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CR489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邓敏 何建国 +2 位作者 翁少萍 吕玲 何华虹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4-67,共4页
报道了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ISKNV)的ICR489基因结构及其序列分析。对ISKNVDNAKpnⅠB酶切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该序列中含有完整的ICR489基因。ISKNVICR489基因完整读码框为 10 11bp ,GC含量为 5 6 97% ,等电点为 6 82 ,编码一... 报道了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ISKNV)的ICR489基因结构及其序列分析。对ISKNVDNAKpnⅠB酶切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该序列中含有完整的ICR489基因。ISKNVICR489基因完整读码框为 10 11bp ,GC含量为 5 6 97% ,等电点为 6 82 ,编码一个长为 337aa、相对分子质量为 382 70的推定蛋白。结构分析发现该基因起始密码子上游具有启动子元件TATAbox,有反向重复序列可形成茎环 ,并有一段回文序列。ISKNV与其它 3种虹彩病毒 (FV3、RRV和LCDV_1)的ICR489基因氨基酸序列具有一定的同源性 ,但ISKNV与它们的同源性不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彩病毒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ICR489基因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 鳜鱼 基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鱼蛙病毒和鳜弹状病毒三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梁红茹 马赛亚 +6 位作者 付小哲 林强 刘礼辉 牛银杰 黄志斌 林蠡 李宁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24,共8页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鳜鱼蛙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anairidovirus,SCRIV)和鳜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SCR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为鳜鱼... 【目的】建立可同时检测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鳜鱼蛙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anairidovirus,SCRIV)和鳜弹状病毒(Siniperca chuatsi rhabdovirus,SCRV)的三重PCR检测方法,为鳜鱼等养殖品种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方法支撑。【方法】根据ISKNV MCP基因、SCRIV MCP基因和SCRV N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对PCR扩增反应中的退火温度和引物用量进行优化,建立可同时检测ISKNV、SCRIV和SCRV的三重PCR方法。为验证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备测病毒为IPNV、GCRV、KHV、SGIV、NNV、TiLV和SVCV),对22份疑似感染ISKNV、SCRIV和SCRV的样品分别进行单一和三重PCR检测。【结果】成功建立了三重PCR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可同时检测ISKNV、SCRIV和SCRV,特异性较好,对IPNV、GCRV、KHV、SGIV、NNV、TiLV、SVCV等无扩增;该方法敏感性好,对3种病毒核酸的检测下限均为0.01 ng/μL;利用该方法和3种病毒单一PCR方法同时对2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2种方法吻合率为100%,其中ISKNV阳性率为27%、SCRIV阳性率为41%、SCRV阳性率为9%、ISKNV和SCRIV混合感染阳性率均为9%,无ISKNV、SCRIV和SCRV混合感染。【结论】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对这3种病毒进行快速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鳜鱼蛙病毒 鳜弹状病毒 三重PCR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安伟 肖雨 +2 位作者 张崇文 张明辉 何正侃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为了建立检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ISKNV M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建立了该病毒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以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 为了建立检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ISKNV MCP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建立了该病毒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以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的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4,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20拷贝/μL,是常规PCR的1 000倍;特异性强,只有ISKNV呈阳性,而与流行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和草鱼呼肠孤病毒均无交叉反应;重复性好,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7%。本研究建立的ISKNV 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对ISKNV的快速检测及定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荧光定量PCR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分支滚环扩增法检测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被引量:7
