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概念、形态、影响:当下中国互联网媒介平台上的圈子传播现象解析 被引量:72
1
作者 朱天 张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1-80,共10页
文献中可见的对中国社会"圈子"现象的学理考察,肇始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该理论将圈子描述为区隔社会成员的边界或范围,圈子也由此具备了一种信息传播的范畴与途径特性。互联网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社... 文献中可见的对中国社会"圈子"现象的学理考察,肇始于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该理论将圈子描述为区隔社会成员的边界或范围,圈子也由此具备了一种信息传播的范畴与途径特性。互联网的产生与不断发展,使得传统社会中的圈子有了更为多元的内涵与功能,并且越来越成为当下社会中一种富有内聚力的群体聚集与传播模式。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通过对此前研究成果的梳理,从概念、形态、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当下中国互联网媒介平台上的圈子传播现象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与解析。研究表明,建构在当下现实人际关系与互联网交叉平台上的圈子,在实际上促使碎片化的传播受众群体出现有限聚集的同时,对传统的信息生产与传播机制也形成了直接影响。在此形态下,多元生产与定向扩散将成为重要的社会信息流通特征,社会信息的圈层解读与自我审查将对既有社会主流价值的构建机制造成一定影响。同时,互联网圈子传播的发展,强化了线上网络的连结紧密程度及信息流通规模,使其呈现出实体化的趋势。相反,传统大众媒介在动态博弈中将重新界定竞争优势,转向更为多元的公共服务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传播现象 圈子 传播形态 媒介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爆轰波在半圆形弯管中传播现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昌建 徐胜利 郭长铭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8-453,共6页
对气相(2H2/O2/Ar系统)爆轰波在半圆形弯管中的传播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用烟迹膜记录了弯管中爆轰波的胞格结构,采用压电传感器测量了沿弯管内外母线指定点的压力时间曲线,得到了爆轰波沿弯管内、外母线的平均速度和胞格尺寸的变化。结... 对气相(2H2/O2/Ar系统)爆轰波在半圆形弯管中的传播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用烟迹膜记录了弯管中爆轰波的胞格结构,采用压电传感器测量了沿弯管内外母线指定点的压力时间曲线,得到了爆轰波沿弯管内、外母线的平均速度和胞格尺寸的变化。结果表明:当平面爆轰波进入弯管后,受壁面的几何形状作用,诱导激波阵面发生弯曲。沿诱导激波阵面,自内母线到外母线方向,激波强度逐渐增大。同时,爆轰波后的化学反应区也受到影响,胞格尺寸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在本文条件下,当初压p0≥8.00kPa,受扰动的爆轰波在弯管出口下游仍恢复为强度不变的稳定爆轰。胞格记录的三波点迹线表明:受扰动的爆轰波在出口段发生了马赫反射。实验结果还表明:当p0降至5.33kPa,平面稳定爆轰波经过半圆形弯管后,其强度发生衰减并直至出现熄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爆轰波 半圆形弯管 传播现象 实验研究 爆炸力学 诱导激波 胞格结构 马赫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明星加盟体育新闻传播现象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大中 杜志红 高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关键词 体育明星 传播现象 加盟 体育新闻传播 《新民晚报》 记者工作 新闻媒体 中国女足 大学学习 体育记者 多媒体 体育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标题党”传播现象的文化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秀敏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0,共2页
"标题党"指"在标题上玩花样,靠标题取胜的一党",发端于一些门户网站,在媒体商业化大潮中羽翼渐丰而形成流派,之后逐渐做大并横扫网络,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标题党"是大众传播时代的产物,透过其表征可以折射出以下三种文化形态:
关键词 标题 文化分析 传播现象 网络 媒体商业化 门户网站 文化现象 传播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韩剧”传播现象解析——以热播剧《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孙文文 《电影评介》 2014年第4期84-85,共2页
多元文化激烈竞争的当下,韩国虽经历不同时期却仍得以在文化产业的振兴与传播中一枝独秀,于我国国产影视剧而言,经验与教训并重.自2013年12月18日正式开播,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跨越两年时间,历时2个余月,再次掀起一股“韩流”热... 多元文化激烈竞争的当下,韩国虽经历不同时期却仍得以在文化产业的振兴与传播中一枝独秀,于我国国产影视剧而言,经验与教训并重.自2013年12月18日正式开播,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跨越两年时间,历时2个余月,再次掀起一股“韩流”热潮.在韩国本土收视率纵向比较方面,接档热播剧《继承者们》的《来自星星的你》首播日即以15.6%秒杀前者同时段的11.6%;与同时段播出的韩剧相比,《来自星星的你》平均收视率在20%以上,甚至在大结局达到28.1%之高,而《漂亮男人》、《韩国小姐》等收视率仅在个位数徘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国电视剧 传播现象 明星效应 “韩流” 平均收视率 金秀贤 场面调度 多元文化 剧中人物 新媒体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影广告现象级传播的生成逻辑与意义探讨——以《啥是佩奇》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珍 谢海军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74-75,共2页
