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王广州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868-870,共3页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例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3 m后,采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 目的:分析踝关节骨折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病例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40),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3 m后,采用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和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患者踝关节功能,应用量角器测量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采用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questionnaire,WHOQOL-BREF)评定生活质量,并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AOFAS、Baird-Jackson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AOFAS、Baird-Jackso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背伸、跖屈、内翻和外翻活动度数值均显著增加,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能够缓解患者伤情,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促进骨折愈合,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骨折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2
作者 于立庚 《当代医药论丛》 2025年第14期58-60,共3页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治疗中外固定支架(EF)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SE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28例UDR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ORIF组(64例,行ORIF)和EF+SEF组(64例,行EF+SEF),对比两组临床指标、... 目的:比较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UDRF)治疗中外固定支架(EF)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术(SEF)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128例UDRF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ORIF组(64例,行ORIF)和EF+SEF组(64例,行EF+SEF),对比两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Cooney腕关节评分、桡骨短缩幅度、掌倾角、尺偏角。结果:EF+SEF组术中出血量较ORIF组少,手术用时较ORIF组短(P<0.05);组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EF+SEF组治疗优良率与ORIF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Cooney评分、桡骨短缩幅度较治疗前均改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较治疗前均改善,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UDRF患者实施ORIF与EF+SEF,在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Cooney腕关节评分、桡骨短缩幅度、掌倾角、尺偏角方面基本相当,不过EF+SEF术中出血量少、手术用时短,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固定支架 小夹板外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掌指关节创伤骨折的治疗效果
3
作者 孔令国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掌指关节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钢丝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 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在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0例掌指关节创伤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钢丝内固定术,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手术及术后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负性情绪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DL评分为(95.01±2.1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9.11±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6.03±4.13)min、(8.04±1.46)d,短于对照组的(77.01±10.01)min、(9.02±2.1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67%低于对照组的1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38.15±6.32)分、SDS评分(41.38±5.19)分低于对照组的(43.61±7.22)、(48.28±7.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掌指关节创伤骨折,不仅可以提高手术的治愈率,还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 掌指关节创伤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张大伟 张秀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5期17-20,共4页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胸外伤(均以肋骨骨折为主)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行保守治疗)、观察组(39例,行切开复... 目的:分析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3年10月临沂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8例重症胸外伤(均以肋骨骨折为主)患者开展研究,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行保守治疗)、观察组(3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中的活力、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1 d、2 d、3 d,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辅助呼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药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重症胸外伤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能有效减轻疼痛,提升手术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重症胸外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有榕 王刚 +2 位作者 舒振云 罗正理 魏强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9期95-98,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107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 探讨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107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发生延迟愈合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延迟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分析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内皮抑素对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预测价值。结果 107例患者术后延迟愈合发生率为12.15%(13/107)。延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低于对照组,内皮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为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术后延迟愈合的危险因素(OR=1.067,P<0.05),VEGF、BALP为保护因素(OR=0.942、0.762,P<0.05)。内皮抑素预测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的曲线下面积为0.828。结论 内皮抑素可影响青壮年GardenⅢ~Ⅳ型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延迟愈合,可将其作为预测患者术后延迟愈合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青壮年 切开复位内固定 内皮抑素 延迟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姚有榕 魏强强 +1 位作者 罗正理 王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 观察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8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 目的 观察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8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分为发生组(20例)、未发生组(63例)。比较血清ChAT和基线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血清ChAT和相关指标与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hAT与相关指标对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血清ChAT、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hAT(OR=0.811,95%CI:0.716~0.918)与NO(OR=0.845,95%CI:0.732~0.976)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hAT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60;NO对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较低,曲线下面积为0.679。