4
作者 孔铖将 史雨红 +1 位作者 黎昊雁 陈炯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75-579,共5页
用超分支滚环扩增法检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超分支滚环扩增法包括锁式探针的连接及超分支滚环扩增法扩增两部分,通过研究锁式探针的最佳连接体系和连接条件,并进行超分支滚环扩增法反应条件的优化,得出的本研究最适反应条件为:锁式探... 用超分支滚环扩增法检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超分支滚环扩增法包括锁式探针的连接及超分支滚环扩增法扩增两部分,通过研究锁式探针的最佳连接体系和连接条件,并进行超分支滚环扩增法反应条件的优化,得出的本研究最适反应条件为:锁式探针在T4 DNA连接酶作用下37℃连接20 min,接下来的超分支滚环扩增法在Bst DNA聚合酶大片段作用下61℃反应40 min,即能够实现靶序列的有效检出。灵敏度试验表明,超分支滚环扩增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模板量接近1 copy。在4种病毒中进行的特异性试验表明,本方法能够保证对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的特异性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DNA聚合酶 超分支滚环扩增 锁式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PCR检测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 被引量:5
5
作者 劳海华 叶星 +2 位作者 邹为民 白俊杰 谭爱萍 《南方水产》 2009年第4期69-72,共4页
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是鳜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给鳜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鳜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鳜IS... 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是鳜暴发性传染病的主要病原,给鳜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对鳜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鳜ISKNV主要衣壳蛋白(MCP)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利用巢式PCR方法对病鱼脾肾组织进行扩增,建立了ISKNV快速特异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应用该方法对含MCP基因的质粒进行倍比稀释后检测扩增的灵敏度可达到5fg;巢式PCR检测的灵敏度是一步法PCR的104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巢式PCR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弹状病毒与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6
作者 梁红茹 范芷仪 +7 位作者 蔡秀珠 付小哲 林强 刘礼辉 黄志斌 牛银杰 林蠡 李宁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6,53,共9页
【目的】建立鳜弹状病毒(SCRV)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针对SCRV N基因和ISKNV MCP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用量(μL)比,建立SCRV和ISKN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 【目的】建立鳜弹状病毒(SCRV)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方法】分别针对SCRV N基因和ISKNV MCP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退火温度和引物用量(μL)比,建立SCRV和ISKNV的双重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进行检验。应用建立的双重PCR方法对20份临床样品进行单一和双重PCR检测,比较单一和双重PCR的检测结果。【结果】成功建立了SCRV和ISKNV双重PCR方法,该法特异性较强,对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锦鲤疱疹病毒(KHV)、神经坏死病毒(NNV)、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新加坡石斑鱼虹彩病毒(SGIV)、罗非鱼湖病毒(TiLV)等鱼类常见病毒无扩增;敏感性较好,对2种病毒DNA的检测下限均为0.01 ng/μL。20份临床样品的双重PCR样品检测结果显示,3份为SCRV阳性,11份为ISKNV阳性,2份为SCRV和ISKNV混合感染,结果与单一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建立的SCRV和ISKNV双重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较强,敏感性较好,可用于鳜鱼SCRV与ISKNV的快速鉴别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弹状病毒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双重PCR 病毒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AKT2在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明月 牛银杰 +4 位作者 付小哲 刘礼辉 梁红茹 林强 李宁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2,共9页
