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类带有时滞的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
作者
徐婷玉
袁梦
+1 位作者
未莹莹
原三领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针对传粉者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理论,探讨了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三者之间的动力学行为。确定了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和产生Hopf分支的临界时滞,并根据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得到了决定Hopf分支方向和周期解稳...
针对传粉者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理论,探讨了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三者之间的动力学行为。确定了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和产生Hopf分支的临界时滞,并根据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得到了决定Hopf分支方向和周期解稳定性的条件,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时滞的一个临界值,当时滞小于该临界值时,系统的正平衡点稳定;而当时滞大于该临界值时,系统会失稳,此时植物、传粉者和食草动物以周期振荡的形式共存。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时滞对植物、传粉者和食草动物三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即食草动物从摄食到完成自身转化所需的时间过长,会引起系统的周期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传粉
者-食草动物模型
传粉互利共生
时滞
Hopf分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叶黑面神与小叶头细蛾互惠共生系统的种群调控机制(英文)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晶
尹彦入
+4 位作者
王志博
张振国
胡冰冰
石福臣
李后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索小叶黑面神Breynia vitis-idaea对小叶头细蛾Epicephala vitisidaea种群数量的调控机制。【方法】跟踪记录小叶黑面神物候及头细蛾的生物学。解剖在小叶黑面神上访花头细蛾的外生殖器,鉴定头细蛾种类。对不同时期小叶黑面...
【目的】探索小叶黑面神Breynia vitis-idaea对小叶头细蛾Epicephala vitisidaea种群数量的调控机制。【方法】跟踪记录小叶黑面神物候及头细蛾的生物学。解剖在小叶黑面神上访花头细蛾的外生殖器,鉴定头细蛾种类。对不同时期小叶黑面神有梗和无梗的果实进行解剖,统计果实内幼虫数量、果实表面孔的数量以及果实表面产卵疤数量,计算头细蛾幼虫存活率。统计不同时期小叶黑面神有梗和无梗的果实的比例。【结果】在福建厦门小叶黑面神每年有5个花果期,相应地,为小叶黑面神传粉的头细蛾每年有5个生活世代。通过解剖,该种头细蛾被鉴定为小叶头细蛾。一头小叶头细蛾幼虫需要消耗2~4粒种子才能发育成熟。小叶黑面神有两种不同形态的果实:有梗和无梗。头细蛾幼虫在无梗果实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有梗果实,并且晚秋时期头细蛾幼虫的存活率要高于夏季。小叶黑面神无梗果实的比例在晚秋(82.04%)要高于夏季(31.53%)。【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维持互利共生体系稳定的机制。小叶黑面神能够通过果实基部果梗的有无来调节小叶头细蛾幼虫的存活率。小叶黑面神通过季节性的调节有梗果实的比率,既有效避免了夏季种子被过度消耗的风险,又提高了头细蛾在冬季的存活率。小叶黑面神这种自身调控机制对维持小叶黑面神与小叶头细蛾互惠共生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黑面神
小叶头细蛾
果梗
幼虫存活率
专性
传粉互利共生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面神雌花气味传粉前后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代红
王志博
+2 位作者
杨丽芳
石福臣
李后魂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0-1020,共11页
该文以与头细蛾传粉相关的叶下珠科植物黑面神为材料,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了该物种雌花传粉前后释放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其化学成分,探索了三者间花气味的异同,并对其生态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从该物...
该文以与头细蛾传粉相关的叶下珠科植物黑面神为材料,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了该物种雌花传粉前后释放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其化学成分,探索了三者间花气味的异同,并对其生态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从该物种传粉前、传粉期和传粉后的雌花气味中共分离出22种挥发物(传粉前12种,传粉期15种和传粉后13种),以脂肪族衍生物和萜类物质为主。3-己烯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顺-乙酸-3-己烯酯、反-β-罗勒烯、β-石竹烯、β-蛇麻烯、反,反-α-金合欢烯和长叶烯是其主要挥发物。传粉前后雌花气味的化学种类及组成发生了显著分化,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各时期主要挥发物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反-β-罗勒烯在传粉期含量最高,而在传粉后显著下降,3-己烯、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顺-乙酸-3-己烯酯在传粉前含量均最高,β-石竹烯含量在传粉后显著升高,且长叶烯仅在传粉后出现。在传粉期和传粉后β-蛇麻烯和反,反-α-金合欢烯的含量均显著上升。同时,传粉期雌花的释放量明显高于传粉前和传粉后的。综上结果显示,黑面神雌花传粉前后花气味发生了质与量的改变。初步推测黑面神雌花传粉前后花气味的分化可能会有效阻止头细蛾对其进行再次访问,限制头细蛾在其雌花中过度产卵,进而来减少传粉头细蛾对宿主种子的取食,这无疑对维持叶下珠科植物-头细蛾专性传粉互利共生体系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化学生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气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传粉
前后
黑面神
头细蛾
专性
传粉互利共生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宽瓣头细蛾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张晶
胡冰冰
+1 位作者
李后魂
王淑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5-595,共11页
宽瓣头细蛾Epicephala lativalvarisLi,Wang & Zhang是最近发现在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和喙果黑面神B.rostrata上专性传粉的昆虫。通过野外观察宽瓣头细蛾的访花行为、室内饲养宽瓣头细蛾幼虫及解剖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果实,首次...