微电影广告《啥是佩奇》的现象级传播绝非偶然,而是在叙事逻辑、视听逻辑、互动逻辑和舆论逻辑合力下的必然。《啥是佩奇》通过对中国故事的追求与诗意转化,对情感传播的深刻体认与拔高,为微电影广告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传播力提供了经... 微电影广告《啥是佩奇》的现象级传播绝非偶然,而是在叙事逻辑、视听逻辑、互动逻辑和舆论逻辑合力下的必然。《啥是佩奇》通过对中国故事的追求与诗意转化,对情感传播的深刻体认与拔高,为微电影广告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传播力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影广告 《啥是佩奇》 现象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作品的现象级传播路径:价值引领、融知发酵、辩证平衡
7
作者 陈实 刘晓丽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48-52,共5页
新媒体时代,高质量出版以高品质作品为基础,以高品位阅读为驱动。在出版和媒介融合背景下,高品质作品的现象级传播逐渐演变出价值引领、融知发酵、辩证平衡三种主要传播路径。以传统出版为主体的价值引领路径,有益于构筑文化认同与集体... 新媒体时代,高质量出版以高品质作品为基础,以高品位阅读为驱动。在出版和媒介融合背景下,高品质作品的现象级传播逐渐演变出价值引领、融知发酵、辩证平衡三种主要传播路径。以传统出版为主体的价值引领路径,有益于构筑文化认同与集体记忆,召唤高品质作品符合“三贴近”要求;以受众的融知发酵为基础的新型主流社交媒体路径,更强调分众的圈层共振和扩散;“引领”和“发酵”辩证平衡的传播路径,能形成叠加效应,并赋能多产业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作品 现象传播 价值引领 融知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民健身视域下“刘畊宏现象”的传播分析
8
作者 龙前锦 刘丽云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3-86,共4页
本研究通过内省性思考、人际传播符号互动论等理论对“刘畊宏现象”进行剖析,认为高传播是在疫情影响、政策利好、平台影响和明星效应相互作用下而产生的,并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互联网+体育”模式的发展困境,在整合营销理论下... 本研究通过内省性思考、人际传播符号互动论等理论对“刘畊宏现象”进行剖析,认为高传播是在疫情影响、政策利好、平台影响和明星效应相互作用下而产生的,并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互联网+体育”模式的发展困境,在整合营销理论下探寻发展路径,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提出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丰富传播内容、打造专业过硬的传播团队增加认可度、完善互联网平台建设增强实用性、加强互联网环境管控等措施,以期促进“互联网+体育”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推动全民健身发展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健身 刘畊宏现象 传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地网络口碑再传播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9
作者 马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6,共6页
关注旅游网络口碑的扩散现象、掌握网络环境下旅游口碑的再传播规律是旅游地及相关企业实现病毒式网络营销的关键。通过对收集到的982份有效问卷进行因子分析以归纳旅游地网络口碑再传播的因子,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旅游地网络... 关注旅游网络口碑的扩散现象、掌握网络环境下旅游口碑的再传播规律是旅游地及相关企业实现病毒式网络营销的关键。通过对收集到的982份有效问卷进行因子分析以归纳旅游地网络口碑再传播的因子,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探讨影响旅游地网络口碑人际再传播和群体再传播的具体因素。结果表明:对人际再传播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口碑趣味性、网站可信度、关系强度以及再传播者的帮助他人动机和知识自我效能动机;对群体再传播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关系强度以及再传播者的帮助他人动机、帮助网站动机、自我提升动机和知识自我效能动机。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旅游地营销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 网络口碑 传播现象 营销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的反思要正视芝加哥学派的传统--兼评胡翼青的《再度发言: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飞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2-24,共3页
笔者一直不太认同花太多的精力在追问谁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类的问题上,因为在笔者看来,研究传播现象的本身远比弄清楚由谁创造了这个学科更迫切。当然,可能那些乐意追溯学科创始人的学者认为,从源头着手,可以看出创始者的意图,并... 笔者一直不太认同花太多的精力在追问谁是传播学的奠基人之类的问题上,因为在笔者看来,研究传播现象的本身远比弄清楚由谁创造了这个学科更迫切。当然,可能那些乐意追溯学科创始人的学者认为,从源头着手,可以看出创始者的意图,并以此推论传播学的大体布局。此言大体不谬,但毕竟任何学科的发展都会向人们展示,学科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加哥学派 传播思想 社会学 传统 正视 传播现象 传播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论证理论在传播学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鞠实儿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8-151,F0003,共5页
