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农耕文化在景观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辉 李俊卿 王鹏飞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40-43,共4页
农耕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景观中农耕文化表达的主要方式,并以淮阳五谷台景观设计为例,提出应当在农耕景观设计中,深入分析农耕文化内涵并力... 农耕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传统农耕文化的内涵和主要特点,分析了景观中农耕文化表达的主要方式,并以淮阳五谷台景观设计为例,提出应当在农耕景观设计中,深入分析农耕文化内涵并力图保存农耕文化的基因,通过"物"、"事"、"意"三者的综合表达来展现农耕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耕文化 五谷台 景观 文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惜土 养土 敬土——传统农耕文化的精耕细作与集约用地 被引量:4
2
作者 李琪 李坚 王秋兵 《中国土地》 2007年第10期42-44,共3页
“精耕细作”一词出现于晚清,是对中国传统农耕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耕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以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并以“三才”(天、地、人)理论... “精耕细作”一词出现于晚清,是对中国传统农耕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耕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体系以集约的土地利用方式为基础,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并以“三才”(天、地、人)理论为其指导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耕文化 集约用地 精耕细作 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生产能力 中国传统 农业环境 “三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
3
作者 李建业 《中国农村科技》 2023年第6期59-61,共3页
传统农耕文化在中华文明长河中影响深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们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助力农... 传统农耕文化在中华文明长河中影响深远。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当前我们要充分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助力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传统农耕文化 农业现代化道路 思想观念 凝聚人心 中华文明 现代化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农耕文化之振兴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曹红亮 《上海农村经济》 2019年第6期38-39,共2页
上海农耕文化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累积形成的,其流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总体上体现为农耕社会——半农耕半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的过程。今天,上海作为全国城镇化率最高、受城市商业文明影响最深的城市,传... 上海农耕文化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累积形成的,其流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总体上体现为农耕社会——半农耕半工业社会——工业社会乃至信息社会的过程。今天,上海作为全国城镇化率最高、受城市商业文明影响最深的城市,传统乡村及其相应的农耕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甚至曾经有过上海不需要农业、农村的思想倾向。今天,乡村的价值被重新评估和发现,特别是国家对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的提出之后,上海各方面都行动了起来。那么,作为上海乡村文化根基的传统农耕文化在今天该如何振兴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耕文化 上海 乡村振兴 路径 工业社会 信息社会 农耕社会 城镇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性困境与出路——基于三遗产地田野调查的思考
5
作者 刘丽伟 《古今农业》 2024年第3期120-127,共8页
农业文化遗产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却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面临被边缘化、“失活”威胁、损失难逆以及“极端主义”陷阱的现代性困境,而景迈山景迈大寨、龙脊梯田平安村、阿者科村三遗产地为成功突围现代性困境树立... 农业文化遗产对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却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面临被边缘化、“失活”威胁、损失难逆以及“极端主义”陷阱的现代性困境,而景迈山景迈大寨、龙脊梯田平安村、阿者科村三遗产地为成功突围现代性困境树立了典范。通过田野调查,发现三遗产地的发展模式虽不相同,但产业转型、政府、农户利益、开放共享这四个要素是他们能够存活并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共通之处,基于此,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性出路在于构建新型农业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现代性 活化保护 传统农耕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醒龙小说的文化品格 被引量:1
6
作者 沈嘉达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1-44,共4页
关键词 刘醒龙小说 孔太平 分享艰难 现实主义精神 传统农耕文化 长篇小说 孔雀绿 乡土文学 农民本位 乡村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保护中寻求可持续发展——评《如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发展是最好的保护》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建东 黄坐龙 《林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9-99,共1页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和发展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作为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传承对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乃至世界农业文明的延续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和发展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作为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与传承对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乃至世界农业文明的延续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著、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如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发展是最好的保护》一书,从什么是农业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以及如何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三个角度,阐述农业文化遗产的内核元素,为我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指明了出路,即保护与发展并驾齐驱,在保护中寻求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出版社 农业文化遗产 传统农耕文化 可持续发展 中国科学院 资源研究所 保护与发展 农业大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西部民族地区乡村 文化现状研究及发展路径——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8
