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植物桔梗的传粉效率与结实率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今 邵锦震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3-75,共3页
药用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在自然授粉中结实率约为 12%其花柱的授粉率较高的,达 77 5%,为结实率的 6. 46倍.花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 5-16个,但主要为来... 药用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在自然授粉中结实率约为 12%其花柱的授粉率较高的,达 77 5%,为结实率的 6. 46倍.花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 5-16个,但主要为来自白花的花粉,散粉期花粉活力较高.从不同处理结实率实验看,桔梗的有性繁殖主要依靠异花授粉,其自花授粉的结实率为1%.在影响结实率的诸多因素中,异花授粉的效率以及植物对异花授粉的依赖程度是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传粉效率 药用植物 结实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玉树独一味开花特性与传粉方式对传粉效率影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金兰 乔枫 +1 位作者 丁莉 李锦萍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独一味在原生地的开花特性与传粉方式对传粉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独一味花序开花方式、单花组成及特性、传粉方式及传粉效率、散粉及花粉特性及柱头沉积花粉数的研究,探讨独一味传粉有效方式。结果:独一味花序为轮伞花序密... 目的:研究独一味在原生地的开花特性与传粉方式对传粉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独一味花序开花方式、单花组成及特性、传粉方式及传粉效率、散粉及花粉特性及柱头沉积花粉数的研究,探讨独一味传粉有效方式。结果:独一味花序为轮伞花序密集排列而形成的穗状花序,同一花序中有10%"L"型和90%"S"型2种异型花柱;单花为两性花,花器官由萼片、花冠、雄蕊、雌蕊组成;盛花期的花序中有蚂蚁、熊蜂等昆虫活动,风媒传粉能力弱。结论:独一味传粉效率最高的方式依次为自花传粉,同株自花传粉,异株异花传粉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开花特性 传粉方式 传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花期调控与传粉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爱勤 何爽 马生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1,共5页
针对苜蓿花期与昆虫活动不遇的问题,通过刈割进行花期调控,以提高初花期及盛花初期的传粉效率,并探讨对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刈割后苜蓿的花期明显推迟,传粉效率显著提高,其中访花频次由原来的23次/10m2.d提高到刈割后的... 针对苜蓿花期与昆虫活动不遇的问题,通过刈割进行花期调控,以提高初花期及盛花初期的传粉效率,并探讨对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刈割后苜蓿的花期明显推迟,传粉效率显著提高,其中访花频次由原来的23次/10m2.d提高到刈割后的180次/10m2.d;在初花期及盛花初期标记的花序结荚率及荚内种子粒数分别由对照的(17.12±2.83)%和(3.94±0.31)粒提高到刈割后的(84.1±1.21)%和(5.31±0.22)粒;整个花期的平均结荚率/花序由刈割前的43.77%增加到刈割后的59.43%;刈割后的苜蓿种子产量与各构成因素的相关性依次为:花序数/枝>荚果数/枝>荚内种子粒数>结荚率/花序>分枝数>单花数/花序。对种子产量与构成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单枝条产量(Y)与花序数/枝(X1)、结荚率/花序(X2)具有真实回归关系Y=-1.735+0.034 X1+0.036 X2(R=0.788)。在该地区确定适宜的刈割时间可明显推迟花期,提高种子产量。合理的刈割时间是在花期得到推迟的情况下,使生育期尽可能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花期调控 刈割 传粉效率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子莲的花蜜分泌节律及传粉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颖 卓丽环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40,共5页
