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智化背景下纪录片的叙事创新与传播生态重构
1
作者 吴鑫丰 戴硕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79-82,共4页
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重构纪录片的创作逻辑、生产模式与传播生态。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浙传论坛系统探讨了纪录片在技术革命演进中的创新实践与理论突破。在叙事创新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虚拟现实等技术催生了虚实交... 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深刻重构纪录片的创作逻辑、生产模式与传播生态。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浙传论坛系统探讨了纪录片在技术革命演进中的创新实践与理论突破。在叙事创新层面,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虚拟现实等技术催生了虚实交织的叙事形态。全球众包写作、数字建模复原技术深刻改变了纪录片创作与生产方式。算法推送和跨文化传播重构了内容触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纪录片 叙事创新 传播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科技传播生态系统效能提升的协同路径研究——基于fsQCA方法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张坚 黄琨 刘雪莲 《研究与发展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7-170,共14页
构筑与国际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对应链接的区域科技传播生态系统,是新时期深化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融媒体的视角,利用组态思维和fsQCA方法研究区域科技传播生态系统中多要素前因条件对系统效能提升的多元并发协同路径。... 构筑与国际和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对应链接的区域科技传播生态系统,是新时期深化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融媒体的视角,利用组态思维和fsQCA方法研究区域科技传播生态系统中多要素前因条件对系统效能提升的多元并发协同路径。研究发现:区域科技传播生态系统各前因条件“多重并发”、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持,从而实现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和科技传播绩效的双重提升。实现高区域科技创新绩效的多要素互动组态包括产业创新驱动型、传播渠道驱动型和传播服务驱动型3类,实现高区域科技传播绩效的多要素互动组态包括传播渠道和交流复合驱动型、传播渠道和人才复合驱动型2类,产生非高区域科技创新绩效和非高区域科技传播绩效的组态分别各存在1类。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科技传播生态系统效能前因要素协同联动机制的相关成果,为夯实科技传播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作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科技传播 传播生态 协同路径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型媒体:未来传播生态的元媒介 被引量:1
3
作者 喻国明 滕文强 《现代出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8,73,共10页
平台型媒体构建的关键词是结构开放、功能整合和生态重组,平台型媒体作为元媒介,赋能媒体演进的基本范式从“媒体形态竞争”转向“生态位争夺”,从“信息传播”转向“认知建构”,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平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 平台型媒体构建的关键词是结构开放、功能整合和生态重组,平台型媒体作为元媒介,赋能媒体演进的基本范式从“媒体形态竞争”转向“生态位争夺”,从“信息传播”转向“认知建构”,从“工具理性”转向“价值理性”。平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媒体连接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基础性、动态化、广泛渗透的特征,媒体演化逻辑也从“去组织化”过渡到“再组织化”,平台型媒体以“组织—连接”的方式成为社会的操作系统和底层逻辑。在新传播生态中,主流媒体和平台型媒体通过角色转型形成价值联系,通过价值交换和互惠形成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型媒体 元媒介 媒体演进 传播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向当下:数字民俗传播生态建构的理论意义与活化路径
4
作者 曹志伟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20,共13页
近年来,数字媒体技术与民俗深度融合,不仅为民俗突破传统活化范式的窠臼创造了机遇,也为民俗新生与再造提供了实践路径。从民俗理论的视角厘清媒介、俗民、民俗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发掘数字与民俗之间的融合切口,系统建构数字民俗传播生... 近年来,数字媒体技术与民俗深度融合,不仅为民俗突破传统活化范式的窠臼创造了机遇,也为民俗新生与再造提供了实践路径。从民俗理论的视角厘清媒介、俗民、民俗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发掘数字与民俗之间的融合切口,系统建构数字民俗传播生态,是民俗能够真正持续“朝向当下”的重要探索方向。为此,不仅需要关注作为文化传播新领域的“数字乡土”,还需明确数字民俗传播生态建构的逻辑与扩布边界,以此找到通过数字建构、数字聚合、数字赋新、数字控制、数字融合等多维度实现民俗创新活化的实践路径与传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民俗 传播生态 生态建构 多元活化 朝向当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码”符号的传播生态学考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曹进 李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2-149,共8页
