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儒家人—物役用关系的多元诠释及其现代价值——以“络马首,穿牛鼻”问题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叶达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络马首,穿牛鼻”是《庄子》表达其天人之思的基础问题。在儒家系统中,这一问题被转换为“服牛乘马”问题,其诠释过程呈现出思想发展的内在互动和多元演化。先秦两汉,儒家“圣人说”与“受命说”奠定了人—物关系的权威秩序,赋予人与... “络马首,穿牛鼻”是《庄子》表达其天人之思的基础问题。在儒家系统中,这一问题被转换为“服牛乘马”问题,其诠释过程呈现出思想发展的内在互动和多元演化。先秦两汉,儒家“圣人说”与“受命说”奠定了人—物关系的权威秩序,赋予人与马、牛役用关系的现实合理性。宋明时期,儒家“天理自合如此说”“用物之道说”建构出人—物役用关系的新论述,背后则是本体论、工夫论和价值论互嵌交织的深层结构。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明交汇碰撞,儒家开始从社会发展的宏观视域重新审视自然与技术关系,“络马穿牛”问题背后的人—物役用关系亦被纳入其中进行反思与新诠。“络马穿牛”以及“服牛乘马”问题既是观察儒学及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重要视角,也是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人文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马穿牛 服牛乘马 传统儒家 役用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修养与压力应对:传统儒家应对观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史梦薇 王炳江 +1 位作者 岑怡 程婕婷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5-198,共4页
传统儒家应对观包含了压力源、应对资源和应对方式三个部分。首先,儒家认为压力的来源就是道德方面的缺陷;而儒家的应对资源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理想人格;儒家对压力的认知和应对也充满了道德因素。纵观儒家压力应对的全过程,儒家既注... 传统儒家应对观包含了压力源、应对资源和应对方式三个部分。首先,儒家认为压力的来源就是道德方面的缺陷;而儒家的应对资源是以道德修养为基础的理想人格;儒家对压力的认知和应对也充满了道德因素。纵观儒家压力应对的全过程,儒家既注重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又注重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传统儒家应对观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指导实践的现实意义,既可以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还能提高个人完成目标、克服困难的动机,也给予个体更多的自我调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 道德修养 压力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与文化治理:传统儒家伦理的当代功用 被引量:9
3
作者 吴雅思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8-123,共6页
文化是国家的财富,只有文化自信,才能为国家治理发挥持久助力。传统儒家伦理的理论深刻性和反思融通性,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在自身发展和对外传播的历史中,传统儒家伦理思想聚焦于建立理想社会,这亦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 文化是国家的财富,只有文化自信,才能为国家治理发挥持久助力。传统儒家伦理的理论深刻性和反思融通性,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在自身发展和对外传播的历史中,传统儒家伦理思想聚焦于建立理想社会,这亦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课题。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夯实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实现传统儒家伦理的现代转换,校正以西方话语体系为模板的现象,为提升我国的文化自信、实现文化治理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治理 传统儒家 伦理 理想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子的《春秋》观与传统儒家的政治激情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海文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5-42,共8页
孟子的《春秋》观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并深刻地体现了先秦儒家通过文化守成主义方式对现实政治的关怀。从历史的角度看,盂子关于孔子作《春秋》所表达的儒家政统意蕴,是与后世传统儒家的政治激情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 孟子 孔子 《春秋》观 传统儒家 政治激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儒家德育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单振涛 孙廷兰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5-37,共3页
论中国传统儒家德育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启示单振涛,孙廷兰华中师大,昌潍师专中国有着悠久的德育传统。对传统德育进行批判继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对中国传统儒家德育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梳理,以期... 论中国传统儒家德育中的人文精神及其启示单振涛,孙廷兰华中师大,昌潍师专中国有着悠久的德育传统。对传统德育进行批判继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体系的必由之路。本文试图对中国传统儒家德育中的人文精神进行梳理,以期能为现实德育寻求些借鉴。一、中国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儒家德育 传统儒家 中国传统 德育过程 人之为人 理想人格 德育方法 道德理性 论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儒家文化视角下90后青年价值观的塑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圆圆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3,101,共4页
