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导波在损伤层状管道结构的传播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赢 阎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4-1081,共8页
目的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损伤层状管道结构模型,研究压电超声导波在管道结构的传播性质.方法层状管道结构有限元模型能够克服外包层阻碍导致的压电元件只能设置在管道结构两端的问题,在结构的任意位置和任意节点都能提取传感... 目的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损伤层状管道结构模型,研究压电超声导波在管道结构的传播性质.方法层状管道结构有限元模型能够克服外包层阻碍导致的压电元件只能设置在管道结构两端的问题,在结构的任意位置和任意节点都能提取传感信号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波形图和信号传播速度、端部反射率和能量衰减系数为研究参数,从三个方面分析超声导波在层状管道结构的传播性质及损伤程度对传感信号的影响.结果建立以管道结构轴向长度为自变量、分别以端部反射率和能量衰减系数为因变量的拟合公式并绘制拟合曲线,自变量与因变量均呈线性关系.结论损伤程度越严重、提取传感信号位置距离激励位移越远,波形图混叠越严重,端部反射率越小、能量衰减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拟 超声导波 层状管道结构 损伤程度 传播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导波在层状管道结构传播性质的有限元模拟及验证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赢 阎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45-652,共8页
目的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层状管道结构模型,克服试验中不能在任意位置设置传感器的弊端,不破坏外包层的前提下实现对结构层的损伤识别和健康监测.方法利用有限元模型能对管道结构任意位置和任意节点的信号进行提取和分析的优势... 目的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层状管道结构模型,克服试验中不能在任意位置设置传感器的弊端,不破坏外包层的前提下实现对结构层的损伤识别和健康监测.方法利用有限元模型能对管道结构任意位置和任意节点的信号进行提取和分析的优势,分析压电超声导波的轴向传播机理.然后制定同等条件的试验室模型,建立试验系统,验证有限元分析的准确性.随后采用试验方法定量分析外包层对结构层的影响.结果试验结果与有限元模型的端部反射波波形图相符合,在非频散区间,试验信号和有限元模拟信号的群速度误差较小.结论有限元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压电超声导波在层状管道结构的传播性质,量化外包层影响后,为后续损伤识别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模拟 层状管道结构 压电超声导波 传播性质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商业广告的文化传播性质与功能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金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商业广告 广告传播 文化传播功能 传播性质 意识形态性 社会文化 性质与功能 商业信息 消费需求 企业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颗粒粮食介质声传播性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耿森林 李芳菊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年第5期1246-1249,共4页
从颗粒介质模型出发,对粮食介质中声传播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颗粒粮食介质系统声学性质与动粘滞率和热效应都有关,除了在低频和高频情况下,空气有效压缩率趋于绝热压缩率外,在中间频率范围,系统的声学性质均受热效应影响,有效... 从颗粒介质模型出发,对粮食介质中声传播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颗粒粮食介质系统声学性质与动粘滞率和热效应都有关,除了在低频和高频情况下,空气有效压缩率趋于绝热压缩率外,在中间频率范围,系统的声学性质均受热效应影响,有效压缩率变成复数值,且与空隙的形状有关;粘滞和热效应对声传播速度都产生影响,相比之下,热效应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介质模型 传播性质 动粘滞率 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电子激光中预群聚电子束的传播性质
5
作者 丁武 杨蕴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5-18,共4页
研究了在自由电子激光(FEL)中预群聚电子束的传播性质,并得到如下结论:在预电子束的传播过程中,基波调制电流的振幅随传播距离增加,其相位保持不变;谐波调制电流的振幅及相位均保持不变。
关键词 自由电子激光 预群聚 传播性质 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色彩的流行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晓霞 缪良云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7-49,共3页
文章就中国传统色彩的流行、载体、传播性质及状态、流行色谱等问题加以讨论。
关键词 中国 传统色彩 流行色谱 传播性质 载体 服装色彩 丝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婉约”之词与“豪放”之曲
7
作者 杨杨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4期18-21,共4页
元曲从音乐文学系统的历史发展而言虽是宋词的后继,但由于传播性质的改变,元曲并不是宋词历史的简单模拟和重复,而是具备了不可替代的独特性。音乐系统的改变、作者群体的身份的改变,以及接受者审美习惯的改变,导致了词与曲不同艺术风... 元曲从音乐文学系统的历史发展而言虽是宋词的后继,但由于传播性质的改变,元曲并不是宋词历史的简单模拟和重复,而是具备了不可替代的独特性。音乐系统的改变、作者群体的身份的改变,以及接受者审美习惯的改变,导致了词与曲不同艺术风貌的形成和基本美学风尚的奠定。考察词和曲的起源及流变可以看出,任何一种音乐文学起源时的传播性质往往会对其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词传播的女性化特征决定了词在以后不管如何雅化和诗化,并且最终成为主要由男性文人群体控制的案头文学,词以婉约为正体的基本观念始终没有移易。曲传播之初的“北人”风尚亦决定了曲的主流始终以豪放阳刚为正体,即使后来出现了“清丽”一派,也未能改变其崇尚豪放脱略的动态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婉约 豪放 传播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