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思潮传播逻辑的革新及其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炳权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5,共11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4G技术的成熟与5G技术的推广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智能革命的兴起,深刻改变了社会思潮传播的时代场域与衍生规则。技术手段的突破彻底革新了前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逻辑,重塑了新时代社会思潮衍生与传播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4G技术的成熟与5G技术的推广催生了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智能革命的兴起,深刻改变了社会思潮传播的时代场域与衍生规则。技术手段的突破彻底革新了前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逻辑,重塑了新时代社会思潮衍生与传播的基本规则和运行方式。互联网时代社会思潮的传播逻辑,以信息衍生方向的重构、数据驱动与智能化推荐、个性化传播与定制化体验、虚拟社交与线上社群重构为基本表征,在根本上跃出了前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的时代范畴,体现出网络时代智能革命背景下的崭新特色。新时代社会思潮传播逻辑的革新,在舆论领域和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重塑了社会舆论场与信息生态的基本格局与运作方式,而且从舆论领域催生了社会治理与权力结构的变迁,同时在全球范围内加深了跨文化思潮的传播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八大 社会思潮 传播逻辑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的历史质询:邹韬奋的高尔基译介传播逻辑探幽
2
作者 李晓灵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153,共11页
20世纪上半叶,译介传播是中国知识界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邹韬奋对高尔基的译介传播折射着中国左翼知识分子的主体想象和社会思辨,它以复杂而自足的逻辑系统彰显了现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症候。作为邹韬奋最为重要的译介传播对象,高... 20世纪上半叶,译介传播是中国知识界跨文化传播的核心议题,邹韬奋对高尔基的译介传播折射着中国左翼知识分子的主体想象和社会思辨,它以复杂而自足的逻辑系统彰显了现代中国跨文化传播的文化症候。作为邹韬奋最为重要的译介传播对象,高尔基是邹韬奋译介传播的核心之一。邹韬奋对高尔基的译介传播以语境和起点为条件、文本和主体为互文、方法和技术为凭借,形成了一个互相作用、多维参照的逻辑系统,并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跨文化传播的特殊景观。它体现了作为左翼知识分子的邹韬奋对苏联经验和民族未来的严肃思考,崇仰、讴歌和质证共存。它关乎一代知识分子对主体人格、时代命题和社会理想的深刻追问,光辉和裂痕并置,凸显了跨文化传播中的一种历史质询。邹韬奋对高尔基的译介传播逻辑系统套嵌着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想象,并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殊的历史回音和潜在的现实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韬奋 高尔基 跨文化传播 译介传播逻辑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算法推荐传播逻辑与平台社会责任 被引量:34
3
作者 匡文波 王天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2,21,共13页
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借助算法推荐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传播效率、优化了信息服务。本文从技术逻辑、价值逻辑、商业逻辑、流量逻辑和文化逻辑几个方面分析社交媒体算法推荐的传播逻辑;同时,阐述社交媒体算法推荐存在的隐患和伦理问题,包括... 近年来,社交媒体平台借助算法推荐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传播效率、优化了信息服务。本文从技术逻辑、价值逻辑、商业逻辑、流量逻辑和文化逻辑几个方面分析社交媒体算法推荐的传播逻辑;同时,阐述社交媒体算法推荐存在的隐患和伦理问题,包括算法推荐侵权现象、数字劳动伦理问题、技术黑箱与技术依赖、算法歧视和权力不平等,以及商业性取代公共性的不良现象;并进一步给出社交媒体平台社会责任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 社交媒体 社会责任 大数据 传播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牌竞合中虚拟影响者代言的传播逻辑 被引量:5
4
作者 王佳炜 陈红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2-85,共4页
在品牌竞合的前沿阵地,虚拟影响者代言已成趋势。作为品牌传播领域的创新景观,其传播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虚拟影响者代言对提升品牌培养消费者浸合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其次,5G赋予虚拟影响者具备嵌入消费者日常生活语境的传播能... 在品牌竞合的前沿阵地,虚拟影响者代言已成趋势。作为品牌传播领域的创新景观,其传播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虚拟影响者代言对提升品牌培养消费者浸合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其次,5G赋予虚拟影响者具备嵌入消费者日常生活语境的传播能力,以AI为主导的多元技术赋能虚拟影响者代言人为品牌传播提供丰富社交线索,驱动品牌传播融入日常社交;再次,虚拟影响者代言存在的本质是数据,其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品牌传播从以人为媒的广告代理控制开始转向以数为媒的直接控制,算法是虚拟影响者代言人与消费者之间交往的最大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影响者 品牌代言 传播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宣传思想话语体系的生成与传播逻辑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峥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93,共3页
