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媒介与元传播:新语境下传播符号学的学理建构 被引量:34
1
作者 赵星植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元媒介"与"元传播",近几年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国内外传播学界的一对重要范畴。梳理元媒介与元传播、元传播与元语言这两对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重新定义了元媒介与元传播。在... "元媒介"与"元传播",近几年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飞速发展,成为国内外传播学界的一对重要范畴。梳理元媒介与元传播、元传播与元语言这两对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并从传播符号学的角度重新定义了元媒介与元传播。在此基础上,依据皮尔斯符号学现象学三性原理,对元传播活动进行了重新分层,并尝试性地提出元媒介时代下传播符号学的三种具体探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媒介 传播 元语言 传播符号 符号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播符号与受众心理真实 被引量:8
2
作者 敬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38-42,共5页
符号是为传播一定的意义而使用的。国内外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介已成为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①人们感知的对象世界绝大部分是大众传播媒介用符号描述的现实世界。受众在接触媒介符号的过程中,受符号陈... 符号是为传播一定的意义而使用的。国内外大量的统计资料表明,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介已成为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①人们感知的对象世界绝大部分是大众传播媒介用符号描述的现实世界。受众在接触媒介符号的过程中,受符号陈述的影响,形成了符号化的记忆联想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真实 符号 传播符号 受众心理 大众传播媒介 情感态度 大众传播活动 大众媒介 符号意义 所指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思维符号与传播符号的哲学思考 被引量:5
3
作者 温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6-59,共4页
在信息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人类的思维符号与传播符号是传播活动中很重要的因素。思维是符号化的意识活动,思维符号是人的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反映。传播符号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 在信息传播中,任何信息都携带着意义,任何信息也都必须通过符号才能得到表达和传递。人类的思维符号与传播符号是传播活动中很重要的因素。思维是符号化的意识活动,思维符号是人的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反映。传播符号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总和,包含了意识与非意识的表达。思维符号与传播符号两类不同的符号在传播活动中显现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相互贯通的对立的同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符号 传播符号 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侠电影中武术形象生成的传播符号学阐释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柏利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8-144,共7页
武侠电影对武术的世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武侠电影作品中武术文化内涵的匮乏不利于武术形象的塑造。从传播符号学视角,对武侠电影作品中武术文本符号及其传播的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侠电影中武术动作的图像表达建构了武术形象符... 武侠电影对武术的世界传播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武侠电影作品中武术文化内涵的匮乏不利于武术形象的塑造。从传播符号学视角,对武侠电影作品中武术文本符号及其传播的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武侠电影中武术动作的图像表达建构了武术形象符号;武侠电影作品中报仇雪恨、江湖争霸、民族精神弘扬的叙事主题,以及效忠旧主、家族本位的文化表达,为武术形象的生成营造了一个低俗的文化语境,诱发了武术负面形象的产生。而武侠电影作品对民族主义的狭隘恪守,对武术文化的片面解读,导致武侠电影作品文化意义的整体缺失,不利于武术文化的世界传播。赋予武侠电影文本正确的文化意义,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民族文化的正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武侠电影 传播符号 负面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次跨越: 新科技背景下的传播符号学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思屈 臧金英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6-63,157,共9页
迄今为止,符号学已经完成了两次跨越:第一次是20世纪初,索绪尔、皮尔斯等人在工业革命背景下,跨越了语言学、逻辑学的学科分界,进入到对意义问题的普遍关切;第二次是20世纪中后期,罗兰·巴特、乌蒙勃托·艾柯等人在现代传播科... 迄今为止,符号学已经完成了两次跨越:第一次是20世纪初,索绪尔、皮尔斯等人在工业革命背景下,跨越了语言学、逻辑学的学科分界,进入到对意义问题的普遍关切;第二次是20世纪中后期,罗兰·巴特、乌蒙勃托·艾柯等人在现代传播科技和大众传媒兴起的背景下跨越了单纯的逻辑推演,进入到对大众文化的关切和现实应用。今天,符号学正经历着第三次跨越,即在5G、AI和基因工程背景下面向精神信仰重建与价值传播这一重大时代问题的再出发。本文通过梳理传播符号学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从基本理论建构、社会创新力激活与赋能文化生产三个方面,探讨了传播符号学在第三次跨越中再出发的发展态势,即:关注新科技集群时代信仰重建与价值传播问题,吸取认知科学、数字科技新成果,在精神符号学和价值传播论基础上,把传播符号学领域扩展到世界文明对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广阔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价值传播 精神符号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符号学视阈中的动漫传播理论建构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涛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7-39,共3页