基于传播生态学,探究二维码环境对传播生态的扰动与构建、技术与范式融合重构网民社会行为,以及二维码传播生态对实在社会的影响。二维码含蕴的海量信息、链接的虚拟世界、实现的电子支付既体现了媒介的再延伸,也表征了人与机器的共同... 基于传播生态学,探究二维码环境对传播生态的扰动与构建、技术与范式融合重构网民社会行为,以及二维码传播生态对实在社会的影响。二维码含蕴的海量信息、链接的虚拟世界、实现的电子支付既体现了媒介的再延伸,也表征了人与机器的共同延伸。其表意的“现代神话”构建了符号的技术逻辑、审美视觉、意义生产,也重塑了传播生态与网络消费行为。二维码改变了符号占有与交换规则,压缩与扩张了符号空间、联结着真实与虚拟社会、勾连着实在与虚拟环境,在大量存储各类符号的同时,又在释放被压缩的人类信息或消费活动,风格迥异的二维码拓展了传播范式、维系着新的传播逻辑。二维码作为重要的个人身份信息载体与电子消费介质,亟须建立二维码信息核查、安全支付机制和监管体系,完善二维码的安全与隐私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生态 二维码 符号 传播范式 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根情结的异化:底层社会传播生态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春雷 易小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2-37,共6页
本文以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以底层社会为视角,通过分析草根情结在底层社会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中的异化表象,考察媒介化社会视域下底层社会传播生态对草根情结异化的深刻影响,揭示出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底层社... 本文以弗洛姆的异化理论为基础,以底层社会为视角,通过分析草根情结在底层社会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中的异化表象,考察媒介化社会视域下底层社会传播生态对草根情结异化的深刻影响,揭示出相互协调、良性互动的底层社会传播生态对于纾解阶层情绪、应对风险社会的重要性。文章认为社会转型时期结构断裂、功能落魄的底层社会传播生态成为草根情结异化的重要场域,这一生态中的大众传媒则起到了直接的催化作用。因此建构良好的底层社会传播生态成为规避草根情结异化的重要保证,而媒介作为"社会公器"理应在纾解草根负面情绪、草根理性启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根情结 异化 底层社会 传播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科“名刊、名栏”的学术传播生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燕 黄鹏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2-64,共3页
关键词 生态分析 学术传播 学术期刊 竞争态势 传播生态 办刊质量 教育部 新格局 期刊界 新目标 第一批 竞争力 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传播生态及其对乡村治理的影响——以J市的田野调查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蒋旭峰 崔效辉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84,140,共7页
现代国家权力合法性确立、权力行使离不开大众传播。目前,我国乡村大众传播生态是不平衡的,真正的大众媒体是电视。与电视相比,印刷类媒体在乡村的影响要小得多。这种不平衡性的大众传媒生态对政府的乡村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 现代国家权力合法性确立、权力行使离不开大众传播。目前,我国乡村大众传播生态是不平衡的,真正的大众媒体是电视。与电视相比,印刷类媒体在乡村的影响要小得多。这种不平衡性的大众传媒生态对政府的乡村治理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与政治多个层面。要想应对这种由于传播生态变迁而带来的挑战,政府的乡村治理政策理应做出相应的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 传播生态 乡村治理 组织传播 人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莱姆病传播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孙毅 许荣满 +2 位作者 郭天宇 曹务春 张泮河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0-93,共4页
关键词 莱姆病 传播生态 传播模式 宿主动物 媒介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传媒业新的传播生态——2008年重大事件报道的新闻学盘点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良荣 孟慧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32,35,共4页
