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彷徨与无奈──谈T.S.艾略特笔下的普鲁佛洛克 被引量:3
1
作者 苗秀楼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4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t.s.艾略特 t.s.艾略特 洛克 普鲁 主人公 第一次世界大战 浪漫主义诗人 诗歌创作 精神危机 哈姆莱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艾略特诗学观中的“个人化”转向及解构特质 被引量:1
2
作者 虞又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1-84,102,共5页
"非个人化"是艾略特诗学思想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张标签。然而艾略从1930年代开始,逐步放弃了重传统、轻个人的"非个人化"诗学主张,正面肯定与强调了作家个体、个性因素对于传统的丰富发展作用。在这一"个人化&qu... "非个人化"是艾略特诗学思想中最具影响力的一张标签。然而艾略从1930年代开始,逐步放弃了重传统、轻个人的"非个人化"诗学主张,正面肯定与强调了作家个体、个性因素对于传统的丰富发展作用。在这一"个人化"诗学转向中,艾略特抛弃了传统观当中的先验性、抽象性和绝对性,并沿此思路,积极地反思文学观念中的先验性因素,不再以规定性的、总结性的范式来界说文学现象,而更多地从发生学的角度展开诗学思考。这一切共同形成了艾略特中后期诗学思想中的解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诗学 个人化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艾略特的东方宗教情愫 被引量:2
3
作者 乔艳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45-50,39,共7页
受白璧德、兰曼、伍兹、桑塔耶那等人的影响,艾略特对东方宗教——印度教和佛教——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荒原》中,艾略特借渔王神话、轮回、禁欲等主题来表达其对印度教和佛教的尊崇。后期作品《四个四重奏》中的"荷花"... 受白璧德、兰曼、伍兹、桑塔耶那等人的影响,艾略特对东方宗教——印度教和佛教——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荒原》中,艾略特借渔王神话、轮回、禁欲等主题来表达其对印度教和佛教的尊崇。后期作品《四个四重奏》中的"荷花"意象、"轮子"意象、循环时间观和"四大皆空"等东方宗教元素也揭示出诗人对印度教和佛教思想的独特情思。虽然《小吉丁》中,诗人倾向于将印度教和佛教的哲学与经验视为诗歌创作和思想表达的手段或语料来源,但其跨越文化樊篱、穿越时空的诗创风格激发了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垮掉派"代表人物对东方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之沿着艾略特的思维路径继续寻找西方社会获得拯救的东方良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诗歌 印度教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统一感受与重建信仰——T·S·艾略特诗歌写作的诗意基础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黎航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45-49,共5页
T.S.艾略特认为,理想的诗歌应表达统一的感受,感受的统一过程就是诗意化的过程。基督神学信仰是感受统一的基础,是它构成了艾略特最为隐秘的"感受结构"。这使艾略特的诗歌写作在精神品质及立场上具有明显的反现代性。
关键词 t·s·艾略特 诗歌 感受 信仰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叶”诗论与T.S.艾略特:从理论建构到批评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董洪川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54-59,共6页
T.S.艾略特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九叶诗派理论家不仅借鉴艾略特的诗学观念提出了一整套中国"新诗现代化"理论,而且还在批评实践中有机地融入了艾略特的美学评判标准。
关键词 九叶诗派 t.s.艾略特 理论建构 批评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批评之始:T.S.艾略特诗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6
作者 刘燕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现代批评 艾略特诗学 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大作家的回报——读T.S.艾略特讲演札记
7
作者 周明芳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4-176,共3页
T.S.艾略特的《批评批评家》(上海译文出版社,二○一二)收文九篇,除了早期的两篇论文,其他都是后期的演讲。七十三岁那年他在用作书名的那个演讲中说,他早期的文章给人印象深,却难免武断;后期的文章可能更公正,影响却减弱了。
关键词 t.s.艾略特 札记 讲演 回报 作家 批评家 出版社 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殊途同归——T.S.艾略特的诗学本体论和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之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咏梅 夏金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2,共6页
T.S.艾略特和哈罗德·布鲁姆是20世纪两位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但是他们对文学的传统和文学写作方式的态度截然不同。艾略特的诗学本体论反对浪漫主义,提倡诗人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消除个性,依附于比个人有价值的伟大传统。布鲁姆推... T.S.艾略特和哈罗德·布鲁姆是20世纪两位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但是他们对文学的传统和文学写作方式的态度截然不同。艾略特的诗学本体论反对浪漫主义,提倡诗人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消除个性,依附于比个人有价值的伟大传统。布鲁姆推崇浪漫主义,认为传统给予后来诗人不健康的影响,后来诗人的写作都是出于对前辈诗人影响的焦虑。艾略特和布鲁姆的理论均指出了文学创作中的规律,他们本人也都反映出对方理论的特征。艾略特本人就是"影响的焦虑"的典范,布鲁姆的写作也深深得益于传统。更重要的是,尽管他们的意见相左,他们都一致强调创新,因为创新永远是文学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 s 艾略特 哈罗德·布鲁姆 诗学本体论 影响的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拯救与涅般木——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与《圣经》和《薄伽梵歌》的互文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杨渝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8-93,105,共7页
