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传播符号学的人文地理纪录片符号叙事研究——以纪录片《大河之北》为例
1
作者 朱宝强 郭洪渊 《传媒论坛》 2025年第1期68-70,共3页
通过对人文地理纪录片《大河之北》的视觉和听觉符号表达及其叙事策略的分析,探讨此类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和影响力。对《大河之北》的视听符号表达方法以及其时间轴叙事、地点叙事、人物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其是如何通过视听手... 通过对人文地理纪录片《大河之北》的视觉和听觉符号表达及其叙事策略的分析,探讨此类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的创新和影响力。对《大河之北》的视听符号表达方法以及其时间轴叙事、地点叙事、人物叙事策略进行探讨,分析其是如何通过视听手段增强纪录片的叙事效果以及如何构建纪录片的整体结构与叙事逻辑。总结《大河之北》对于同类型人文地理纪录片创作的启示,以期为相关创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人文地理纪录片 符号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符号学视域下当代青年网络亚文化探究——以“电子木鱼”现象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易霏 朱晓凯 《传媒论坛》 2024年第2期69-71,共3页
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中认为:“符号是我们看社会的透镜”。当前,网络用户使用“电子木鱼”积累“赛博功德”的社会现象已引发广泛关注。从传播符号学角度对以“电子木鱼”为表征的当代网络青年亚文化进行探究,有利于了解时下中国青... 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中认为:“符号是我们看社会的透镜”。当前,网络用户使用“电子木鱼”积累“赛博功德”的社会现象已引发广泛关注。从传播符号学角度对以“电子木鱼”为表征的当代网络青年亚文化进行探究,有利于了解时下中国青年群体的价值认知与精神状态以及网络亚文化的特征。当代青年在网络空间中敲动的“电子木鱼”不同于宗教活动,是一种独具特色的青年亚文化,具有泛娱乐化与消费性的特点,带有游戏化的表演色彩。同时,它承担了网络“避难所”与社交货币的作用,让青年群体完成在网络世界中的自我修复与关系勾连,并最终投射在现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传播符号 “电子木鱼”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博时代与传播符号学的媒介转向 被引量:3
3
作者 赵星植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4,共6页
当今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以媒介技术改变为主导的赛博时代。以“媒介化的意义”为核心的传播符号学,正是在这一语境下拓新研究视域与方法。经过21世纪以来近二十年的发展,传播符号学在一系列前沿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突破:从元媒介与传播... 当今人类社会正在步入以媒介技术改变为主导的赛博时代。以“媒介化的意义”为核心的传播符号学,正是在这一语境下拓新研究视域与方法。经过21世纪以来近二十年的发展,传播符号学在一系列前沿问题的研究上取得了新突破:从元媒介与传播重新定义“媒介即信息”的新内涵;从“媒介自涉”追问媒介对社群文化的重要影响;结合如控制论、信息论、生物学等共同关注“意义与传播”问题的交叉学科,建构具有普适性意义的媒介本体论,关注赛博空间中多维度的意义生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元媒介 媒介自涉 赛博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电影教育的传播符号深度解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5-97,共3页
影视艺术,已经成为后现代社会中由文化意象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最具感召力的视听手段。中国式电影教育则在这种最具感召力的视听手段产生、发展、传播过程之中举足轻重。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辉映下的中国式电影教育传播符号,已经成为一种标... 影视艺术,已经成为后现代社会中由文化意象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最具感召力的视听手段。中国式电影教育则在这种最具感召力的视听手段产生、发展、传播过程之中举足轻重。中华文明与中华文化辉映下的中国式电影教育传播符号,已经成为一种标志着中国文化软实力象征,与文化软实力输出的关键指标。中国式电影教育传播符号表象性繁杂、象征性丰富、意象性深远,由中国式映像视界所展现的中国式电影教育传播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教育 传播符号 视听手段 深度解析 电影符码 后现代社会 传播过程 影视艺术 表象性 文化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卫视《何乐不为》栏目传播符号特征研究
5
作者 郭缨 李娜 《电影评介》 2011年第15期72-73,共2页
2011年1月,河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真人秀节目《何乐不为》,掀起了婚恋交友节目新一轮的收视热潮。该节目凭借全新的规则、超快的节奏、丰富的舞台变化,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何乐不为》以节目的传播符号特征为原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2011年1月,河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全新真人秀节目《何乐不为》,掀起了婚恋交友节目新一轮的收视热潮。该节目凭借全新的规则、超快的节奏、丰富的舞台变化,迅速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何乐不为》以节目的传播符号特征为原则,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若要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则还需探索新的有力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卫视 《何乐不为》 传播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戴在角色身上的信息传达——浅谈《疯狂的石头》中角色服饰的传播符号意义