本论文的研究在于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探索一种可持续的、深度的研究路径,促进中国当前的动漫学术研究摆脱资料列举和数据堆积,同时,运用"动漫传播"的小小探针,试探传播学学科的内在机理,丰富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论文在... 本论文的研究在于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探索一种可持续的、深度的研究路径,促进中国当前的动漫学术研究摆脱资料列举和数据堆积,同时,运用"动漫传播"的小小探针,试探传播学学科的内在机理,丰富中国传播学的本土化研究。论文在传播符号学视阈中,建立动漫传播的符号学基本假设,确定动漫传播的关键概念,探查动漫符号的传播规律并探讨了动漫传播符号学研究方法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动漫传播 传播理论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符号:语义赋值与语义契约 被引量:3
7
作者 翟杰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50-52,共3页
使用符号是传播现象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对传播符号的研究也是我们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作者以传播学家在传播符号研究方面所得到的一系列成果为基础,对传播符号的语义赋值、文化承载问题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了分析,总结了... 使用符号是传播现象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对传播符号的研究也是我们理解人类传播现象的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作者以传播学家在传播符号研究方面所得到的一系列成果为基础,对传播符号的语义赋值、文化承载问题以及相关的问题作了分析,总结了传播符号理论的一些基本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语义赋值 语义契约 意义 文化承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的权力之争——论传播符号的崇拜与贬抑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爱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4-147,共4页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多种符号积累和沉淀的产物。符号的基本功能在于表征(representation),各种不同的符号承载了文化的不同含义。晚近的"文化研究",强调文化是意义的生产和解释,由此特别注重语言和符... 文化作为人类社会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是多种符号积累和沉淀的产物。符号的基本功能在于表征(representation),各种不同的符号承载了文化的不同含义。晚近的"文化研究",强调文化是意义的生产和解释,由此特别注重语言和符号在文化中的中心地位。人作为符号的动物,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对不同的符号产生崇拜,而每一次媒介以及传播符号、传播方式的革命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变化和影响。论文阐述了文化传播史上的符号崇拜与贬抑,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文化权力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权力 传播符号 崇拜 贬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播符号美的提炼 被引量:1
9
作者 曾耀农 王基良 《当代传播》 2004年第5期20-24,共5页
引入符号学的理论,使传播学的研究获得了更广的途径与方式。对传播符号的界定、传播符号的 传播规律及审美、传播符号美的提炼等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传播的有效性的研究。
关键词 传播符号 审美 传播规律 传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博时代与传播符号学的媒介转向 被引量:3
10
作者 赵星植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4,共6页
当今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以媒介技术改变为主导的赛博时代。以“媒介化的意义”为核心的传播符号学,正是在这一语境下拓新研究视域与方法。经过21世纪以来近二十年的发展,传播符号学在一系列前沿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突破:从元媒介与传播... 当今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以媒介技术改变为主导的赛博时代。以“媒介化的意义”为核心的传播符号学,正是在这一语境下拓新研究视域与方法。经过21世纪以来近二十年的发展,传播符号学在一系列前沿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突破:从元媒介与传播重新定义“媒介即信息”的新内涵;从“媒介自涉”追问媒介对社群文化的重要影响;结合如控制论、信息论、生物学等共同关注“意义与传播”问题的交叉学科,建构具有普适性意义的媒介本体论,关注赛博空间中多维度的意义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元媒介 媒介自涉 赛博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与符号学:融合与发展——“2016年传播符号学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晓丽 饶广祥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2-152,共1页
