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批判话语分析(CDA)”到“传播民族志”(EoC)——话语、传播实践与“钟情妄想症”的分析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耘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0-110,共11页
近年来,话语分析和民族志的方法都成为传播学关注的焦点。由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和范迪克(Van Dijk)等人推动的批判话语分析(CDA)是连接语言文本与其所在社会文化的语境的分析桥梁。然而从语言和文本本身出发的研究无法将言语行为看... 近年来,话语分析和民族志的方法都成为传播学关注的焦点。由费尔克拉夫(Fairclough)和范迪克(Van Dijk)等人推动的批判话语分析(CDA)是连接语言文本与其所在社会文化的语境的分析桥梁。然而从语言和文本本身出发的研究无法将言语行为看作在具体传播情境下社会互动的产物。与批判话语分析不同,"传播民族志"从传播实践出发,将话语放置在特定的"言语共同体"和具体的"传播实践"场景之中加以考察。利用民族志的方法,"传播民族志"(Ethnography of Communication,简称Eo C)旨在说明不同的言语主体,如何通过调用内在或外在于该"言语共同体"的话语和传播资源建构自己的"传播资质",从而建构权力秩序。利用"传播民族志"的框架,通过分析在一个特定的互动场景中(晚饭聚餐),研究者与数位精神科护士讨论"何为钟情妄想症"的"传播实践",说明,在特定情境下,话语的特定意义是不同言语主体言语行为互动和实践的结果。与批判话语分析相补充,"传播民族志"帮助研究者更好理解话语是如何通过日常的"传播实践"建构自身的合法性,以及在一个多重话语并置甚或冲突的情境下,作为"传播资源"的话语,如何对不同"言语主体"施加权力并形塑特定话语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话语分析 传播民族志 传播实践 钟情妄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志传播学的中国学术实践质思 被引量:2
2
作者 程郁儒 张瑞坤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6-174,共9页
德尔·海默思开创的民族志传播学之于传播学的学术价值在于:让传播学研究超越媒介,回归场境;将叙事(民族志)引入研究,成为传播学新的研究方法。如此,传播学不仅有了“故事的研究”——叙事学,也有了“研究的故事”——民族志。民族... 德尔·海默思开创的民族志传播学之于传播学的学术价值在于:让传播学研究超越媒介,回归场境;将叙事(民族志)引入研究,成为传播学新的研究方法。如此,传播学不仅有了“故事的研究”——叙事学,也有了“研究的故事”——民族志。民族志传播学传入中国,形成了自洽的学术进路。先有乡民生活中的媒介到场——媒介对乡民生活影响的研究,继有国家到场——国家假借媒介对乡民认同的研究,后有不同范式的到场——基于网络、文本、范畴的研究。斐然的成果之后,可以看出民族志传播学的中国实践似乎与田野调查渐行渐远,并失却了对研究对象的主体性关注。如此,民族志传播学的学理性值得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播 中国化 场境 叙事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的媒介使用及传播效果研究——评《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
3
作者 谭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49,共1页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被誉为民族志传播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作者郭建斌教授将研究目光聚焦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深入的体验和观察参与当地村民的生活实践,细致勾勒出少数民族地区...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独乡电视:现代传媒与少数民族乡村日常生活》被誉为民族志传播学研究的里程碑之作。作者郭建斌教授将研究目光聚焦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以深入的体验和观察参与当地村民的生活实践,细致勾勒出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与现代媒介的互动关系,并具体考察了媒介对当地文化的作用与影响。场景丰富,记录翔实。独乡的现代媒介使用情况比较落后,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封闭的地理位置导致独乡媒介化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使用 现代传媒 山东人民出版社 媒介化 现代媒介 民族传播 乡村日常生活 少数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