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十六世纪耶稣会士在华传教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维华
孙西
《文史哲》
1985年第1期25-35,共11页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殖民者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拿着屠刀,开始了对亚、非、美洲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这段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是一部充满了“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历史。在殖民...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殖民者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拿着屠刀,开始了对亚、非、美洲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这段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是一部充满了“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历史。在殖民侵略的过程中,欧洲传教士扮演了殖民者帮凶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西方
传教
士
十六世纪
葡萄牙人
利玛窦
在华
传教
传教
活动
澳门
传教事业
中国内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20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的鸦片贸易观
2
作者
段旭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8-246,共9页
19世纪初美国新教传教士受差会派遣来华传播基督教,当目睹英、美等国向华大肆走私鸦片时,传教士强烈谴责此行为。此后在传教需求的驱使下,部分传教士对鸦片贸易的态度由反对转为支持。在确立鸦片贸易合法化以及宗教实现全面开禁后,传教...
19世纪初美国新教传教士受差会派遣来华传播基督教,当目睹英、美等国向华大肆走私鸦片时,传教士强烈谴责此行为。此后在传教需求的驱使下,部分传教士对鸦片贸易的态度由反对转为支持。在确立鸦片贸易合法化以及宗教实现全面开禁后,传教活动依旧阻碍重重,由此传教士再次反对鸦片贸易。美国传教士自入华之后,基于中国的社会环境以及联合英法需求等因素,几经转变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其目的都是为了向中国人传教。本文试图梳理传教士转变对鸦片贸易态度的这一过程并厘清态度转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等问题,进而通过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即传教士来华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而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则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传教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
士
鸦片贸易
基督教
传教事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伯驾与广州眼科医局
被引量:
4
3
作者
毛剑峰
吴琼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4-20,60,共8页
1835年,美国传教医生伯驾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基督教眼科医局,这便是存在了一百多年之久的著名教会医院——广州博济医院的前身。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首批美国新教传教士来华之后,在短短的十多年间,美国的传教事业即跃居西方各国之首位,...
1835年,美国传教医生伯驾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基督教眼科医局,这便是存在了一百多年之久的著名教会医院——广州博济医院的前身。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首批美国新教传教士来华之后,在短短的十多年间,美国的传教事业即跃居西方各国之首位,美国传教士人数占西方来华传教士总数的三分之二上。因此,伯驾创办广州眼科医局之举,作为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初期活动之一,便很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驾
广州眼科医局
美国
传教
士
博济医院
传教
医生
教会医院
西医
中国丛报
传教事业
林则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教会、教民和民教冲突——山东义和团运动爆发原因初探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绪典
《文史哲》
1983年第2期12-20,共9页
十九世纪末,山东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有其极为复杂、深远的因素。探讨它形成的原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深入历史的实际,研究它的特殊型态。山东义和团的斗争,自始至终以反对外国教会和中国信徒为主要形式,此其一。山东...
十九世纪末,山东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有其极为复杂、深远的因素。探讨它形成的原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深入历史的实际,研究它的特殊型态。山东义和团的斗争,自始至终以反对外国教会和中国信徒为主要形式,此其一。山东义和团运动,不是开始于帝国主义军事、经济势力庞大的山东半岛沿海各地,而是开始于帝国主义势力还没有大规模渗透的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此其二。这些事实值得我们深思。澄清这方面的问题,将有助于理解义和团斗争究竟怎么导致成为一场震动中外的爱国反帝大风暴。本文引用了各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参考了一些教会的记载,对教会、教民和民教冲突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企图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为研讨山东义和团爆发原因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主教
外国
传教
士
耶稣教
国教会
教民
传教事业
多明我会
罗马教皇
教堂
