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9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传粉者友好型景观营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桂莹 肖汉文 田如男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9-96,共8页
【目的】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传粉者多样性在不断降低。传粉者群体深刻影响着城市生态效益,探析已有研究对于传粉者的保护策略,理清传粉者友好型景观的系统性营造方法,指出中国城市传粉者友好型景观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意义... 【目的】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传粉者多样性在不断降低。传粉者群体深刻影响着城市生态效益,探析已有研究对于传粉者的保护策略,理清传粉者友好型景观的系统性营造方法,指出中国城市传粉者友好型景观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意义重大。【方法】通过对传粉者友好型景观领域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了解该领域目前的研究趋势与研究热点,梳理国内外城市传粉者友好型景观的营造方法及案例。【结果】目前基于传粉者友好型景观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德国和英国,而中国的相关研究较少,可分为生境破碎化对传粉者群体的影响、传粉者多样性下降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城市化对传粉者(膜翅目)的影响、开花植物资源与传粉者多样性保护四大类群。景观营造方法包括搭建传粉者迁移廊道、优先应用对传粉者吸引力大的植物、创造多样的生境条件和多样化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差异化生态管理4个方面。【结论】中国在城市传粉者友好型景观领域的研究尚不充分,未来可从加强城市绿地之间的连通性,注重非开花植物对传粉者的保护作用,加强传粉者保护知识的宣传,加快传粉者友好型植物资源的挖掘及推广,完善各类农药的使用要求以及加快低毒性农药研发方向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化 植物景观 景观营造 传粉者保护 传粉者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花期枸骨花朵挥发性化合物变化及其对传粉的影响
2
作者 崔淦莎 郝明灼 +2 位作者 姬晓悦 邹义萍 彭冶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5,共10页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对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on)雌、雄花在大蕾期、初开期、盛花期、末花期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探究其变化对传粉的影响。结果显示:枸骨雌花挥发性化合物总释...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法对枸骨(Ilex cornuta Lindl.et Paxton)雌、雄花在大蕾期、初开期、盛花期、末花期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探究其变化对传粉的影响。结果显示:枸骨雌花挥发性化合物总释放量在末花期最大,雄花挥发性化合物总释放量在盛花期最大。在不同花期枸骨雌、雄花中共检出30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雌、雄花共有成分有15种,雌花特有成分有4种,雄花特有成分11种,雌、雄花中成分均以萜烯类和醚类为主。随着花发育,雌、雄花中挥发性化合物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先增加后减小,在盛花期达到极相似水平,在末花期为极不相似。根据变量投影重要性(VIP)从雌花中筛选出萜烯类6种、醇类1种、酰胺类1种和醚类1种共9种差异标志物(VIP≥1),从雄花中筛选出萜烯类4种、酯类1种和醚类1种共6种差异标志物。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可有效区分枸骨雌花的4个花期;雄花的大蕾期、初开期和盛花期、末花期也可有效区分。对苯二甲醚、α-蒎烯、长叶烯、丙氨酰丙氨酰丙氨酸、罗勒烯、蒎烯、金合欢醇和萜品油烯可用于区分雌花发育进程;α-蒎烯、肌醇六乙酸酯和芳樟醇可用于区分雄花发育进程。雌、雄花的主要访花昆虫均以蜂类昆虫为主,且访花频率的最大值均在盛花期;雄花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多于雌花。综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花期枸骨雌、雄花中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α-蒎烯、长叶烯和β-蒎烯等雌花中的差异标志物以及长叶烯、肌醇六乙酸酯和α-蒎烯等雄花中的差异标志物可能影响了蜂类等访花昆虫的访花频率;枸骨雌花在末花期会生成大量蒎烯,可能起到减少访花昆虫访问、保护子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骨 花发育 挥发性化合物 HS-SPME-GC-MS 传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肥市城市绿色廊道中传粉昆虫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3