《四个四重奏》是T.S.艾略特创作后期的代表作,尝试通过信仰的重建为人类社会建立一个永恒的理想模式。《四个四重奏》从主题和结构等方面与不同时期的东西方宗教著作形成互文关系。本文借用狭义互文性理论的研究方法,解读《四个四重奏... 《四个四重奏》是T.S.艾略特创作后期的代表作,尝试通过信仰的重建为人类社会建立一个永恒的理想模式。《四个四重奏》从主题和结构等方面与不同时期的东西方宗教著作形成互文关系。本文借用狭义互文性理论的研究方法,解读《四个四重奏》与基督教《圣经》及与印度教《薄伽梵歌》之间的互文关系,以透析来自东西方不同时空的两种宗教观在《四个四重奏》中"难以置信的结合"以及这种结合的根源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四个四重奏》 《圣经》 《薄伽梵歌》 互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的本土意识
10
作者 沈洁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16-120,共5页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美国本土影像的意象清晰可辨。文章着重挖掘诗歌中体现美国文化的哲学内容和诗歌意象,从而证明本土意识在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四重奏 t.s.艾略特 本土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惠特曼到T.S.艾略特的美国诗歌流变 被引量:1
11
作者 逄金一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33,共6页
恰如被美国人昵称为“老人河”的密西西比河一样,自殖民地时期的源头便开始悄悄积聚的美国诗歌大河至19世纪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和爱米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处终于蔚为大观,确立了民族典范,流至20世纪T.S... 恰如被美国人昵称为“老人河”的密西西比河一样,自殖民地时期的源头便开始悄悄积聚的美国诗歌大河至19世纪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和爱米莉·狄更生(Emily Dickinson)处终于蔚为大观,确立了民族典范,流至20世纪T.S.艾略特(T.S.Eliot)和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处又掀起第二次高波大潮,树立了现代榜样。同一条大河,共一种涛声,却分明有两类色调,两组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诗歌 t.s.艾略特 沃尔特·惠特曼 爱米莉 庞德 流变 典范 榜样 昵称 殖民地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艾略特《荒原》中的诗学思想解读
12
作者 胡艳秋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43-145,共3页
T.S.艾略特是20世纪著名的诗人兼文学理论批评家。长诗《荒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是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诗人以"荒原"的意象象征衰败堕落的现代西方社会,以贯穿全诗的再生意象揭示《荒原》的救赎主题及... T.S.艾略特是20世纪著名的诗人兼文学理论批评家。长诗《荒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是艾略特的成名作和影响最深远的作品。诗人以"荒原"的意象象征衰败堕落的现代西方社会,以贯穿全诗的再生意象揭示《荒原》的救赎主题及其宗教思想,暗示了现代世界的精神危机,现代人类精神文化的死亡及拯救。通过解析艾略特长诗《荒原》中蕴含的救赎思想,挖掘其诗学思想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荒原 再生 救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世界诗学的双向阐释——《T.S.艾略特文学思想研究》学术思想述论
13
作者 何正兵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16-220,共5页
引言T.S.艾略特善于在不同文化与诗学传统中涤故更新,以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维度在世界文化范围内向渊博纵深处拓展,将作品的内涵提升到全人类视野下的“世界属性”范畴。考察中国的艾略特研究,部分重量级学人突破中国学术话语“失语”和... 引言T.S.艾略特善于在不同文化与诗学传统中涤故更新,以空间和时间的双重维度在世界文化范围内向渊博纵深处拓展,将作品的内涵提升到全人类视野下的“世界属性”范畴。考察中国的艾略特研究,部分重量级学人突破中国学术话语“失语”和“实践缺失”的境地,以鲜明的世界视野和完整的诗人个案研究,走向世界诗学①阐释体系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世界诗学 诗学传统 文学思想 双向阐释 世界视野 艾略特研究 双重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艾略特诗学的气质和禀赋
14
作者 杨金才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8-41,共4页
T.S.艾略特诗学的气质和禀赋杨金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发轫期。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的种种难以克服的矛盾急剧加深;各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世界霸权而勾心斗角,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世界性的战... T.S.艾略特诗学的气质和禀赋杨金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发轫期。在这个时期,资产阶级的种种难以克服的矛盾急剧加深;各帝国主义国家为瓜分世界霸权而勾心斗角,终于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世界性的战争在西方人们的心灵中引起了强烈的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现代派诗歌 创新意识 创作思想 历史意识 宗教意识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超越现代派的现代派评论家——T·S·艾略特评介
15
作者 林彦伯 《外国语文》 1991年第2期19-25,42,共8页
