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1
作者 姜艳平 孙健 +8 位作者 刘薇 李博龙 白慧涛 杨景 李佳璇 崔文 周晗 韩建春 唐丽杰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368-4378,共11页
【目的】利用R-藻红蛋白荧光素(R-PE)标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单克隆抗体,建立快速检测组织和细胞中IBDV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方法】试验取单克隆抗体细胞4C12复苏后,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 【目的】利用R-藻红蛋白荧光素(R-PE)标记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 IBDV)单克隆抗体,建立快速检测组织和细胞中IBDV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方法】试验取单克隆抗体细胞4C12复苏后,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腹水,用层析柱进行纯化,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测定抗体效价;通过偶联试剂盒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标记,建立直接免疫荧光法并优化反应条件,检测其特异性、敏感性及稳定性。利用建立的方法对感染IBDV的鸡法氏囊和脾脏进行检测。【结果】纯化的4C12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为1∶10^(8);用R-PE标记4C12单克隆抗体,成功建立了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IBDV感染DT40细胞48 h、4%多聚甲醛和无水乙醇为固定剂进行双重固定、R-PE-4C12株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为24μg/mL、抗体孵育90 min,此条件下荧光效果最佳。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与禽白血病病毒(ALV)、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V)、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和减蛋综合症病毒(EDSV)不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好;该方法在病毒含量为10^(3)鸡胚半数感染量(ELD_(50))时仍能检测到阳性信号,灵敏性较好;稳定性试验显示,R-PE-4C12在4℃保存21 d后,仍能产生稳定的荧光信号。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中R-PE-4C12能与感染组织中IBDV结合产生特异性红色荧光;与间接免疫荧光法相比,两者荧光效果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直接免疫荧光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组织和细胞中IBDV的检测,为实验室IBDV检测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直接免疫荧光法 单克隆抗体 R-藻红蛋白荧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和复制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2
作者 郑铁锁 李永红 +5 位作者 韩翡 李静 童菊芸 陈镇荣 杨傲冰 陈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免疫抑制的禽类疾病,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许多科研工作者对IBDV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IBDV感染和复制的分子机制...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免疫抑制的禽类疾病,给家禽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许多科研工作者对IBDV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发现IBDV感染和复制的分子机制很复杂。论文主要对IBDV蛋白和宿主蛋白及因子相互作用在感染和复制中的作用、IBDV感染宿主细胞受体结合位点、IBDV感染后调控宿主细胞因子和干扰素、细胞凋亡情况和影响病毒感染和复制的miRNAs、lncRNAs和circRNAs进行综述,为IBDV的进一步研究和IBD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感染 复制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及疫苗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强 韩雪 +2 位作者 林文君 于向前 李雪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25年第7期16-18,共3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病,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IBDV变异株新疫情的出现,我国IBDV的流行态势发生了变化,给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挑战。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年...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病,给养禽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IBDV变异株新疫情的出现,我国IBDV的流行态势发生了变化,给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带来了挑战。本文综述了我国近年IBDV研究进展,重点讨论IBDV的变异特征、致病机制以及防控思路,对提升IBD综合防控认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变异特征 机制 疫苗研发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传播性研究
4
作者 王萱 吴雨 +4 位作者 刘星 林丽苗 赵海参 麦凯杰 李群辉 《家禽科学》 2025年第5期42-47,I0014,I0015,共8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是一种具有dsRNA基因组的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感染鸡,因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毒株具有典型的免疫逃逸,毒株重组新型变体和高毒力毒株的出现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加剧,...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bursaldiseasevirus,IBDV)是一种具有dsRNA基因组的高度传染性病毒,主要感染鸡,因死亡率高,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由于该毒株具有典型的免疫逃逸,毒株重组新型变体和高毒力毒株的出现导致发病率、死亡率加剧,继发感染并降低疫苗接种的有效性。因此,需要对该毒株流行情况以及临床传播能力进行详细研究。本试验在前期分离的一株新型变异株GD2021-08的基础上,对其水平传播能力进行研究,为临床生产防控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新型变异株 水平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引发的防控思考