作者 黄敏 《中国农村科技》 2023年第6期68-71,共4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作为西部地区民族自治州的黔南州,其乡村振兴关乎民族地区的发展,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能够有力助推黔南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的全局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传统农耕文化 乡村文化建设 民族地区乡村 全局发展 文化振兴 文化现状 黔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培育新型农民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秀云 《上海农村经济》 2024年第1期38-39,共2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没有人,没有劳动力,粮食安全谈不上,现代农业谈不上,新农村建设也谈不上,还会影响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好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既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没有人,没有劳动力,粮食安全谈不上,现代农业谈不上,新农村建设也谈不上,还会影响传统农耕文化保护和传承。”做好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既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产力 传统农耕文化 全面振兴 粮食安全 农业现代化发展 新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秧节”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10
作者 刘德炅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7期94-96,共3页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插秧节”作为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传承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插秧节”不仅有利于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播,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打响乡村稻米品牌,促进乡土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形式。...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插秧节”作为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逐渐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传承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载体。“插秧节”不仅有利于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播,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打响乡村稻米品牌,促进乡土文化旅游发展的实践形式。文章旨在探索“插秧节”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为推动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自古便有“民以食为天”的至理名言,水稻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粮食之一,有着悠久而深厚的耕植与食用传统。中国拥有世界上最悠久的水稻栽培史,其历史可追溯至约六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包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插秧,这一农耕文化的精粹,是传统农业运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步入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犹如一股清风,吹拂过广袤的乡村大地,产业的兴盛成为激发乡村潜能的关键钥匙。“油菜花节”“插秧节”等富有地域特色的节庆活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是深植于乡土,传承与创新并蓄的文化传播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传统农耕文化 文化旅游发展 节庆活动 核心环节 发展路径 水稻栽培 浙江余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粮科学”系列科普教育研学活动
11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第1期F0003-F0004,共2页
2021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五届会议宣布2023年为“国际小米年”。国际小米年将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小米的营养和健康价值,以及小米在恶劣和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并引导政策关注。借助2023年国际小米年,为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和... 2021年3月,联合国大会第七十五届会议宣布2023年为“国际小米年”。国际小米年将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小米的营养和健康价值,以及小米在恶劣和不断变化的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并引导政策关注。借助2023年国际小米年,为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和宣传小米等杂粮的营养价值,开展“杂粮科学”系列科普教育研学活动,通过学校、社区等渠道招募参与者,最终共有310名师生、家长和10名科普志愿者参与其中。系列杂粮科普研学活动,把科学普及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之一,为全国师生拓展学习方式、感受科学家精神、激发科学探索热情提供了丰富且优质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政策 传统农耕文化 科普教育 科学普及 联合国大会 拓展学习 杂粮 小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雅言”到《秦腔》:无望的回乡——贾平凹长篇小说《秦腔》新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权雅宁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65-68,共4页
从“雅言”到“秦腔”,是乡土中国边缘化的写照。贾平凹的《秦腔》正表达了这种无望的精神回乡。回乡主题使日常生活琐事原生态成为《秦腔》的叙述主体。秦腔简谱和锣鼓经是《秦腔》重要的意义符号和形式符号,其隐喻含义是传统农耕文化... 从“雅言”到“秦腔”,是乡土中国边缘化的写照。贾平凹的《秦腔》正表达了这种无望的精神回乡。回乡主题使日常生活琐事原生态成为《秦腔》的叙述主体。秦腔简谱和锣鼓经是《秦腔》重要的意义符号和形式符号,其隐喻含义是传统农耕文化。小说主要人物夏天智和夏天义表现了作为剧种的秦腔文化精魂和作为秦地文化的秦人性格。小说以疯子、阉割者作为叙述者,抛开了传统文化、父权文化桎梏,以这种“他者”视角的审视,使我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思考获得了异质文化审视下全新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 秦腔 回乡 传统农耕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豫商的伦理精神