2008年中国所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显示中国的传媒业进入了一个新的传播生态,即全球化时代的传播、风险社会中的传播与网络化时代的传播。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关键在于话语权的争夺;在风险社会中的传播,关键在于信息透明度的把握;在网... 2008年中国所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显示中国的传媒业进入了一个新的传播生态,即全球化时代的传播、风险社会中的传播与网络化时代的传播。在全球化时代的传播,关键在于话语权的争夺;在风险社会中的传播,关键在于信息透明度的把握;在网络化时代的传播,关键在于舆论主动权的掌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生态 全球化 风险社会 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用户迁移背景下微博、微信的态度传播生态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赵文晶 申利净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60-69,共10页
社交媒体平台的态度传播生态环境是社交媒体用户迁移的诱因之一。微信客厅式环境吸引用户迁移,微博广场式环境吸引用户回潮。微博是一个开放式态度传播机制,而微信是一个近似闭合式态度传播机制。二者既相似又不同的态度传播机制和此消... 社交媒体平台的态度传播生态环境是社交媒体用户迁移的诱因之一。微信客厅式环境吸引用户迁移,微博广场式环境吸引用户回潮。微博是一个开放式态度传播机制,而微信是一个近似闭合式态度传播机制。二者既相似又不同的态度传播机制和此消彼长的社交媒体用户迁移现状为我们带来了社交媒体方向性创新的启示,即态度节点从开放式走向闭合式,态度分布由扁平化走向层级化,态度赋权由浅表化走向深入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用户迁移 态度传播 传播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听新媒体传播生态下的产业竞合与学科再造——2013年电视高峰论坛综述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逵 丰瑞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当下时节,中国电视行业正处于反思与展望的重要节点,面对日新月异的传播科技变革,中国电视业正面临无穷的挑战和机遇。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主办的“2013年电视高峰论坛”于10月13日举行。
关键词 电视行业 高峰论坛 传播生态 新媒体 中国电视业 综述 学科 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融合”:新型主流媒体的社群驱动与传播生态建构 被引量:20
13
作者 麦尚文 张钧涵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2,共8页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实践已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呈现出"深度融合、治理导向与系统化布局"的整体特征。在现实逻辑、市场逻辑与传播逻辑三方面因素合力下,社群逐渐成为驱动媒体融合创新的重要力量,促使媒体融合逐渐走向社群化传播... 当前我国媒体融合实践已进入纵深推进阶段,呈现出"深度融合、治理导向与系统化布局"的整体特征。在现实逻辑、市场逻辑与传播逻辑三方面因素合力下,社群逐渐成为驱动媒体融合创新的重要力量,促使媒体融合逐渐走向社群化传播生态中的多元化深度融合路径。通过考察平台建设、内容生产、服务创新与商业模式重塑四个构建社群化传播生态的关键系统,揭示基于"社群—媒体社群化运营系统—融合政策体系"这一传播生态中的多层级融合演进脉络,提出"系统性融合"作为社群化传播生态本质特征的诠释。在理念内涵与实践导向上,系统性融合模式聚焦于社群赋能下自成体系的媒体传播生态建构,更加注重整体协调、精准传播布局及深度融合效能,契合当前及今后建构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国家战略需求,可以作为更大范畴引领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关键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融合 社群驱动 传播生态 新型主流媒体 系统性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时期民俗文化的传播生态及其对当代艺术传播的启示——以民间戏曲艺术为例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0-213,共4页
民国时期的风俗呈现出积极的变革和改良态势,民俗特色表现明显,其民俗风貌从物质生活、人生礼仪、民间戏曲等多方面具体表现出来。以民间戏曲为切入点来进行民国民俗文化的传播生态探讨,立足于对其生存状态与发展变迁的思考,探索其演变... 民国时期的风俗呈现出积极的变革和改良态势,民俗特色表现明显,其民俗风貌从物质生活、人生礼仪、民间戏曲等多方面具体表现出来。以民间戏曲为切入点来进行民国民俗文化的传播生态探讨,立足于对其生存状态与发展变迁的思考,探索其演变特征,以此来综观此时期民俗文化传播行为发生的整体系统环境,还原具体语境下的民俗形态、交流与传播的状况,并从中得到对当下传统艺术传播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民俗文化 传播生态 当代 传统艺术 艺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播生态学角度审视新闻舆论监督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淑芳 张开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03-506,共4页
新闻舆论监督是大众传媒的神圣责任,是保证社会向着良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传播机制。它位于传播生态的大气候下,必然受制于传播生态规律和原则的影响和制约。新闻舆论监督体现了传播最小量规律、传播适度性规律、传播互动性规律和传播生... 新闻舆论监督是大众传媒的神圣责任,是保证社会向着良性发展的不可或缺的传播机制。它位于传播生态的大气候下,必然受制于传播生态规律和原则的影响和制约。新闻舆论监督体现了传播最小量规律、传播适度性规律、传播互动性规律和传播生态的平衡性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舆论监督 传播生态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微文化时代的传播生态与高校道德教育调适 被引量:6