【目的】研究鳜AKT2(ScAKT2)在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增殖中的作用,为鳜ISKNV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克隆ScAKT2基因开放阅读框,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用纯化后的... 【目的】研究鳜AKT2(ScAKT2)在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增殖中的作用,为鳜ISKNV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克隆ScAKT2基因开放阅读框,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用纯化后的ScAKT2重组蛋白免疫日本大耳兔后制备多克隆抗体,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测定抗体的特异性。克隆鳜AKT2基因,构建过表达载体pCMV-EGFP-ScAKT2,将其转染至CPB细胞系中构建ScAKT2过表达细胞系,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率,用q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ScAKT2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以鉴定ScAKT2过表达细胞系是否构建成功。将ISKNV接种至ScAKT2过表达细胞系中,用q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ISKNV病毒拷贝数及ISKNV-MCP蛋白的表达,用qRT-PCR法测定ScIRF3、ScIRF7、ScMx、ScIL8、ScTRAF2和ScTRAF3等先天免疫因子mRNA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PCR扩增获得1400 bp的AKT2 ORF片段,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出72 ku的重组蛋白。成功制备了ScAKT2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达1∶256000,纯化后质量浓度约为10 mg/mL。成功构建了pCMV-EGFP-ScAKT2过表达载体和过表达ScAKT2的CPB细胞系,过表达ScAKT2 CPB细胞可极显著抑制ISKNV的增殖,能明显上调ScIRF3、ScIRF7、ScMx、ScIL8、ScTRAF2和ScTRAF3等先天免疫因子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ScAKT2通过上调先天免疫因子的表达抑制ISKNV的增殖,为鳜ISKNV防控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2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病毒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感染鳜Siniperca chuatsi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戚瑞荣 雷燕 +2 位作者 崔龙波 唐绍林 马家好 《水产学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35-38,共4页
对经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出感染了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Siniperca chuatsi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患病鳜(1)造血器官严重坏死:以脾脏最为严重,脾细胞正在坏死或已坏死,细胞稀疏;头肾和肾的淋巴样组织坏死次之;(2)主要器官血管壁... 对经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出感染了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鳜Siniperca chuatsi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发现:患病鳜(1)造血器官严重坏死:以脾脏最为严重,脾细胞正在坏死或已坏死,细胞稀疏;头肾和肾的淋巴样组织坏死次之;(2)主要器官血管壁组织坏死:脾、肝、头肾、肾的大血管均坏死;(3)组织淤血、出血:肠、肠系膜、性腺、肝脏等部位呈现不同程度的淤血、出血;(4)在各器官出现数量不一的肿大细胞:以脾脏中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ORF086基因的表达·纯化及其抗体的制备
9
作者 彭媛媛 付小哲 +3 位作者 石存斌 余露军 李宁求 吴淑勤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920-4922,共3页
[目的]构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ORF086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制备抗体为进一步研究ORF086蛋白的免疫保护性提供前提条件。[方法]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后,IPTG诱导表达,Ni-柱纯化,注射新西兰... [目的]构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ORF086基因的融合表达载体,制备抗体为进一步研究ORF086蛋白的免疫保护性提供前提条件。[方法]PCR扩增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PCR和核酸序列分析后,IPTG诱导表达,Ni-柱纯化,注射新西兰白兔获得抗血清。[结果]扩增出ORF086基因,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32a-ORF086,SDS-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分析显示,获得一条36.0 kD的融合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经柱层析纯化蛋白,纯度达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 表达 纯化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疫苗浸泡免疫预防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伟东 周勇 +6 位作者 刘奕 张立强 邓平 艾桃山 曾令兵 喻运珍 喻婷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4期2731-2735,共5页
以ISKNV MCP基因为目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成DNA疫苗pcMCP,对鳜鱼(Siniperca chuatsi)pcMCP DNA疫苗进行浸泡免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cMCP DNA疫苗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对非特异性免疫和Ig M的表达都具有激活作用... 以ISKNV MCP基因为目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构建成DNA疫苗pcMCP,对鳜鱼(Siniperca chuatsi)pcMCP DNA疫苗进行浸泡免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pcMCP DNA疫苗能够刺激免疫系统,对非特异性免疫和Ig M的表达都具有激活作用。免疫后血液中白细胞含量、白细胞吞噬能力和SOD活力都显著提高,14 d时均达到最大。IgM和Mx基因的mRNA表达研究显示,72 h大量表达,96 h达到最大,分别是对照组的3.05倍和2.02倍。攻毒试验显示,浸泡免疫能够有效保护ISKNV感染的鳜鱼,在第11天,浸泡免疫组的累计死亡率仅为40%,而对照组死亡率都达到了100%,pcMCP浸泡免疫降低了ISKNV感染的鳜鱼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Sinipercachuatsi) DNA疫苗 浸泡免疫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望东 李勇 +4 位作者 张淑瓶 盘润洪 蓝间媛 曾俊霞 侯月娥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9期98-103,共6页