作者 张君瑶 李晨亮 +3 位作者 刘慧 段春明 曾海聪 王嘉楠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58,共12页
【目的】探究城市绿色廊道中传粉昆虫(蜂类、蝶类和食蚜蝇类)类群与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城市传粉昆虫群落保护及城市绿色廊道建设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安徽省合肥市建成区内5种典型绿色廊道为研究对象,对收集到的廊道... 【目的】探究城市绿色廊道中传粉昆虫(蜂类、蝶类和食蚜蝇类)类群与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城市传粉昆虫群落保护及城市绿色廊道建设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安徽省合肥市建成区内5种典型绿色廊道为研究对象,对收集到的廊道环境因子数据与传粉昆虫多样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构建拟合模型探究传粉昆虫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6个月的调查中,15个样地共记录到传粉昆虫5860头,隶属于3目17科50属77种,其中,鳞翅目昆虫的丰富度最高,优势科为灰蝶科和蜜蜂科。2)绿色铁路廊道、高压廊道和河流廊道生境对传粉昆虫更具吸引力,不同类型绿色廊道在传粉昆虫组成上的相似性差异较大。3)传粉昆虫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和Shannon指数与蜜源植物丰富度、土壤pH值、蜜源植物开花多度和裸地盖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林冠郁闭度、人为干扰程度和土壤湿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4)最优拟合模型表明,廊道中林冠郁闭度、蜜源植物开花多度和丰富度是影响传粉昆虫生存和繁衍的重要环境因子。5)廊道中的外来入侵物种占调查植物总科数的21.92%,部分入侵植物对传粉昆虫具有较高的蜜源价植,但也增加了传粉昆虫传播非本地物种的风险。【结论】城市不同类型绿色廊道中传粉昆虫群落分布存在显著差异,蜜源植物开花多度和丰富度、林冠郁闭度、人为干扰程度等环境因子是影响城市廊道传粉昆虫群落特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色廊道 传粉昆虫 植被结构 环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粉昆虫:研究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侯昕彤 郑浩 王凯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59,共7页
传粉昆虫(包括蜂、蝴蝶、甲虫、蝇、蛾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们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繁衍和生态平衡。随着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和社会发展,出现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加剧了传粉昆虫面临的挑战,如栖息地丧失... 传粉昆虫(包括蜂、蝴蝶、甲虫、蝇、蛾等)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它们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繁衍和生态平衡。随着全球人口的高速增长和社会发展,出现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加剧了传粉昆虫面临的挑战,如栖息地丧失、化学农药的使用、气候变化和病原体传播的协同效应,这些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加强对传粉昆虫的研究,探索其生理、形态、行为、生态等方面的特征及其与植物的协同进化关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机制,也为保护和利用传粉昆虫资源提供了基础性科学依据。本期传粉昆虫专辑汇聚了国内学者有关传粉昆虫的最新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传粉昆虫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本领域学科发展,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昆虫 生物多样性 昆虫行为学 昆虫生理学 基因组 生物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蝙蝠传粉系统的多样性及其演化研究进展
5
作者 胡纯略 童泽宇 +1 位作者 焦恒武 黄双全 《兽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64,共13页
蝙蝠是一类善于飞行的夜行性哺乳动物。植食性蝙蝠与其传粉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人们认识种间互作、适应与分化提供了独特的研究系统。本文整合了蝙蝠传粉系统多样性,以及传粉蝙蝠与蝙蝠媒植物互作的演化关系。从视觉-花色、嗅觉-气味... 蝙蝠是一类善于飞行的夜行性哺乳动物。植食性蝙蝠与其传粉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人们认识种间互作、适应与分化提供了独特的研究系统。本文整合了蝙蝠传粉系统多样性,以及传粉蝙蝠与蝙蝠媒植物互作的演化关系。从视觉-花色、嗅觉-气味、回声定位-花形、身体结构-花部结构以及营养需求-报酬5个角度展开讨论,概述了传粉蝙蝠与植物之间存在的适应特征;进一步提出蝙蝠传粉的生态和演化意义,旨在为蝙蝠及与植物互作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媒植物 传粉蝙蝠 传粉综合征 适应特征 种间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带有时滞的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6
