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播波与倏逝波对全息重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邓江华 刘献栋 单颖春 《声学技术》 CSCD 2009年第5期565-571,共7页
通过分析近场声全息中传播波和倏逝波的声场分布与声源大小、辐射频率及测量距离的关系,得出了传播波和倏逝波在空间声场中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可利用的倏逝波传播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远... 通过分析近场声全息中传播波和倏逝波的声场分布与声源大小、辐射频率及测量距离的关系,得出了传播波和倏逝波在空间声场中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以及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可利用的倏逝波传播距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远场声全息方法:首先利用传统远场声全息方法重建声源,然后通过传播波与倏逝波的关系,得出声源面上相应的倏逝波成分,两者叠加获取接近于近场声全息的重建结果。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这一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全息 传播波 倏逝 声场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传播波方程模糊图像处理的气固两相流颗粒速度测量方法
2
作者 宋鼎 彭黎辉 +1 位作者 陆耿 杨士元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31-433,共3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气固两相流固体颗粒速度测量方法.通过控制CCD照相机的曝光时间获得颗粒的运动模糊图像,利用传播波方程方法估计出模糊图像的运动模糊长度,并根据透镜成像原理所建立的运动模糊长度与颗粒运动速度之间的联... 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气固两相流固体颗粒速度测量方法.通过控制CCD照相机的曝光时间获得颗粒的运动模糊图像,利用传播波方程方法估计出模糊图像的运动模糊长度,并根据透镜成像原理所建立的运动模糊长度与颗粒运动速度之间的联系,最终获得颗粒的运动速度.在小型气固两相流实验装置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颗粒速度与用于实验对比的静电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气固两相流 颗粒速度测量 运动模糊图像 传播波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播波方程的运动模糊图像恢复质量评价
3
作者 王菲 孙雅琳 《电子科技》 2010年第5期26-28,共3页
对目前数字图像质量评价的相关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基于传播波方程的运动模糊图像恢复质量的客观评价准则。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准则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可靠性及和主观评价结果的一致性。
关键词 图像质量评价 图像恢复 运动模糊 传播波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性基底上功能梯度压电纳米梁波传播特性
4
作者 刘娟 王鑫特 +2 位作者 胡彪 张波 沈火明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4年第10期32-41,共10页
本文利用非局部应变梯度理论(NSGT)探究了含粘弹性基底的功能梯度压电(FGP)纳米梁的波传播特性.基于NSGT,建立含粘弹性基底的Euler梁波传播模型及考虑剪切效应的Timoshenko梁模型,利用哈密顿原理推导出波传播控制方程;通过引入两种梁变... 本文利用非局部应变梯度理论(NSGT)探究了含粘弹性基底的功能梯度压电(FGP)纳米梁的波传播特性.基于NSGT,建立含粘弹性基底的Euler梁波传播模型及考虑剪切效应的Timoshenko梁模型,利用哈密顿原理推导出波传播控制方程;通过引入两种梁变形理论对应的波传播通解方程,对运动方程组进行求解,探讨了剪切效应、尺度参数、粘弹性参数、FG指数等对波传播频率及相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尺度参数对波传播频率的影响与波数密切相关;电压与梯度指数对两种梁波传播特性影响程度不同;粘弹性基底参数对波传播频率有明显的影响,且其影响程度与波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纳米梁 传播特性 非局部应变梯度理论 功能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迁移学习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用于长时间非线性波传播模拟 被引量:4
5
作者 郭远 傅卓佳 +2 位作者 闵建 刘肖廷 赵海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63-773,共11页
