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CPVis:基于谢赫六法的传统中国绘画画派可视分析系统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斯加 封颖超杰 +3 位作者 朱航 张玮 朱琳 陈为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8,共10页
传统中国绘画(国画)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画派体系。对画派的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与赏析国画的价值。然而,现有工具无法直观高效地表现画作集合的绘画风格等一系列代表性特征。基于“谢赫六法”,提出了一个国画画派可视... 传统中国绘画(国画)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画派体系。对画派的分析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与赏析国画的价值。然而,现有工具无法直观高效地表现画作集合的绘画风格等一系列代表性特征。基于“谢赫六法”,提出了一个国画画派可视分析系统TCPVis,以支持用户分析国画画派的笔法、物象、赋彩等多维度特征。系统能够自动分析画派作品在六法维度上的特征共性,并推荐维度的权重。同时,它可视化了六法维度的标签分布以支持用户验证。基于六法维度权重,系统对画作集合进行降维聚类展示,帮助用户探索更多风格相似的画作,并支持画作的画家关联性分析。通过两个案例研究和领域专家访谈,证明了该系统对于分析画派特征与探索画派更多画家的有效性与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绘画 可视分析 谢赫六法 画派分析 数字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意识意识化:中国传统写意绘画艺术疗愈功能实现机制
2
作者 李卉 李赫男 张海彬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52,共6页
中国传统绘画长期坚持“写意”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方法,强化了画家从“自发”到“自觉”的主体性,打通了“个体”与“自然”的精神联结,具有康养身心和舒缓精神的功能,这与现代艺术疗愈的“潜意识意识化”过程方法形成逻辑和参照。以“写... 中国传统绘画长期坚持“写意”的艺术精神和创作方法,强化了画家从“自发”到“自觉”的主体性,打通了“个体”与“自然”的精神联结,具有康养身心和舒缓精神的功能,这与现代艺术疗愈的“潜意识意识化”过程方法形成逻辑和参照。以“写意”观念为视角考察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疗愈的作用机制和内在机理,构建“他助”“互助”“自助”的疗愈形式架构,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分类制定具有针对性和侧重性的疗愈方案,增强普适性和可及性,助力构建具有文化性和原创性的中国艺术疗愈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写意绘画 艺术疗愈 意识 潜意识 他助 互助 自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剪纸与中国传统绘画关系——以浦江剪纸为例
3
作者 朱琳琳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33-I0034,共2页
浦江剪纸产生并发展于江南书画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书画底蕴,本文从人文浦江出发,阐释浦江剪纸外部环境的人文思想及传统书画基础,概述浦江剪纸地域性文化特征,进而从构图布局、线条运用、人物形态、意象传达4方面具体分析浦江剪纸与传... 浦江剪纸产生并发展于江南书画之乡,具有得天独厚的书画底蕴,本文从人文浦江出发,阐释浦江剪纸外部环境的人文思想及传统书画基础,概述浦江剪纸地域性文化特征,进而从构图布局、线条运用、人物形态、意象传达4方面具体分析浦江剪纸与传统绘画之间显性及隐性关系。采用对比分析法分析浦江剪纸与传统绘画之间的艺术关联,可知浦江剪纸形制手法深受传统绘画影响,浦江剪纸手艺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特别是浦江戏曲剪纸极具艺术观赏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江剪纸 中国传统绘画 构图布局 人文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建筑与传统绘画的审美共通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唐孝祥 王永志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4-129,共6页
中国传统建筑审美重天人合一,致中和、重礼教、敬天地;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尚人文精神,重传神、崇气韵、尚雅逸。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传统绘画在长久的交融互用之中,建立了和谐与秩序、题名与定性、隐喻与象征、气韵与意境、布局与五行风水... 中国传统建筑审美重天人合一,致中和、重礼教、敬天地;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尚人文精神,重传神、崇气韵、尚雅逸。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传统绘画在长久的交融互用之中,建立了和谐与秩序、题名与定性、隐喻与象征、气韵与意境、布局与五行风水等多样的审美共通性,不仅丰富了建筑艺术的美学内涵和审美属性,而且为不同审美主体在建筑审美活动中感发审美情思,驰骋审美想象提供多样化的条件和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美学 审美共通性 中国传统建筑 中国传统绘画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PColor:基于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的中国画配色方案推荐系统
5
作者 张迪 张文安 +4 位作者 姜智德 吴爱霞 孔浩 郭显 陈为 《图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0-531,共12页