作者 徐婷玉 袁梦 +1 位作者 未莹莹 原三领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针对传粉者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理论,探讨了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三者之间的动力学行为。确定了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和产生Hopf分支的临界时滞,并根据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得到了决定Hopf分支方向和周期解稳... 针对传粉者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理论,探讨了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三者之间的动力学行为。确定了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和产生Hopf分支的临界时滞,并根据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得到了决定Hopf分支方向和周期解稳定性的条件,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时滞的一个临界值,当时滞小于该临界值时,系统的正平衡点稳定;而当时滞大于该临界值时,系统会失稳,此时植物、传粉者和食草动物以周期振荡的形式共存。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时滞对植物、传粉者和食草动物三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即食草动物从摄食到完成自身转化所需的时间过长,会引起系统的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模型 传粉互利共生 时滞 Hopf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砾质荒漠植物-传粉者互作网络的春季动态
7
作者 石靖宇 祝洪波 +3 位作者 刘丹 吉乃提汗·马木提 邵长亮 黄代红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3-938,共16页
群落中开花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互利共生网络,称为传粉网络。它作为一个动态实体,物种及其互作发生着时间变化。传粉网络动态的研究对理解群落构建过程及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荒漠植物群落... 群落中开花植物与传粉者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互利共生网络,称为传粉网络。它作为一个动态实体,物种及其互作发生着时间变化。传粉网络动态的研究对理解群落构建过程及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关于荒漠植物群落传粉网络季节动态的研究较少。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方温带荒漠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该区域具冬季寒冷漫长,春季来临晚,气温上升迅速,持续时间短等特点,导致绝大多数荒漠植物均集中在该季节迅速生长、开花来躲避酷暑,传粉昆虫种类多且活动频繁,形成的网络最为复杂,推测该区域传粉网络存在强烈的春季动态变化。为此,通过野外观测,以周为分析粒度,构建了6个春季内的周网络,从组成、连接以及结构水平上探讨该互作网络的春季动态。结果表明:(1)该砾质荒漠春季内环境温度持续升高了15.5℃。(2)该传粉网络的组成、连接和结构均表现出强烈的春季动态:开花植物及传粉者种类、传粉者相对多度、连接数、网络特化程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数仅为3种和9种,传粉者相对多度仅为0.028,连接数仅13条,网络特化程度仅为0.45。到5月下旬(第5周),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数分别增加至25种和58种,且传粉者物种数始终多于开花植物;传粉者相对多度上升至0.303,连接数多达157条,网络特化程度上升至0.65;而连接度、嵌套度、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则表现出相反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连接度高达0.15,嵌套度高达-3.44,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分别高达0.325、0.473。到5月下旬(第5周),连接度下降至0.05,嵌套度下降至-30.35,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下降至0.115、0.114。开花植物相对多度、模块化程度整体则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4月下旬(第1周),开花植物相对多度仅为0.002,模块化程度仅为0.16,5月底(第6周),开花植物相对多度上升至0.520,模块化程度上升至0.63。