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代城市的形象构建与传播设计 被引量:44
1
作者 薛敏芝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106-112,共7页
城市形象就是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观感,是城市性质、职能和文明的外在表现,主要从文化形象、经济形象、政府形象、媒介形象和市民形象等五个方面进行建构。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不仅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产生影响,而且还关系到城市... 城市形象就是城市给予人们的综合印象和观感,是城市性质、职能和文明的外在表现,主要从文化形象、经济形象、政府形象、媒介形象和市民形象等五个方面进行建构。城市形象的建构和传播不仅对城市的经济、文化产生影响,而且还关系到城市整合各种资源的能力,必将对城市整体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形象 城市经济 城市文化 危机管理传播设计 城市形象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技术在展示信息传播设计上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晓蕊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4-68,共5页
本文从数字校园项目到数字博物馆的信息传播建设,对我国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界定了展示空间信息传播系统设计的内涵,对新媒体技术对其带来的巨大变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新媒体技术在展示空间的展示设计、远... 本文从数字校园项目到数字博物馆的信息传播建设,对我国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现状进行了分析评述。界定了展示空间信息传播系统设计的内涵,对新媒体技术对其带来的巨大变革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出了新媒体技术在展示空间的展示设计、远程空间信息传播及本地空间信息服务设计的新理念及技术实现。最后还就展示空间信息传播系统设计理念进行了挖掘,例数了其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校园 新媒体技术 展示空间信息传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互叙事理论的焦山碑刻数字文化传播设计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文 刘渊 张文莉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88-192,204,共6页
目的基于交互叙事学理论,以焦山碑刻为例,研究传统艺术的数字文化传播设计。方法依据交互叙事理论,分别从叙事交流、叙事要素、叙事流程三个视角分析,建立数字传播设计框架,以焦山碑刻VR体验、拓印体验、AR体验等三部分数字文化体验模... 目的基于交互叙事学理论,以焦山碑刻为例,研究传统艺术的数字文化传播设计。方法依据交互叙事理论,分别从叙事交流、叙事要素、叙事流程三个视角分析,建立数字传播设计框架,以焦山碑刻VR体验、拓印体验、AR体验等三部分数字文化体验模块为设计案例并检验成果。结果发现将交互叙事理论有层次地融入数字传播设计能够有效组织文化素材,串联文化体验,提升文化传播效能。结论用交互叙事理论指导数字文化传播设计能够复现文化经验、加深文化记忆、构建文化氛围,并且对迎合新型传播方式具有重要的设计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叙事 数字传播设计 文化 焦山碑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份认同视阈下中国绿茶和阿根廷马黛茶文化的可视化设计与传播
4
作者 张兆羽 牛宇 《福建茶叶》 2025年第7期196-198,共3页
本文运用文化符号方法,提炼中国绿茶文化和阿根廷马黛茶文化核心符号,借以明确中阿文化体系当中象征意义和价值。从设计学角度出发,探究将抽象的概念以视觉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借以来明确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对茶文化可视化设计的接受程度... 本文运用文化符号方法,提炼中国绿茶文化和阿根廷马黛茶文化核心符号,借以明确中阿文化体系当中象征意义和价值。从设计学角度出发,探究将抽象的概念以视觉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借以来明确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对茶文化可视化设计的接受程度,通过分析用户反馈,研究茶文化可视化传播在受众身份认同构建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绿茶 马黛茶 可视化设计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更改在装配关节图上的传播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晓健 张树有 邹纯稳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00-1307,共8页
设计更改的连锁反应效应可能导致不可预计的后果,为了更好地获取更改在零件间的传播过程,提出基于装配关节图的更改传播求解方法.装配关节图以机件内部所有与装配特征相关的几何特征为研究对象,零件间的连接关系和零件内几何特征间的空... 设计更改的连锁反应效应可能导致不可预计的后果,为了更好地获取更改在零件间的传播过程,提出基于装配关节图的更改传播求解方法.装配关节图以机件内部所有与装配特征相关的几何特征为研究对象,零件间的连接关系和零件内几何特征间的空间关系分别用装配关节和变换矩阵表示;作用于几何特征的设计更改表达为特征坐标系下的变换矩阵,更改在关节图上的传播按机器人学中的正运动学问题求解,并在关节处根据自由度进行消解;在装配关节图上层层递进的更改传播求解与人工干预的更改方案的确定及实施交替进行.最后基于Pro/E平台二次开发的应用系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关节图 设计更改传播 多刚体系统 自由度消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视域下醒狮文化IP的可持续设计与传播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汤晓颖 郑秀惠 +2 位作者 钟俏 陈俊儒 苏绎桐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436-449,共14页