高校宣传思想话语体系是高校宣传思想内容的重要传播符号和载体,其生成与传播有着特定的逻辑与进路,意识形态、社会舆论、网络话语、学生资源是其主要的话语来源,其话语传播必须要遵循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性逻辑与活力逻辑,同时在范... 高校宣传思想话语体系是高校宣传思想内容的重要传播符号和载体,其生成与传播有着特定的逻辑与进路,意识形态、社会舆论、网络话语、学生资源是其主要的话语来源,其话语传播必须要遵循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性逻辑与活力逻辑,同时在范式的运用上要不断完善与拓展,充分运用非线性传播范式、链式人际传播范式、中心话语与边缘话语交互式传播范式等话语传播模式,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宣传思想话语的信度与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宣传思想话语体系 生成 传播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社会的传播逻辑 被引量:2
6
作者 金国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1,共4页
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带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境遇。网络社会是社会生活与网络技术深度结合的产物,随着网络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赋予网络社会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当前网络社会已成为各方意识形... 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带入一个全新的互联网时代境遇。网络社会是社会生活与网络技术深度结合的产物,随着网络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们赋予网络社会更多的社会价值和功能,当前网络社会已成为各方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阵地,使得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社会的传播逻辑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质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社会的传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和内容适应网络社会的现实基础,进行自我调适和优化的过程。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社会的传播,要契合网络社会特征、融入网络社会文化、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网络社会 传播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见螺旋:危机舆情中网络动员的发生特征及传播逻辑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怡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1-96,101,共7页
在危机舆情中通常存在网络动员现象,社会生态背景、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动员聚焦点和传播过程的规律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影响网络动员的现实状况。危机舆情中的网络动员存在两级传播、有效客体具有同质性、动员能够融合线上和线下、... 在危机舆情中通常存在网络动员现象,社会生态背景、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动员聚焦点和传播过程的规律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影响网络动员的现实状况。危机舆情中的网络动员存在两级传播、有效客体具有同质性、动员能够融合线上和线下、互动程度较普通社会动员更高、易获取大规模社会认同等特点。危机舆情中的网络动员具有一定的发生规律,这种动员行为能够反作用于危机舆情。政府决策者有必要从防范意识、官方发布、辟谣机制、议程设置以及意见领袖等方面对危机舆情中的网络动员进行有效预警和科学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舆情 网络动员 发生特征 传播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个体传播逻辑”与国家形象塑造间的张力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洁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4-92,共9页
在社交媒体中,普通个体开始作为传播主体,不仅拥有便捷的传播渠道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而且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信息生产、传播与增值均发生于个体互动之中。这使得社交媒体中逐渐形成一套由个体传播为主导,以个性化、感性化、碎片化... 在社交媒体中,普通个体开始作为传播主体,不仅拥有便捷的传播渠道和强大的传播能力,而且是传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信息生产、传播与增值均发生于个体互动之中。这使得社交媒体中逐渐形成一套由个体传播为主导,以个性化、感性化、碎片化、裂变式和聚变式为特征的传播逻辑。个体传播可以扩大国家形象塑造信息的辐射范围,增加讨论热度,提升接受程度,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微观的个人主义书写与宏大的国家形象塑造之间也存在冲突的可能性,影响国家形象塑造的规划性、规范性、理性和完整性。科学把握并运用社交媒体中个体传播逻辑的规律和特质,充分发挥个体表达的独特优势,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塑造良好国家形象不可忽视的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个体传播 传播逻辑 社交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AI”时代传媒业的发展特色与传播逻辑——基于2019年中国传媒业大事件的思考 被引量:5
9
作者 贺怡萌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1-73,共3页