稳健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4月底(第2周)高达0.66,5月底(第6周)下降至0.15。网络各水平参数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如植物物种数与传粉者物种数、连接数、模块化、网络特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连接度、嵌套度、植物和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呈显著负相关等。(3)偏最小二乘路径模型说明春季内温度的变化驱动了开花植物和传粉者物种发生改变(P<0.05),可能引起两者之间的互作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网络连接迅速变化(连接数和连接度)(P<0.001),进而导致网络结构(嵌套度、模块化程度、稳健性、植物与传粉者生态位重叠程度、网络特化程度)发生变化(P<0.05),最终驱动互作网络在春季内发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砾质荒漠的环境气象因子与互作网络的组成、连接与结构均呈现出不同的动态变化,该互作网络表现出了很强的可塑性。这也可能是该砾质荒漠群落为应对恶劣环境所产生的适应机制之一,可为揭示北疆砾质荒漠传粉网络的动态及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 砾质荒漠 传粉网络 春季动态 连接度 嵌套性 模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设计中本土植物与多样化花卉资源对传粉昆虫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骁 李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9,共14页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传粉媒介面临诸多挑战。城市绿地(UGS)在维持传粉昆虫群落的稳定和多样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中部城市(合肥市)的8个城市绿地(公园)进行传粉媒介调查,重点关注植物和花卉性状及它们与传粉...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传粉媒介面临诸多挑战。城市绿地(UGS)在维持传粉昆虫群落的稳定和多样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中部城市(合肥市)的8个城市绿地(公园)进行传粉媒介调查,重点关注植物和花卉性状及它们与传粉媒介的相互作用。通过考察景观尺度特征,分析开花植物物种丰富度对传粉昆虫多样性的生态影响,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为传粉昆虫友好植物提供实证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本土木本植物及有吸引力的外来植物能够支持多样的传粉昆虫群体。鉴于传粉昆虫的偏好差异,增加开花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有助于促进整体传粉昆虫的多样性。该结果强调了合理城市绿地设计和多样花卉资源对恢复城市绿地传粉昆虫栖息地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设计 本土植物 多样性花卉资源 传粉昆虫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萼的传粉昆虫多样性及其访花行为效果研究
9
作者 张丽芳 汪贤挺 +4 位作者 郎泽东 张陈贇 兰荣光 石从广 杨少宗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41-53,共13页
为了解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野生种群花期传粉昆虫的物种组成和访花行为,本研究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4个昆虫观察点,在2020—2021年开展了相关调查,并进行多样性分析,以揭示影响蛛网萼繁殖成功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 为了解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野生种群花期传粉昆虫的物种组成和访花行为,本研究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4个昆虫观察点,在2020—2021年开展了相关调查,并进行多样性分析,以揭示影响蛛网萼繁殖成功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共采集鉴定出4目10科16种共406只昆虫;蛛网萼的优势传粉类群以蜜蜂科Apidae、食蚜蝇科Syrphidae或蜜蜂科、地蜂科Andrenidae、食蚜蝇科两种组合最为常见;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东港和坪港观察点传粉昆虫多样性较高,而西港和干坑观察点较低,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较频繁,因此这些观察点传粉昆虫多样性较低。传粉昆虫中熊蜂Bombus sp.、油茶地蜂Andrena cammelia和四条蜂Apis florea的传粉效率最高,其日活动规律表现出双峰型,有效传粉昆虫类群少将影响蛛网萼的结实率。繁育系统和套袋实验研究表明,蛛网萼为兼性自交和异交授粉,自然结实,需传粉者参与,所以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会影响蛛网萼的授粉成功率,而蛛网萼的不孕花则能有效提高授粉成功率。