2016年7月4—5日,2016年四川大学传播符号学高层论坛在四川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联合主办。这是国内首次以"传播学与符号学"为主题的会议,全国80多位参会者参会。会... 2016年7月4—5日,2016年四川大学传播符号学高层论坛在四川大学举行,这次会议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分会联合主办。这是国内首次以"传播学与符号学"为主题的会议,全国80多位参会者参会。会议围绕着"传播学与符号学:融合与发展",具体讨论了传播学与符号学学术范畴与学理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高层论坛 传播 综述 四川大学 新闻学院 文艺理论 学术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符号学:理论、应用与方法——第一届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玮 蒋晓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151,共1页
2015年7月3—5日,"第一届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办。国际符号学会会长Paul Cobley教授、纽约州立大学James Jakób Liszka教授、台湾大学蔡秀枝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丁尔苏教授、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中外文... 2015年7月3—5日,"第一届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办。国际符号学会会长Paul Cobley教授、纽约州立大学James Jakób Liszka教授、台湾大学蔡秀枝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丁尔苏教授、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高建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南京大学丁和根教授、北京大学龚鹏程教授、四川大学蒋晓丽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陈卫星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陈剑澜教授等人参加会议并做了大会报告或评议。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传播符号学受到了众多专家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国际符号学会 香港岭南大学 理论学会 龚鹏程 台湾大学 南京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陈剑 赵毅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报副刊传播符号视觉化的表征、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1
13
作者 程磊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8期85-91,共7页
受到消费主义与新媒介技术的影响,读图时代的晚报副刊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从表现形式上看,副刊多频率地运用各式图片与形象构图传播信息,视觉化趋势增强;图片专版大放异彩,摄影文学则为副刊视觉传播开拓了更深广的领域。另一方面... 受到消费主义与新媒介技术的影响,读图时代的晚报副刊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方面,从表现形式上看,副刊多频率地运用各式图片与形象构图传播信息,视觉化趋势增强;图片专版大放异彩,摄影文学则为副刊视觉传播开拓了更深广的领域。另一方面,从承载内容上看,快餐式的视觉文化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副刊文学性的消解、受众参与性的式微与思想性的解构。副刊视觉化传播的主流应是融合时代性、文艺性与思想性的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报副刊 传播符号视觉化 视觉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电影教育的传播符号深度解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5-97,共3页
影视艺术,已经成为后现代社会中由文化意象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最具感召力的视听手段。中国式电影教育则在这种最具感召力的视听手段产生、发展、传播过程之中举足轻重。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辉映下的中国式电影教育传播符号,已经成为一种标... 影视艺术,已经成为后现代社会中由文化意象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最具感召力的视听手段。中国式电影教育则在这种最具感召力的视听手段产生、发展、传播过程之中举足轻重。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辉映下的中国式电影教育传播符号,已经成为一种标志着中国文化软实力象征,与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关键指标。中国式电影教育传播符号表象性繁杂、象征性丰富、意象性深远,由中国式映像视界所展现的中国式电影教育传播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教育 传播符号 视听手段 深度解析 电影符码 后现代社会 传播过程 影视艺术 表象性 文化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研究与“走转改”——读《大众传播符号研究》有感
15
作者 李彬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9-110,共2页
曾庆香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大众传播符号研究》,拟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付梓。本书将静水深流的符号学理与波涌浪翻的中国实践有机融合,基于问题意识以及具体的社会传播现象进行学术探讨,揭示内在的联系,阐发普遍的规律。... 曾庆香副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大众传播符号研究》,拟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付梓。本书将静水深流的符号学理与波涌浪翻的中国实践有机融合,基于问题意识以及具体的社会传播现象进行学术探讨,揭示内在的联系,阐发普遍的规律。本文由此反思了当下由于学科膨胀带来的从理论到方法的一些"乱象",希望有助于扭转空疏学风,脚踏实地"走转改",以体现新闻学人的文化自觉与学术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中国实践 “走转改” 学术自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卫视《何乐不为》栏目传播符号特征研究
16
作者 郭缨 李娜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5期72-73,共2页