为建立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n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的定量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ISKNV衣壳蛋白(MCP)编码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ISKNV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 为建立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n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的定量快速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ISKNV衣壳蛋白(MCP)编码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ISKNV 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以重组质粒标准品构建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7,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10 copies/μL,敏感性是常规PCR的10倍;对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黄颡鱼杯状病毒、大口黑鲈虹彩病毒、鳜鱼弹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仅ISKNV检测结果为阳性;批次内和批次间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应用建立的方法对已知结果的233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出76份阳性、157份阴性,与已知结果一致。结果表明,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敏感、快速、特异以及可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ISKNV感染的快速鉴别诊断、定量检测以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TaqMan荧光定量PCR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的快速PCR检测方法灵敏性的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春艳 王家军 +2 位作者 薛中仪 刘张淮 张荧荧 《水产养殖》 CAS 2019年第7期19-22,共4页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是鳜鱼重大疫病病原,该病毒引发的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Infection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能导致养殖生产巨大经济损失。为满足水产疫病预防与诊断需求,该文将一种集DNA快速提取与PCR快速扩增为一体的...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是鳜鱼重大疫病病原,该病毒引发的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Infection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能导致养殖生产巨大经济损失。为满足水产疫病预防与诊断需求,该文将一种集DNA快速提取与PCR快速扩增为一体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与试剂盒提取DNA法和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检测方法(SC/T7211-2011)中PCR方法进行比较,旨在为基层水产一线水生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提供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鳜鱼 DNA快速提取 PCR快速检测 灵敏性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笋壳鱼暴发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智光 麦耀宝 +2 位作者 李本旺 黄永强 陈灼均 《海洋与渔业》 2018年第7期66-67,共2页
笋壳鱼暴发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的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自从1997年首次从鳜鱼上发现报道ISKNV以来,该病已经在中国大部分的地方被确诊,同时在笋壳鱼、乌鳢、加州鲈等鱼类... 笋壳鱼暴发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病的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自从1997年首次从鳜鱼上发现报道ISKNV以来,该病已经在中国大部分的地方被确诊,同时在笋壳鱼、乌鳢、加州鲈等鱼类上都发现了该病,对我国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文主要分析评估ISKNV在笋壳鱼上感染暴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风险评估 笋壳鱼 病毒 ISKNV virus 水产养殖业 加州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灭活疫苗对鳜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14
作者 何润真 朱凝瑜 +4 位作者 梁倩蓉 郑晓叶 陈小明 姚高华 丁雪燕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2-870,共9页