因此,对蛛网萼种群的保护应着重于生境破坏和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的影响,并考虑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植株的繁殖成功率。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探明蛛网萼传粉昆虫群落多样性,为蛛网萼的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萼 传粉昆虫 物种多样性 繁育系统 传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传粉昆虫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郑少秋 达娃 +1 位作者 刘秀嶶 普布 《西藏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90-94,共5页
西藏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孕育了许多珍稀和特有物种,是我国传粉昆虫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总结西藏地区传粉昆虫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以及其所面临气候、农药、入侵与引进物种等威胁的现... 西藏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地理环境,孕育了许多珍稀和特有物种,是我国传粉昆虫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总结西藏地区传粉昆虫多样性、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以及其所面临气候、农药、入侵与引进物种等威胁的现状,结合现有保护对策分析西藏传粉昆虫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可能解决的方向,为西藏今后对传粉昆虫多样性的保护和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传粉昆虫 现状 威胁 保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昆虫传粉生境营建研究进展及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殷利华 巩思凝 +4 位作者 李良 沈正豪 邱爽 邓心怡 韩依纹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1期77-86,共10页
传粉昆虫是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昆虫传粉生境建设能有效减缓植物授粉危机,有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自然教育。文章通过检索文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近20年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对昆虫传粉生境营建相关的... 传粉昆虫是生物多样性重要组成部分,昆虫传粉生境建设能有效减缓植物授粉危机,有利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自然教育。文章通过检索文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近20年相关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对昆虫传粉生境营建相关的规划与设计、建设与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果表明:规划方面,注重该类绿地与区域生态网络和城市专项规划融合;设计方面,强调植物选用遵循“双高”“本土”“多样化”原则,并采用“高密群植”“防风向阳”方式配置;建设方面,提倡保留多种地表,增加与雨水花园、绿色屋顶等生态景观布置和栖息设施举措;管理方面,建议纳入4种特色日常管理措施,并提出管理部门的政策支持能助力实现昆虫多样性目标。文章最后提出传粉生境营建研究还存在意义彰显不足、实践应用待加强,以及我国发展缓慢等相关思考,旨在对我国城市昆虫传粉生境营建与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业 生物多样性 传粉花园 生境修复 景观规划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行医生——传粉蜜蜂的新功能介绍
12
作者 刘玉玲 徐凯 +3 位作者 何金明 牛庆生 郝京玉 杜亚丽(编译) 《中国蜂业》 2024年第8期42-43,共2页
人类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全力研发授粉机器人,但截至目前,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传粉者仍是大自然的产物——蜜蜂。蜜蜂精巧灵活,体态娇小,密被的绒毛能恰到好处地黏附花药,还有能在花丛间飞行的独特天赋。值得注意的是,花粉并不是蜜蜂... 人类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全力研发授粉机器人,但截至目前,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传粉者仍是大自然的产物——蜜蜂。蜜蜂精巧灵活,体态娇小,密被的绒毛能恰到好处地黏附花药,还有能在花丛间飞行的独特天赋。值得注意的是,花粉并不是蜜蜂在花朵间传播的唯一有益物质,利用蜜蜂为花卉提供针对性的生物防治剂是精准农业的又一大改革。在一种被称为“蜜蜂传粉技术”,或者更通俗地说,“昆虫媒介技术”的方法中,科学家们正在开发一种利用蜜蜂、熊蜂和壁蜂向作物传播生物防治剂的新方法[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农业 生物防治剂 蜜蜂传粉 熊蜂 壁蜂 传粉 昆虫媒介 授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早春蜜源植物传粉昆虫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剑飞 庄明亮 +5 位作者 兰凤明 葛蓬 王志 王进州 杨春红 李志勇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8-605,共8页