6
作者 潘璐 《中国传媒科技》 2012年第03X期188-189,共2页
人类拥有最完整的符号体系。除去语言这一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还有很多非语言符号在各种信息的传达和暗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其中最常见的可能就是服饰了,它们只是一些细节,却可以传达暗示诸多信息。信息的传达不一定非要靠语言... 人类拥有最完整的符号体系。除去语言这一人类最基本的符号体系,还有很多非语言符号在各种信息的传达和暗示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其中最常见的可能就是服饰了,它们只是一些细节,却可以传达暗示诸多信息。信息的传达不一定非要靠语言,靠肢体,它们也可以被穿戴在身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服饰 信息 传达 暗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符号学视域下网络电影的价值面向——以《灵魂摆渡·黄泉》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彭翠 毕光明 《长江文艺评论》 2020年第5期52-59,共8页
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经济和不断提升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题材各异的网络电影正以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和日益优化的网络环境打造着全新的商业模式。而且由于它们不受播出时间、地点、长度乃至广告干扰,所以正日益占据广大受众的休闲时间并... 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经济和不断提升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题材各异的网络电影正以其强大的传播优势和日益优化的网络环境打造着全新的商业模式。而且由于它们不受播出时间、地点、长度乃至广告干扰,所以正日益占据广大受众的休闲时间并渐渐介入其精神世界。显然,面对不同受众的精神世界,质量把关人就变得极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传播优势 文化自信 播出时间 网络电影 休闲时间 互联网 质量把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听传播符号编码与解码的演进逻辑 被引量:1
8
作者 徐凌 孙愈中 《新闻论坛》 2022年第1期44-46,共3页
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各种新的视听产品采制设备和终端不断增多,这对人们接收视听信息的渠道、平台、过程和行为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视听传播符号编码与解码的变化,又与当下视听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有很大的关系。... 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使各种新的视听产品采制设备和终端不断增多,这对人们接收视听信息的渠道、平台、过程和行为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视听传播符号编码与解码的变化,又与当下视听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有很大的关系。本文认为,决定视听传播符号编码与解码持续演进的逻辑,除了大屏产品和小屏产品的继承与发展、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的迭代与多元外,还有收看习惯和阅读兴趣的转向与迎合等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媒体 传播符号 编码与解码 产品迭代 演进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播符号学的多维标识符号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9
作者 熊微 胡晨旭 《创意与设计》 2023年第3期91-98,共8页
本文通过对“传播符号学”的概念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梳理,以2021年日本标识设计奖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剖析日本及世界主流的标识传达设计现状及在创新过程中体现的新思想,探究获奖作品深层次设计方法内涵的具象化表现,归纳总结在现代设计... 本文通过对“传播符号学”的概念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梳理,以2021年日本标识设计奖获奖作品为研究对象,剖析日本及世界主流的标识传达设计现状及在创新过程中体现的新思想,探究获奖作品深层次设计方法内涵的具象化表现,归纳总结在现代设计环境中如何进行创新性的对接、归纳与整合,提出现代标识符号的创新设计新方法、新思路,总结归纳出虚拟跨界、载体消除、多维互联、点阵叠加四种创新设计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识符号 创新构建方法 传播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融媒体中心符号传播的价值和特征
10
作者 卢剑锋 《中国传媒科技》 2024年第11期103-106,115,共5页
【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县域特色深度融合的规律。【方法】本文使用符号学方法研究县域符号的内涵,说明县级融媒体中心符号传播的价值,收集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产品和服务信息中与地方形象有关的各种符号素材,如... 【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索县级融媒体中心与县域特色深度融合的规律。【方法】本文使用符号学方法研究县域符号的内涵,说明县级融媒体中心符号传播的价值,收集县级融媒体中心内容产品和服务信息中与地方形象有关的各种符号素材,如涉及地方特色文化、历史传统、地理环境、产业优势等方面的符号素材等,再对主要符号素材进行解析和分类,深入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符号传播的特征,以期得到规律性的结果,从而印证结论。【结果/结论】县级融媒体中心要发挥塑造地方形象和品牌、传播地方文化的作用,应用符号传播、打造强符号是一个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 符号传播 内涵 价值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告摄影的商品符号传播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鹏 丁汶琦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4年第9期89-91,共3页