对百子莲的花蜜分泌节律及影响百子莲昆虫访花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检测。结果发现:百子莲的花蜜存在2次分泌现象,花蜜分泌速率及花蜜常备量均在开花第2天达到最大值。花蜜含量糖为21.80%~36.14%。去雄和切除花瓣试验表明:百... 对百子莲的花蜜分泌节律及影响百子莲昆虫访花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检测。结果发现:百子莲的花蜜存在2次分泌现象,花蜜分泌速率及花蜜常备量均在开花第2天达到最大值。花蜜含量糖为21.80%~36.14%。去雄和切除花瓣试验表明:百子莲的主要传粉报酬为花蜜,其在诱导昆虫传粉中起主要作用。昆虫的访花活动与开花式样有一定关系,10~15朵花是百子莲有较好传粉效率的开花式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子莲 花蜜分泌节律 花蜜含量糖 访花频率 传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会降低熊蜂的传粉效率 被引量:1
5
作者 袁晓龙 《中国蜂业》 2016年第3期63-63,共1页
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其提供的传粉服务对保障农作物生产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传粉昆虫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越来... 蜜蜂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其提供的传粉服务对保障农作物生产和维护生态系统平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现阶段由于大量施用农药和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传粉昆虫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评估农药残留对传粉蜂类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具有亚致死效应,对蜜蜂的觅食能力,归巢能力和生殖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烟碱类杀虫剂 传粉效率 熊蜂 生态系统平衡 生态环境破坏 生殖能力 传粉昆虫 农药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萼的传粉昆虫多样性及其访花行为效果研究
6
作者 张丽芳 汪贤挺 +4 位作者 郎泽东 张陈贇 兰荣光 石从广 杨少宗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3期41-53,共13页
为了解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野生种群花期传粉昆虫的物种组成和访花行为,本研究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4个昆虫观察点,在2020—2021年开展了相关调查,并进行多样性分析,以揭示影响蛛网萼繁殖成功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 为了解蛛网萼Platycrater arguta野生种群花期传粉昆虫的物种组成和访花行为,本研究在江西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设置了4个昆虫观察点,在2020—2021年开展了相关调查,并进行多样性分析,以揭示影响蛛网萼繁殖成功的潜在因素。结果表明,共采集鉴定出4目10科16种共406只昆虫;蛛网萼的优势传粉类群以蜜蜂科Apidae、食蚜蝇科Syrphidae或蜜蜂科、地蜂科Andrenidae、食蚜蝇科两种组合最为常见;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东港和坪港观察点传粉昆虫多样性较高,而西港和干坑观察点较低,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较频繁,因此这些观察点传粉昆虫多样性较低。传粉昆虫中熊蜂Bombus sp.、油茶地蜂Andrena cammelia和四条蜂Apis florea的传粉效率最高,其日活动规律表现出双峰型,有效传粉昆虫类群少将影响蛛网萼的结实率。繁育系统和套袋实验研究表明,蛛网萼为兼性自交和异交授粉,自然结实,需传粉者参与,所以传粉昆虫的种类和数量会影响蛛网萼的授粉成功率,而蛛网萼的不孕花则能有效提高授粉成功率。因此,对蛛网萼种群的保护应着重于生境破坏和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的影响,并考虑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来提高植株的繁殖成功率。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探明蛛网萼传粉昆虫群落多样性,为蛛网萼的保护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萼 传粉昆虫 物种多样性 繁育系统 传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谷野果林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及访花行为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席欧彦 王晨日 +1 位作者 古丽奴尔·吐拉西 胡红英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8,共9页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谷野果林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及访花行为特征,分析传粉昆虫资源及昆虫访花行为,为伊犁河谷野果林传粉昆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新疆伊犁河谷野果林主要分布的4个县(新源县、巩留县、霍城县... 