为了揭示蜜源植物与传粉昆虫的关系,科学的保护和利用传粉昆虫资源,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早春常见蜜源植物柳树Salix、延胡索Corydalis和银莲花Anemone为研究对象,对其传粉昆虫种类和访花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不同蜜源植物的传粉昆虫种类、... 为了揭示蜜源植物与传粉昆虫的关系,科学的保护和利用传粉昆虫资源,本研究选取东北地区早春常见蜜源植物柳树Salix、延胡索Corydalis和银莲花Anemone为研究对象,对其传粉昆虫种类和访花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不同蜜源植物的传粉昆虫种类、优势类群、多样性和访花行为。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早春蜜源植物传粉昆虫共采集726头,隶属于5目14科53种,其中膜翅目4科35种,双翅目5科13种,鳞翅目3科3种,同翅目1科1种,鞘翅目1科1种。柳树的优势传粉昆虫为蜂类,延胡索的优势传粉昆虫为熊蜂类,银莲花的优势传粉昆虫为蝇类。延胡索的传粉昆虫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均最高。蜜蜂对柳树单位时间内访花次数和单花停留时间最高,为94.33次和18.90 s。熊蜂对延胡索单位时间内访花次数和单花停留时间最高,为76.42次和15.37 s,熊蜂在采集延胡索花时有明显的盗蜜行为,该行为有利于其它传粉昆虫生存。东北地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传粉昆虫资源,应结合蜜源植物保护,可在早春时期补种柳树、延胡索和银莲花,并合理搭配,为传粉昆虫提供良好食物源和栖息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源植物 传粉昆虫 多样性 早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濒危沉水植物水菜花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銮凤 张同同 +3 位作者 向文倩 梁惠婷 谭珂 申益春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6,共10页
水菜花(Ottelia cordata)是珍稀濒危的沉水植物,现仅分布在中国海南岛北部海口至文昌一带的淡水湿地,其造型优美,极具园艺观赏价值。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菜花的生境急剧退缩且更加破碎化,濒临灭绝。为探究水菜花的繁殖特征和繁殖规律... 水菜花(Ottelia cordata)是珍稀濒危的沉水植物,现仅分布在中国海南岛北部海口至文昌一带的淡水湿地,其造型优美,极具园艺观赏价值。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水菜花的生境急剧退缩且更加破碎化,濒临灭绝。为探究水菜花的繁殖特征和繁殖规律,该研究分析了水菜花的花部形态、性比、花粉活性、柱头可授性、反射光谱、花粉限制与无融合生殖及其传粉者类型与行为。结果表明:(1)水菜花雌雄异株,雌、雄个体的性比约为1∶2;水菜花雌、雄花形态相似,但雌花略大于雄花。(2)水菜花花粉活性和柱头可授性在花蕾期和开放期均较高。(3)中华蜜蜂(Apis cerana)是水菜花的主要传粉者,传粉效率较高且访问雄花的频率显著高于雌花。(4)水菜花雄蕊、雌蕊间的花色距离显著高于中华蜜蜂辨别的阈值(P<0.001)。(5)在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下,水菜花坐果率分别为95.29%和98.42%,并且不存在无融合生殖现象。综上所述,水菜花两性模拟的欺骗性传粉并不完美,传粉者可以从视觉上区分雌花和雄花;而由于水菜花雄花数量较多,传粉者低频率的“错访”足以达到水菜花雌花的繁殖需求。因此,在今后开展水菜花迁地保护、人工种群恢复等保育工作时,应重视水菜花种群大小、性别比例和当地传粉者种群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雄异株 欺骗性传粉 繁育系统 花粉限制 水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充市昆虫传粉网络及其对主要授粉作物传粉服务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丹 李秀山 +3 位作者 常雪梅 胥勋露 曾桂 王琼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5-269,共15页