由于传统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在长时间模拟时存在计算稳定性差甚至无法获得有效解的难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课程学习和迁移学习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CTL-PINN),用于长时间非线性波传播模拟.该改进的PINN的主要思想是将原长时间历程... 由于传统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在长时间模拟时存在计算稳定性差甚至无法获得有效解的难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课程学习和迁移学习的物理信息神经网络(CTL-PINN),用于长时间非线性波传播模拟.该改进的PINN的主要思想是将原长时间历程问题转化成若干个短时间子问题,其求解过程分为3个阶段;在初始阶段,使用传统PINN来获得初始短期子问题的解;在课程学习阶段,使用包含前一步训练信息的传统PINN以时域扩大的方式逐次求解,在迁移学习阶段,使用包含前一步训练信息的传统PINN以时域迁移的方式逐次求解.这种改进的PINN可以避免传统PINN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最后通过几个基准算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CTL-PINN方法在模拟长时间非线性波传播过程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学习 迁移学习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 传播分析 长时间模拟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震波场数值模拟及传播规律
6
作者 韩令贺 胡自多 +3 位作者 狄帮让 徐中华 刘威 李翔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4-513,共10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噪声的产生机理,根据庆城北三维工区实际地表高程和速度结构,建立准确反映黄土塬区近地表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速度和品质因子Q),以基于Q显式表达的黏滞声波方程为基础,采用坐标变换法实现...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噪声的产生机理,根据庆城北三维工区实际地表高程和速度结构,建立准确反映黄土塬区近地表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速度和品质因子Q),以基于Q显式表达的黏滞声波方程为基础,采用坐标变换法实现起伏地表条件下的三维黏滞声波方程数值模拟。该方法可以将复杂近地表引起的近炮点强能量噪声和强衰减效应较客观地模拟出来,模拟结果与实际资料的吻合度较高。通过不同复杂程度模型的三维数值模拟和波场分析,厘清了黄土塬区地震资料近炮点强能量噪声和多次反射、多次折射的产生机理,并结合实际资料分析了黄土塬区不同位置(塬、梁、坡、沟)及不同炮点深度的波场特征差异,认为:沟中激发时,近炮点强能量噪声较弱,资料品质相对较好;随着炮点深度增大,信号的高频端成分逐步增加;黄土塬地区野外地震采集时,应避免在干黄土层中激发,尽可能选择胶泥层或更深层激发。波场分析结论对黄土塬区实际资料采集和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塬 三维黏滞声方程 数值模拟 品质因子 传播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观非连续介质的应力波传播研究
7
作者 袁良柱 陈美多 +3 位作者 谢雨珊 陆建华 王鹏飞 徐松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8-59,共12页
固体介质,如岩石、混凝土、贝壳和多孔材料等均具有细观非连续、宏观连续的特性,揭示这种细观非连续性对材料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对于材料设计、安全防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从广义Taylor公式出发,推导了分数阶定义下的非连续介质的一维... 固体介质,如岩石、混凝土、贝壳和多孔材料等均具有细观非连续、宏观连续的特性,揭示这种细观非连续性对材料动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对于材料设计、安全防护等具有重要意义。从广义Taylor公式出发,推导了分数阶定义下的非连续介质的一维波动方程,引入等效分数阶简化了控制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得到了控制方程的数值解,结果表明:控制方程中的等效分数阶阶数越小,计算得到的波形衰减的程度越大。为了验证方程的可靠性,并进一步研究非连续介质的波传播规律,在考虑多孔材料、岩石等介质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随机多孔介质模型。分析发现:多孔介质的波传播受到介质细观非连续程度、材料属性和输入波脉宽的影响,但对应的等效分数阶阶数只与介质细观非连续程度相关,因此,其可以作为评价非连续介质动态响应的一个依据。等效分数阶阶数随着孔隙率的增加而减小,孔洞相对数量分布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其统计关系近似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多孔材料、贝壳等细观非连续介质的波动传播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数阶导数 细观非连续 传播 有限差分 等效分数阶阶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曲边界结构波传播分析的时域谱单元方法
8
作者 悦茂苓 鱼则行 +1 位作者 孙佳颖 徐超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25-333,共9页