2011年1月,河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真人秀节目《何乐不为》,掀起了婚恋交友节目新一轮的收视热潮。该节目凭借全新的规则、超快的节奏、丰富的舞台变化,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何乐不为》以节目的传播符号特征为原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11年1月,河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真人秀节目《何乐不为》,掀起了婚恋交友节目新一轮的收视热潮。该节目凭借全新的规则、超快的节奏、丰富的舞台变化,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何乐不为》以节目的传播符号特征为原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若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则还需探索新的有力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卫视 《何乐不为》 传播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宫怨诗传播符号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宁宁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6-211,共6页
中国古代宫怨诗传播符号大致分为人物符号与非人物符号两大类。宫怨诗作者将其要表达的内容与特定符号进行置换,宫怨诗读者则借助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与约定俗成,正确地将某种关联还原出来。异质文化语境中,中国古代宫怨诗传播符号体现... 中国古代宫怨诗传播符号大致分为人物符号与非人物符号两大类。宫怨诗作者将其要表达的内容与特定符号进行置换,宫怨诗读者则借助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与约定俗成,正确地将某种关联还原出来。异质文化语境中,中国古代宫怨诗传播符号体现出共享性特征;同质文化语境中,则体现出差异性特征。宫怨诗借助特定的传播符号,向世人传递以男权、皇权为核心的男尊女卑和君尊臣卑观念,以及温柔敦厚的文学批评传统,这些正是中国古代宫怨诗作者与读者共同的文化归宿和价值观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怨诗 传播符号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符号学: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被引量:21
18
作者 彭佳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6,共11页
传播符号学是费斯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将符号学正式引入传播学之后形成的研究范畴,在其被自觉地建立起来之前,有着较长的"史前史",尤其是巴尔特将符号研究从语言转向其他媒介的符号之意义生产时,传播学与符号学的交叉研究就已... 传播符号学是费斯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将符号学正式引入传播学之后形成的研究范畴,在其被自觉地建立起来之前,有着较长的"史前史",尤其是巴尔特将符号研究从语言转向其他媒介的符号之意义生产时,传播学与符号学的交叉研究就已然展开。传播学者们自觉地以传播学为本体、以符号学模式为路径而展开的理论建构,发生在符号学的"生物学转向"之后。符号学作为一门"学说"而非"学科",因其和传播学共同经历的范式演变和共有的文化传播批判机制而得以结合:在从结构主义转向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传播符号学从以信息和文本为中心,转向了对传播过程中的差异性和对话性的研究,并将偶然性、风险性等动态要素纳入了对系统的考察,从而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研究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学术史 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真相”时代传播符号的“意义契约”重建 被引量:12
19
作者 胡易容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2-129,共8页
若要对西方世界“后真相”时代诸观念提供一种有效的理论回应,研究者应回到述真的基础结构来阐述“后真相”的核心特质——“后真相”现象隐含的重大理论问题是,当今求“真”问题的主要对立范畴由“谬”向“伪”发生转向。对新媒体语境... 若要对西方世界“后真相”时代诸观念提供一种有效的理论回应,研究者应回到述真的基础结构来阐述“后真相”的核心特质——“后真相”现象隐含的重大理论问题是,当今求“真”问题的主要对立范畴由“谬”向“伪”发生转向。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后真相”须作更辩证的考察。它一方面造成了众声喧哗与真相迷失,同时也隐含了新语境下传播求真的线索。若将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置入当今语境,须在其“是”(being)与“似”(seeming)的二元基础上增加“施”(intention)这一主体性维度,从而构筑“对象”“表象”“意向”的完整述真模型。进而可推演出,以“诚”为基础的“意义契约”将是处置当今“后真相”时代传播求真的普遍有效符号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真相 传播符号 格雷马斯方阵 意义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符号与电化教育
20
作者 许雄 徐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6期75-78,共4页
人类在信息的海洋中,无不每时每刻进行传播活动,有传播就必有符号相伴随。作为传播的特殊形式的教育传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传播符号和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手段,给教育特别是电化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推动... 人类在信息的海洋中,无不每时每刻进行传播活动,有传播就必有符号相伴随。作为传播的特殊形式的教育传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传播符号和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手段,给教育特别是电化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今天我们研究电化教育不能不涉及到“传播符号”。只有了解传播符号的性质,认识它的作用,研究它的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传播功能,以便进一步提高电化教育的传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电化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