【目的】查明四川省南充市传粉昆虫资源,研究当地植物-昆虫的传粉网络,评估传粉昆虫对该市主要授粉作物的传粉服务价值及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方法】2021-2022年采用随机网捕采集、样方调查传粉昆虫资源、构建传粉网络,通过套袋隔离... 【目的】查明四川省南充市传粉昆虫资源,研究当地植物-昆虫的传粉网络,评估传粉昆虫对该市主要授粉作物的传粉服务价值及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方法】2021-2022年采用随机网捕采集、样方调查传粉昆虫资源、构建传粉网络,通过套袋隔离试验测定作物对昆虫的传粉依存度,并依据2020年南充市相关农林经济数据评估了昆虫的传粉服务价值和经济贡献率。【结果】2021-2022年从南充市共调查到传粉昆虫79种,隶属于18科50属,授粉农作物和野生蜜源植物有59种,隶属于20科50属;传粉网络呈现低连接度、中嵌套度、低等网络特化程度的结构特征;2020年南充市传粉昆虫的传粉服务价值为332 501.76~507 279.12万元,占当年农业生产总值的8.45%~12.88%。【结论】南充市的传粉昆虫资源丰富,为当地的蔬菜、水果和油料作物生产提供了充分的传粉服务;南充市传粉网络的特征明显,传粉昆虫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和植物物种多样性;主要授粉作物对昆虫传粉的依赖程度高,农业生产与传粉昆虫之间关系紧密,保护传粉昆虫资源有助于保障南充市农业生产,并维持野生植物群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昆虫 传粉网络 传粉依存度 传粉服务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金山3种同域分布绿绒蒿的传粉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丁仁翔 刘浩 +5 位作者 朱科燃 张雨 王鑫 杨蒙 朱浩铖 刘光立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7-216,共10页
为了揭示夹金山3种同域分布绿绒蒿的传粉生态学特点与繁育系统差异,以全缘叶绿绒蒿、川西绿绒蒿、红花绿绒蒿为研究对象,观测植株的花期物候与传粉媒介,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分别检测柱头可授性与花粉... 为了揭示夹金山3种同域分布绿绒蒿的传粉生态学特点与繁育系统差异,以全缘叶绿绒蒿、川西绿绒蒿、红花绿绒蒿为研究对象,观测植株的花期物候与传粉媒介,并采用联苯胺-过氧化氢法与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分别检测柱头可授性与花粉活力。结果表明:1)全缘叶绿绒蒿的花期比川西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提前近1个月,后两者的花期接近,但三者花期均有重叠。2)3种绿绒蒿柱头可授性持续时间均达5 d以上,且第3至4天时可授性最强。3)在散粉后的8 h内,全缘叶绿绒蒿和川西绿绒蒿的花粉活力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红花绿绒蒿的花粉活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全缘叶绿绒蒿花粉胚珠比为990±28,川西绿绒蒿为2050±596,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红花绿绒蒿为1380±202,与前两者无显著差异。且3种绿绒蒿均属于兼性异交。5)3种绿绒蒿有着相同的传粉者麻蝇;其中访问全缘叶绿绒蒿的昆虫种类最多;访问红花绿绒蒿的昆虫比较单一,但数量最多;访问川西绿绒蒿的昆虫数量最少。综上,3种绿绒蒿在繁育系统上表现出差异性:全缘叶绿绒蒿花期和柱头可授期最长,柱头可授性最强,授粉昆虫种类最多,弥补了花粉活力衰减快的缺陷;川西绿绒蒿的花粉能长时间维持高活力但传粉昆虫数量最少;红花绿绒蒿的传粉者有独特的寄生性传粉现象,它们在柱头内产卵,并帮助宿主进行种内传粉,确保了传粉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绒蒿 花粉活力 柱头可授性 花粉胚珠比 传粉媒介 繁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帽卷瓣兰花部特征对蝇类传粉者的适应性
17
作者 何锦睿 张雄 +2 位作者 罗银玲 罗艳 李青青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1-691,共11页
为揭示梳帽卷瓣兰(Bulbophyllum andersonii)的繁殖特性和传粉机制,在2023年对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梳帽卷瓣兰野生居群开展了传粉生物学研究,包括开花物候、繁育系统、传粉昆虫、花部微观形态特征及花的挥发性成分等。结果如下:梳帽卷... 为揭示梳帽卷瓣兰(Bulbophyllum andersonii)的繁殖特性和传粉机制,在2023年对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的梳帽卷瓣兰野生居群开展了传粉生物学研究,包括开花物候、繁育系统、传粉昆虫、花部微观形态特征及花的挥发性成分等。结果如下:梳帽卷瓣兰的盛花期在7月中旬,单花花期为5 d;繁育系统属于异交并依赖传粉者,自然结实率为26.06%;套袋试验表明自交不亲和,不存在无融合生殖和自动自花授粉现象;唇瓣的铰链结构、传粉通道及宽大的侧萼片等花部特征在传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曲角杆蝇(Gampsocera sp.)是其唯一有效传粉者并在访花过程中表现出舔舐唇瓣的行为;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唇瓣上附着大量的特殊颗粒,可能是访花者的食物报酬;花部挥发性气味主要含有单萜类、芳香类等化合物,其中邻苯乙醚和避蚊胺可能与昆虫访花行为有关。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梳帽卷瓣兰的花形态结构与气味适应于曲角杆蝇进行传粉,属于特化传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梳帽卷瓣兰 繁育系统 传粉生物学 花形态 花气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教育课的设计与实践:姜花的传粉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川 李敏 +6 位作者 魏丹 容宇婷 王华珊 蓝宝莳 冯钊明 钟玉成 胡秀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7期159-160,共2页