航空航天工程中存在大量具有复杂曲线或曲面边界的结构,采用弹性波对这类结构进行损伤检测时,分析弹性波在结构中的传播行为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数值模拟是研究结构中弹性波传播行为的有效手段。现有的数值仿真方法在对曲边界结构... 航空航天工程中存在大量具有复杂曲线或曲面边界的结构,采用弹性波对这类结构进行损伤检测时,分析弹性波在结构中的传播行为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目前,数值模拟是研究结构中弹性波传播行为的有效手段。现有的数值仿真方法在对曲边界结构进行建模时多采用直边单元,在结构边界处存在较大的几何近似误差,从而影响了弹性波传播仿真的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时域谱单元方法体系下,推导了一种亚参数27节点曲边谱单元,该单元采用二次插值函数描述单元边界,可以更为准确地描述复杂曲边结构的几何特征,适用于模拟弹性波在此类结构中的传播行为。以薄壁圆筒结构中的波传播问题为例,分别采用曲边谱单元法、直边谱单元法和经典有限元法计算了弹性波在该结构中的传播行为,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效率和精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计算精度下,曲边谱单元法的计算规模远小于有限元法,验证了曲边谱单元法的高效性;在相同的网格规模下,相较于直边谱单元法,曲边谱单元法的计算模型能更好地近似实际结构,从而达到更高的求解精度,并且曲边谱单元法对单元尺寸的变化不敏感,能够以较小的网格规模快速收敛到精确的解。此外,结构的曲率越大,曲边谱单元法相对于直边谱单元法的计算优势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谱单元 曲边界结构 高阶单元 弹性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荷载下煤岩体应力波传播与衰减特征
9
作者 金志豪 李远 +2 位作者 栾亚伟 王春晓 周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69-3479,共11页
首先,采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短试样(长度为50 mm)和长试样(长度为300 mm)煤岩开展多种应变率和不同传播距离的冲击试验,并将应变片粘贴在长试件的不同位置;其次,结合自主研发的干耦合式超声波测试系统开展多应力水平和多频... 首先,采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对短试样(长度为50 mm)和长试样(长度为300 mm)煤岩开展多种应变率和不同传播距离的冲击试验,并将应变片粘贴在长试件的不同位置;其次,结合自主研发的干耦合式超声波测试系统开展多应力水平和多频率的超声波测试试验;最后,揭示应力波在煤岩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规律以及高频波与低频波的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冲击试验中,入射、反射及透射应力波峰值均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大,但由于应变率增加时波频率增加,高频波在穿越微观结构面时更易衰减,透射系数随应变率增加而呈线性减小;透射波在传播距离300 mm以内衰减较快,衰减量达30%,透射波随距离增加大致而呈现指数形式的衰减规律;超声波由于振动幅值小且频率高,在传播过程中距离达到75 mm时迅速衰减,之后的衰减幅度逐渐趋于平缓。高频率更易与煤体的细观结构发生相互作用而被吸收,致使高频波随传播距离衰减更快,频率与波幅值衰减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 超声 煤岩体 传播 冲击荷载 霍普金森压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波透射煤岩结构面传播衰减数值分析方法
10
作者 神文龙 祝忍忍 +1 位作者 陈自强 师国藏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96-308,共13页
针对一维动态节理角度和轴向静载差异的煤岩结构面承载损伤下应力波透射问题,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揭示了界面倾角与轴向静载对煤岩结构面透射应力波的作用机制,结合Barton-Bandis节理本构模型、UDEC离散元仿真与... 针对一维动态节理角度和轴向静载差异的煤岩结构面承载损伤下应力波透射问题,采用室内实验、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揭示了界面倾角与轴向静载对煤岩结构面透射应力波的作用机制,结合Barton-Bandis节理本构模型、UDEC离散元仿真与灰狼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技术,对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SHPB)实验过程中应力波透射进行仿真和机器学习,在充分考虑各项参数的基础上进行了显著性正交试验和多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了主要影响因素并确定了修正方案,得到了煤岩结构面轴向静载与倾角差异下Barton-Bandis本构数值模拟参数修正的机器学习模型,极大地提升了煤岩结构面受冲击状态下变形行为与本构参数之间关联机制的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可快速确定当前煤岩结构面倾角与轴向静载下模型参数,提供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煤岩结构面BartonBandis本构模型参数的高效修正方法,同时可以预测给定训练样本以外更大倾角与轴向静载范围下煤岩结构面数值模拟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传播 煤岩结构面 轴压效应 倾角效应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传播法的混凝土裂缝参数监测研究
11
作者 钟坤禄 《大众标准化》 2024年第21期164-166,共3页
利用压电陶瓷波传播法进行裂缝深度监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所设指标与裂缝参数的关系,提出二维智能骨料阵列,利用不同应力波路径经过裂缝时所受削弱的不同量,得到进行裂缝位置识别的指标。结果表明,传播距离的增加会导致应力波在介质中... 利用压电陶瓷波传播法进行裂缝深度监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所设指标与裂缝参数的关系,提出二维智能骨料阵列,利用不同应力波路径经过裂缝时所受削弱的不同量,得到进行裂缝位置识别的指标。结果表明,传播距离的增加会导致应力波在介质中的自然衰减增加,导致信号幅值和能量幅值下降,可以利用不同路径接收信号衰减率的比值m判断裂缝所在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监测 传播 压电陶瓷 智能骨料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木横截面应力波传播时间等值线绘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华东 徐国祺 +1 位作者 王立海 杨学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5-100,共6页