5
作者 徐从贝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3期96-97,共2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其基因组包括两条双链RNA,即A、B节段。该病不仅导致鸡只的直接死亡和淘汰率增加,更重要的是对鸡体的...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IBDV属于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其基因组包括两条双链RNA,即A、B节段。该病不仅导致鸡只的直接死亡和淘汰率增加,更重要的是对鸡体的免疫器官法氏囊造成严重损伤,使鸡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感性增高,从而引发继发感染,增加了治疗难度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 ibdv 双RNA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分析
6
作者 闫琪 王向辉 《吉林畜牧兽医》 2025年第2期73-75,共3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免疫抑制病。这是一种对禽类具有重要影响的疾病,野生鸟类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广州发生,1980年从北京的鸡群中分离到IBDV,该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禽类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免疫抑制病。这是一种对禽类具有重要影响的疾病,野生鸟类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我国于1979年首次在广州发生,1980年从北京的鸡群中分离到IBDV,该病引起的经济损失很高,尽管加强了疫苗接种制度,但该病疫情仍频繁暴发,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IBDV变种,每种病毒的毒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 免疫抑制 疫苗接种 野生鸟类 ibdv 禽类 发挥的作用 防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控
7
作者 李益 《中国畜牧业》 2025年第18期68-69,共2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范围广、发病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等特点,其临床症状以法氏囊萎缩为主要特征。该病会严重阻碍鸡群健康生长,导致患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不仅会造成鸡生产...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传播范围广、发病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等特点,其临床症状以法氏囊萎缩为主要特征。该病会严重阻碍鸡群健康生长,导致患鸡贫血消瘦、生长缓慢。不仅会造成鸡生产性能下降,还会引发患鸡免疫抑制,使患鸡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严重时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影响疫苗对鸡群的免疫效果,进而降低健康鸡只机体抵抗力,最终导致患鸡因脱水死亡。该病不仅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我国养鸡业的健康发展。笔者深入探讨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法与防控措施,以期降低规模化养殖场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发病率,促进我国养鸡业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传染性法氏囊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方中药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治疗效果
8
作者 辛国升 《农业工程技术》 2025年第15期45-46,51,共3页
该试验探究3种不同的复方中药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和鸡胚的治疗效果,旨在筛选出治疗效果最佳的复方中药。结果表明,中药II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板蓝根、黄芪、黄连)在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方面表现优异,病鸡和鸡胚的死亡... 该试验探究3种不同的复方中药对人工感染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雏鸡和鸡胚的治疗效果,旨在筛选出治疗效果最佳的复方中药。结果表明,中药II组(主要成分为金银花、板蓝根、黄芪、黄连)在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方面表现优异,病鸡和鸡胚的死亡率极显著降低,且病理器官感染程度较低,是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有效中药方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 治疗效果 中药方剂 人工感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鸡场传染性法氏囊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9
作者 周运强 《浙江畜牧兽医》 2025年第4期34-36,共3页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以法氏囊为靶器官的免疫抑制病,包含2个血清型,自1957年被发现以来,经两次重大突变后演变出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vvIBDV),当前我国流行态势为vvIBDV与新型变异毒株(nVarIB...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以法氏囊为靶器官的免疫抑制病,包含2个血清型,自1957年被发现以来,经两次重大突变后演变出变异毒株和超强毒株(vvIBDV),当前我国流行态势为vvIBDV与新型变异毒株(nVarIBDV)共存。IBDV侵袭法氏囊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后促使细胞凋亡而导致体液免疫强度下降,易继发细菌性或其他病毒感染。IBDV对环境抵抗力较强,可在饲料、饮水及粪便中长期存在,在pH 12条件下病毒失活,但在pH 2时病毒不受影响,除甲醛和碘剂外的消毒剂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治疗 B淋巴细胞 混合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A2dB1型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的鉴定及序列分析