传统中国绘画(国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在其基础上探索配色方案的使用,对现代设计师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有重要意义,但是基于国画知识的色彩推荐系统研究较少,尚未有基于主题、物象和意境等多维度特征提供有效的配色检索... 传统中国绘画(国画)是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在其基础上探索配色方案的使用,对现代设计师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有重要意义,但是基于国画知识的色彩推荐系统研究较少,尚未有基于主题、物象和意境等多维度特征提供有效的配色检索和推荐的方案。为此,提出一个中国画配色方案推荐系统TCPColor,以中文文本到图像生成模型太乙为基础,使用专家标注的宋代国画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微调,然后对生成图像使用视觉显著性算法、K-Means聚类和基于色彩距离的色表匹配生成了具有国画风格的配色方案,通过消融实验验证了配色方案提取方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客观色彩分析评估了生成配色方案的差异性及与国画配色方案的相似度。与国画专家和志愿者合作进行案例分析、专家评估和用户研究,证明了该研究在配色方案推荐方面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绘画 配色方案 色彩推荐系统 单词颜色关联 文本到图像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语言特点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卓文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I0009-I0012,共4页
为了研究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语言特点,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形态等,引出其形式语言特点,从而获取中国传统绘画体系中特有的艺术审美形式语言。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审美意识 形式语言 笔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人合一”视野下中国传统绘画的多元审美味象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正军 李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0,F0003,共4页
"天人合一"的绘画美学思想具有多元性,衍生出了不同的绘画美学范畴。在"天人合一"的绘画美学视野下,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谢赫论述的"气韵生动"、宗炳主张的"澄怀味象"、陆机倡... "天人合一"的绘画美学思想具有多元性,衍生出了不同的绘画美学范畴。在"天人合一"的绘画美学视野下,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谢赫论述的"气韵生动"、宗炳主张的"澄怀味象"、陆机倡导的"情景交融"和宋代的"心物感应"都追求人与自然、心与物的和谐统一,体现着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价值追求和本质特点。"天人合一"视野下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的生命性、创新性、深刻性和崇高性具有现代价值,这些美学智慧是现当代绘画美学传承与创新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合一”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 多元 审美味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绘画辩证法在中国园林造景设计中的运用——以当代中国园林造景小品设计个案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宋肖霏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26-33,共8页
传统中国画与园林造景深受庄玄哲学和传统美学的浸润,虽树分两枝却渊源密切,因此园林造景受中国画理论的影响很深。当代中国园林造景设计受现代美学的冲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由于各种原因,在探寻所谓"中式·现代"风格... 传统中国画与园林造景深受庄玄哲学和传统美学的浸润,虽树分两枝却渊源密切,因此园林造景受中国画理论的影响很深。当代中国园林造景设计受现代美学的冲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由于各种原因,在探寻所谓"中式·现代"风格的道路上一直蹒跚前行,而有创见、有发展地融汇中、西风格样式的现代造园案例比较稀少。本文以中国传统绘画形式辩证法为主线,通过串联部分可比性较强的当代造园个案,予以点对点的形式语言诠释,意图例证传统艺术精神在现代新语境下的发展可能。文章以空间组织、形象造型、肌理材质、视觉心理四个基本板块,将绘画理论与生动的优秀案例相对应,藉以获得有意义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造景 设计 个案 中国传统绘画 形式 辩证法 当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以来中国传统绘画应对西方写实体系之策略历程浅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振杰 刘洪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8,共4页
明清之际,在西画东渐的刺激之下,中国画家开始探究以文人笔墨为主的传统绘画与西方写实绘画的关系问题。与二十世纪中国画中采用西法写实的路线相比较,前后两个时期的策略历程既有联系又有对比。这两个时段的探索围绕形、神、笔墨一直... 明清之际,在西画东渐的刺激之下,中国画家开始探究以文人笔墨为主的传统绘画与西方写实绘画的关系问题。与二十世纪中国画中采用西法写实的路线相比较,前后两个时期的策略历程既有联系又有对比。这两个时段的探索围绕形、神、笔墨一直到画体和创作主体,体现出理解的深入过程和历史的某种连续性,以及中西不同的绘画技法和观念的深层差别。这些针对西法写实的中西结合策略难以消除反而突显了植根于文化深层的差别,不仅无法绕开文人文化的观念因素,而且策略者立足其社会身份,在不同的时代文化环境下与传统文人理想有着许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文人绘画 西方写实绘画 笔墨 形与神 文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绘画作品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评《中国传统绘画简编》