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作家之一。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发展史上,他在诗歌创作和文艺评论两方面都起过极重要的开拓作用,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长诗《荒原》1922年发... 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1888—1965)是西方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而又最复杂的作家之一。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发展史上,他在诗歌创作和文艺评论两方面都起过极重要的开拓作用,留下不可磨灭的影响。长诗《荒原》1922年发表以来,他占据美国诗坛的盟主地位达三十余年之久。他久居伦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西方现代派 评论家 诗歌创作 《荒原》 开拓作用 文学发展史 文艺评论 现代文 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与死的比照——T.S.艾略特《荒原》对比手法赏析
16
作者 李裕荃 《外国语文》 1997年第3期21-24,共4页
生与死的比照———T.S.艾略特《荒原》对比手法赏析●李裕荃20世纪现代派诗人的先驱T.S.艾略特①在《荒原》的创作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段,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资本主义西方现代荒原的龌龊世象,以突破时空的方式昭示出一个惊心... 生与死的比照———T.S.艾略特《荒原》对比手法赏析●李裕荃20世纪现代派诗人的先驱T.S.艾略特①在《荒原》的创作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段,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资本主义西方现代荒原的龌龊世象,以突破时空的方式昭示出一个惊心动魄的主题②。《荒原》的主题是划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 t.s.艾略特 对比手法 生与死 外国文学研究 荒原人 腓尼基 形成对比 《中国大百科全书》 基本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略特意象观与中国古诗意象说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孝梅 《江淮论坛》 CSSCI 2014年第3期161-166,共6页
T·S·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论意象观与中国古诗意象说跨越时空产生惊人的契合,但学界对两者间的内在本质差异缺乏深度挖掘。从诗歌意象语言营造切入,通过对比辨析两者在意象并列、并置、叠加、对比、辐射等五种意象... T·S·艾略特的"客观对应物"论意象观与中国古诗意象说跨越时空产生惊人的契合,但学界对两者间的内在本质差异缺乏深度挖掘。从诗歌意象语言营造切入,通过对比辨析两者在意象并列、并置、叠加、对比、辐射等五种意象营造方式上的异同,可探究两种意象观在意象选择、象与象间、意与象间的内在本质差异,从语言体系、哲学观等方面可探究造成差异的成因。中西诗学话语在比较中方能瑕瑜互见,相互间的互补对接正是东西方诗学平等对话的契机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 s 艾略特 客观对应物 中国古诗意象说 意象营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书写与现代性批判:论艾略特的早期诗歌 被引量:3
18
作者 董洪川 董典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5-101,共7页
毫无疑问,T.S.艾略特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学术界对他的诗歌和诗歌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杰作《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以及诗歌理论方面,而他的早期诗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毫无疑问,T.S.艾略特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学术界对他的诗歌和诗歌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其杰作《荒原》和《四个四重奏》以及诗歌理论方面,而他的早期诗歌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艾略特的早期诗歌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对城市的书写表达了诗人对现代化、城市化的忧思与焦虑。本文拟借用城市理论和现代性理论资源,对诗人早期诗歌中的城市景象和城市居民生活及精神状态进行剖析,进而揭示艾略特对西方现代性进程的反思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早期诗歌 城市书写 现代性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人艾略特意志缺失症性格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桂芝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6-100,共5页
本文简要概述了诗人T·S·艾略特的性格特征——"意志缺失症"。从诗人生长的时代,成长的困惑,无归属感的心灵寂寞、婚姻不幸与生活困顿以及对动荡时局的忧患等方面,探究了"意志缺失症"产生的真正根源;并从... 本文简要概述了诗人T·S·艾略特的性格特征——"意志缺失症"。从诗人生长的时代,成长的困惑,无归属感的心灵寂寞、婚姻不幸与生活困顿以及对动荡时局的忧患等方面,探究了"意志缺失症"产生的真正根源;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诗人"意志缺失症"的几种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人 t·s·艾略特 意志缺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略特诗歌中的尤利西斯主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艳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8-93,共6页
尤利西斯这一经典人物,在西方文学史上不断被重写。T.S.艾略特也偏爱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艾略特所创作的一系列尤利西斯主题诗歌,指出艾略特作品中的尤利西斯形象深受但丁在《神曲》中所塑造的尤利西斯形象的影响,艾略特追随但丁的脚... 尤利西斯这一经典人物,在西方文学史上不断被重写。T.S.艾略特也偏爱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艾略特所创作的一系列尤利西斯主题诗歌,指出艾略特作品中的尤利西斯形象深受但丁在《神曲》中所塑造的尤利西斯形象的影响,艾略特追随但丁的脚步,也选择了尤利西斯作为自己时代的代言人。艾略特创作了一组现代尤利西斯群像:普鲁弗洛克,小老头,弗莱巴斯,斯威尼,从而赋予了尤利西斯丰富的现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尤利西斯 但丁 《神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