为探究接种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灭活疫苗对鳜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及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对体质量(20±1.8) g的鳜进行腹腔注射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灭活疫苗,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免疫组放入用纱网隔开的同一池塘... 为探究接种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灭活疫苗对鳜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及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对体质量(20±1.8) g的鳜进行腹腔注射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灭活疫苗,对照组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免疫组放入用纱网隔开的同一池塘中养殖,28 d后每组各采集10尾肠道粪便样本,用高通量测序,构建文库。高通量测序共获得9669条序列,平均长度为543 bp。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Chao1指数在对照组中更高,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在免疫组中更高,表明免疫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增加。在门水平上,对照组肠道微生物以变形菌门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72.23%;免疫组以变形菌门和衣原体门为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28.57%和11.13%。在属水平上,对照组以气单胞菌属为主要优势属,相对丰度高达71.73%;免疫组以衣原体属和埃希氏杆菌属为主要优势属,相对丰度分别为11.57%和8.7%。免疫组与对照组相比,共筛选到9656个差异丰度基因,其中有840个基因高丰度,8816个基因低丰度。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双组分系统、ABC转运子、嘌呤代谢、群体感应、细菌趋药性、鞭毛组装和细菌分泌系统等通路,通路中的绝大部分基因的丰度在免疫组中均降低。上述结果表明,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后鳜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基因变化明显,可引起致病菌维氏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比例的减少,同时引起乳酸菌属、芽孢杆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等有益细菌比例增加,这可为了解疫苗的作用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灭活疫苗 肠道微生物 宏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的复方中药制剂开发及效果评估
15
作者 罗友谊 牛银杰 +6 位作者 姚文娟 付小哲 梁红茹 罗霞 马宝福 李宁求 林强 《淡水渔业》 2025年第5期56-63,共8页
为探究中药制剂抗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的效果,在鳜脑细胞(Chinese perch brain cells,CPB)中测定15种中药单体的抗ISKNV效果,筛选出甘草酸、表告依春、柠檬苦... 为探究中药制剂抗鳜(Siniperca chuatsi)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is virus,ISKNV)的效果,在鳜脑细胞(Chinese perch brain cells,CPB)中测定15种中药单体的抗ISKNV效果,筛选出甘草酸、表告依春、柠檬苦素、牛蒡子苷和厚朴酚5种具有抗ISKNV效果的中药单体,将上述5种中药单体依次按照不同质量配比,配制成3组复方中药制剂drugs1(32∶16∶8∶1∶4),drugs2(64∶16∶16∶1∶4),drugs3(32∶32∶8∶1∶2),测定病毒滴度;选取最优组通过细胞水平和鳜鱼体实验,测定其抗ISKNV效果。病毒滴度结果显示,复方中药制剂drugs2在CPB细胞上对ISKNV增殖的抑制效果最好,降低病毒滴度10^(3.774)TCID_(50)/mL;qRT-PCR结果显示drugs2能极显著上调CPB细胞中抗病相关基因IRF7、Mx、IFP35的mRNA表达水平。鳜人工感染ISKNV后,采用水体泼洒给药方式(2 g中药制剂配制成50 mL药液)连续处理3 d,结果显示drugs2可延缓鳜发病时间,提高20%存活率;ISKNV自然发病情况下,drugs2提高18%的存活率。综上所述,drugs2具有良好的抗ISKNV效果,可在田间防治ISK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鳜(Siniperca chuatsi) 复方中药制剂 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疫苗人工接种技术
16
作者 丁文岭 张‧兵 冯桃健 《科学养鱼》 2025年第8期55-56,共2页
自2010年以来,鳜病害日趋严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为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其病原为肿大虹彩病毒。每年的6-7月、9月是该病的流行高峰期,平均发病率40%以上,严重达70%以上,发病塘死亡率高达50%以上,已成为鳜养殖的“头号杀手”。目前该... 自2010年以来,鳜病害日趋严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疾病为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其病原为肿大虹彩病毒。每年的6-7月、9月是该病的流行高峰期,平均发病率40%以上,严重达70%以上,发病塘死亡率高达50%以上,已成为鳜养殖的“头号杀手”。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苗 人工接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和弹状病毒病二联灭活疫苗毒种及种子批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霞 付小哲 +4 位作者 林强 刘礼辉 牛银杰 梁红茹 李宁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弹状病毒(SCRV)二联灭活疫苗毒种库及种子批。【方法】以ISKNV-QY0910株和SCRV-GM1503株为原始毒种,扩繁10代(F1~F10)后检测各代病毒对鳜鱼脑组织细胞系(CPB)的致病性及其滴度,并检测其对... 【目的】建立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和弹状病毒(SCRV)二联灭活疫苗毒种库及种子批。【方法】以ISKNV-QY0910株和SCRV-GM1503株为原始毒种,扩繁10代(F1~F10)后检测各代病毒对鳜鱼脑组织细胞系(CPB)的致病性及其滴度,并检测其对鳜鱼的毒力。PCR扩增ISKNV的主衣壳蛋白(MCP)基因、RT-PCR法扩增SCRV G蛋白基因序列,检测ISKNV和SCRV毒种的特异性。对F1、F5和F10代ISKNV、SCRV毒种进行细菌、霉菌、支原体及鳜鱼蛙病毒(RANA)和神经坏死病毒(NNV)检测,检验毒种的纯粹性。