自然教育课程设计是自然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前端性环节,对自然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课程设计存在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与连贯性的问题。课程在小学科教版4年级下册教材的基础上,以岭南特色植物姜花作为材料,通过语言引导、图片... 自然教育课程设计是自然教育发展的基础性、前端性环节,对自然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相关课程设计存在缺乏针对性、系统性与连贯性的问题。课程在小学科教版4年级下册教材的基础上,以岭南特色植物姜花作为材料,通过语言引导、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实物解剖等方法,观察、并解剖花部,了解花部结构特点及其对传粉昆虫种类的限定作用,使学生在深刻领会姜花智慧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探索的热情,达到自然教育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课程设计 姜花 花部结构 传粉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的两种同域分布凤仙花属植物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19
作者 张颖铎 朱永 +3 位作者 李青青 王乐骋 陶磊 李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1-755,共15页
中国是凤仙花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存在着大量的特有和同域分布现象。为更好地理解同域分布近缘种的传粉综合征分化以及传粉昆虫资源分配问题,该文以中国特有种黄麻叶凤仙花(Impatiens corchorifolia)和金凤花(I.cyathiflora)为研... 中国是凤仙花属物种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存在着大量的特有和同域分布现象。为更好地理解同域分布近缘种的传粉综合征分化以及传粉昆虫资源分配问题,该文以中国特有种黄麻叶凤仙花(Impatiens corchorifolia)和金凤花(I.cyathiflora)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完成传粉生物学的相关研究,比较分析了这两个种的开花物候、花形态结构、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访花行为和人工授粉实验等方面的异同。结果表明:(1)两种凤仙花的花距不同,花距的长度与花蜜量呈正比,但与花蜜含糖量无关。花距类型决定了两种植物的传粉昆虫种类的分化。具短花距的黄麻叶凤仙花的花蜜含量为(4.57±1.43)μL,花蜜糖含量为(45.48±2.28)%,由蜜蜂和胡蜂为其传粉。拥有长花距的金凤花的花蜜含量为(10.15±3.28)μL,花蜜糖含量为(46.12±1.48)%,除蜜蜂和胡蜂传粉外,天蛾和熊蜂也为其传粉昆虫。(2)两种植物虽然共享3种传粉者,但表现为明显的错峰访花,传粉行为和花通道的差异决定了传粉者携带花粉的部位不一致。(3)繁育系统实验表明,两种植物均表现出明显的种间杂交障碍和异花授粉偏好性。因此,花距形态差异显著导致了传粉综合征分化明显和传粉昆虫行为各异。两种植物授粉均需要传粉昆虫且均无法自花授粉,呈现异交优势;并且可以通过部分传粉昆虫、花形态差异以及杂交不亲和等情况维持生殖隔离。该研究结果为理解凤仙花属的传粉综合征、同域分布近缘物种传粉昆虫资源分配等方面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叶凤仙花 金凤花 传粉生物学 同域分布 繁育系统 传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危植物大喇叭杜鹃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20
作者 田晓玲 陶飘飘 +1 位作者 黄承玲 张长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0-1827,共8页
【目的】探讨大喇叭杜鹃野外自然种群的传粉及繁殖生物学特征,为小种群物种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野外条件下,通过研究大喇叭杜鹃花部特征、传粉昆虫及访花特性、花气味、繁育系统揭示其传粉及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 【目的】探讨大喇叭杜鹃野外自然种群的传粉及繁殖生物学特征,为小种群物种的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在野外条件下,通过研究大喇叭杜鹃花部特征、传粉昆虫及访花特性、花气味、繁育系统揭示其传粉及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1)相比已经报道的杜鹃花属广布物种,大喇叭杜鹃花粉活力较低,而柱头活力强,持续时间较长。(2)大喇叭杜鹃白天的主要传粉昆虫为中华蜜蜂;花朵主要挥发物1,8-桉叶素可能夜间吸引蛾类传粉。(3)大喇叭杜鹃繁育系统属于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结论】大喇叭杜鹃的花部形态有避免主动自交的趋势,同时花粉活力低,但持续强的柱头可授性可能是植物适应传粉效率较低的一种策略。传粉昆虫白天以中华蜜蜂为主,夜间可能有蛾类传粉,其繁育系统为自交亲和,在向兼性混合交配模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喇叭杜鹃 传粉生物学 繁育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