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唯物史观的传统公共空间生成与活化更新
1
作者 寇怀云 《住宅科技》 2024年第10期40-44,共5页
文章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建构理论框架,指出生产方式决定生活形态,生活形态形成文化形态,文化形态塑造空间形态,空间形态反过来影响文化形态并承载价值存续;以民族村寨公共中心为例,阐释传统公共空间生成逻辑;结合大都市近郊农业景观... 文章基于唯物史观基本原理建构理论框架,指出生产方式决定生活形态,生活形态形成文化形态,文化形态塑造空间形态,空间形态反过来影响文化形态并承载价值存续;以民族村寨公共中心为例,阐释传统公共空间生成逻辑;结合大都市近郊农业景观、历史街区开放空间活化更新案例,提出供给侧出发的传统公共空间活化策略和社区价值导向的更新引导路径。文章探讨传统公共空间的生成逻辑,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构建从宏观角度理解传统公共空间形成机制和演变规律的理论框架,为传统公共空间的活化更新提供理论指导,亦有助于推进唯物史观在空间生成与演变规律这一特定对象层面上的具体化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公共空间 唯物史观 风土景观 更新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旧改造过程中广州城中村传统公共空间的变迁与保育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梅策迎 张虹逸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第5期127-130,共4页
调查近10年广州市城中村在"三旧"改造过程中传统公共空间变迁情况,从中总结出3种传统公共空间的改造模式。然后通过对林和村、东漖村、猎德村传统公共空间的现实变化作对比研究和评价,探索三旧改造过程中城中村传统公共空间... 调查近10年广州市城中村在"三旧"改造过程中传统公共空间变迁情况,从中总结出3种传统公共空间的改造模式。然后通过对林和村、东漖村、猎德村传统公共空间的现实变化作对比研究和评价,探索三旧改造过程中城中村传统公共空间保育的方法,旨在对传统公共空间现代化之路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三旧改造 传统公共空间 保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句法理论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认知与优化策略——以吐鲁番英夏买里村为例
3
作者 肉孜阿洪·帕尔哈提 刘昊 张天翼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3期27-30,127,共5页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部分传统村落的空间和生态环境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其中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力衰退则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多民族聚居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及品质提升,对促进各...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传统村落在保护和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部分传统村落的空间和生态环境仍未得到有效的改善。其中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力衰退则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多民族聚居村落公共空间的更新及品质提升,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起到重要作用。以往针对传统村落的研究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导致人们对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理解不足。文章以吐鲁番英夏买里村为例,将空间句法运用到传统村落的更新研究中,对村落的公共空间进行量化分析,探寻理性原则下的多民族聚居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优化策略,以期为类似的传统村落的公共空间优化提供借鉴,同时验证空间句法在分析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鲁番英夏买里村 空间句法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 空间认知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场景建构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永吉围为例
4
作者 姚璐 蔡颖 徐玺童 《住宅产业》 2024年第12期21-24,共4页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中公共空间作为村民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适应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要求。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永吉围地域文化为背景,深入... 传统村落是我国乡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孕育着大量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中公共空间作为村民活动的重要载体,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提出了更高的适应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要求。本文以江西省赣州市永吉围地域文化为背景,深入解析永吉围建筑空间功能滞后、文化内涵缺失和村落空心化等问题,从场景理论中的客观结构体系和主观认识体系两个方面,提出针对永吉围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场景建构策略,形成适宜于赣南地区的围屋更新模式。旨在为赣南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场景构建提供新思路,激发乡村内源活力,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文化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 场景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传统民居公共空间布局形态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康峰 曹如姬 《山西建筑》 2005年第11期18-19,共2页
以山西传统民居公共空间为例,从家庭生活和集体生活两大生活形态入手,分析了公共空间的类型、布局形态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等,以发掘出对现代人有借鉴价值的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 传统民居 公共空间 布局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保护策略探讨--以肇庆市蕉园村为例
6
作者 张虹逸 何梓彦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9期10-12,共3页