广告摄影的本质是传播商品信息与品牌含义,是一种包含商品行为与精神生产为一体的复杂符号意义活动。“传播”作为广告摄影的基本表意方式,同时也扮演着广告摄影内部商业模式传递的产业逻辑。本文针对广告摄影的摄影脚本、摄影模特、摄... 广告摄影的本质是传播商品信息与品牌含义,是一种包含商品行为与精神生产为一体的复杂符号意义活动。“传播”作为广告摄影的基本表意方式,同时也扮演着广告摄影内部商业模式传递的产业逻辑。本文针对广告摄影的摄影脚本、摄影模特、摄影作品接收者三个角度概括了广告摄影中商品和文化的符号构建和传播过程,探寻广告摄影与接收者相适应的文本身份,促进广告摄影商业传播属性更好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摄影 商品符号含义 符号传播 文本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故宫文创的符号化设计及传播研究
12
作者 郑心怡 《艺术科技》 2024年第2期164-166,170,共4页
目的:近几年,故宫文创产品充分挖掘明清时期皇家文化的精髓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出了一批网红爆款。在文创产品中,符号化设计影响着其各个方面。文章以故宫文创为例,研究其在数字时代如何慢慢成为焦点... 目的:近几年,故宫文创产品充分挖掘明清时期皇家文化的精髓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推出了一批网红爆款。在文创产品中,符号化设计影响着其各个方面。文章以故宫文创为例,研究其在数字时代如何慢慢成为焦点,如何在符号化传播中形成文化传播。方法:从符号学及符号学设计的定义和理论出发,通过分析故宫文创的符号运用,研究其符号选择及设计,并阐述故宫文创在数字时代的新型媒体形式下如何利用符号化来传播。结果: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故宫文创主要采用符号化设计的文化传播、通过“萌文化”方式将传统文化推向大众、数字化重构文创产品传播途径等方式实现有效传播。同时,探讨数字时代历史和文化符号化传播的新思路、新方法。结论:故宫文创产品的设计不只是在创意层面的发挥,更多的是沿着故宫5000年的历史脉络,发掘深藏的故宫文化元素,将其作为符号进行设计、传播并不断发展,通过丰富的创意营销、与AR/VR相结合等方式,将中华文化传承下去,塑造出鲜活、年轻、接地气的品牌形象,打造网络时代的超级文化IP。希望通过研究,为数字时代其他文创产品的设计与传播提供借鉴,并运用在未来的文创产品开发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故宫文创 符号化设计 符号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时代的视觉符号传播——解读纪录片《Helvetica》 被引量:2
13
作者 洪缨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53-53,55,共2页
以英文字体Helvetica为媒介,用不同的评判标准折射时代演变对以文字为基本元素的视觉符号产生的深刻影响以及视觉符号所折射出的时代演变的特征。
关键词 信息时代 视觉符号传播 Helvetica 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性视域下戏剧类微信公众号的艺术传播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卫池 陈相雨(指导) 《艺术科技》 2021年第4期133-134,共2页
本文以传播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微信公众号文本生产的符号性在戏剧艺术推广中的传播逻辑与意义的建构过程。特定微信公众号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它通过信息生产活动建构意义,受众则通过符号解读和理解意义。戏剧类微信公众号借助文... 本文以传播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微信公众号文本生产的符号性在戏剧艺术推广中的传播逻辑与意义的建构过程。特定微信公众号是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体,它通过信息生产活动建构意义,受众则通过符号解读和理解意义。戏剧类微信公众号借助文本生产活动的符号性,完成“意义的联合”及“使用意义”的交流,较好规避戏剧程式符号的规约性抬升的传播门槛。基于“共同话题”与“共情话语”的强联系属性,微信公众号成为戏剧艺术走进社会受众日常生活、公众文化场域的有效媒介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艺术 微信公众号 艺术传播 传播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的仪式符号传播——以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煜 《阴山学刊》 2012年第3期77-80,共4页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仪式活动既是承载蒙古民族文化信息的符号,更是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提升和宣扬了蒙古族文化精神。仪式活动是蒙古民族文化的贮存器。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运用大量的蒙古族仪式符号,表现了...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中,仪式活动既是承载蒙古民族文化信息的符号,更是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媒介,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提升和宣扬了蒙古族文化精神。仪式活动是蒙古民族文化的贮存器。电视剧《东归英雄传》中运用大量的蒙古族仪式符号,表现了仪式对于一个族群的重要性。在文化共享的过程中,仪式成为维系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塑造群体认同感的文化象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题材电视剧 仪式符号传播 《东归英雄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记忆的符号传播与精神寄寓的文化表达——再论“新写实”