文章结合2019年中国传媒业的大事件,提出在“5G+AI”时代,传媒业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以“5G+AI”技术全面建设“5G+媒体”平台、推动传媒业智能化发展以及加速开发区块链技术三个方面。创新发展、跨界协同和开放互联的传播逻辑,将是未... 文章结合2019年中国传媒业的大事件,提出在“5G+AI”时代,传媒业的发展特色主要表现在以“5G+AI”技术全面建设“5G+媒体”平台、推动传媒业智能化发展以及加速开发区块链技术三个方面。创新发展、跨界协同和开放互联的传播逻辑,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指导传媒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AI” 传媒业 发展特色 传播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兴起、传播与规范化发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79,共6页
近年来,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兴起,促进了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大量涌现并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兴起,具有文化、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其传播逻辑在于以精准化定位吸引用户、以强情节内容留存用户以及以多维... 近年来,快手、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兴起,促进了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大量涌现并给电影产业带来了深远影响。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兴起,具有文化、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其传播逻辑在于以精准化定位吸引用户、以强情节内容留存用户以及以多维度互动维系用户。针对电影解说类短视频的长远发展,未来应解决版权争议,构建产业共赢机制;提升作品质量,营造良好创作导向;加强算法优化,避免形成信息茧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解说 短视频 混剪视频 二次创作视频 传播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中政治传播的实践形态与效力提升途径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谢进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5-29,共5页
从发生源来看,政治传播存在'政治(的)传播'和'传播(的)政治'两种实践形态,并表现为明显的差异。中国政治传播需要适应新媒体的传播发展逻辑,把握好有效的建设着力点,以回应新时代国家对政治传播效力提升的需求。
关键词 新媒体 传播逻辑 政治传播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电商两种模式的媒介逻辑与趋势研判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西平 刘德传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9-81,共3页
混淆“直播+电商”与“电商+直播”的概念,不利于研判直播带货的发展趋向。由此,要从媒介进化的视角论述两者的演变路径,明确两者分别体现“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的传播逻辑。直播带货要谋求突破发展必须对两种模式去粕取精,通过构... 混淆“直播+电商”与“电商+直播”的概念,不利于研判直播带货的发展趋向。由此,要从媒介进化的视角论述两者的演变路径,明确两者分别体现“去中心化”与“再中心化”的传播逻辑。直播带货要谋求突破发展必须对两种模式去粕取精,通过构建专属场景、培养网红导购、深耕内容真实等方式,转向以品牌为中心的营销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电商 媒介进化 传播逻辑 品牌中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圈群下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境遇与促进策略 被引量:27
13
作者 阎国华 韩硕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184,共14页
依托移动网络、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网络生活日益呈现圈群化转向。网络圈群在缔造网络生活新业态的同时,也日益产生现象级影响,包括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解构与重构。借助对传播逻辑和认同逻辑的深刻塑造,网络圈... 依托移动网络、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网络生活日益呈现圈群化转向。网络圈群在缔造网络生活新业态的同时,也日益产生现象级影响,包括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解构与重构。借助对传播逻辑和认同逻辑的深刻塑造,网络圈群显著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认同的现实境遇,并引发了网络圈群下主流意识形态引领作用削弱、主流意识形态难以进入圈群、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借圈传播、圈内典型意见主导思想认同等显在困境。遵循网络圈群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逻辑脉络,分析其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形成的主要挑战,可以发现网络圈群下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应着重以优化内容设计、创新方式方法、紧盯受众需求和注重协同作用为抓手,从而在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圈群引领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圈群穿透力、深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圈群性生态和统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圈内外因素等方面实现系统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圈群 主流意识形态 非主流意识形态 传播逻辑 认同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