10
作者 张晓莉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I0004-I0004,共1页
中国传统绘画也称中国画或者国画,发展历史悠久,所含内容丰富,注重在气韵思致为的基础上,追求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艺术中占据极重要的位置,是世界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中国传统文化 绘画作品 简编 传统绘画艺术 发展历史 艺术效果 世界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沈从文小说的中国传统绘画性显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跃东 滕小松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4-216,共3页
沈从文的小说在审美传承、审美倾向和审美表述上,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味。他常以宋元绘画的取景框来摄取现世人文景观,用中国山水画的远视方式来审视所感的自然山水。他不仅嗜好以青绿色彩精心营造小说意境,而且善于以水墨写意传... 沈从文的小说在审美传承、审美倾向和审美表述上,具有强烈的中国传统绘画意味。他常以宋元绘画的取景框来摄取现世人文景观,用中国山水画的远视方式来审视所感的自然山水。他不仅嗜好以青绿色彩精心营造小说意境,而且善于以水墨写意传人物之神、造山水之景,更擅长于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来经营小说结构,从而确立了中国现代小说新的样式——“组画式”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小说 中国传统绘画 “组画式”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周易》象数思维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建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3-165,共3页
从整体性的艺术认知观、功能性的艺术欣赏观、形象性的艺术表现观、变易性的艺术审美观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周易》象数思维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揭示了《周易》象数思维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周易》 象数思维 中国传统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笔墨之道 心境为本——关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晓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9-201,185,共4页
中国传统绘画讲笔墨,讲意境。笔有笔法,墨有墨法,各有其道。道者规律是也。合乎规律者"和"也。"和"为高境,心境高者道亦高,对于规律之把握则"合"。本文就心境与笔墨的关系,论述心境受客观环境,文化背景,... 中国传统绘画讲笔墨,讲意境。笔有笔法,墨有墨法,各有其道。道者规律是也。合乎规律者"和"也。"和"为高境,心境高者道亦高,对于规律之把握则"合"。本文就心境与笔墨的关系,论述心境受客观环境,文化背景,时代变化等方面的影响作用,探讨笔墨之法由心境支配的客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艺术创作 笔墨 心境 环境 时代 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地铁站内部装饰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邵雅楠 王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I0015-I0016,共2页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包含了岩画、壁画、帛画、漆画、汉画像、民间年画等类型,其中除了岩画、帛画在地铁站内部装饰墙中的应用较少外,其他类型在各地的地铁站内部装饰墙中都有相关的实践和创新。中国绘画艺术要以兼容开放的态度从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包含了岩画、壁画、帛画、漆画、汉画像、民间年画等类型,其中除了岩画、帛画在地铁站内部装饰墙中的应用较少外,其他类型在各地的地铁站内部装饰墙中都有相关的实践和创新。中国绘画艺术要以兼容开放的态度从传统文化中吸收养分,并使之生活化,这是一个有难度但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地铁站内部装饰墙中应用的优势、案例、局限性和创新思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绘画艺术 民间年画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漆画 创新思路 汉画像 地铁站 岩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绘画中与茶文化有关的绘画作品赏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肖进 《福建茶叶》 2018年第11期325-325,328,共2页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不断碰撞与融合,不仅表现在景观、建筑等物质方面,而且还在绘画、诗歌、书法等精神层面有所呈现。翻阅我国古代传统的绘画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反映与茶文化...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经千余年的发展,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不断碰撞与融合,不仅表现在景观、建筑等物质方面,而且还在绘画、诗歌、书法等精神层面有所呈现。翻阅我国古代传统的绘画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反映与茶文化相关的优秀绘画作品不在少数,且以唐宋时期的古画居多。这些作品运用精湛高超的工笔重彩画艺,其工整细密、敷设重色的绘画特色,让广大观者身临其境地领略到古代文人雅士、达官贵族等的饮茶文化与习俗。可以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那些描绘古代茶事活动的古画,不仅蕴含着非凡的艺术价值与深远的历史价值,而且还具有独一无二的宝贵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茶文化 绘画作品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绘画着色模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江媛 郑立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321-325,共5页