10
作者 张文英 于航博 +15 位作者 姜楠 王国栋 牛鑫鑫 黄萌萌 张玉龙 韩金泽 许萌萌 刘长军 王素艳 李凯 高立 崔红玉 张艳萍 陈运通 高玉龙 祁小乐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4-200,共7页
为持续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nVarIBDV)在我国流行情况,研究收集2021—2022年6个主要养禽地区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鸡病料,采用RT-PCR进行检... 为持续了解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nVarIBDV)在我国流行情况,研究收集2021—2022年6个主要养禽地区疑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鸡病料,采用RT-PCR进行检测,并对11株IBDV代表毒株的基因组双节段代表区段VP2-HVR和VP1-B-marker进行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病料的IBDV阳性率为20.65%(19/92),其中11株IBDV代表毒株均为A2dB1型nVarIBDV。研究表明,nVarIBDV在我国主要养禽地区仍持续流行,而且出现了值得注意的新的突变位点,有必要进行持续的IBDV流行病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新型变异株 A2dB1型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5的原核表达、多抗制备及初步应用
11
作者 韩金泽 牛鑫鑫 +12 位作者 王国栋 葛成菲 张玉龙 黄萌萌 许萌萌 于航博 刘润杭 韩京哲 吴子文 于晓雪 高玉龙 李留安 祁小乐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在IBDV编码的5个蛋白中,VP5是IBDV唯一可以缺失基因的蛋白。本研究克隆了IBD...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急性传染病。在IBDV编码的5个蛋白中,VP5是IBDV唯一可以缺失基因的蛋白。本研究克隆了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编码基因,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VP5蛋白,通过免疫BALB/c小鼠制备VP5多抗,并对多抗进行了鉴定和检测不同IBDV毒株的应用。结果显示,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分子质量约为17 kDa;制备的VP5多抗特异性良好,ELISA效价可达1:64000;VP5多抗可通过IFA和Western Blot检测识别IBDV rHLJ0504-HT株,不识别VP5基因缺失株。结果表明:试验成功表达了IBDV优势流行毒株的VP5蛋白,并制备了VP5多抗;VP5多抗可对IBDV及其VP5编码基因缺失毒株进行鉴别检测。本研究对于IBDV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VP5编码基因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VP5 表达 多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TRIM27.2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抗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功能初探
12
作者 尹娜 吴双 +5 位作者 王佳兴 平玉宇 黄煊 白皓 陈世豪 常国斌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14,共8页
试验旨在检测鸡TRIM27.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在鸡巨噬细胞系HD11细胞中的抗病毒作用。试验对鸡TRIM27.2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 试验旨在检测鸡TRIM27.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究其在鸡巨噬细胞系HD11细胞中的抗病毒作用。试验对鸡TRIM27.2基因进行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以及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方法对其功能进行初步分析。结果显示:鸡TRIM27.2基因CDS区长1431bp,编码476个氨基酸,属于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跨膜结构和信号肽,有35个潜在磷酸化位点和18个泛素化位点;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β-转角、延伸链及无规则卷曲组成;在三级结构上,鸡TRIM27.2与人TRIM27相似;TRIM27.2基因在鸡多组织中均有表达,心脏中的表达量最高;鸡TRIM27.2蛋白显著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复制。研究表明TRIM27.2蛋白具有抑制IBDV复制的作用,试验为进一步揭示鸡TRIM27.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M27.2基因 生物信息学 组织表达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粗提物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玉库 胡元亮 +7 位作者 张宝康 刘家国 邢玉娟 钱建飞 张则斌 李银 凌雯 唐余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6-58,共3页
将黄芪、连翘等八味中药的粗提物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以三种顺序 (先加中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中药、中药和病毒同时加入 )加入至培养 2 4 h、已长成完整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 ,观察其对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 将黄芪、连翘等八味中药的粗提物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以三种顺序 (先加中药后加病毒、先加病毒后加中药、中药和病毒同时加入 )加入至培养 2 4 h、已长成完整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上 ,观察其对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细胞安全浓度范围内 ,仅黄芪粗提物在先于病毒或与病毒同时加入时抑制 IB-DV病毒感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粗提物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鸡胚成纤维细胞 感染细胞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有效miRNA的筛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永娟 崔平福 孙怀昌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70-1276,共7页