90后青年的价值观由于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和感染,既有诸多正面的价值取向,也有很多负面的价值取向,展现出了其价值观构成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与困惑。传统儒家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内容及其构建的思想与方法资源,为当代青年... 90后青年的价值观由于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和感染,既有诸多正面的价值取向,也有很多负面的价值取向,展现出了其价值观构成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与困惑。传统儒家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内容及其构建的思想与方法资源,为当代青年价值观的重新塑造和构建提供了诸多启示,比如树立和谐、诚信、礼仪、友爱的人本价值观,在价值观塑造上应该采用多种路径,积极将生活路径、实践路径和认知路径等整合贯通,形成构建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文化 90后青年 价值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晓芒传统儒家伦理观三问
7
作者 姚才刚 范欢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6,共6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邓晓芒教授的传统儒家伦理观进行了辨析。其一,邓教授将国民劣根性归咎于传统儒家伦理的观点颇值得商榷。事实上,传统儒家伦理不仅不是国民劣根性的渊薮,而且,改造国民劣根性、重构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信仰体系,恰恰离不...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邓晓芒教授的传统儒家伦理观进行了辨析。其一,邓教授将国民劣根性归咎于传统儒家伦理的观点颇值得商榷。事实上,传统儒家伦理不仅不是国民劣根性的渊薮,而且,改造国民劣根性、重构当代中国人的道德信仰体系,恰恰离不开传统儒家伦理的涵化、滋养。其二,邓教授否认传统儒家伦理具有独立人格观念的看法失之偏颇。其三,邓教授仅以血缘亲情来解释传统儒家伦理学说、否认其蕴含有道德理性精神的观点也无法成立。本文认为,我们应对传统儒家伦理的精义与流弊进行必要的区分,在肯定传统儒家伦理精义的前提下,进而批判其流弊,如此方能对传统儒家伦理作出合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晓芒 传统儒家伦理 国民劣根性 独立人格 道德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对理学的反动——以太谷学派为例
8
作者 朱季康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9-45,共7页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不隐讳其与宋初理学发端源流的共同,但否认理学所把持的儒学正统地位,力图为儒学重新正名。在对待释、道两家的态度上,太谷学派表现出更加... 清季社会转型期,民间传统儒家学派太谷学派领袖周太谷、张积中等人在坚持传统儒家学说的基础上,不隐讳其与宋初理学发端源流的共同,但否认理学所把持的儒学正统地位,力图为儒学重新正名。在对待释、道两家的态度上,太谷学派表现出更加开阔的胸怀。在一些具体领域,太谷学派与明清理学有截然相对的观点。这些,都受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客观环境所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社会转型期 民间传统儒家学派 太谷学派 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统儒家思想的当代转化进路——“时代化、科学化与生活化”命题探析
9
作者 陈宗章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32-35,65,共5页
价值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面向现代性的现实境域,传统儒家思想只有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才能进一步体现出历史和时代价值。实现传统儒家思想的"时代化"即把它的理论与时代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回答时代的新课题、新任务,以满足... 价值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面向现代性的现实境域,传统儒家思想只有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才能进一步体现出历史和时代价值。实现传统儒家思想的"时代化"即把它的理论与时代的发展进步结合起来,回答时代的新课题、新任务,以满足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科学化"即实现传统儒家思想与科学民主等现代性理念的对接,从而祛除自身理论体系中的封建性糟粕,实现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生活化"即把传统儒家思想融入现代人以交往实践为基础的生活世界中来,关注每个人的个体价值,为现代人确立生活的方向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思想 当代转化 时代化 科学化 生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儒家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同性恋态度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丽丽 包玉颖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年第6期733-736,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文化,对当今社会对待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影响深远。就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孝”“礼”和“中庸”思想,探究其在当代社会对待同性恋态度方面的影响。“孝”“礼”遏制了同性恋者享有平等的权利,造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而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文化,对当今社会对待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影响深远。就传统儒家思想中的“孝”“礼”和“中庸”思想,探究其在当代社会对待同性恋态度方面的影响。“孝”“礼”遏制了同性恋者享有平等的权利,造成了人们对待同性恋者消极的态度;而“中庸”促进了社会对于同性恋者的接纳与包容,使得人们对待同性恋者的态度更为宽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思想 同性恋 社会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文化传统能否抑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