传播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使说服性传播达到预定效果。这恰属于论证学研究范围。由于传播现象发生在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因此,广义论证理论可以用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传播理论,传播过程的每一互动环节分别由两个人内传播过程... 传播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使说服性传播达到预定效果。这恰属于论证学研究范围。由于传播现象发生在各种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因此,广义论证理论可以用来解决这一问题。根据传播理论,传播过程的每一互动环节分别由两个人内传播过程与环内两个人际传播组成。根据广义论证理论,可以采用论证回合中的发话者话轮和受话者话轮四步骤,构建包含在说服性传播互动环节中的人内传播过程。由于论证步骤所涉论证规则是由广义论证研究程序采掘而得,故能合理地实现说服目标。因此,在环内人际传播能够有效传递说话者讯息的条件下,采用广义论证理论可以构建说服性传播。以下,我们将探讨广义论证理论在传播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论证 论证规则 人际传播 传播现象 说服性传播 传播 社会文化背景 互动环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出版传播的基本规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新祥 《当代传播》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7-99,共3页
关键词 出版传播 传播现象 社会活动 客观规律 传播理论 客观世界 传播规律 运行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献传播与历史研究”小议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从兵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21,共5页
传播是指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文献是可持续存在并能重复利用的信息单元,文献传播就是人类以文献为媒介的信息传播,广义的文献传播包括文献的生产、流通、服务和消费、接受等环节,狭义的文献传播仅指文献的流通与服务。文献传播的实质... 传播是指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文献是可持续存在并能重复利用的信息单元,文献传播就是人类以文献为媒介的信息传播,广义的文献传播包括文献的生产、流通、服务和消费、接受等环节,狭义的文献传播仅指文献的流通与服务。文献传播的实质是文献信息在时空中的传递、交换和共享的过程,也就是文献载体和文献信息在时空中迁移和扩散的过程。历史研究离不开文献,文献既可以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也可以是历史研究的工具。但是,文献产生以后,就存在着传播现象,此即谓文献传播。那么,文献传播与历史研究有哪些关系呢?文献传播对历史研究又有哪些影响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传播 历史研究 信息单元 文献信息 重复利用 信息传播 文献载体 传播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传播学的中国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元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136-143,共8页
引言当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政治学家从宣传效果入手开展传播学研究的时候,中国大地还在战争的烟云里呻吟;当欧洲传播学者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并对美国早期传播学理论提出挑战时,七亿中国人正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但不久中国便发生了变化... 引言当美国的社会心理学家、政治学家从宣传效果入手开展传播学研究的时候,中国大地还在战争的烟云里呻吟;当欧洲传播学者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并对美国早期传播学理论提出挑战时,七亿中国人正经历十年文革的浩劫。但不久中国便发生了变化。改革大潮席卷神州,就象四十年代信息技术革命浪潮冲击工业发达国家那样。在中国国门敞开的一瞬间,许多不为中国人所知的理论、观念和科学技术涌了进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传播 传播学理论 传播学研究 中国化 中国传播 新闻传播媒介 新闻理论研究 中国新闻 传播现象 相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播学的危机与出路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慧玲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67-67,共1页
在新媒体技术成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原有的传播秩序和发展格局已经被打破。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研究认知状态之中,很显然与当前新闻传播现象之间存在实质性差距。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一种理论研究与客观实践上的脱节,... 在新媒体技术成熟发展和广泛应用的今天,原有的传播秩序和发展格局已经被打破。如果我们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传播学理论研究认知状态之中,很显然与当前新闻传播现象之间存在实质性差距。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一种理论研究与客观实践上的脱节,从本质上看,以往的传播学理论内容,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各种传播现象。尽管很多传播学研究者意识到了这一“危机”,但是在理论研究与具体创新过程中,更多采用的是“小修小补”,不能从本质上反映传播学的发展现状,更不用说为学科发展探寻到科学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理论 危机 传播现象 新媒体技术 传播秩序 认知状态 客观实践 创新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典文论中的传播思想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振业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3期52-61,共10页