宽瓣头细蛾Epicephala lativalvarisLi,Wang & Zhang是最近发现在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和喙果黑面神B.rostrata上专性传粉的昆虫。通过野外观察宽瓣头细蛾的访花行为、室内饲养宽瓣头细蛾幼虫及解剖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果实,首次对其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和生活史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宽瓣头细蛾的生活史因气候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其在福建厦门1年发生4~5代,有4个羽化主要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中旬、6月中旬至下旬、8月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1月中下旬有少数成虫羽化,12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以卵或蛹越冬;而在海南鹦哥岭1年发生6代,无越冬现象。成虫分别主动为黑面神或喙果黑面神传粉并将卵产于子房内,幼虫以寄主植物种子为食,需要消耗果实内全部6粒种子才能发育成熟,但每个种群内留有20.37%~77.63%完好的果实,以维持互利关系的稳定。两种植物的结实率近似,但宽瓣头细蛾对喙果黑面神的果实危害率是黑面神的2.05倍。结果说明,在宽瓣头细蛾-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中,两种寄主植物所获得的利益近似,但喙果黑面神为宽瓣头细蛾提供了更多的回报。研究结果为头细蛾属其他种类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提供了借鉴,并为探讨宽瓣头细蛾-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稳定性的维持机制提供了基本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细蛾属
黑面神
喙果黑面神
形态学
生物学特性
专性
传粉互利共生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类带有时滞的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1
作者
徐婷玉
袁梦
未莹莹
原三领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
出处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0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071293)。
文摘
针对传粉者与食草动物之间的关系,利用时滞微分方程理论,探讨了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三者之间的动力学行为。确定了系统正平衡点的稳定性和产生Hopf分支的临界时滞,并根据中心流形定理和规范型理论得到了决定Hopf分支方向和周期解稳定性的条件,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存在时滞的一个临界值,当时滞小于该临界值时,系统的正平衡点稳定;而当时滞大于该临界值时,系统会失稳,此时植物、传粉者和食草动物以周期振荡的形式共存。该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时滞对植物、传粉者和食草动物三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即食草动物从摄食到完成自身转化所需的时间过长,会引起系统的周期振荡。
关键词
植物-
传粉
者-食草动物模型
传粉互利共生
时滞
Hopf分支
Keywords
plant-pollinator-herbivore model
pollination mutualism
time delay
Hopf bifurcation
分类号
O175.8 [理学—基础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叶黑面神与小叶头细蛾互惠共生系统的种群调控机制(英文)
被引量:
2
2
作者
张晶
尹彦入
王志博
张振国
胡冰冰
石福臣
李后魂
机构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9-246,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930014,31311140254)
文摘
【目的】探索小叶黑面神Breynia vitis-idaea对小叶头细蛾Epicephala vitisidaea种群数量的调控机制。【方法】跟踪记录小叶黑面神物候及头细蛾的生物学。解剖在小叶黑面神上访花头细蛾的外生殖器,鉴定头细蛾种类。对不同时期小叶黑面神有梗和无梗的果实进行解剖,统计果实内幼虫数量、果实表面孔的数量以及果实表面产卵疤数量,计算头细蛾幼虫存活率。统计不同时期小叶黑面神有梗和无梗的果实的比例。【结果】在福建厦门小叶黑面神每年有5个花果期,相应地,为小叶黑面神传粉的头细蛾每年有5个生活世代。通过解剖,该种头细蛾被鉴定为小叶头细蛾。一头小叶头细蛾幼虫需要消耗2~4粒种子才能发育成熟。小叶黑面神有两种不同形态的果实:有梗和无梗。头细蛾幼虫在无梗果实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有梗果实,并且晚秋时期头细蛾幼虫的存活率要高于夏季。小叶黑面神无梗果实的比例在晚秋(82.04%)要高于夏季(31.53%)。【结论】本研究揭示了维持互利共生体系稳定的机制。小叶黑面神能够通过果实基部果梗的有无来调节小叶头细蛾幼虫的存活率。小叶黑面神通过季节性的调节有梗果实的比率,既有效避免了夏季种子被过度消耗的风险,又提高了头细蛾在冬季的存活率。小叶黑面神这种自身调控机制对维持小叶黑面神与小叶头细蛾互惠共生系统的稳定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叶黑面神
小叶头细蛾
果梗
幼虫存活率
专性
传粉互利共生
调控机制
Keywords
Breynia vitis-idaea
Epicephala vitisidaea
fruit stalk
larval survivorship
obligate pollination mutualism
regulation mechanism
分类号
Q968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面神雌花气味传粉前后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被引量:
1
3
作者
黄代红
王志博
杨丽芳
石福臣
李后魂
机构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
出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10-102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30014)
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8ZXZYNC00120)。
文摘
该文以与头细蛾传粉相关的叶下珠科植物黑面神为材料,采用动态顶空吸附法分别收集了该物种雌花传粉前后释放的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其化学成分,探索了三者间花气味的异同,并对其生态意义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从该物种传粉前、传粉期和传粉后的雌花气味中共分离出22种挥发物(传粉前12种,传粉期15种和传粉后13种),以脂肪族衍生物和萜类物质为主。3-己烯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顺-乙酸-3-己烯酯、反-β-罗勒烯、β-石竹烯、β-蛇麻烯、反,反-α-金合欢烯和长叶烯是其主要挥发物。传粉前后雌花气味的化学种类及组成发生了显著分化,且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各时期主要挥发物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反-β-罗勒烯在传粉期含量最高,而在传粉后显著下降,3-己烯、反-2-己烯醛、顺-3-己烯-1-醇和顺-乙酸-3-己烯酯在传粉前含量均最高,β-石竹烯含量在传粉后显著升高,且长叶烯仅在传粉后出现。在传粉期和传粉后β-蛇麻烯和反,反-α-金合欢烯的含量均显著上升。同时,传粉期雌花的释放量明显高于传粉前和传粉后的。综上结果显示,黑面神雌花传粉前后花气味发生了质与量的改变。初步推测黑面神雌花传粉前后花气味的分化可能会有效阻止头细蛾对其进行再次访问,限制头细蛾在其雌花中过度产卵,进而来减少传粉头细蛾对宿主种子的取食,这无疑对维持叶下珠科植物-头细蛾专性传粉互利共生体系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化学生态意义。
关键词
花气味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传粉
前后
黑面神
头细蛾
专性
传粉互利共生
关系
Keywords
floral scent
GC-MS
pre-and post-pollination stage
Breynia fruticosa
Epicephala moth
obligate pollination mutualisms
分类号
Q946.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宽瓣头细蛾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
9
4
作者
张晶
胡冰冰
李后魂
王淑霞
机构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5-595,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930014)
文摘
宽瓣头细蛾Epicephala lativalvarisLi,Wang & Zhang是最近发现在黑面神Breynia fruticosa和喙果黑面神B.rostrata上专性传粉的昆虫。通过野外观察宽瓣头细蛾的访花行为、室内饲养宽瓣头细蛾幼虫及解剖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果实,首次对其个体发育过程中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和生活史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宽瓣头细蛾的生活史因气候的不同而出现差异,其在福建厦门1年发生4~5代,有4个羽化主要高峰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中旬、6月中旬至下旬、8月及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1月中下旬有少数成虫羽化,12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以卵或蛹越冬;而在海南鹦哥岭1年发生6代,无越冬现象。成虫分别主动为黑面神或喙果黑面神传粉并将卵产于子房内,幼虫以寄主植物种子为食,需要消耗果实内全部6粒种子才能发育成熟,但每个种群内留有20.37%~77.63%完好的果实,以维持互利关系的稳定。两种植物的结实率近似,但宽瓣头细蛾对喙果黑面神的果实危害率是黑面神的2.05倍。结果说明,在宽瓣头细蛾-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中,两种寄主植物所获得的利益近似,但喙果黑面神为宽瓣头细蛾提供了更多的回报。研究结果为头细蛾属其他种类生物学特性的了解提供了借鉴,并为探讨宽瓣头细蛾-黑面神和喙果黑面神专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稳定性的维持机制提供了基本依据。
关键词
头细蛾属
黑面神
喙果黑面神
形态学
生物学特性
专性
传粉互利共生
体系
Keywords
Epicephala
Breynia fruticosa
Breynia rostrata
morphology
biology
obligate pollination mutualism
分类号
Q964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类带有时滞的植物-传粉者-食草动物模型的动力学分析
徐婷玉
袁梦
未莹莹
原三领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叶黑面神与小叶头细蛾互惠共生系统的种群调控机制(英文)
张晶
尹彦入
王志博
张振国
胡冰冰
石福臣
李后魂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黑面神雌花气味传粉前后的变化及其生态意义
黄代红
王志博
杨丽芳
石福臣
李后魂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宽瓣头细蛾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张晶
胡冰冰
李后魂
王淑霞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