【目的】研究新疆伊犁河谷野果林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及访花行为特征,分析传粉昆虫资源及昆虫访花行为,为伊犁河谷野果林传粉昆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新疆伊犁河谷野果林主要分布的4个县(新源县、巩留县、霍城县和伊宁县)为研究样地,采集并鉴定该地的传粉昆虫,并分析4个样地的传粉昆虫和春夏2个季节传粉昆虫的组成类型和物种多样性;其次,运用定点调查方法研究野苹果花和林下草地2种主要显花植物的传粉昆虫的访花行为,评价其传粉效率。【结果】发现并记录伊犁河谷野果林传粉昆虫1485头,155种,隶属6目39科110属,其中地蜂(Andrena sp.)、淡脉隧蜂(Lasioglossum sp.)和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为主要传粉昆虫,4个样地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相似性指数表明伊宁县的传粉昆虫与其它3个样地均不同;意大利蜂的日访花节律最高值出现在13:00~13:30;野生地蜂和淡脉隧蜂的传粉效率明显高于家养的意大利蜂。【结论】新疆伊犁河谷野果林是重要的野生果树发源地,野生蜂的访花频率高于家养蜂,野生蜂淡脉隧蜂和地蜂传粉效率在家养蜂意大利蜂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野生蜜蜂 传粉效率 访花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多枝柽柳主要传粉昆虫及其传粉生物学特征
8
作者 孙瑶 钟问 李一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7-1504,共8页
【目的】分析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多枝柽柳的主要传粉昆虫及其传粉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研究区域的多枝柽柳开花后第1~3 d,每天09:00~19:00连续观察其上访花昆虫,研究访花昆虫类群,甄别并确定传粉昆... 【目的】分析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多枝柽柳的主要传粉昆虫及其传粉生物学特征,为该类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在研究区域的多枝柽柳开花后第1~3 d,每天09:00~19:00连续观察其上访花昆虫,研究访花昆虫类群,甄别并确定传粉昆虫种类,分析其传粉生物学特征;通过传粉昆虫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沉降数量及移出花粉数量的比值计量传粉昆虫的传粉效率。【结果】研究区域多枝柽柳的主要传粉昆虫包括粗腿毛带蜂Pseudapis femoralis、大分舌蜂Colletes gigas、艳叶舌蜂Hylaeus variegatus、艳小彩带蜂Ceylalictus variegatus、淡翅红腹蜂Sphecodes grahami和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其中粗腿毛带蜂(0.62)和大分舌蜂(0.60)的传粉效率高于其它传粉昆虫(P<0.05);6种传粉昆虫的访花活动在12:00~13:00时达到高峰,该高峰与多枝柽柳的花粉活力高峰重叠,随时间推移,观察到的访花昆虫数量逐渐减少。【结论】塔里木盆地荒漠、半荒漠生态区多枝柽柳的主要传粉昆虫包括粗腿毛带蜂、大分舌蜂、艳叶舌蜂、艳小彩带蜂、淡翅红腹蜂和丝光绿蝇;粗腿毛带蜂与大分舌蜂为高效的传粉者;传粉昆虫的访花活动高峰与柽柳的花粉活力高峰重合,两者间存在互利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荒漠生态区 传粉昆虫 传粉效率 访花行为 访花频率 单花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大利蜜蜂和小峰熊蜂在温室桃园的传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3
9
作者 赵亚周 安建东 +3 位作者 周志勇 董捷 邢艳红 秦建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9-96,共8页
