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面向文化遗产知识传播的百戏俑VR体验系统
1
作者
徐锦宁
温超
+3 位作者
耿国华
唐勇博
刘丹
赵炜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与血脉。在秦陵K9901陪葬坑出土的百戏俑,生动反映了秦代百戏艺术等宫廷娱乐活动及百戏艺人形象,为后人了解秦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与血脉。在秦陵K9901陪葬坑出土的百戏俑,生动反映了秦代百戏艺术等宫廷娱乐活动及百戏艺人形象,为后人了解秦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当前已有秦俑数字化工作主要围绕兵马俑陪葬坑及文物展开,鲜有以百戏俑为对象的数字化研究与实践。该文旨在针对百戏俑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对秦百戏俑的知识传播与体验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百戏俑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通过基于人工势场的重定向行走和基于球体相交的碰撞检测算法,引导用户在VR环境中的运动,实现了复杂交互动作的实时与精确反馈;其次,采用基于学习的渐进式设计方法,搭建了秦百戏俑VR体验系统;最后,结合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理论(UTAUT)模型和用户行为倾向,从知识传播效果(KDR)、有用性(PE)、易用性(EE)3个方面对百戏俑VR与传统传播方式(纪录片和网页)进行比较研究,并对用户体验数据及其差异性等做分析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式相比,百戏俑VR体验系统显著提高了用户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意愿,增强了受众对百戏俑文化遗产的知识体验,为面向年轻群体的文化遗产知识传播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百戏俑
文化
遗产
知识
传播
人工势场
用户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25新年寄语
2
作者
《农机使用与维修》编辑部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过去一年,《农机使用与维修》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办刊宗旨,大力响应国家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紧密配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增粮”工作,刊载专题报道;紧扣国家大农业发展需求,组建“黑土保护”专题,助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农...
过去一年,《农机使用与维修》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办刊宗旨,大力响应国家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紧密配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增粮”工作,刊载专题报道;紧扣国家大农业发展需求,组建“黑土保护”专题,助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农机事业的持续发展,传播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效率
传播文化知识
政治导向
粮食增产
办刊宗旨
农机事业
专题报道
科技增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在文化传承下做出版——建筑室内设计图书出版的浅思考
3
作者
武郑芳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X期36-37,共2页
在未来,如何将建筑室内设计的教学元素和文化元素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便于读者阅读,这是国内建筑室内设计出版物面临的重要问题。书籍是人们获取丰富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整个社会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书籍也可以说是文化发...
在未来,如何将建筑室内设计的教学元素和文化元素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便于读者阅读,这是国内建筑室内设计出版物面临的重要问题。书籍是人们获取丰富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整个社会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书籍也可以说是文化发展、知识积累的人们智慧的表现。从某种定义上来说,书籍是人们不定期传播文化知识的一种手写稿件的印刷品。书籍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可限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室内设计
图书出版
文化
传播
文化
元素
传播文化知识
图书价格
引进版
文化
交流
无可限量
人们智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博物馆与现代化的对话——访博物馆学专家沈之瑜先生
4
作者
马新华
《文博》
1988年第5期73-75,25,共4页
文化建设中的“终身大学”问:博物馆的存在、发展,是由它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的,如何理解博物馆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呢? 答: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博物馆都具有三种基本性质。一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遗存和自然标本的主要...
