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移模写”的思想实质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雪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145-150,共6页
"传移模写"与刘绍祖没有必然的联系。对刘绍祖而言,"移画"仅仅表示他有能够超出一般画家的精密细致的描写能力。"传移模写"和临摹没有联系。"传移模写"以自然为粉本,"传移"强调创造... "传移模写"与刘绍祖没有必然的联系。对刘绍祖而言,"移画"仅仅表示他有能够超出一般画家的精密细致的描写能力。"传移模写"和临摹没有联系。"传移模写"以自然为粉本,"传移"强调创造性,"模写"强调细致的描写。张彦远提出"传移模写,画之末事"应当在他所提及的语境中去理解,从张彦远批评当代艺术家绘画只顾及形似、色彩,而失其笔法,没有气韵以及艺术家轻率的创作态度看,"末事"不是小事,而是大事,它与"经营位置,画之总要"一样,处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移模写"要求绘画应该包含形、色、笔法,甚至气韵,它是对画家提出的高标准。张彦远和谢赫都对他这种画风提出了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移模写 时人 末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六论”释义
2
作者 奚林元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10,共2页
一、"六法"论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1]谢赫提出"六法"论,是对顾恺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论... 一、"六法"论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1]谢赫提出"六法"论,是对顾恺之"以形写神"、"迁想妙得"论的进一步完善。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于"六法"之首,可见其重要性。"气韵"其实就是顾恺之所说的"神",也称"神韵"。"气韵"开始是指人物的精神气质,后来发展到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法 骨法用笔 谢赫 气韵生动 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 传移模写 荆浩 《古画品录》 绘画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画的继承与创新——1978年11月6日在中国美术馆演讲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海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1979年第1期10-16,共7页
讲中国画,我想讲讲中国画的标准。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在谢赫以前,没有人讲过“六法”,但“六法”的思想已有端倪,是谢赫把它综合归纳提出来的,这对中国画的创作和赏鉴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在国际上也... 讲中国画,我想讲讲中国画的标准。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中国绘画上的“六法论”。在谢赫以前,没有人讲过“六法”,但“六法”的思想已有端倪,是谢赫把它综合归纳提出来的,这对中国画的创作和赏鉴是一个很大的贡献,在国际上也受到重视。什么叫“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这六条不但是中国画,其他各种画都可以用。“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在创作上来说是各种要素的复合,就批判角度说,“气韵生动”也是最好的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韵生动 粉碎“四人帮” 黄山 骨法用笔 书法用笔 应物象形 随类赋彩 六法论 绘画理论 谢赫 意到笔不到 笔断意连 传移模写 任伯年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