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元媒介与元传播:新语境下传播符号学的学理建构 |
赵星植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4
|
|
2
|
大众传播符号与受众心理真实 |
敬蓉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8
|
|
3
|
关于思维符号与传播符号的哲学思考 |
温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4
|
武侠电影中武术形象生成的传播符号学阐释 |
王柏利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9
|
|
5
|
第三次跨越: 新科技背景下的传播符号学 |
李思屈
臧金英
|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6
|
传播符号学视阈中的动漫传播理论建构 |
李涛
|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7
|
传播符号:语义赋值与语义契约 |
翟杰全
|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8
|
文化的权力之争——论传播符号的崇拜与贬抑 |
张爱凤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9
|
论传播符号美的提炼 |
曾耀农
王基良
|
《当代传播》
|
2004 |
1
|
|
10
|
赛博时代与传播符号学的媒介转向 |
赵星植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1
|
传播学与符号学:融合与发展——“2016年传播符号学高层论坛”会议综述 |
蒋晓丽
饶广祥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2
|
传播符号学:理论、应用与方法——第一届文化与传播符号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李玮
蒋晓丽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2
|
|
13
|
晚报副刊传播符号视觉化的表征、影响与对策 |
程磊
|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
2014 |
1
|
|
14
|
中国式电影教育的传播符号深度解析 |
刘仁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5
|
学术研究与“走转改”——读《大众传播符号研究》有感 |
李彬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6
|
河南卫视《何乐不为》栏目传播符号特征研究 |
郭缨
李娜
|
《电影评介》
|
2011 |
0 |
|
17
|
中国古代宫怨诗传播符号的文化认同 |
张宁宁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2
|
|
18
|
传播符号学:一个学术史的考察 |
彭佳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1
|
|
19
|
“后真相”时代传播符号的“意义契约”重建 |
胡易容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2
|
|
20
|
传播符号与电化教育 |
许雄
徐红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