以大青杨原木为试验材料,在原木样本横截面布置离散网格式测点,采用应力波方法,测试横截面内应力波传播时间(SWT),采用Matlab模拟SWT等值线,分析温度和空洞缺陷对SWT等值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波在完好原木横截面以圆弧形曲线传播,沿... 以大青杨原木为试验材料,在原木样本横截面布置离散网格式测点,采用应力波方法,测试横截面内应力波传播时间(SWT),采用Matlab模拟SWT等值线,分析温度和空洞缺陷对SWT等值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波在完好原木横截面以圆弧形曲线传播,沿径向传播最快,而沿弦向传播则较慢;空洞和温度对SWT等值线均有显著影响;低温原木中应力波传播更快;与完好样本相比,含空洞原木SWT等值线形状有较大差异;空洞改变了应力波传播路径,促使SWT增加;传播到空洞后面区域的SWT数值与空洞直径正相关,在木材径向这一趋势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传播时间 原木 无损检测 等值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压对红砂岩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金解放 王杰 +5 位作者 郭钟群 梁晨 袁伟 吴越 张睿 王熙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35-444,共10页
围压可以改变岩石内部微观结构,导致波阻抗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应力波在岩石中的透反射能力。为探索围压对岩石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通过一维应力波理论推导,得到了岩石应力波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随波阻抗值的变化关系。用红砂岩制备短试... 围压可以改变岩石内部微观结构,导致波阻抗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应力波在岩石中的透反射能力。为探索围压对岩石应力波传播特性的影响,通过一维应力波理论推导,得到了岩石应力波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随波阻抗值的变化关系。用红砂岩制备短试件和长试件,基于动静组合加载实验系统进行不同围压下的应力波传播试验,分析岩石的纵波波速、波阻抗、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与围压的关系。根据岩石波阻抗与围压的经验模型,结合理论分析所得的透射系数与波阻抗的关系,得到不同围压下透射系数的理论值,并与相应的试验值进行对比,证明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综合分析了岩石的纵波波速、波阻抗、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与围压的关系,得到围压对红砂岩应力波传播衰减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岩石短试件和长试件的纵波波速及波阻抗与围压之间均具有正向相关性。随着围压的增加,短试件反射系数的绝对值逐渐减小,透射系数逐渐增大,长试件的透射系数逐渐减小,透射系数和反射系数均与围压呈二次函数关系。纵波波速、波阻抗、透射系数及反射系数与围压的关系都表明,增大围压有利于应力波穿过岩石,减小其幅值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传播 围压 阻抗 透反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脉搏波传播时间计算动脉血压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孟祥平 刘兵 +2 位作者 邓宝芸 潘燕 李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9-513,共5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动脉血压和脉搏波传播时间的关系,探讨通过脉搏波传播时间计算动脉血压的可靠性。采用麻省理工学院MIMIC数据库,通过心电和光电容积脉搏波计算得到脉搏波传播时间,通过有创动脉血压获得平均动脉压,使用线性回归方法...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动脉血压和脉搏波传播时间的关系,探讨通过脉搏波传播时间计算动脉血压的可靠性。采用麻省理工学院MIMIC数据库,通过心电和光电容积脉搏波计算得到脉搏波传播时间,通过有创动脉血压获得平均动脉压,使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段求得脉搏波传播时间和平均动脉压之间的线性方程,应用该方程结合脉搏波传播时间计算动脉血压,并与实际血压比较评价算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脉搏波传播时间和动脉血压存在负相关关系,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通过脉搏波传播时间计算平均动脉压,均方根误差小于5 mmHg。对临床采集数据的分析同样说明,通过脉搏波传播时间计算动脉血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血压 脉搏传播时间 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弹性波传播的高速道岔尖轨断轨识别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平 刘乐 +3 位作者 胡辰阳 龚政 徐井芒 王智新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38-2046,共9页
