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实证比较与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宗益 朱小宗 +1 位作者 耿华丹 吴俊 《预测》 CSSCI 2005年第2期55-59,共5页
本文首先介绍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分析方法,然后测算了各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现所有的模型预测效果都较差,尤其是犯第二类错误率很高,实证说明它们在分析我国银行贷款违约率方面的适用性并不强。
关键词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银行贷款 违约预测 实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传统信用评级业务的法律争议与监管回应 被引量:2
2
作者 阎维博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0,共6页
信用评级机构以红旗标志标识上市公司风险的研究报告引发市场强烈反应,并遭到香港证券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信用评级机构认为研究报告不属于应受监管的信用评级业务,并主张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但最终被香港终审法院驳回。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机构以红旗标志标识上市公司风险的研究报告引发市场强烈反应,并遭到香港证券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信用评级机构认为研究报告不属于应受监管的信用评级业务,并主张自由表达意见的权利,但最终被香港终审法院驳回。信用评级机构业务类型日趋多元化,但包括研究报告在内的非传统信用评级业务在世界范围内仍缺乏统一的界定方式与明确的监管规则。在我国债券市场持续深化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在金融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应重视非传统信用评级业务的监管问题,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监管制度,有效把握监管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监管 红旗报告 传统信用评级 主动评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信用的运行基础与现代信用制度的重建 被引量:1
3
作者 汪火根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0-73,共4页
传统社会信用本质是共同体信用或信任网络,这种信用与其赖以运行的基础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这是传统社会未出现信用危机的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摧毁了传统信用运行基础并使之失灵,社会行为主体在逐利动机驱使下不能受到有效约束,构成当... 传统社会信用本质是共同体信用或信任网络,这种信用与其赖以运行的基础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这是传统社会未出现信用危机的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摧毁了传统信用运行基础并使之失灵,社会行为主体在逐利动机驱使下不能受到有效约束,构成当前我国社会信用危机的根本原因。通过对现代信用制度运行基础的重建来推进我国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成为治理当前信用危机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制度 传统信用 共同体信用 运行基础 现代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非传统信用信息采集、使用机制及其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荣孝 颜群 相振宇 《征信》 2017年第4期63-65,共3页
美国非传统信用信息采集、使用机制,帮助约1000万因缺少足够信用信息而无法获得贷款的客户,重新获得银行授信。2016年底,我国仍有8亿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信用信息,借鉴美国非传统信用信息采集、使用机制,我国应明确运行机制、制定管理办... 美国非传统信用信息采集、使用机制,帮助约1000万因缺少足够信用信息而无法获得贷款的客户,重新获得银行授信。2016年底,我国仍有8亿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信用信息,借鉴美国非传统信用信息采集、使用机制,我国应明确运行机制、制定管理办法、开发信息采集系统、鼓励金融机构与民营征信机构积极探索与应用,以帮助更多人获得合适的信贷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信用信息 采集与使用 美国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与建设新的信用制度 被引量:1
5
作者 文侃 廖丽华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63,共3页
信用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信用由信用制度构建。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制度呈现传统乡村信用制度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以及现代社会信用制度发展滞后和缺失两个基本特征,这种信用制度供给已不能有效支撑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 信用是新农村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信用由信用制度构建。当前我国农村信用制度呈现传统乡村信用制度依然占据主要地位以及现代社会信用制度发展滞后和缺失两个基本特征,这种信用制度供给已不能有效支撑和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进步,都迫切需要重建一套新的农村信用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传统乡村信用制度 现代社会信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金融史中的小微金融——以民信局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周瑜斌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0-49,共10页
小微金融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中国近代金融史中经办小微金融业务的传统金融企业——民信局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探寻其对发展当代小微金融的启示。民信局在小额汇款和华侨汇款的金融细分市场中曾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 小微金融是当前金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中国近代金融史中经办小微金融业务的传统金融企业——民信局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探寻其对发展当代小微金融的启示。民信局在小额汇款和华侨汇款的金融细分市场中曾经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地位。满足社会中下层民众的特性需求和善用传统信用制度是民信局经营成功的关键要素所在,而资金汇集之后投资过于集中所产生的高风险则带来了深刻的教训。民信局案例研究的当代启示:第一,金融监管部门应增加小微金融服务供给,允许非金融企业办理小微金融业务,形成合理的金融市场分层结构;第二,不再将监管作为行业发展的前置条件,促进金融市场的自身发育;第三,允许小微金融企业在合理范围内利用传统信用制度拓展业务;第四,小微金融企业要改造产品研发流程,让需求方参与其中,使产品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同时提高资金管理能力、控制经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金融 普惠金融 民信局 批信局 传统信用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怎样促使企业成为证券市场的活动主体
7
作者 陈标有 《金融与经济》 1992年第9期35-36,共2页
企业是证券市场活动的主体之一。但是,在过去长期实行的单一的信用体制下,形成了“企业有钱存银行,企业要钱靠银行”的传统信用观念,对证券市场缺乏必要的认识,甚至存有某种偏见和误解。因此,目前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企业利用证券市场... 企业是证券市场活动的主体之一。但是,在过去长期实行的单一的信用体制下,形成了“企业有钱存银行,企业要钱靠银行”的传统信用观念,对证券市场缺乏必要的认识,甚至存有某种偏见和误解。因此,目前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上,企业利用证券市场直接融资的规模还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市场 企业资金 企业直接融资 传统信用观念 活动主体 企业债券 市场活动 银行贷款 信用体制 市场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