目的 数字孪生技术在内容创造、传播渠道、消费模式、思想观念等方面都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通过数字孪生构建醒狮数字虚拟文化IP,在配合系统感官交互沉浸式体验设计的基础上,探索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与传播的策略与方法。方法 应用交叉... 目的 数字孪生技术在内容创造、传播渠道、消费模式、思想观念等方面都深刻影响着文化产业,通过数字孪生构建醒狮数字虚拟文化IP,在配合系统感官交互沉浸式体验设计的基础上,探索传统文化可持续设计与传播的策略与方法。方法 应用交叉学科的数字人文视角,将数字孪生的技术与文化三层次理论结合,提取醒狮文化基因,打造醒狮数字虚拟文化IP,突破醒狮文化的时间、空间限制,实现传统文化的保存、继承与发展创新;最后运用李克特量表评价其效果并优化迭代。结论 数字孪生技术为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对醒狮数字虚拟文化IP的开发、设计与传播的研究,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可持续传播体系,实现运用数字虚拟技术等手段链接传统文化与大众,使传统文化在数字化时代发展中重新焕发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醒狮文化IP 可持续 设计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校园文化卡通形象设计与传播 被引量:9
7
作者 孙亚云 白玉萍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2-76,共5页
目的设计开发具有情感性的校园卡通形象,以此传播校园文化,凝聚校园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校园卡通形象的对比,以及矿大校园卡通形象好感度的问卷调研,分析其在个性设计、载体... 目的设计开发具有情感性的校园卡通形象,以此传播校园文化,凝聚校园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校园卡通形象的对比,以及矿大校园卡通形象好感度的问卷调研,分析其在个性设计、载体、传播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终得出校园卡通形象设计具体的感性需求和与之对应的设计元素。结论校园卡通形象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我们应重视校园文化卡通形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运用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符号,在校园文化卡通形象的设计、传播、物质载体等方面进行创造性地再设计,使之深入人心,引起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生活的回忆,产生情感共鸣,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塑造独一无二的大学校园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园文化 卡通形象 大学形象 设计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旅游地形象理论与认知心理分析的景区标示(LOGO)设计及传播研究——以乌江画廊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胡科翔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7页
旅游标示(LOGO)是旅游景区形象化信息的视觉印象浓缩体,是旅游景区品牌核心的重要支撑体,担负着塑造旅游形象、招徕旅游者的重要使命和扩大景区知名度、影响力的主导作用.在市场化博弈的过程中,优秀的标志成为了左右旅游景区逐鹿客源市... 旅游标示(LOGO)是旅游景区形象化信息的视觉印象浓缩体,是旅游景区品牌核心的重要支撑体,担负着塑造旅游形象、招徕旅游者的重要使命和扩大景区知名度、影响力的主导作用.在市场化博弈的过程中,优秀的标志成为了左右旅游景区逐鹿客源市场的胜负手之一.面对国内各大景区在设计和征集标志中暴露的种种问题以及目前旅游标志设计领域产品良莠不齐的状况,本文在整合国内几种旅游地形象理论的同时,结合旅游地形象认知的心理学分析,提出了具有系统性理论索引的旅游景区标志设计与传播流程,并成功导入至乌江画廊旅游区的应用实践中,且利用该标志设计了周边产品和营销传播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形象理论 旅游形象认知心理 旅游景区标志 设计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礼于器”:华夏设计传播的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正柏 邵培仁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4,共4页
“藏礼于器”是华夏传播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简言之,就是以物的设计实现礼的传播。为了深入理解器物在伦理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厘清其传播的路径。从大量的古代器物、建筑等设计中,我们归纳出设计传播的三种路径:其一,基于“符... “藏礼于器”是华夏传播物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简言之,就是以物的设计实现礼的传播。为了深入理解器物在伦理实践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厘清其传播的路径。从大量的古代器物、建筑等设计中,我们归纳出设计传播的三种路径:其一,基于“符号环境”“感官环境”和“社会环境”模型的符号判断路径;其二,基于剧场理论的演绎路径;其三,基于权力场景化的路径。通过设计传播路径的诠释,不仅可以拓展华夏传播物体系的研究范围,而且可以继续发挥它在当代社会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礼于器 设计传播 媒介生态学 身体 规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品开发网络中的设计变更传播风险预测 被引量:9