11
作者 王红梅 束永康 崔馨予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40,共23页
近年来,债务的大量扩张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核心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和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至关重要。本文综合运用我国277个地级市的财政数据和历史数据,系统考察了儒家文化传统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儒家文化... 近年来,债务的大量扩张已成为地方政府财政风险的核心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和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至关重要。本文综合运用我国277个地级市的财政数据和历史数据,系统考察了儒家文化传统对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儒家文化传统通过发挥“风险规避效应”和“道德约束效应”,抑制了地方政府的债务扩张。基于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突驱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相互替代的关系,“债务抑制效应”在受外来文化冲击较小、监管力度较弱的地区更为显著,且该效应主要以地区儒家文化影响为主导,而官员个体儒家文化背景的影响则处于从属地位。本文的研究深化了儒家文化传统对政府行为影响的理论认知,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促进政府财政可持续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儒家文化传统 地方政府债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阳明与传统儒家思想的终结
12
作者 沈顺福 《文史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23,167,共10页
天人之辨是儒家学说的主要问题。早期儒家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开辟了儒家重人间、强人文的方向,孟、荀随之。汉儒通过人副天数,将人与仁道提高到与天相近的高度。魏晋儒家倡导天人一体。宋儒在接受了天人一体观的同时,提出人与仁才是... 天人之辨是儒家学说的主要问题。早期儒家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开辟了儒家重人间、强人文的方向,孟、荀随之。汉儒通过人副天数,将人与仁道提高到与天相近的高度。魏晋儒家倡导天人一体。宋儒在接受了天人一体观的同时,提出人与仁才是天地之心、宇宙的主宰者,并从思辨哲学的角度予以论证。至此,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达到了极致。这种人类地位的极致化同时意味着人文之路尽头的到来,即传统儒家思想的终结。明末至清代思想要么照着讲,鲜有创新;要么开始转换话题,这也间接证明了儒家传统话题与思想的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之辨 万物一体 天地之心 传统儒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电影对儒家文化传统的现当代转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小建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36,共3页
中国电影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题的电影在世界中得到了推崇。中国电影与儒家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电影中突显出中国传统文化,把其民族特色进行彰显,才能够让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立足。儒家... 中国电影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以传统儒家文化为主题的电影在世界中得到了推崇。中国电影与儒家文化融合已经成为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电影中突显出中国传统文化,把其民族特色进行彰显,才能够让中国电影在世界影坛立足。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对于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针对中国电影对儒家文化传统的现当代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儒家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 世界影坛 儒家思想 传统儒家文化 孤儿救祖记 意识缺失 促进作用 世界电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场所的儒家传统价值观:理论、测量与效度检验 被引量:57
14
作者 王庆娟 张金成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79,110,共15页
作为文化的内核,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影响着个体员工重要的态度和行为。本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和界定了"工作场所儒家传统价值观"(CTVW)的内涵与维度,并通过三项实证研究对CTV W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一... 作为文化的内核,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影响着个体员工重要的态度和行为。本文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分析和界定了"工作场所儒家传统价值观"(CTVW)的内涵与维度,并通过三项实证研究对CTV W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一的测量结果表明,工作场所的儒家传统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以关系和谐为核心的儒家关系导向,其下包括尊从权威、接受权威、宽忍利他和面子原则四个维度,CTV W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建构效度。研究二的效用分析表明,CTV W能够较好地预测员工的公平敏感性与组织公民行为,CTV W量表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研究三的差异分析表明,具有不同社会历练的员工具有不同的儒家传统价值观,CTV W量表的效度得到进一步验证。最后,本文就工作场所儒家传统价值观在中国及其它文化背景下的研究意义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思想 工作场所儒家传统价值观 效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儒家传统与林语堂小说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百容 马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93,共7页