16
作者 聂茂 《云梦学刊》 2006年第3期83-87,共5页
“新写实”的创作主体试图苦心经营出一个“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但实际看到的却是一切“生存空间都已经被集体意志所侵蚀、所消解化了”。他们共同努力,用“人民记忆”抵抗第一世界的“话语渗透”和本土文明的“自茧行为”。这个时期... “新写实”的创作主体试图苦心经营出一个“普通百姓的生存空间”,但实际看到的却是一切“生存空间都已经被集体意志所侵蚀、所消解化了”。他们共同努力,用“人民记忆”抵抗第一世界的“话语渗透”和本土文明的“自茧行为”。这个时期的经典文本虽然隐喻着创作主体的生存“尴尬”,但也寄寓着作者透过文化生产对权力场域“反抗”的精神指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记忆 符号传播 文化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视阈下电影符号意义建构 ——以《楚门的世界》为例
17
作者 王江珹 《传媒论坛》 2021年第13期107-109,共3页
电影《楚门的世界》自上映便因深刻的符号隐喻、对于媒介环境反思的生动呈现而被奉为经典.本文立足传播学视角,切入电影叙事的符号分析,从人物符号、声音符号和场景符号等进行传播解析,揭示符号传播体系控制下的主体弱化,并力求深挖多... 电影《楚门的世界》自上映便因深刻的符号隐喻、对于媒介环境反思的生动呈现而被奉为经典.本文立足传播学视角,切入电影叙事的符号分析,从人物符号、声音符号和场景符号等进行传播解析,揭示符号传播体系控制下的主体弱化,并力求深挖多重真实下的异化迷思.从现实出发,反思当下,探索媒介环境背景下的人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符号 《楚门的世界》 符号传播 媒介隐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前姜尚形象接受传播考论
18
作者 王渭清 赵磊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姜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在历代接受中不断被解读重构,形成了多维立体的形象内涵。历史的姜尚在不同时代的多个面向,折射了文人心态的时代特征;文学的姜尚在士不遇、隐逸和神异化三种文本中折射出文学传播对人格价值的形塑作用;文化... 姜尚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人,在历代接受中不断被解读重构,形成了多维立体的形象内涵。历史的姜尚在不同时代的多个面向,折射了文人心态的时代特征;文学的姜尚在士不遇、隐逸和神异化三种文本中折射出文学传播对人格价值的形塑作用;文化传播符号层面的姜尚在军事才能和隐士情结上双向延伸,使得姜尚形象内涵趋于稳定。分析姜尚的历史、文学、文化形象,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历史人物的丰富内涵,理解历史人物在后世传播变迁的原由,推动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尚 历史人物 文学形象 文化传播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号传播视角下参与式文创模式设计方法探索——以花砖文创服务设计为案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涛 孙超 卜俊 《设计艺术研究》 2022年第5期75-79,共5页
探索一种以参与式为核心,邀请一般用户进行文创符号创作、解释和传播的文化创新模式。首先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明确文创符号传播的模式,提出参与式下文创模式的两个关键问题,包括文创符号设计门槛的问题以及文创符号传播过程中意义偏离... 探索一种以参与式为核心,邀请一般用户进行文创符号创作、解释和传播的文化创新模式。首先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明确文创符号传播的模式,提出参与式下文创模式的两个关键问题,包括文创符号设计门槛的问题以及文创符号传播过程中意义偏离的问题,并在符号传播学指导下提出两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方法 。其次进行以闽南花砖文化为领域的文创模式设计实践,实践通过花砖文化素材库和花砖文创服务的建立,探讨了“大众设计”和“专家设计”之间理想的符号传播模式。最后通过设计实践证明了参与式文化创新模式里两个关键问题的重要性,得出在符号传播学下解决上述关键问题能有效提高文创模式中符号建立的效率和符号传播的准确性以及有效性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参与式 文创模式 符号传播 花砖文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媒介传播的转向与未来:从符号传播回归具身传播 被引量:12
20
作者 于晓梅 张业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18,32,共7页
符号传播是体育媒介传播的主要形式,但其固有的“离身性”特点使其在智能技术加持下的新的体育媒介传播实践中,对于体育核心知识的传播存在困境。体育符号传播的实践困境主要表现在其“显明性”与体育技能知识的“默会性”特点产生张力... 符号传播是体育媒介传播的主要形式,但其固有的“离身性”特点使其在智能技术加持下的新的体育媒介传播实践中,对于体育核心知识的传播存在困境。体育符号传播的实践困境主要表现在其“显明性”与体育技能知识的“默会性”特点产生张力,“意识主体”层面的沟通难以满足体育精神“身体主体”的传播需求,形成的“话语实践”与体育意义“身体实践”传播需求存在矛盾。从身体现象学出发,认为身体是体育运动原初经验的来源,是体育认知的主体以及能够沟通他者亲历体育的意义。基于身体属性的体育具身传播能实现体育内容深层次传播,弥补体育媒介传播场景中体育符号传播的“断裂”,优化体育传播效果。继而从媒介、内容、主体间性方面提出未来体育媒介传播的发展路径:从以符号为媒向以身体为介过渡;从传播体育知识到挖掘体育经验;从以“主体”为中心到重视传播场域中的“他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媒介传播 符号传播 具身传播 体育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