有了人类便有了成了比较明确的理论认识。传播。虽然传播学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学科,中国的古典文论却对前起新石器晚期,晚至清末我国的传播现象、传播模式、传播思想有所记载和描述。文字出现以前,人类以声音和拟势语言表情达意,交流思... 有了人类便有了成了比较明确的理论认识。传播。虽然传播学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学科,中国的古典文论却对前起新石器晚期,晚至清末我国的传播现象、传播模式、传播思想有所记载和描述。文字出现以前,人类以声音和拟势语言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有了文字,人类便开始讲究传播方式,形成了我国古代两种水平和垂直传播构成的、而以上层水平传播和自上而下的垂直传播为主的“工”字形传播网络。从儒家、诸子百家的早期描摹主义,到韩愈、苏轼的重视主体,到冯梦龙、金圣叹的受众意识,中国古典文论在客体、主体、受众这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思想 中国古典文论 垂直传播 传播 水平传播 传播行为 金圣叹 传播网络 苏轼 传播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当代主要传播学理论概述 被引量:1
17
作者 俞景玮 《人文杂志》 1988年第3期27-32,共6页
传播学是一门以人际信息交流行为为研究对象的新型的边缘社会学科。它于本世纪四十年代,首先在美国大陆兴起。而后,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开展了研究。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传播到我国,是近几年的事,这是由社会开放,以及传播现象在现时社... 传播学是一门以人际信息交流行为为研究对象的新型的边缘社会学科。它于本世纪四十年代,首先在美国大陆兴起。而后,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开展了研究。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传播到我国,是近几年的事,这是由社会开放,以及传播现象在现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显重要的情况下发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 研究对象 传播现象 社会开放 信息交流 社会学科 美国大陆 理论概述 行为主义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的跨文化传播与“港味普通话”的形成
18
作者 钱芳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57,共2页
语言的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明的普遍现象。现代的第二语言学习和共同语的推广,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的跨文化传播现象。其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英语在全世界的传播。我国的语言战略也提出了汉语普通话"国内推广与国际传播"的目标,毫无疑问... 语言的跨文化传播是人类文明的普遍现象。现代的第二语言学习和共同语的推广,实际上就是一种语言的跨文化传播现象。其最为典型的例子,当属英语在全世界的传播。我国的语言战略也提出了汉语普通话"国内推广与国际传播"的目标,毫无疑问,无论是"国内推广"还是"国外传播",都会在语言的跨文化传播规律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语言学习 跨文化传播 汉语普通话 人类文明 传播现象 国际传播 传播规律 推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教育传播科学研究中的模型方法
19
作者 张维忠 杨晓宏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3-15,共3页
关键词 教育传播理论 科学研究 模型方法 理想模型 传播科学 传播现象 研究教育 理论模型 原型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逃出大英博物馆》:网络微短剧的创作升维与审美转向 被引量:21
20
作者 王方 朱婕宁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5,共5页
2023年8月30日,由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自制的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发布,该剧以“文物回家”为主题,通过拟人化的叙事方式与短小精悍的移动化传播模式,一经上线即引发现象级观剧热潮。《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走红... 2023年8月30日,由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自制的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发布,该剧以“文物回家”为主题,通过拟人化的叙事方式与短小精悍的移动化传播模式,一经上线即引发现象级观剧热潮。《逃出大英博物馆》的走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网络视听领域的创作与传播实践,也是移动视听时代用户自制视频创作升维的具体表征,其中蕴含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视听文化的审美转型与景观重塑。本文以《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生产传播现象为起点,探寻移动时代网络微短剧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大英博物馆 传播现象 网络视听 中国式现代化 视听文化 审美转型 拟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