为筛选出能有效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复制的miRNA,采用RT-PCR方法从病毒基因组中进行结构蛋白VP2的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VP2-EGFP。根据VP2测序结果,借助genscript软件设计针对VP2的5条miRNA,分别命名为... 为筛选出能有效抑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VP2基因复制的miRNA,采用RT-PCR方法从病毒基因组中进行结构蛋白VP2的基因扩增与序列测定,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VP2-EGFP。根据VP2测序结果,借助genscript软件设计针对VP2的5条miRNA,分别命名为miVP2A、miVP2B、miVP2C、miVP2D和miVP2E,将合成的5条miRNAs分别插入到pRFPRNAiC中形成miVP2s表达载体,这些载体分别与pVP2-EGFP共转染DF-1细胞系,通过NortheringBlotting方法检测miVP2s的表达,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定性、流式细胞术定量的方法进行有效miVP2s的筛选。结果显示:miVP2s能成功表达;转染miVP2s表达载体组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强度和数量都明显弱于或少于阴性对照组;miVP2s对VP2的抑制效率为59.7%到78.5%。表明所设计的miRNAs对VP2均有抑制作用,其中miVP2A和miVP2E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VP2 MIRNA 荧光共聚焦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伟烨 黄雪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88-1498,共11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 virus, IBDV)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和免疫抑制性禽类疾病。近年来,随着新型变异毒株的出现,IBDV仍然威胁着全球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宿主和IBDV之间的“...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 virus, IBDV)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和免疫抑制性禽类疾病。近年来,随着新型变异毒株的出现,IBDV仍然威胁着全球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宿主和IBDV之间的“战役”似乎永不停息。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种更全面和更有效的策略来控制该疾病,而深入了解IBDV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开发新型疫苗。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s)是一类丰富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其中包括微小RNA(microRNAs, miRNAs)、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s)。近年来,研究发现ncRNAs广泛参与IBDV与宿主的相互作用过程,在IBDV感染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阐述了宿主miRNAs、lncRNAs和circRNAs在IBDV感染中的作用,以期为IBDV的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非编码RNA MIRNA lncRNA circ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小洁 吴华伟 +6 位作者 张兵 杨承槐 孔冬妮 侯力丹 杨飞 薛麒 刘丹 《中国兽药杂志》 2022年第9期14-21,共8页
为建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应用原核表达的IBDV VP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经方阵试验确定间接ELISA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包被抗原的浓度为8μg/m L,标准阴、阳性血清的稀释度为1∶400,封闭液选用10%马血清,... 为建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应用原核表达的IBDV VP2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经方阵试验确定间接ELISA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包被抗原的浓度为8μg/m L,标准阴、阳性血清的稀释度为1∶400,封闭液选用10%马血清,酶标抗体最佳稀释倍数为1∶15000,最佳抗原稀释液为0.01 mol/L PBS(p H7.2),抗原最佳包被条件为4℃过夜,待检血清和酶标二抗反应条件为37℃60 min,底物作用时间为15 min。待检血清的OD_(450nm)≥0.288判为阳性,反之判为阴性。结果显示,该方法的特异性好、敏感高、重复性好。用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与商品化IDEXX-ELISA试剂盒对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符合率为95.7%。该方法的建立为检测IBDV抗体提供了一种安全、特异、敏感、方便经济的检测方法,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监测和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抗体 VP2 间接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17
作者 曹雪珍 周庆丰 +4 位作者 王连想 严专强 林丽苗 李薇 李群辉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3期54-59,82,共7页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nVarIBDV)给我国养禽业防控法氏囊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缺乏快速、灵敏的针对nVarIBDV的检测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试验根据已发表的nVarIBD的VP2基因序...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新型变异株(Novel variant 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nVarIBDV)给我国养禽业防控法氏囊带来更大的挑战。目前缺乏快速、灵敏的针对nVarIBDV的检测方法。为解决这一问题,该试验根据已发表的nVarIBD的VP2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和一条特异性Taq Man探针,建立了一种nVarIBD的Taq 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通过特异性扩增nVarIBD VP2基因来确定样品是否为IBDV新型变异株。通过构建重组质粒pMD18-T-VP2对引物和探针进行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以及特异性检测,最后使用该检测方法对临床样品进行验证。