宗教团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新教)对近代山东的侵略
被引量:
1
5
作者
廉立之
王守中
《齐鲁学刊》
1980年第2期36-42,共7页
在近代史上,帝国主义惯于使用两种部队对中国进行侵略:一种是执行刽子手职能的武装的部队,另一种是执行牧师职能的和平的部队。前者虽然逐步征服了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但是它却永远征服不了中国人民;相反,它却更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仇恨与反抗。
关键词
非基督教运动
外国
传教
士
狄考文
浸礼会
新教
传教
士
封建统治者
传教事业
教会办学
差会
北长老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六世纪耶稣会士在华传教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维华
孙西
出处
《文史哲》
1985年第1期25-35,共11页
文摘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殖民者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拿着屠刀,开始了对亚、非、美洲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这段历史正如马克思所说,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是一部充满了“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历史。在殖民侵略的过程中,欧洲传教士扮演了殖民者帮凶的角色。
关键词
耶稣会士
西方
传教
士
十六世纪
葡萄牙人
利玛窦
在华
传教
传教
活动
澳门
传教事业
中国内地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9-20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的鸦片贸易观
2
作者
段旭颖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8-246,共9页
文摘
19世纪初美国新教传教士受差会派遣来华传播基督教,当目睹英、美等国向华大肆走私鸦片时,传教士强烈谴责此行为。此后在传教需求的驱使下,部分传教士对鸦片贸易的态度由反对转为支持。在确立鸦片贸易合法化以及宗教实现全面开禁后,传教活动依旧阻碍重重,由此传教士再次反对鸦片贸易。美国传教士自入华之后,基于中国的社会环境以及联合英法需求等因素,几经转变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其目的都是为了向中国人传教。本文试图梳理传教士转变对鸦片贸易态度的这一过程并厘清态度转变背后的原因和影响等问题,进而通过分析得出初步结论,即传教士来华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而对鸦片贸易的态度则一定程度上成为其传教手段。
关键词
传教
士
鸦片贸易
基督教
传教事业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712.4 [历史地理—世界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伯驾与广州眼科医局
被引量:
4
3
作者
毛剑峰
吴琼英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2期14-20,60,共8页
文摘
1835年,美国传教医生伯驾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基督教眼科医局,这便是存在了一百多年之久的著名教会医院——广州博济医院的前身。自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首批美国新教传教士来华之后,在短短的十多年间,美国的传教事业即跃居西方各国之首位,美国传教士人数占西方来华传教士总数的三分之二上。因此,伯驾创办广州眼科医局之举,作为美国来华传教士的初期活动之一,便很有值得研究的地方了。
关键词
伯驾
广州眼科医局
美国
传教
士
博济医院
传教
医生
教会医院
西医
中国丛报
传教事业
林则徐
分类号
R-09 [医药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教会、教民和民教冲突——山东义和团运动爆发原因初探
被引量:
1
4
作者
徐绪典
出处
《文史哲》
1983年第2期12-20,共9页
文摘
十九世纪末,山东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有其极为复杂、深远的因素。探讨它形成的原因,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深入历史的实际,研究它的特殊型态。山东义和团的斗争,自始至终以反对外国教会和中国信徒为主要形式,此其一。山东义和团运动,不是开始于帝国主义军事、经济势力庞大的山东半岛沿海各地,而是开始于帝国主义势力还没有大规模渗透的鲁西南和鲁西北地区,此其二。这些事实值得我们深思。澄清这方面的问题,将有助于理解义和团斗争究竟怎么导致成为一场震动中外的爱国反帝大风暴。本文引用了各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参考了一些教会的记载,对教会、教民和民教冲突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考察。企图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为研讨山东义和团爆发原因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主教
外国
传教
士
耶稣教
国教会
教民
传教事业
多明我会
罗马教皇
教堂
宗教团体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新教)对近代山东的侵略
被引量:
1
5
作者
廉立之
王守中
出处
《齐鲁学刊》
1980年第2期36-42,共7页
文摘
在近代史上,帝国主义惯于使用两种部队对中国进行侵略:一种是执行刽子手职能的武装的部队,另一种是执行牧师职能的和平的部队。前者虽然逐步征服了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但是它却永远征服不了中国人民;相反,它却更激起了中国人民的仇恨与反抗。
关键词
非基督教运动
外国
传教
士
狄考文
浸礼会
新教
传教
士
封建统治者
传教事业
教会办学
差会
北长老会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十六世纪耶稣会士在华传教政策的演变
张维华
孙西
《文史哲》
198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9-20世纪美国来华传教士的鸦片贸易观
段旭颖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伯驾与广州眼科医局
毛剑峰
吴琼英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教会、教民和民教冲突——山东义和团运动爆发原因初探
徐绪典
《文史哲》
198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帝国主义利用基督教(新教)对近代山东的侵略
廉立之
王守中
《齐鲁学刊》
198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