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彷徨与无奈──谈T.S.艾略特笔下的普鲁佛洛克 |
苗秀楼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8 |
3
|
|
|
2
|
T.S.艾略特诗学观中的“个人化”转向及解构特质 |
虞又铭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
3
|
T.S.艾略特的东方宗教情愫 |
乔艳丽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2 |
2
|
|
|
4
|
统一感受与重建信仰——T·S·艾略特诗歌写作的诗意基础 |
朱黎航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8 |
1
|
|
|
5
|
“九叶”诗论与T.S.艾略特:从理论建构到批评实践 |
董洪川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
2
|
|
|
6
|
《现代批评之始:T.S.艾略特诗学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
刘燕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0 |
|
|
7
|
伟大作家的回报——读T.S.艾略特讲演札记 |
周明芳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
8
|
殊途同归——T.S.艾略特的诗学本体论和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之比较 |
谢咏梅
夏金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
9
|
拯救与涅般木——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与《圣经》和《薄伽梵歌》的互文关系 |
杨渝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
10
|
T.S.艾略特在《四个四重奏》中的本土意识 |
沈洁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0 |
|
|
11
|
从惠特曼到T.S.艾略特的美国诗歌流变 |
逄金一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1994 |
1
|
|
|
12
|
T.S.艾略特《荒原》中的诗学思想解读 |
胡艳秋
|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
2014 |
0 |
|
|
13
|
走向世界诗学的双向阐释——《T.S.艾略特文学思想研究》学术思想述论 |
何正兵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
14
|
T.S.艾略特诗学的气质和禀赋 |
杨金才
|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1995 |
0 |
|
|
15
|
一个超越现代派的现代派评论家——T·S·艾略特评介 |
林彦伯
|
《外国语文》
|
1991 |
0 |
|
|
16
|
生与死的比照——T.S.艾略特《荒原》对比手法赏析 |
李裕荃
|
《外国语文》
|
1997 |
0 |
|
|
17
|
艾略特意象观与中国古诗意象说之比较研究 |
刘孝梅
|
《江淮论坛》
CSSCI
|
2014 |
6
|
|
|
18
|
城市书写与现代性批判:论艾略特的早期诗歌 |
董洪川
董典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3
|
|
|
19
|
论诗人艾略特意志缺失症性格特征 |
彭桂芝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20
|
艾略特诗歌中的尤利西斯主题 |
邓艳艳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