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和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是我国设施农业中的两种主要授粉昆虫,二者的传粉方式和传粉效率因不同作物而各有不同。为了选用最理想的蜂种为温室作物授粉,提高作物的授粉效率,我们于2008-2010年连续... 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和小峰熊蜂Bombus hypocrita是我国设施农业中的两种主要授粉昆虫,二者的传粉方式和传粉效率因不同作物而各有不同。为了选用最理想的蜂种为温室作物授粉,提高作物的授粉效率,我们于2008-2010年连续3年在北京的温室桃园进行了意大利蜜蜂和小峰熊蜂的传粉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蜂的日活动规律不同,和意大利蜜蜂相比,小峰熊蜂的活动起点温度低、日工作时间长、单花访问时间长,采集蜂在温室内距离蜂巢不同距离之间扩散比较均匀。而意大利蜜蜂采集蜂的数量随授粉半径的增大而明显减少。温室内环境因子对两种蜂传粉活动的影响基本一致,温度对两种蜂的传粉活动影响最大,其次是湿度、单花花蜜浓度和光照强度,而单花花蜜体积对蜂活动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认为对于温室桃授粉应优先选用授粉性能稳定的小峰熊蜂,并且适当调节温室内环境条件,以提高其授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大利蜜蜂 小峰熊蜂 授粉昆虫 温室桃园 授粉行为 环境因素 花蜜 传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传粉昆虫研究现状与方向的探讨 被引量:29
10
作者 黄敦元 何波 +2 位作者 谷平 苏田娟 朱朝东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3-220,共8页
油茶是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其中虫媒是主要形式,所以利用野生传粉性昆虫来提高油茶授粉效率,解除花粉限制,是解决我国油茶产业"瓶颈"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关于油茶传粉昆虫的研究比较匮乏,仅限于传粉昆虫的种类调查和部分野... 油茶是典型的异花授粉植物,其中虫媒是主要形式,所以利用野生传粉性昆虫来提高油茶授粉效率,解除花粉限制,是解决我国油茶产业"瓶颈"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关于油茶传粉昆虫的研究比较匮乏,仅限于传粉昆虫的种类调查和部分野生蜜蜂传粉生物学和营巢生物学特性研究,不能满足油茶产业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结合传粉昆虫研究发展趋势,本文将提出以下几个重要研究内容:油茶访花昆虫种类的调查和鉴定;主要传粉昆虫传粉生物学研究;优势传粉昆虫的筛选;野生传粉蜜蜂与油茶授粉间的关系;利用传粉昆虫与油茶的协同进化进行油茶品种选育。以期为油茶传粉昆虫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昆虫 油茶 野生蜜蜂 传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传粉特性及其制约种子产量形成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爱勤 谭敦炎 朱进忠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40-45,共6页
采用传粉生物学的方法,对'新牧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lupulina的花朵酬物、花粉特性、访花者种类、访花行为、访花频率、传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观测,并对种子生产中导致低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每花有花粉(3 509.3±... 采用传粉生物学的方法,对'新牧1号'杂花苜蓿Medicago lupulina的花朵酬物、花粉特性、访花者种类、访花行为、访花频率、传粉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观测,并对种子生产中导致低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每花有花粉(3 509.3±299.12)粒,产蜜0.1~0.5μL/d,持续3~5 d.单花9:30-10:30开始泌蜜,16:00-18:00达到泌蜜高峰.2)花粉败育率为(40.48±2.33)%;新鲜花粉活力(51.87±2.08)%,在室温下放置7 d后,活力降至25.39%;自然状态下每花柱头上有花粉(36.20±2.12)粒,P/O(花粉数/胚珠数)值为(288.73±32.01).3)初花期及盛花初期约有访花昆虫5种.在10 m2小区内,平均每天拜访25.33次,拜访花序17.67个;在标记的10个花序中,未观察到拜访昆虫.盛花期约有访花昆虫15种.在10 m2小区内,平均每天拜访187次,拜访花序1 083个;在标记的10个花序中,平均每天每花序被拜访2.1次.4)从传粉效果看:初花期及盛花初期开放的花序,结荚率为(16.45±2.91)%,荚内种子数(3.91±0.34)粒;盛花期开放的花序,结荚率为(83.32±1.31)%,荚内种子数(5.12±0.25)粒.上述结果表明:在传粉过程中,苜蓿花朵酬物少、花粉败育率高、昆虫传粉效率低是导致其种子产量低下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传粉特性 传粉效率 种子产量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扁桃开花及传粉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陆婷 罗淑萍 +2 位作者 李疆 唐开文 玉苏甫.阿不力提甫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7-452,共6页
