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诗经》学对怨诗的诠释与儒家“诗教”——以孔子、郑玄、朱熹、马瑞辰为例
1
作者 李庆立 范知欧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25,共6页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的怨诗,抒发了多种多样的怨情。围绕《诗经》怨诗而展开的诠释是我国传统《诗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郑玄、朱熹、马瑞辰可分别作为古代两千多年的《诗经》学研究史四个时期(即“先秦诗学”、“诗经... 《诗经》中存在着大量的怨诗,抒发了多种多样的怨情。围绕《诗经》怨诗而展开的诠释是我国传统《诗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郑玄、朱熹、马瑞辰可分别作为古代两千多年的《诗经》学研究史四个时期(即“先秦诗学”、“诗经汉学”、“诗经宋学”、“诗经清学”)的代表性人物,由他们对《诗经》怨诗的诠释,我们当能大致完整地勾勒出一个历代演进的轨迹。在传统《诗经》学对怨诗诠释的背后是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在起作用。正是儒家“诗教”,广泛、持久地影响了历代对《诗经》怨诗的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怨诗 传统《诗经》学 诗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