断发掘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不断推动文化复兴。他们通过空间的再造、“传统的发明”、对国家政策和外界的了解与把握,积极谋求各类发展资源,巩固自己的话语能力和文化自信心,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动性 乡村振兴 传统发明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蛇传”传说的景观叙事与语言叙事 被引量:13
12
作者 余红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102,共6页
"白蛇传"传说对西湖、金山寺等地域景观的话语建构,拓展了传说流播的空间,丰富并建构了景观新的文化符号,提升了地域景观的社会知名度。杭州对雷峰塔的重建起到了连接历史、唤醒记忆、诱发传说讲述的叙事功能,镇江对"法... "白蛇传"传说对西湖、金山寺等地域景观的话语建构,拓展了传说流播的空间,丰富并建构了景观新的文化符号,提升了地域景观的社会知名度。杭州对雷峰塔的重建起到了连接历史、唤醒记忆、诱发传说讲述的叙事功能,镇江对"法海洞"的命名则充分展现了地域依据传说对现实景观进行重构的编码过程,它们共同以景观叙事的方式创造性地拓展了语言叙事的功能,扩大了"白蛇传"传说与地域文化的社会影响。传说以语言为媒介进行地域景观的话语建构,地域又以传说景观为依托,对现实景观进行创造性的符号编码,景观叙事与语言叙事的互动逻辑,不断以"发明传统"的方式延续和强化传说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蛇传”传说 景观叙事 语言叙事 发明传统 文化符号 文化传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勿让生态美学成为民族主义之张本 被引量:4
13
作者 邓军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15,共8页
回望中国环境史,自然环境呈不断恶化之趋势。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根本就不足以解决中国古代的环境问题,遑论解决今日之环境危机,而且,中国哲学或文化亦非"天人合一"四字所能概括。文明之起源,既仰赖于征服自然,... 回望中国环境史,自然环境呈不断恶化之趋势。我们所说的"天人合一",根本就不足以解决中国古代的环境问题,遑论解决今日之环境危机,而且,中国哲学或文化亦非"天人合一"四字所能概括。文明之起源,既仰赖于征服自然,也仰赖于师法自然。将征服自然这一面划给西方,而将师法自然这一面划给中国,以"天人合一"和"天人对立"一对概念来概括中西文化,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寻找民族认同感的产物,是在"发明传统"。在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人类文明危机的今天,借生态美学之名来弘扬中国文化,只会使得我国的生态美学研究成为民族主义之张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民族主义 发明传统 天人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学术自信问题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宪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9,55,共6页
本土学术自信是一个当下凸显的问题,它有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与中国近代以降的西方文明东渐和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密切相关。从"东亚病夫"到中国崛起,全球化背景下频繁的理论旅行激发了本土学术原创的冲动。重建中国本土学... 本土学术自信是一个当下凸显的问题,它有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的原因,与中国近代以降的西方文明东渐和中国传统文化衰落密切相关。从"东亚病夫"到中国崛起,全球化背景下频繁的理论旅行激发了本土学术原创的冲动。重建中国本土学术自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蕴含了复杂的文化内涵和策略。克服中西非此即彼的二元张力,发明传统并建构新的本土学术研究主体的认同,乃是回复学术自信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信 本土知识生产 全球化 西学东渐 发明传统 二元对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