分别将F1、F5和F10代ISKNV、SCRV病毒液用甲醛灭活后制备灭活疫苗,免疫鳜鱼21 d后攻毒,连续观察14 d,待鱼体稳定后统计死亡率并计算免疫保护率(RPS)。将ISKNV和SCRV毒种湿毒保存于-80℃冰箱,每6个月取3支检测病毒滴度,以确定毒种的保存期。【结果】各代次毒株感染CPB细胞后产生的CPE形态及病变速度基本相同,SCRV滴度为10^(8.58)~10^(8.875) TCID_(50)/mL,ISKNV滴度为10^(7.38)~10^(7.625) TCID_(50)/mL。F1、F5和F10代ISKNV按10^(4) TCID_(50)/mL、SCRV按10^(6.5) TCID_(50)/mL对鳜鱼攻毒(每尾0.1 mL),致死率均超过90%。ISKNV和SCRV各代次毒种可分别扩增出1300 bp的MCP基因和1500 bp的G基因,特异性良好。ISKNV、SCRV毒种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及鳜鱼蛙病毒和神经坏死病毒污染。各代次病毒灭活疫苗对鳜鱼安全有效,免疫保护率ISKNV可达92%以上,SCRV可达84%以上;湿毒-80℃保存,保存期为36个月。【结论】10代以内ISKNV和SCRV的生物学特性稳定,可用于鳜鱼ISKNV和SCRV二联灭活疫苗的制备与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鳜鱼病毒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 弹状病毒(SCRV) 毒种库 种子批 二联灭活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苗种免疫预防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生产试验
18
作者 张德顺 丁文岭 +1 位作者 方丽君 马成鑫 《水产养殖》 CAS 2017年第2期35-36,共2页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又称鳜鱼暴发性传染病,是以脾肾坏死、肿大,鳃、肝失血变白,肝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疫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 isvires.ISKNV)。2013--2016年扬州市水...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又称鳜鱼暴发性传染病,是以脾肾坏死、肿大,鳃、肝失血变白,肝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疫病,其病原为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s isvires.ISKNV)。2013--2016年扬州市水产生产技术指导站与扬州市江都区水生动物预防控制中心协作,对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进行了流行性病学调查、病原检测、疫苗免疫等研究和生产试验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生产试验 鳜鱼 预防 鱼苗种 暴发性传染 病原检测 病毒性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地区大口黑鲈3种病毒的检测与流行规律分析
19
作者 黄伟民 江飚 +3 位作者 马壮 林昌毅 张家豪 苏友禄 《水产学杂志》 2025年第2期57-63,共7页
为研究珠三角地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中蛙属虹彩病毒(LMB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以及弹状病毒(MSRV)的流行规律,对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广州、佛山、肇庆和江门等地采集的820份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 为研究珠三角地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养殖场中蛙属虹彩病毒(LMBV)、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以及弹状病毒(MSRV)的流行规律,对2021年3月—2022年2月在广州、佛山、肇庆和江门等地采集的820份样品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这3种病毒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和宿主不同生长阶段的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结果显示,大口黑鲈的LMBV、ISKNV和MSRV的阳性率分别为12.44%(102/820)、0.49%(4/820)和3.05%(25/820),且存在以LMBV和MSRV为主的混合感染。LMBV在3种病毒中检出率最高,全年均可检出,较集中在夏季,而MSRV则集中于气温较低的冬季。广州地区大口黑鲈病毒阳性率最高,达到21.05%,大口黑鲈幼鱼阶段更易感染病毒;LMBV的感染率随鱼体发育阶段呈正相关,而MSRV感染规律则与此相反。大口黑鲈的LMBV主要集中在夏季暴发,为其最易感的病毒性病原;ISKNV在大口黑鲈中检出率较低;MSRV是大口黑鲈苗期阶段的重要病原。在幼鱼阶段大口黑鲈感染病毒的概率最高,常伴有混合感染。佛山是大口黑鲈3种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地区,而广州地区仅检出LMBV。本研究可为大口黑鲈病毒病防控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蛙属虹彩病毒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弹状病毒 流行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鳜鱼暴发性病毒传染病防治技术 被引量:2
20
作者 侯同玉 刘艺 梁伟超 《中国水产》 2019年第10期77-79,共3页
鳜鱼暴发性病毒传染病是一种以脾、肾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病毒性疾病,其主要病原是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该病可引起鳜集中爆发性死亡,死亡率高达90%,给鳜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药物或治疗措施,本文介绍了在实... 鳜鱼暴发性病毒传染病是一种以脾、肾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病毒性疾病,其主要病原是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该病可引起鳜集中爆发性死亡,死亡率高达90%,给鳜养殖业带来严重危害。目前,尚无针对该病的特效药物或治疗措施,本文介绍了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防治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疾病 暴发性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主要病原 病毒传染 死亡率高 如何防治 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