【目的】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是新疆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自交率极低,必须依赖传粉昆虫才能结实。为明确扁桃的传粉昆虫种类及传粉昆虫的传粉效率。【方法】通过田间观察、套袋控制昆虫访花和在显微镜下计数昆虫一次访问后剩余... 【目的】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是新疆重要的经济林树种,其自交率极低,必须依赖传粉昆虫才能结实。为明确扁桃的传粉昆虫种类及传粉昆虫的传粉效率。【方法】通过田间观察、套袋控制昆虫访花和在显微镜下计数昆虫一次访问后剩余花粉量和柱头上被移入花粉量,对开花习性、访花昆虫种类、主要传粉昆虫的访花频率和传粉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蜂类、蝇类和蝶类均能传粉,人工饲养的意大利蜜蜂(Apismellifera L.)、凹唇壁蜂(Osmia cerinthidis F.Mor)和当地野生昆虫红附条峰(Anthophora testaceipes F.Mor)是主要传粉昆虫,三者在柱头上沉降花粉数量没有显著区别,但移出花粉能力有明显差异,意蜂传粉效率低于其他两种蜂;人工养蜂能有效提高坐果率。【结论】扁桃具有泛化的传粉系统,红附条峰是传粉媒介中最安全有效的传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桃 开花习性 传粉昆虫 传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掌楸的传粉环境与性配置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双全 郭友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9-52,共4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动物传粉者对植物花部诱物特征(花冠形状大小、花蜜产量和花序大小)有潜在的选择作用。不同效率的传粉者可能导致植物性配置的变化。不同传粉效率的环境下,两性花植物鹅掌楸的花粉和胚珠的配置不同。居群Z在主要访花者... 近年来研究表明,动物传粉者对植物花部诱物特征(花冠形状大小、花蜜产量和花序大小)有潜在的选择作用。不同效率的传粉者可能导致植物性配置的变化。不同传粉效率的环境下,两性花植物鹅掌楸的花粉和胚珠的配置不同。居群Z在主要访花者是传粉效率较低的蝇类的传粉环境下,花粉粒小,花粉数量相对较高;另一方面胚珠投资的减少,缓解了低效的传粉(增大授粉的几率),增加了受精的机会。相对而言,具高效访花者的两个居群,资源较大程度地配置到雌性功能上,发育较多的胚珠;同时增大花粉粒的大小及变异,从而提高了生殖适合度。传粉者对花粉和胚珠配置的潜在影响,可能为研究两性花的进化打开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掌楸 传粉 传粉效率 性配置 两性花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子莲的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孙颖 卓丽环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7-91,共5页
连续2年对百子莲引种地的访花昆虫和昆虫访花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检测,共发现访花昆虫23种,分属于5目、17科。其中传粉昆虫有10科13种,主要有中华蜜蜂、熊蜂、玉带凤蝶、菜粉蝶和黑带食蚜蝇。访花频率在不同昆虫之间差异显著,在不同花... 连续2年对百子莲引种地的访花昆虫和昆虫访花行为进行了观察和检测,共发现访花昆虫23种,分属于5目、17科。其中传粉昆虫有10科13种,主要有中华蜜蜂、熊蜂、玉带凤蝶、菜粉蝶和黑带食蚜蝇。访花频率在不同昆虫之间差异显著,在不同花期(始花期、盛花期)间差异不显著。各昆虫单日的访花频率存在一定规律,其中蝶类传粉活动集中在上午,蜂类传粉持续时间长,7:00~17:00均有出现。昆虫访花频率和虫体解剖镜观察表明,蜂类的传粉效率明显高于蝶类和蝇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子莲 传粉昆虫 访花频率 传粉效率 引种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植物沙参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今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86-188,共3页