10
作者 郭于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547-2558,共12页
变型设计过程中,设计变更传播雪崩式效应带来设计资源过度消耗,使得设计变更传播风险预测成为变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由此提出一种基于小世界网络的设计变更传播风险预测方法。该方法探讨产品开发网络固有特性对设计变更传播风险控... 变型设计过程中,设计变更传播雪崩式效应带来设计资源过度消耗,使得设计变更传播风险预测成为变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由此提出一种基于小世界网络的设计变更传播风险预测方法。该方法探讨产品开发网络固有特性对设计变更传播风险控制的影响规律,分析产品开发网络中设计变更传播扩散、设计节点依赖性以及设计变更传播强度,进而阐述了设计变更传播最大风险优化机理。通过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预测设计变更传播的脆弱环节,提高变型设计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型设计 产品开发网络 小世界网络模型 设计变更传播 风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GC的西夏文化元素提炼及混合现实数字人互动设计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晨雨 祁悦 +3 位作者 郭瀚之 潘怡丹 包仪华 翁冬冬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49-57,共9页
目的探索西夏文化元素在当代数字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构建新的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设计创新性的互动展示流程。方法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西夏传统视觉元素,借助AIGC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训练出符合西夏文化特征的LoR... 目的探索西夏文化元素在当代数字技术中的创新应用,提升用户的互动体验,构建新的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播体系,设计创新性的互动展示流程。方法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提取西夏传统视觉元素,借助AIGC技术进行数据处理,训练出符合西夏文化特征的LoRA模型,进而生成新素材,融入大佛寺数字人形象设计,搭建基于三维实时渲染的高逼真数字人互动装置。同时,对AIGC应用于传统文化数字IP生产的管线进行整理和完善。结果成功生成包括纹样、服装、配饰等在内的新素材,并将其融入数字人形象设计中,结合DeepFake技术打造出数字人互动装置。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传统文化保留、传播方法,有助于指导传统数字文化IP设计,激起年轻群体的文化共鸣,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生成新素材和创新互动装置,显著提升了用户的互动体验,也证明了AIGC技术在传统文化创新应用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西夏文化 数字IP 互动展示 设计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式茶饮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探索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腾芳 《福建茶叶》 2022年第3期67-69,共3页
运用品牌形象设计为新中式茶饮的发展注入活力。文章通过调查走访,对新中式茶饮进行分析,继而总结出新中式茶饮品牌的三种设计诉求方式,结合现代视觉美学与传播学理论,提出了新中式茶饮品牌设计可以从构建IP形象、赋予人文特色、融入潮... 运用品牌形象设计为新中式茶饮的发展注入活力。文章通过调查走访,对新中式茶饮进行分析,继而总结出新中式茶饮品牌的三种设计诉求方式,结合现代视觉美学与传播学理论,提出了新中式茶饮品牌设计可以从构建IP形象、赋予人文特色、融入潮流文化等方面进行应用的方法。以期对当下新中式茶饮品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式茶饮 品牌形象设计 设计传播 诉求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性非物质文化与本土设计体系 被引量:53
13
作者 季铁 杨媛媛 赵江洪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0-144,共5页
探讨如何将多样化的非物质文化融入本土设计体系的架构与组织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的工业设计与传播设计方法,挖掘其智慧与情感价值,营造先进的多样化本土设计,以适应后工业社会人类多元化的精神需求和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 地域性 非物质文化 本土设计体系 工业设计 传播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形态仿生设计及对服装结构设计的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丹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I0004-I0004,共1页