13
作者 朱紫祎 《美与时代(城市)》 2013年第7期18-18,共1页
一、坚韧:当代豫商伦理精神的灵魂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代表之一,农耕文明中的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使人们养成了勤劳、执著、忍耐、朴实等美德。当代豫商出身于草根阶层者居多,他们大多白手起家,凭着吃苦耐劳、... 一、坚韧:当代豫商伦理精神的灵魂 中原文化是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代表之一,农耕文明中的自给自足、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使人们养成了勤劳、执著、忍耐、朴实等美德。当代豫商出身于草根阶层者居多,他们大多白手起家,凭着吃苦耐劳、坚韧不拨的精神,走向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精神 豫商 当代 传统农耕文化 中原文化 自给自足 农耕文明 生产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农业标准化 促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白明祥 《四川农业科技》 2012年第1期56-57,共2页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产业化水平很低,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又根深蒂固,落后的生产方式使我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很难与国外用工业化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所生产的产品形成有效竞争。另一方面,过低的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产业化水平很低,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又根深蒂固,落后的生产方式使我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很难与国外用工业化武装起来的现代农业所生产的产品形成有效竞争。另一方面,过低的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无序的竞争以及监管的缺位,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农业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农业标准 传统农耕文化 农产品质量 化促 农业生产 组织化程度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起旺编织“稻梦空间”稻草变金条
15
作者 王春楠 《村委主任》 2017年第3期28-28,共1页
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灌阳人王起旺的人生目标本是做个IT精英。但现在,他却和几个老民间艺人一起,几乎天天泡在农田里,把曾经被遗弃的稻草,编织成鸵鸟、鲤鱼、水牛、人偶……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稻草编织工艺品,不仅给田地增... 作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灌阳人王起旺的人生目标本是做个IT精英。但现在,他却和几个老民间艺人一起,几乎天天泡在农田里,把曾经被遗弃的稻草,编织成鸵鸟、鲤鱼、水牛、人偶……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稻草编织工艺品,不仅给田地增添了灵动气息,也让游客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编织 空间 传统农耕文化 计算机专业 大学生 工艺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中国:领导型国家的担当
16
作者 王义桅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1-21,共1页
再造一个中国,就是中国身份从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向全球中国的演变。传统中国,即传统农耕文化、内陆文明孕育的“文化共同体”。1840年以来,传统中国被工业文明、海洋文明欺凌,一度失去文化自信,直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 再造一个中国,就是中国身份从传统中国、现代中国向全球中国的演变。传统中国,即传统农耕文化、内陆文明孕育的“文化共同体”。1840年以来,传统中国被工业文明、海洋文明欺凌,一度失去文化自信,直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才算彻底告别近代、走出西方,成为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个中国 领导型 国家 传统中国 传统农耕文化 工业文明 文化共同体 中国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上民宿,榕江,贵州,中国
17
作者 ATLAS 《世界建筑》 2021年第8期70-72,共3页
大利村位于贵州黔东南地区,是一个有着600年历史的侗寨,它基本上保持了传统农耕文化的原始样态,古老的木制建筑、河流、水井和梯田,都反映了旧生活方式的和谐。“井上民宿”是由ATLAS设计改造的一家全新乡村精品酒店,旨在将自身定位于... 大利村位于贵州黔东南地区,是一个有着600年历史的侗寨,它基本上保持了传统农耕文化的原始样态,古老的木制建筑、河流、水井和梯田,都反映了旧生活方式的和谐。“井上民宿”是由ATLAS设计改造的一家全新乡村精品酒店,旨在将自身定位于村庄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中。井上民宿坐落在村口半山腰上、一座古井的正上方,面向村落的中心鼓楼坪,3层楼的体量对村落风貌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耕文化 精品酒店 古井 设计改造 贵州黔东南 民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的特点及申报条件
18
作者 《云南农业》 2023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创新业态丰富。将农业观光采摘、农业科技科普有效结合打造高科技生态农场,建设含星空笔记、科学实践等沉浸式自然博物教育营地,搭建光影秀与传统农耕文化融合的互动式舞台,九成入选乡村结合不同农时,举办采茶节、稻田... 呈现三大特点一是创新业态丰富。将农业观光采摘、农业科技科普有效结合打造高科技生态农场,建设含星空笔记、科学实践等沉浸式自然博物教育营地,搭建光影秀与传统农耕文化融合的互动式舞台,九成入选乡村结合不同农时,举办采茶节、稻田音乐节等富有农味的节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庆活动 传统农耕文化 生态农场 观光采摘 沉浸式 有效结合 科学实践 创新业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度规模养殖是畜牧业的必由之路
19
《中国农业文摘(畜牧)》 2004年第2期7-7,共1页
适度规模养殖是把养殖业从传统农耕文化中解放出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以期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的一种发展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畜牧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整合资源,实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生产... 适度规模养殖是把养殖业从传统农耕文化中解放出来,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以期提高畜牧经济效益的一种发展模式。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畜牧业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整合资源,实现资源、资金、技术(人才)、市场和生产、加工、销售等诸多因素的有机组装,才能解决"小生产、大市场"的矛盾,有效抵御市场风险,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模养殖 现代畜牧业 畜牧业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效益 大市场 养殖业 传统农耕文化 整合资源 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