药用植物沙参AdenophorahunanensisNannf,在自然授粉中结实率约为 8% ,其花柱的授粉率较高 ,达 70 % ,为结实率的 8.75倍 .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 5~ 16个 ,但多数来自自花的花粉 ,散粉期花粉活力较高 .从不同处理下结实率实验看 ,沙参... 药用植物沙参AdenophorahunanensisNannf,在自然授粉中结实率约为 8% ,其花柱的授粉率较高 ,达 70 % ,为结实率的 8.75倍 .柱头上的平均花粉量为 5~ 16个 ,但多数来自自花的花粉 ,散粉期花粉活力较高 .从不同处理下结实率实验看 ,沙参的有性繁殖主要依靠异花授粉 ,其自花授粉的结实率为 0 .6 % .作者认为 ,在影响结实率的诸多因素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参 传粉效率 结实率 生物学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鸡儿(Caragana sinica (Buchoz) Rehd)传粉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皮华强 权秋梅 +4 位作者 高辉 黎云祥 沈文文 杨子松 杨贵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52-1662,共11页
对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锦鸡儿(Caragana sinica(Buchoz)Rehd)的花期、访问者、有效传粉者种类及行为、花蜜分泌节律和繁育系统等进行定点观察和实验处理。结果表明:锦鸡儿单花花期约5d,种群花期约20d。拥有以吸蜜为主的条蜂属(Anthop... 对唐家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锦鸡儿(Caragana sinica(Buchoz)Rehd)的花期、访问者、有效传粉者种类及行为、花蜜分泌节律和繁育系统等进行定点观察和实验处理。结果表明:锦鸡儿单花花期约5d,种群花期约20d。拥有以吸蜜为主的条蜂属(Anthophora)、熊蜂属(Bombus)和太阳鸟属(Aethopyga)3种传粉者功能群。综合访花频率和花粉落置数,茜条蜂(Pyganthophora rubricus Dours)和蓝喉太阳鸟(Aethopyga gouldiae)为主要有效传粉者,熊蜂(Bombus)为次要有效传粉者;蚂蚁(formicidae)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为主要盗蜜者。套袋处理结果表明,花蜜分泌日变化中,最大花蜜量发生在16:00左右;花蜜随单花花期变化中,花蜜体积最大发生于单花第5天;分泌均呈递增趋势。花蜜分泌节律与访花频率呈正相关。繁育系统检测显示,花粉胚珠比为3779±320.92,柱头最适可授期在开花第2—3天;结合不同授粉处理表明:锦鸡儿自交不亲和,需要传粉者,为蜂媒兼鸟媒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锦鸡儿 传粉者功能群 繁育系统 传粉效率 花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粉熊蜂访花行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周峰 姚丽媛 +2 位作者 石涵 侯志波 于鹏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9-438,共20页
传粉是植物实现种子繁殖和维持遗传多样性而采取的重要生殖策略。熊蜂作为一类重要的传粉昆虫,因其独特的访花行为和传粉习性,不仅承担着许多野生和濒危植物的传粉任务,而且在设施农作物的传粉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国内外... 传粉是植物实现种子繁殖和维持遗传多样性而采取的重要生殖策略。熊蜂作为一类重要的传粉昆虫,因其独特的访花行为和传粉习性,不仅承担着许多野生和濒危植物的传粉任务,而且在设施农作物的传粉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近年来国内外围绕熊蜂的访花行为开展了大量研究,然而,目前有关熊蜂访花行为的过程、特点和模式、行为策略、影响因素以及对植物传粉效率的影响等仍然缺乏较为系统的总结。因此,本文围绕上述方面对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进行了整理和详细综述。熊蜂的访花行为是集合了出巢、吸食花蜜和采集花粉的行为学过程。为了达到净能量摄入最大化,熊蜂往往会根据食物资源的分布情况采取多种行为策略。熊蜂的访花行为受到光线、温度、湿度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许多植物源因素,如花朵的颜色、形态等物理特征、化学气味、食物营养状况同样能够对熊蜂的访花行为产生影响。熊蜂自身的因素,如社群信息、肠道微生物作用、病虫害和访花竞争者均能在生理调节过程中影响熊蜂的访花行为。此外,种间种内竞争也会影响熊蜂的访花行为。另一方面,熊蜂的访花行为作为传粉的必要部分也会对植物的传粉效率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传粉后的坐果率、结实率以及果实品质等。在设施农业中人们已经运用多种措施调控熊蜂的访花行为,以提高传粉效率。总之,围绕熊蜂的访花行为而开展的多方面研究不仅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熊蜂传粉功能和行为过程的理解,也为深入开展熊蜂人工驯化和设施农作物传粉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然而,依据目前的研究现状结合近年来气候变化、农药使用等诸多因素对熊蜂访花行为的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许多涉及熊蜂访花的重要问题应亟需开展更深入的研究,如熊蜂访花偏好的遗传基础、访花行为的生态响应、熊蜂与植物协同进化的分子机制,以及气候变化和农药使用对熊蜂访花行为的影响及其适应机制等。