结论 血清ChAT、NO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且血清ChAT对其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胆碱乙酰转移酶 切开复位内固定 股骨头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Pilon Ⅲ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9期136-137,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Pilo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ilonⅢ型骨折提供借鉴。方法 PilonⅢ型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MIPPO术,治疗组采用ORIF术,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与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PO)治疗PilonⅢ型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ilonⅢ型骨折提供借鉴。方法 PilonⅢ型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MIPPO术,治疗组采用ORIF术,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踝关节症状以及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更符合PilonⅢ型骨折生物力学特征,治疗效果更佳,可较好促进髁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 Ⅲ型骨折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传统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钱锋 唐征宇 +3 位作者 宋文泉 张军 柴殿波 吴硕柱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8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索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传统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进... 目的探索比较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和传统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5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案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8例,对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疗效及格率(92.86%)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经腹切口手术用于治疗贲门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PILON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信行健康教育在距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9
作者 张晓蓬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5期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在距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龙口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距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在距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龙口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距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知信行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知信行健康教育应用于距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信行健康教育 距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怀鸿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6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讨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2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目的:探讨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2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5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手术切口的大小、术中的失血量、骨折愈合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其治疗效果的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的切口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传统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相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效果好,可加快患者骨折愈合的速度,促进其关节功能的恢复。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 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胫骨远端骨折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0
11
作者 胡焱 袁嫕 +1 位作者 张文超 张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 目的探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0)及麻醉后15 min(T1)、切皮时(T2)、上内固定钢板时(T3)、缝皮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压(MAP)及血氧饱和度(SpO_2),麻醉效果,麻醉后2、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麻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T0时间点HR、RR、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5时间点两组HR、RR、MAP均较T0时间点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均<0.05);两组各时间点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麻醉后2、12、24、48 h时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宜采用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颈丛臂丛联合神经阻滞 锁骨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撬拨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对比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益明 董金波 +3 位作者 孙建华 史晨辉 王维山 刘京敏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8期20-22,共3页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36例,随机分为A、B组,各18例,分别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 目的比较撬拨复位、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36例,随机分为A、B组,各18例,分别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后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评价患者术后1 a足部功能,计算并比较切口裂开、创伤性关节炎、跟痛及腓骨撞击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10~15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A组优4例、良7例、可2例、差5例、优良率61.11%,B组分别为10、5、2、1例和83.33%,两组优良率相比,P<0.05。A组术后Bohler角23.22°±4.78°,Gissane角119.83°±6.18°,B组分别为29.39°±3.09°和131.11°±5.18°,A组均小于B组,P均<0.05。术后A组无1例切口裂开,B组5例,通过定期换药后均愈合,无感染。A组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例、跟痛7例、腓骨撞击综合征5例,B组仅出现1例跟痛。结论与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术相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术后跟骨Bohler角、Gissane角及足功能恢复良好,并发症较少,但需要避免切口裂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撬拨复位内固定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固定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hopart关节损伤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绍良 鲁谊 +1 位作者 滕星 王满宜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外固定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hopart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新鲜Chopart关节损伤患者20例,均采用外固定及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按照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 目的探讨外固定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hopart关节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新鲜Chopart关节损伤患者20例,均采用外固定及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按照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20例患者术后2~3周拆线,8~12周骨折均愈合。术后均完成12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切口感染、外固定针道反应、内固定失效或断裂。AOFAS评分优13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为90%。结论外固定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Chopart关节损伤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part关节损伤 固定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期间尿管拔除时机的探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许鑫 胡三莲 +2 位作者 周玲 秦瑜 陆盈颖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期间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方法将478例全麻腰椎骨折术后镇痛期间的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4组。