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炎与传真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沛 姚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158,共7页
基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原始文献考证,将世界传真技术的发明分为以接触式扫描为特征的第一个发展阶段(1843—1902)和以硒光电管发报、以照相记录法收报为特征的第二个发展阶段(1902—1948)。在中国以清同治五年(1866)斌椿(1804—1871)、... 基于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原始文献考证,将世界传真技术的发明分为以接触式扫描为特征的第一个发展阶段(1843—1902)和以硒光电管发报、以照相记录法收报为特征的第二个发展阶段(1902—1948)。在中国以清同治五年(1866)斌椿(1804—1871)、张德彝(1847—1918)的传真概念引入,以及《知新报》和《万国公报》的初步介绍为第一个发展阶段;以黄涓生(1894—1990)、倪尚达(1898—1988)、夏炎(?—?)等于1922—1927年间深入介绍传真机的结构、功能,并创办中国第一家传真电报公司为标志,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结论认为,传真技术的引进是西方前沿技术发展与传入中国大致同步的最为典型的案例之一,夏炎是这一历史进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夏炎通过创办前沿技术企业的形式,使其在中国生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一个成功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炎(?-?) 传真技术 发展阶段 传真 传播 传真技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