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新修辞学”及其主要特点 被引量:37
1
作者 邓志勇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92-95,共4页
在简要介绍了西方“新修辞学”后 ,再将其与传统修辞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概括出其主要特点。“新修辞学”的显著特点表现在修辞的范围、修辞的性质、修辞的功能、修辞者与听 /读者的关系以及对写作及其教学的态度等五个方面。
关键词 修辞学 特点 古典修辞学/传统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多视角的掘进——评《修辞学论文集》第四集
2
作者 童山东 《汉语学习》 1988年第4期44-46,共3页
由中国修辞学会编集、陆续出版的《修辞学论文集》可以标示着近些年中国修辞学不断前进的足音。最近出版的第四集在实现“学术内容上有所革新”,“逐渐把重点转向当代修辞学”(前言、p.1)的编旨的过程中,三十三篇论文能给予读者一个明... 由中国修辞学会编集、陆续出版的《修辞学论文集》可以标示着近些年中国修辞学不断前进的足音。最近出版的第四集在实现“学术内容上有所革新”,“逐渐把重点转向当代修辞学”(前言、p.1)的编旨的过程中,三十三篇论文能给予读者一个明显的特点:多层次多视角的掘进! 一 突破传统修辞学框囿的领域向更广更深的层次研究修辞现象、探索修辞规律是这几年的突出成就。文集中所收的论文基本上反映了这方面的特征。在修辞手段的层次上,除了关于传统的辞格、词语锤炼少量论文外,多数论文将探索的笔触伸向了“话语的信息连接”、“句子前提”、“句群的修辞效果”、“篇章修辞理论”、“语体的性质构成”和“语言风格表达手段”等等;在横向层面上,除了一般修辞外,文集中收集了探讨戏剧语言、新闻语体、公文、商业广告、现代散文体、作家语言以及非语言要素修辞手段等方面的论文,表现出立体交叉的丰富层次,这无疑对传统修辞领域有较多的突破和拓展。 随着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实行,科学研究领域也呈现一派开放引进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修辞学 商业广告 非语言要素修辞 传统修辞学 语言风格 修辞效果 词语锤炼 修辞手段 修辞规律 修辞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修辞立其诚”到《修辞学发凡》
3
作者 王有芬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7年第6期119-122,共4页
关键词 修辞立其诚” 《文心雕龙》 口语修辞 修辞学发凡》 中国现代修辞学 修辞理论 传统修辞学 中国修辞学 修辞思想 中国古代修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辞的文化浸染与修辞研究的文化视角 被引量:5
4
作者 池昌海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5-38,共4页
修辞的文化浸染与修辞研究的文化视角池昌海国内的文化──语言的研究者们,无论是邵敬敏先生划定的三大流派(1991.2),还是林归思先生区别的六种类型(1992.2),视角都放在了符号语言的静态系统上,或解析汉语词语附载... 修辞的文化浸染与修辞研究的文化视角池昌海国内的文化──语言的研究者们,无论是邵敬敏先生划定的三大流派(1991.2),还是林归思先生区别的六种类型(1992.2),视角都放在了符号语言的静态系统上,或解析汉语词语附载的文化信息,或讨论人名地名等中的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 修辞行为 文化浸染 修辞研究 语言符号 传统修辞学 言语活动 文化视角 修辞方式 文化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艺术进入语言的隐喻纽带
5
作者 黄文英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10年第6期26-28,共3页
隐喻作为一种传统修辞学的概念,是一种认知手段。原始初民通过隐喻式思维认识世界;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神话故事通过隐喻式思维的连结进入了语言,丰富了英语词汇。从人类语言学角度对古希腊罗马神话艺术进行研究,将会给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研... 隐喻作为一种传统修辞学的概念,是一种认知手段。原始初民通过隐喻式思维认识世界;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神话故事通过隐喻式思维的连结进入了语言,丰富了英语词汇。从人类语言学角度对古希腊罗马神话艺术进行研究,将会给古希腊神话艺术的研究带来多视角、全方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式思维 人类语言学 神话艺术 古希腊罗马 传统修辞学 认识世界 原始初民 神话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反问句的语用含义 被引量:39
6
作者 常玉钟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2-16,共5页
1.传统修辞学对反问句特点的概括的局限性 传统修辞学对反问句的特点归纳为:肯定形式的句子表示强调否定,否定形式的句子表示强调肯定。这一概括,的确指出了反问句的形式和意义不一致这一规律性特点,指出了反问句的修辞作用。 但我们... 1.传统修辞学对反问句特点的概括的局限性 传统修辞学对反问句的特点归纳为:肯定形式的句子表示强调否定,否定形式的句子表示强调肯定。这一概括,的确指出了反问句的形式和意义不一致这一规律性特点,指出了反问句的修辞作用。 但我们也应看到,这一概括基本上还停留在对反问句的语义分析上,不能使我们了解反问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语用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问句 语用含义 语用功能 语用义 试析 结构形式 祝酒词 传统修辞学 宾语 句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查兹的隐喻理论 被引量:35
7
作者 束定芳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5-28,33,共5页
理查兹的隐喻理论束定芳I.A.理查兹(1893-1979)是英国新批评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一个伟大的修辞学家,曾在美国大学讲授《修辞哲学》,其对西方现代修辞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理查兹在该系列讲座的第五、六两... 理查兹的隐喻理论束定芳I.A.理查兹(1893-1979)是英国新批评派的创始人,同时还是一个伟大的修辞学家,曾在美国大学讲授《修辞哲学》,其对西方现代修辞理论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理查兹在该系列讲座的第五、六两部分专门讨论隐喻问题。理查兹对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查兹 隐喻理论 修辞学 互相作用 相似性 传统修辞学 本体 隐喻性 隐喻研究 语境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