仿生设计从大自然的智慧中获得灵感,挖掘生物体形态、色彩、功能和肌理等方面的特征,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满足人们需求且造型优美的产品。由善本出版有限公司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20年7月出版的《仿生产品设计》一书,以国内外仿生... 仿生设计从大自然的智慧中获得灵感,挖掘生物体形态、色彩、功能和肌理等方面的特征,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大量满足人们需求且造型优美的产品。由善本出版有限公司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20年7月出版的《仿生产品设计》一书,以国内外仿生设计案例为基点,从形态、肌理、功能等3个方面探讨了仿生设计的内涵及发展趋势,为不同领域的设计师带来了无限的灵感和惊喜。该书的编者善本出版有限公司以传播设计文化为使命,已出版200多种设计图书,并创办了BranD杂志,为设计师及设计专业师生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资料 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有限公司 仿生设计 服装结构设计 善本 传播设计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现实的网络展会设计建构与应用实现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馨欣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7期180-183,共4页
指出了在信息社会中作为永不落幕的网络虚拟展会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网络展览会的营销模式与问题缺陷,并对这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以实体展会内容为依托,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数字化网络虚拟展览馆进行了定义和特征的阐释,以... 指出了在信息社会中作为永不落幕的网络虚拟展会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网络展览会的营销模式与问题缺陷,并对这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以实体展会内容为依托,运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制作的数字化网络虚拟展览馆进行了定义和特征的阐释,以及网上展览会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模式所具有的资源贡献、无缝连接、经济组合和交互展示等优势特征,从整体建构角度为中国会展产业的网络展览会提出设计和实现的方式,主要从前台操作使用的UI视觉设计构建、后台展览业务的虚拟系统实现,以及实体展会的虚拟服务应用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其在相应内容实现上的策略与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网络展览会 设计应用 设计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设计杂志推动家具设计创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艳丽 谭玉玺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111,共11页
设计杂志是设计创新的风向标,也是全球家具产业在设计创新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推手。国际领先的设计杂志围绕出版内容国际化、在地化,展现了全球家具、家居文化特色与变革;跨界融合设计、时尚和艺术产业,精准定位,以寻求大众生活的最... 设计杂志是设计创新的风向标,也是全球家具产业在设计创新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推手。国际领先的设计杂志围绕出版内容国际化、在地化,展现了全球家具、家居文化特色与变革;跨界融合设计、时尚和艺术产业,精准定位,以寻求大众生活的最优解,追求独具品位的当代家居生活方式;采用新型的商业运营,实现编辑与读者、内容、活动的联动,线上与线下的信息联动;通过定期发布设计趋势分析,参与组织家具设计评奖等活动,加快全球家具产业的交流和创新发展,为全球家具行业树立了设计风向标,助推全球家具产业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杂志 设计传播 家具行业 创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老字号“老通城”品牌标志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天甲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89-289,共1页
设计说明:本设计是为武汉老字号品牌"老通城"进行的品牌重塑。设计一方面针对百年老字号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发掘和梳理;另一方面,从现代设计传播的角度使老品牌更加适应今天的媒体时代,树立老字号在消费者心中永恒的地位... 设计说明:本设计是为武汉老字号品牌"老通城"进行的品牌重塑。设计一方面针对百年老字号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发掘和梳理;另一方面,从现代设计传播的角度使老品牌更加适应今天的媒体时代,树立老字号在消费者心中永恒的地位。老通城标志是一副记录了老武汉和老字号的风情画,透过岁月的窗口,昔日老汉口的繁华再现,老通城正是这繁华一隅。时光流逝,很多东西都改变了,不变只有滚滚江水和儿时的味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字号品牌 品牌重塑 历史文化内涵 设计说明 武汉老字号 风情画 百年老字号 设计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图像时代的视觉编码与修辞 被引量:13
18
作者 朱永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7-70,共4页
通过对信息化时代视觉符号组合编码与语法修辞关系的分析思考,探讨了符号化视觉编码设计的语言化功能与特点,论述了组合式视觉语言结构所具有的句法和类比的意义转换机制,进而分析论证了视觉符号形义语法、语境与概念修辞对提升创造性... 通过对信息化时代视觉符号组合编码与语法修辞关系的分析思考,探讨了符号化视觉编码设计的语言化功能与特点,论述了组合式视觉语言结构所具有的句法和类比的意义转换机制,进而分析论证了视觉符号形义语法、语境与概念修辞对提升创造性艺术表达和沟通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图像时代 视觉传播设计 视觉编码 概念 修辞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