目的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着色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招贴设计中,为招贴设计的配色提供文化支撑和参考。方法首先,用K-MEANS聚类计算的方法,结合Python编程语言,提取绘画颜色的RGB数据后做可视化处理,并加以分析。其次,阐述中国传统绘画着色... 目的研究中国传统绘画的着色模式,并将其应用到招贴设计中,为招贴设计的配色提供文化支撑和参考。方法首先,用K-MEANS聚类计算的方法,结合Python编程语言,提取绘画颜色的RGB数据后做可视化处理,并加以分析。其次,阐述中国传统绘画着色模式在招贴设计配色中运用的可行性,结合实例归纳出中国传统绘画着色模式用到招贴设计中的方法。结论运用计算机辅助手段,更加准确地提取出图片的着色模式。探析了将中国传统绘画着色模式运用到招贴设计中的可行性,给出中国传统绘画着色模式在招贴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为招贴设计的色彩选取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色彩提取 着色模式 招贴设计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中国传统绘画造型的“写实”意向
17
作者 王伟中 周京新 《艺苑(美术版)》 1988年第4期44-45,共2页
人们常说西洋古典绘画造型是极讲究写实的,同时又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不重写实,讲究"变形"或具有"抽象"的涵义,属非写实主义。他们认为"写实"不"写实"取决于画面有无真实的空间感及物体的立体感,... 人们常说西洋古典绘画造型是极讲究写实的,同时又认为中国传统绘画不重写实,讲究"变形"或具有"抽象"的涵义,属非写实主义。他们认为"写实"不"写实"取决于画面有无真实的空间感及物体的立体感,物象色彩的还原性高不高。如以此为前提,那么,中国传统绘画的画面的构成里确实没有以焦点透视为指导下的“真实的”空间立体感,色彩也非讲究光学上的影像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绘画 画面 造型 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绘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融合与发展
18
作者 时玲玲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43-244,共2页
佛教绘画在题材内容、构图形式、造像风格和表现技法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涵,为中国美术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形象资料,对于我们学习、创造具有新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佛画 中国传统绘画 题材内容 构图形式 造像风格 表现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绘画透视审美发展
19
作者 郭芳 赵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31-132,共2页
欣赏中国传统绘画是审美主体在非功利状态下所进行的情感的知觉过程。中国传统绘画这一艺术形式体现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中国传统绘画是以儒、道、佛学及其融聚的时代精神为支撑,以“天人合一”为核心,集中体现了自然与精... 欣赏中国传统绘画是审美主体在非功利状态下所进行的情感的知觉过程。中国传统绘画这一艺术形式体现了东方民族特殊的艺术审美观念。中国传统绘画是以儒、道、佛学及其融聚的时代精神为支撑,以“天人合一”为核心,集中体现了自然与精神的契合。中国绘画的发展也是一种文化的发展,体现了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的变化。民族、环境、时代三大要素时刻与中国画相互作用,真正实现人与作品的交流,从而体现审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欣赏 中国传统绘画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绘画的分化与创新
20
作者 李志鹏 荣霞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4-200,共7页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使得新文化运动以来,被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文化再次受到重视。直至"文革"前,传统绘画艺术在积极的文化政策与迫切的社会建设需...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使得新文化运动以来,被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传统文化再次受到重视。直至"文革"前,传统绘画艺术在积极的文化政策与迫切的社会建设需求中,呈现出的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景象,使绘画艺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主要以当时处于特殊地位的江苏地区为研究对象,探索该地区,在上个世纪50年代,这一关键历史时期,以传统绘画为主的视觉艺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化传承等,并主要就新水墨与工艺美术这两大艺术流派艺术形式的分化与创新,及其对全国范围内产生并延续至今的巨大影响予以探讨,试图确立其在艺术史中的地位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艺术 20世纪50年代 中国传统绘画 分化 创新 江苏地区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