与五四激进的反传统潮流不同,林语堂以辩证理性的态度以及非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对儒家传统做出评判。反映在小说里,具体表现为林语堂对儒家处世传统与人伦传统的继承以及对儒家人性传统的反拨。实际上,作为自由主义者的林语堂与儒家传... 与五四激进的反传统潮流不同,林语堂以辩证理性的态度以及非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对儒家传统做出评判。反映在小说里,具体表现为林语堂对儒家处世传统与人伦传统的继承以及对儒家人性传统的反拨。实际上,作为自由主义者的林语堂与儒家传统始终处于一种富于张力的关系之中,他在继承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也因此释放了五四时期被压抑的"多重现代性"而带来了不同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 林语堂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诚信传统与诚信道德建设 被引量:9
16
作者 唐凯麟 贺才乐 《湖湘论坛》 2012年第3期41-44,共4页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儒家对诚信有较系统而深刻的论述,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等具有深...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备受儒家推崇的基本道德规范。儒家对诚信有较系统而深刻的论述,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入开展诚信道德教育、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等具有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诚信 儒家传统 市场经济 诚信教育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传统家庭伦理的困境与现代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邓小明 廖永林 王巧玲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3-65,共3页
儒家传统家庭伦理的发展有一个从先秦源初强调对等关系到汉代及其之后强调非对等关系的转变。先秦至汉代之后家庭伦理的发展变化,启示着当代家庭伦理建构既要注意政治权力的背反,恢复完善家庭作为基本自治单元的本性,又要注意与现代本... 儒家传统家庭伦理的发展有一个从先秦源初强调对等关系到汉代及其之后强调非对等关系的转变。先秦至汉代之后家庭伦理的发展变化,启示着当代家庭伦理建构既要注意政治权力的背反,恢复完善家庭作为基本自治单元的本性,又要注意与现代本源情感和现实生活方式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传统 家庭伦理 现代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伦理传统的现代转化向度 被引量:30
18
作者 万俊人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9年第4期25-30,共6页
儒家伦理传统的现代转化问题是五四以来学术研究和学界争论的重要课题,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及文化进步具有先导性意义。本文从文化立场、伦理精神再生、理性化。
关键词 儒家伦理传统 现代转化 伦理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个体权利与儒家传统中的“个体” 被引量:33
19
作者 孙向晨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105,共16页
个体之于现代社会具有根基性意义。个体自由概念在历史上发展出了个体权利和个体自律双重意义。尊重个体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但个体权利的扩张亦会延伸出个体本位的消极后果,在西方社会,这需要西方文化传统的制衡,并辅以道德性的个体... 个体之于现代社会具有根基性意义。个体自由概念在历史上发展出了个体权利和个体自律双重意义。尊重个体权利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但个体权利的扩张亦会延伸出个体本位的消极后果,在西方社会,这需要西方文化传统的制衡,并辅以道德性的个体自律思想的建立。儒家传统缺少作为现代社会之基础的非道德性的个体权利观念,儒家传统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点并不在于重视个体权利,而在于儒家心性之学传统中的个体自律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个体自律的思想反复使知识分子从重视个体权利滑向整体主义,从而使得个体权利的观念始终没有在现代中国真正建立起来。从本质上讲,重视个体权利的现代社会大前提一旦在现代中国确立,则儒家传统中的个体自律意识反而会在现代中国更有生命力,从而成为抵御个体主义消极后果的利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权利 个体自律 个体主义的积极影响 个体主义的消极后果 儒家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孝”道观念的时代价值──中、韩传统“孝”观念及其与西方“孝”观念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朴钟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36-43,共8页
儒家“孝”道观念的时代价值──中、韩传统“孝”观念及其与西方“孝”观念的比较研究朴钟锦一.中、韩传统“孝”观念的比较分析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属儒家文化圈,在历史上都把”孝”作为维持正常家庭关系、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人伦... 儒家“孝”道观念的时代价值──中、韩传统“孝”观念及其与西方“孝”观念的比较研究朴钟锦一.中、韩传统“孝”观念的比较分析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同属儒家文化圈,在历史上都把”孝”作为维持正常家庭关系、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人伦之大本而加以宣扬、提倡,因此,两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观念 时代价值 父子关系 父母子女 传统儒家 孝敬父母 义务责任 家庭伦理 道德修养 伦理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