文化建设中的“终身大学”问:博物馆的存在、发展,是由它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的,如何理解博物馆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呢? 答: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博物馆都具有三种基本性质。一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遗存和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这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基础。二是科学研究机构,这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三是宣传教育、传播文化知识的机构,这是博物馆的最终目的之一。博物馆不仅仅是为收藏文物标本进行征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物标本的陈列、展览、出版来实施宣传教育的功能,这就需要去研究。一个博物馆研究工作的深度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陈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研究
传播文化知识
物质
文化
科学研究机构
博物馆事业
收藏机构
中国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文化遗产知识传播的百戏俑VR体验系统
1
作者
徐锦宁
温超
耿国华
唐勇博
刘丹
赵炜祎
机构
西北大学智能交互与信息艺术研究中心
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7,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C1523301)。
文摘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中华民族精神与血脉。在秦陵K9901陪葬坑出土的百戏俑,生动反映了秦代百戏艺术等宫廷娱乐活动及百戏艺人形象,为后人了解秦代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当前已有秦俑数字化工作主要围绕兵马俑陪葬坑及文物展开,鲜有以百戏俑为对象的数字化研究与实践。该文旨在针对百戏俑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对秦百戏俑的知识传播与体验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对百戏俑三维模型数据进行处理和加工,通过基于人工势场的重定向行走和基于球体相交的碰撞检测算法,引导用户在VR环境中的运动,实现了复杂交互动作的实时与精确反馈;其次,采用基于学习的渐进式设计方法,搭建了秦百戏俑VR体验系统;最后,结合技术接受与使用统一理论(UTAUT)模型和用户行为倾向,从知识传播效果(KDR)、有用性(PE)、易用性(EE)3个方面对百戏俑VR与传统传播方式(纪录片和网页)进行比较研究,并对用户体验数据及其差异性等做分析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方式相比,百戏俑VR体验系统显著提高了用户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意愿,增强了受众对百戏俑文化遗产的知识体验,为面向年轻群体的文化遗产知识传播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虚拟现实
百戏俑
文化
遗产
知识
传播
人工势场
用户体验
Keywords
virtual reality
acrobat figure(Baixi)
cultural heritage knowledge dissemination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s
user experience
分类号
TP31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5新年寄语
2
作者
《农机使用与维修》编辑部
机构
不详
出处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文摘
过去一年,《农机使用与维修》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办刊宗旨,大力响应国家千万吨粮食增产计划,紧密配合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技增粮”工作,刊载专题报道;紧扣国家大农业发展需求,组建“黑土保护”专题,助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和农机事业的持续发展,传播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
关键词
农业生产效率
传播文化知识
政治导向
粮食增产
办刊宗旨
农机事业
专题报道
科技增粮
分类号
G23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在文化传承下做出版——建筑室内设计图书出版的浅思考
3
作者
武郑芳
出处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X期36-37,共2页
文摘
在未来,如何将建筑室内设计的教学元素和文化元素两方面有机结合起来,便于读者阅读,这是国内建筑室内设计出版物面临的重要问题。书籍是人们获取丰富知识的主要途径,是整个社会进行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书籍也可以说是文化发展、知识积累的人们智慧的表现。从某种定义上来说,书籍是人们不定期传播文化知识的一种手写稿件的印刷品。书籍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无可限量的。
关键词
建筑室内设计
图书出版
文化
传播
文化
元素
传播文化知识
图书价格
引进版
文化
交流
无可限量
人们智慧
分类号
G239.2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博物馆与现代化的对话——访博物馆学专家沈之瑜先生
4
作者
马新华
出处
《文博》
1988年第5期73-75,25,共4页
文摘
文化建设中的“终身大学”问:博物馆的存在、发展,是由它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的,如何理解博物馆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呢? 答: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博物馆都具有三种基本性质。一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遗存和自然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这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基础。二是科学研究机构,这是博物馆工作的核心。三是宣传教育、传播文化知识的机构,这是博物馆的最终目的之一。博物馆不仅仅是为收藏文物标本进行征集,更重要的是通过文物标本的陈列、展览、出版来实施宣传教育的功能,这就需要去研究。一个博物馆研究工作的深度如何,不仅直接影响到陈列。
关键词
博物馆学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研究
传播文化知识
物质
文化
科学研究机构
博物馆事业
收藏机构
中国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分类号
G26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面向文化遗产知识传播的百戏俑VR体验系统
徐锦宁
温超
耿国华
唐勇博
刘丹
赵炜祎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25新年寄语
《农机使用与维修》编辑部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在文化传承下做出版——建筑室内设计图书出版的浅思考
武郑芳
《出版广角》
北大核心
201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关于博物馆与现代化的对话——访博物馆学专家沈之瑜先生
马新华
《文博》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