传统公共空间是当地本土文化的缩影,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保护是乡村规划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类资源,为传统公共空间保护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次研究将以蕉园村传统公共空间保护为例,对蕉园村... 传统公共空间是当地本土文化的缩影,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保护是乡村规划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战略整合各类资源,为传统公共空间保护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本次研究将以蕉园村传统公共空间保护为例,对蕉园村传统公共空间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尝试探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保护策略,为推动乡村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公共空间 保护策略 未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叶怡君 龚克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8期160-162,共3页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记录着村落的兴衰与蜕变,同时也是村民日常生活和节假日的重要集聚场所。本文从历史维度出发,从自组织和他组织两方面分析我国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机制。通过研究发现,从1949年到现在,传...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乡土记忆的重要载体,记录着村落的兴衰与蜕变,同时也是村民日常生活和节假日的重要集聚场所。本文从历史维度出发,从自组织和他组织两方面分析我国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机制。通过研究发现,从1949年到现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分别是自组织起主导地位—他组织出现,自组织开始弱化—他组织地位凸显,自组织进一步弱化—传统村落公共空间衰落。其原因主要是随着他组织对乡村的逐渐干预,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后乡村的地缘社会逐渐弱化,乡村凝聚力减弱,导致公共空间走向衰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 演变 特征 自组织 他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代基村国家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化策略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涂海峰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1期2-9,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以代基村为例,探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化策略。首先,结合代基村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其独特文化特征下形成的空间特色,从村民活动内容、空间形态和...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研究以代基村为例,探讨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活化策略。首先,结合代基村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发展现状,归纳总结其独特文化特征下形成的空间特色,从村民活动内容、空间形态和空间功能的角度出发,对公共空间进行分类,并梳理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在以人为本、活态传承、功能复合的原则下提出活化策略。通过本研究,旨在为代基村公共空间的活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 活化策略 代基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南文化视角下传统村落外部公共空间的活化策略——以苏州市陆巷村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肖晶颖 安宗亚 刘志宏 《华中建筑》 2023年第6期79-83,共5页
外部公共空间是传统村落中最具活力的空间,承载了重要的文化,而今外部公共空间逐渐丧失了原本功能,取而代之是迎合游客的商业行为或者功能的凋敝。该文以苏州市陆巷村为例,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等方法,探究具有江南文化背景的传统村... 外部公共空间是传统村落中最具活力的空间,承载了重要的文化,而今外部公共空间逐渐丧失了原本功能,取而代之是迎合游客的商业行为或者功能的凋敝。该文以苏州市陆巷村为例,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研等方法,探究具有江南文化背景的传统村落外部公共空间的活化策略,提出点状空间文化功能激活、线状空间文化界面修复、面状空间文化景观再生。能够通过外部公共空间的活化,起到激发村落活力和传承江南文化的作用。同时,也能够为其他具有同样文化背景的传统村落的空间活化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文化 传统村落外部公共空间 活化策略 陆巷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乡”到“城”——中国近代公共空间的转型与重构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宇振 《新建筑》 2012年第5期45-49,共5页
回顾中西学者关于近代以来公共空间的讨论;归纳传统中国"公"观念的三重空间维度;进而辨析公共空间的三种内涵;比较分析传统中国社会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公共空间的特点,指出传统中国社会公共空间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是一... 回顾中西学者关于近代以来公共空间的讨论;归纳传统中国"公"观念的三重空间维度;进而辨析公共空间的三种内涵;比较分析传统中国社会与西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公共空间的特点,指出传统中国社会公共空间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是一种网络化、关联化的结构,与资本主义公共空间因劳动分工的阶层化形成的明晰空间关系位置与边界不同。近代以来中国的公共空间发生着剧烈的转型与重构,对于中国传统公共空间的构造,需要更有深度的批判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公共空间 资本主义公共空间 转型与重构 绅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网络语境下的城市公共空间
11
作者 张小波 《无线互联科技》 2011年第1期68-69,共2页
网络传播的崛起,拓展了传统的公共空间,为城市公共空间开拓了新的存在形态。作为虚拟的公共空间,网络公共空间有别于以实体形态存在的传统公共空间,本文将对网络公共空间的内涵、与传统公共空间相对应的比较优势,以及其自身的局限性等... 网络传播的崛起,拓展了传统的公共空间,为城市公共空间开拓了新的存在形态。作为虚拟的公共空间,网络公共空间有别于以实体形态存在的传统公共空间,本文将对网络公共空间的内涵、与传统公共空间相对应的比较优势,以及其自身的局限性等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公共空间 网络公共空间 比较优势 局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