16
作者 阎国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8-182,共5页
微文化的流行是技术支撑、文化发展、社会变革和人类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微文化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流程、方式以及范围,直接触发了以便捷性加剧与获取快速性、扁平化传播与获取个体性、社交化传播与获取群体化、随机性浏览与获取... 微文化的流行是技术支撑、文化发展、社会变革和人类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微文化改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流程、方式以及范围,直接触发了以便捷性加剧与获取快速性、扁平化传播与获取个体性、社交化传播与获取群体化、随机性浏览与获取碎片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传播生态。新型传播生态对高校道德教育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包括先入为主与思想占据、权威崩塌与神圣削弱、群体分化与对象复杂等严重威胁传统高校道德教育体系的问题。为了应对挑战,高校道德教育需要从主动对接以求实现理性驾驭、构建积极价值信息传播体系、挤压不良信息传播生存空间三个大的举措出发,以实现对微文化时代新型传播生态的积极应对和有效驾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文化 信息获取 传播生态 高校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生态的系统构建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萍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0-152,共3页
关键词 传播生态 系统构建 传播学研究 复杂结构 多样化 人的活动 生态思维 存在状态 生态系统 传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驱动视域下信息传播生态的变革与发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楚新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92-95,共4页
技术驱动视域下,信息传播应用愈发广泛,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对于社会连接、社会治理、知识传播、文明互鉴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信息传播底层逻辑不断发生变革,万物皆媒、人人可为、服务导向、场景传播成为当前... 技术驱动视域下,信息传播应用愈发广泛,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对于社会连接、社会治理、知识传播、文明互鉴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信息传播底层逻辑不断发生变革,万物皆媒、人人可为、服务导向、场景传播成为当前信息传播格局的突出特征;社会生活形态得到重塑,线下线上一体化、智能互联、生态协同、视频化是新传播格局下社会生活形态的典型表征;面对新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信息传播将向全息体验、人机良性交互、开放创新与完善监管并举、移动传播等方向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驱动 信息传播生态 传媒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科技传播生态健康评价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保章 刘则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72-75,共4页
文章在建立科技传播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科技传播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量化分析与定性评价,得出我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的评价分值为60.49,虽然整体处于健康状态,但离亚健康状态警戒线仅有... 文章在建立科技传播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我国科技传播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量化分析与定性评价,得出我国科技传播生态系统的评价分值为60.49,虽然整体处于健康状态,但离亚健康状态警戒线仅有0.49的差距,一系列涉及科技传播生态系统各要素的根本性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对此,文章有针对性地就科技信息制造者、传播者、受众、调控者及整体生态系统的调控提出了相应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传播生态 健康评价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生态学视野中的当代建筑批评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仕谦 郦伟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54-156,共3页
传播生态学的建立为当代建筑批评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对当代建筑批评中的经典实例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传播模式、媒介技术和社会环境三要素对建筑批评传播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建筑批评 传播生态 传播形式 媒介技术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