这一系列重要问题的研究,都将促进人们进一步认识熊蜂的访花行为机制,提高传粉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蜂 访花行为 行为策略 环境因子 传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亮熊蜂·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温室草莓授粉的行为观察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杨甫 王凤鹤 徐希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0711-10713,共3页
[目的]综合评价明亮熊蜂、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3蜂种对温室草莓的授粉效率,更有效地利用蜜蜂为大棚草莓授粉。[方法]采用2m×2m样方观测3种授粉蜂的行为,测定其出巢温度、日活动时间、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花粉移出率、柱头花... [目的]综合评价明亮熊蜂、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3蜂种对温室草莓的授粉效率,更有效地利用蜜蜂为大棚草莓授粉。[方法]采用2m×2m样方观测3种授粉蜂的行为,测定其出巢温度、日活动时间、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花粉移出率、柱头花粉沉降数目及授粉效果等,并对3种授粉蜂的授粉成本进行比较。[结果]整个花期3种蜂均十分活跃,明亮熊蜂较快适应环境,意大利蜜蜂阴天不访花;活动起点温度明亮熊蜂和中华蜜蜂的低于意大利蜜蜂;日活动时间明亮熊蜂和中华蜜蜂较长;花粉移出率明亮熊蜂比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高,但访花频率中华蜜蜂比意大利蜜蜂和明亮熊蜂的高;3种蜂的柱头花粉沉降数目没有显著区别;明亮熊蜂与中华蜜蜂授粉后的草莓平均单产、平均畸形果率差异不显著,而与意大利蜜蜂的差异极显著;意大利蜜蜂、中华蜜蜂成本基本相同,显著比明亮熊蜂成本低。[结论]中华蜜蜂为冬季及早春温度较低状态下大棚草莓授粉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效率 访花频率 柱头花粉沉降 温室草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湿地植物种群Allee效应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焦乐 孙涛 +1 位作者 杨薇 邵冬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3-432,共10页
Allee效应是指生物个体适应度与种群规模或密度之间呈正向关联的现象,因与植物种群动态和种群灭绝密切相关而受到生态学家的普遍重视。阐释多重胁迫下滨海湿地植物种群响应机制,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层面发展系统性生... Allee效应是指生物个体适应度与种群规模或密度之间呈正向关联的现象,因与植物种群动态和种群灭绝密切相关而受到生态学家的普遍重视。阐释多重胁迫下滨海湿地植物种群响应机制,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层面发展系统性生态修复措施成为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本研究分别从遗传过程、花粉扩散过程和生物互作关系不同层面,总结分析了植物种群Allee效应驱动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方面,植物因遗传过程中近交衰退、遗传变异丧失、有害突变累积等遗传结构改变造成繁殖失败而引发Allee效应;另一方面,植物花粉扩散过程和动植物互作关系影响下的花粉限制也通过影响植物种群繁殖力成为驱动Allee效应的关键因素。滨海湿地水盐梯度变异及格局破碎化影响下,植物种群遭受Allee效应的风险需引起关注,维持滨海湿地植物种群适宜分布格局和生物连通过程成为缓解Allee效应的重要手段。结合生理学与化学生态学研究手段和长时间尺度动态监测技术,有助于进一步阐释环境及生物等多重胁迫下Allee效应的非线性驱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EE效应 滨海湿地 传粉效率 花粉限制 环境胁迫 植物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农大发现果树授粉蜂——壁蜂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长青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年第10期10-10,共1页
壁蜂是1988年从日本引入我国的。1990年袁铎教授等科技人员在陕西等地发现了我国本地几种壁蜂。通过对几种壁蜂的筛选和试验研究,发现壁蜂具有活动早、耐低温、传粉效率高、活动范围小。
关键词 果树授粉 北农大 传粉效率 壁蜂 试验研究 人工饲料 科技人员 活动范围 坐果率 授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