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灵敏性可达1.32×10^(1)copies/μL,高于常规RT-PCR的100倍。批内和批间重复试验变异系数(CV)均小于0.5%,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稳定性。该方法与常见禽病毒核酸无交叉反应,说明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综合本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nVarIBD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性高、重复性好,可用于临床样品中IBDV新型变异株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新型变异株 荧光定量RT-PCR Taq Man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C4毒株VP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洁琼 赵玉杰 +5 位作者 周云飞 黄宗梅 陈盼盼 周薇帆 刘琳 李新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585-3591,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河南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及其与VP2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关系。通过提取IBDV C4株RNA,利用RT-PCR扩增其VP2基因,与其他不同毒力IBDV毒株进行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同时使用pET-32a(+)原... 试验旨在研究一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河南分离株的毒力特征及其与VP2氨基酸序列特征的关系。通过提取IBDV C4株RNA,利用RT-PCR扩增其VP2基因,与其他不同毒力IBDV毒株进行核苷酸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同时使用pET-32a(+)原核表达载体表达VP2基因,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重组VP2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扩增的IBDV C4株的VP2基因序列在进化关系上属于超强毒力IBDV(vvIBDV)分类,与选取的vvIBDV毒株代表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8.1%~98.7%之间,其七肽区为S-W-S-AS-G-S(第326—332位氨基酸)符合超强毒株特征,且222(A)、256(I)、294(I)和299(S)位氨基酸与超强毒力毒株的4个特征性氨基酸一致;但IBDV C4毒株的VP2蛋白氨基酸序列与超强毒力毒株代表毒株UK661相比,201(D/G)、281(G/R)、313(V/A)位氨基酸不同,其中281位氨基酸的改变处于279—290的小亲水区内,与病毒抗原性有关;构建的pET-32a(+)-VP2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上表达出分子质量约67ku的重组VP2蛋白,为进一步比较201(G)、281(R)、313(A)位氨基酸差异导致的抗原特性改变提供了研究基础。本试验结果表明,IBDV C4株VP2基因与vvIBDV毒株VP2基因的主要特性一致,但也有3处氨基酸与代表毒株UK661存在差异,这些改变可能与中国IBDV毒株毒力的进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VP2 分子特征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生物反应器表达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多聚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觅佳 于涟 +1 位作者 谢荣辉 张朝政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45-552,共8页
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浙江分离株JD1的多聚蛋白(VP2/4/3)基因克隆到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重组载体与杆状病毒Bm-BacPAK6的线性化基因组DNA共转染家蚕细胞后,将获得的重组病毒BacPAK-A感染家蚕5龄起幼虫进行虫体内表达... 将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浙江分离株JD1的多聚蛋白(VP2/4/3)基因克隆到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BacPAK8中,重组载体与杆状病毒Bm-BacPAK6的线性化基因组DNA共转染家蚕细胞后,将获得的重组病毒BacPAK-A感染家蚕5龄起幼虫进行虫体内表达.用感染后第5日的蚕血淋巴作抗原制备油佐剂苗免疫14日龄非免疫鸡,安全性试验表明,接种1倍和5倍免疫剂量的试验鸡在临床反应和剖检中均无异常变化;在免疫-攻毒试验中设杆状病毒表达的IBDVVP2蛋白和正常蚕血淋巴免疫对照组,并于28日龄加强免疫,25d后用IBDV强毒BC6/85攻击.通过临床保护率、病理保护率及血清学试验表明,基于多聚蛋白制备的疫苗更成功地诱导了体液免疫应答,比VP2蛋白对IBDV强毒的攻击具有更高的保护力,更适于作为IBD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抗原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 多聚蛋白(VP2/4/3) 家蚕杆状病毒载体 家蚕表达 安全性 免疫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中间株有关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曾祥伟 王笑梅 +3 位作者 高宏雷 付朝阳 胡守萍 魏萍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56-458,共3页
CEF_9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vIBDV_Gx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致弱过程中的第 9代毒。我们对其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其VP2基因序列既具有超强毒的特征 ,又兼有部分致弱毒的特征 ;其致病性介于超强毒株和... CEF_9是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超强毒株vvIBDV_Gx在鸡胚成纤维细胞上传代致弱过程中的第 9代毒。我们对其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其VP2基因序列既具有超强毒的特征 ,又兼有部分致弱毒的特征 ;其致病性介于超强毒株和致弱株之间 ;在体内外均不稳定的 ,体外继续传代可继续致弱 ,回归体内可迅速返强。这说明CEF_9是vvIBDV驯化时 ,毒力强弱转化的中间过渡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 中间株 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CEF-9 vpz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