针对高速道岔尖轨断轨监测问题,开展基于弹性波传播的高速道岔尖轨断轨识别研究.采用显式有限元方法建立高速道岔弹性波传播特性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尖轨与基本轨密贴状态、滑床台板支承等约束条件,结合试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研究不同... 针对高速道岔尖轨断轨监测问题,开展基于弹性波传播的高速道岔尖轨断轨识别研究.采用显式有限元方法建立高速道岔弹性波传播特性分析模型,模型中考虑尖轨与基本轨密贴状态、滑床台板支承等约束条件,结合试验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研究不同激励频率、尖轨断轨位置及密贴状态等因素对高速道岔尖轨弹性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健康尖轨中,2 kHz和4 kHz弹性波能量集中,传播信号基本不受基本轨和滑床台等约束条件的影响;在断轨识别中,通过滑床台传播的信号衰减倍数大于10~9,通过尖/基轨密贴传播的信号对各个频率弹性波的断轨识别均存在显著影响;在密贴状况下,断轨位置与弹性波传播信号存在一定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道岔 尖轨断轨 弹性传播 断轨识别 时频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波传播的固有特性 被引量:7
16
作者 程伟 诸德超 王大钧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以分布参数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梁波传播的一些固有特性,说明了它们与周期性结构的关系,讨论了支持条件对波传播特性的影响,指出了如果把近似方法应用于波传播分析中,可能引起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振动分析 传播 周期性结构 结构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在饱和土中传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立忠 吴世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6-102,共7页
从Biot理论和混合物理论的一致性出发,提出了饱和土中波传播一些有别于国内外学者的看法。包括对Biot理论的理解,水相运动方程的描述,饱和土中P波的定义,及Bardet饱和土粘弹性模型的缺陷等。
关键词 饱和土 传播 BIOT理论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气体燃烧中爆震波传播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立明 严传俊 +1 位作者 范玮 汪林全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9-43,共5页
对混合气体燃烧中爆震波的传播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确定爆震波速度的方法,并计算了在液体燃料(汽油、煤油)与空气混合气体燃烧中产生的爆震波特性参数,为脉冲爆震发动机的实验研究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气体混合物 爆轰 传播 脉冲爆震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杆中应力波传播引起的分叉问题 被引量:12
19
作者 韩强 武际可 +1 位作者 张善元 杨桂通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4-422,共9页
讨论轴向矩形脉冲载荷作用下有限长理想弹性直杆中应力波的传播及其反射引起的分叉问题,讨论此类动力屈曲问题中横向惯性效应的影响;理论分析始终遵循着这样的思路:在分叉的那一瞬间,杆并没有横向惯性效应,目的是给出此类问题的一... 讨论轴向矩形脉冲载荷作用下有限长理想弹性直杆中应力波的传播及其反射引起的分叉问题,讨论此类动力屈曲问题中横向惯性效应的影响;理论分析始终遵循着这样的思路:在分叉的那一瞬间,杆并没有横向惯性效应,目的是给出此类问题的一个合理提法,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中得到了许多重要的结论,理论分析所遵循的思路和所采用的方法对各类结构由于应力波的传播及反射引起的分叉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传播 横向惯性效应 分叉 直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边界元法模拟含裂纹介质中弹性波的传播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开锋 尹梓安 曾新吾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2-95,共4页
介绍了间接边界元法的基本理论,利用二维弹性动力边界积分方程解决了地震波在含裂纹介质中的散射问题。编写了地震波在二维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数值模拟程序,模拟了爆炸点源在含裂纹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分析了裂纹的分布及填充物对波传播... 介绍了间接边界元法的基本理论,利用二维弹性动力边界积分方程解决了地震波在含裂纹介质中的散射问题。编写了地震波在二维非均匀介质中传播的数值模拟程序,模拟了爆炸点源在含裂纹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分析了裂纹的分布及填充物对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边界元法是研究含裂纹介质中弹性波传播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元法 裂纹 弹性传播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