甲组(116例):术后镇痛泵应用期间自感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乙组(124例):结...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镇痛期间留置尿管的拔除时机。方法将478例全麻腰椎骨折术后镇痛期间的患者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4组。甲组(116例):术后镇痛泵应用期间自感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乙组(124例):结束镇痛同时拔除尿管;丙组(120例):结束镇痛同时并自感有尿意时拔除尿管;丁组(118例):镇痛泵拔除1 d后拔除尿管。观察四组患者在拔除尿管后排尿顺畅情况、首次排尿时间、尿路感染、护理工时等指标。结果甲组患者在术后顺利排尿率、首次排尿时间、尿痛、尿色、护理工时方面均优于其余各组(P<0.01);在尿液混浊方面四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腰椎骨折患者全麻术后镇痛期间自感有尿意时是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是保证排尿成功率、减少尿潴留发生、降低尿路感染的有效护理方法,同时可减少因排尿失败需再次导尿时对患者尿道的损伤,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提升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全麻 镇痛 留置尿管 拔除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对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血清钙、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徐涛 鲍自立 +1 位作者 朱金华 孙宣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影响。方法将82例在本院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血清钙(Ca)、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的影响。方法将82例在本院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补肾活血方治疗;对比两组术后骨折恢复情况及炎性指标、Ca^(2+)、ALP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Ca^(2+)、ALP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Ca^(2+)、ALP较治疗前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评分系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显著提高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Ca^(2+)、ALP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促进骨折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血清钙 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骨骨折12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朋朋 宗治国 +1 位作者 苏峰 张春林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6-116,共1页
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们对12例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较好。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6~71岁。骨折位于左侧4例,右侧8例。损伤原因:车祸10例,坠落伤1例,摔伤1例。损伤类型:锁骨... 2009年10月~2010年3月,我们对12例锁骨骨折合并肩胛骨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较好。 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36~71岁。骨折位于左侧4例,右侧8例。损伤原因:车祸10例,坠落伤1例,摔伤1例。损伤类型:锁骨干骨折合并肩胛颈骨折10例(其中肩胛颈骨折严重移位4例轻度移位6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骨骨折 固定治疗 锁骨骨折 切开复位 肩胛颈骨折 严重移位 2009年 锁骨干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作用 被引量:24
17
作者 郭春红 孟淑英 王会琳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年第10期117-118,121,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评价2组患者足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评价2组患者足功能恢复情况,测量治疗前后患者跟骨Bohler角和Gissane角。结果观察组足功能恢复优良率100%(41/41),高于对照组的73.17%(3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组Gissane角减小、Bohler角增大,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Gissane、Bohler角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 切开复位内固定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重症胸外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18
作者 吴汉生 王峰 +1 位作者 宋永祥 郑育举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2期27-28,共2页
目的对以肋骨骨折为主发的重症胸外伤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38例以肋骨骨折为主发的重症胸外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16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 目的对以肋骨骨折为主发的重症胸外伤患者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38例以肋骨骨折为主发的重症胸外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16例与对照组22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24、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7±0.6)、(3.2±0.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5±0.5)、(3.9±0.5)分(P<0.05);治疗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2.50%低于对照组45.45%(P<0.05);治疗组住院时间(10.2±2.4)d短于对照组(15.5±3.1)d(P<0.05)。结论在以肋骨骨折为主发的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疗效确切,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少,且疼痛程度较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胸外伤 切开复位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8
19
作者 索南昂秀 唐炜东 +3 位作者 王军 郭强 徐卫松 豆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30期78-80,92,共4页
目的观察应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行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 目的观察应用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青海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6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5例行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27例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出血量、Constant-Murley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Constant-Murley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而言,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术和半肩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情况无太大差异,应用安全性较高,故此两种术式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骨折 老年人 切开复位锁定板内固定 半肩关节置换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健 徐昌 +2 位作者 高冲 续斌 艾尔西丁.阿不来提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79-81,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锁骨中段骨折患者81例,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7 d),延期手术组(>7 d,均为保守治疗后)。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术后6个月采用Co... 目的观察早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锁骨中段骨折患者81例,根据受伤至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7 d),延期手术组(>7 d,均为保守治疗后)。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术后6个月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采用美国DASH上肢功能评分评价患者术后6个月活动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早期手术组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延期手术组,DASH评分低于延期手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延期手术组缩短(P均<0.05)。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早期手术组和延期手术组分别有6、9例出现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P<0.05。结论早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疗效较好,与延期手术相比,肩关节功能恢复更好、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中段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早期手 延期手 Constant-Murley评分 上肢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