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放脉冲在化学耦合神经环路的周期传播稳定性
1
作者 杨浦 付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6-102,共7页
神经网络的持续震荡对生物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化学突触方式耦合的单向纯环网络为研究对象,从两方面分析单脉冲周期传播的稳定性:一方面,是在给定系统参数条件下,对初态的吸引域;另一方面,是在特定初态条件下,对系统参数的吸引... 神经网络的持续震荡对生物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化学突触方式耦合的单向纯环网络为研究对象,从两方面分析单脉冲周期传播的稳定性:一方面,是在给定系统参数条件下,对初态的吸引域;另一方面,是在特定初态条件下,对系统参数的吸引域。之后根据所得分析结果,提出2种促进周期传播的方法和一种抑制的方法。其中,利用2次间隔刺激同一神经元的物理机制可能对理解生物实验中的回响现象有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神经网络 化学突触 环路 周期传播 吸引域 TU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在组织内传播的复杂网络模型:算法及模拟 被引量:9
2
作者 胡婉丽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8年第5期150-154,共5页
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理论,采用无标度网络模拟现实的组织模型,并研究知识在这个模型中的传播演化问题。通过模拟发现:知识在组织内的传播,首先和知识传播成功的概率有关,成功传播的概率越高,知识越容易扩充到整个组织系统,但随着时间的延续... 本文利用复杂网络理论,采用无标度网络模拟现实的组织模型,并研究知识在这个模型中的传播演化问题。通过模拟发现:知识在组织内的传播,首先和知识传播成功的概率有关,成功传播的概率越高,知识越容易扩充到整个组织系统,但随着时间的延续,系统拥有知识的人趋近于某一确定值;其次知识在传播速度上明显表现出钟状形态,开始传播速度较低,然后传播速度逐渐加快,达到最大值,最后逐渐下降;第三组织规模对知识传播周期基本没有影响。第四当组织内存在拒绝学习知识者,则知识在系统内传播速度将大幅下降,所需周期增加明显;第五考虑知识拥有者因遗忘而退化和知识抗拒者因观念转变而进化的情景,发现遗忘对组织的传播速度的不利影响要超过进化带来的有利影响,因此组织要重点用好知识拥有者,在使用中强化知识记忆,防止知识遗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传播 复杂网络 无标度网络 传播周期 传播速度 组织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平面爆轰波的周期推进模型
3
作者 恽寿榕 高凤霞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75-477,共3页
一维平面对称爆轰波的推进具有周期性.其冲击波前沿(该处未发生化学反应)对于波后是亚音速的,由于后续扰动不断追上而衰减.炸药微元被冲击波压缩和加热,经过延迟期,由快速放热而形成冲击波,称为"化学冲击波",追上原冲击波前沿... 一维平面对称爆轰波的推进具有周期性.其冲击波前沿(该处未发生化学反应)对于波后是亚音速的,由于后续扰动不断追上而衰减.炸药微元被冲击波压缩和加热,经过延迟期,由快速放热而形成冲击波,称为"化学冲击波",追上原冲击波前沿,使之增强到初始强度,至此完成一个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轰波 一维平面对称 周期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络虚假舆情检测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标 卫红权 +2 位作者 王凯 刘树新 李燃 《信息安全研究》 CSCD 2023年第11期1034-1044,共11页
虚假舆情的传播极大地影响了网络空间的有序健康发展,而社交网络的广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虚假舆情的恶意注入与传播.虚假舆情是一个社会科学概念,在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缺少具体的外延.具体化了虚假舆情的表现形式,将误导信息、假... 虚假舆情的传播极大地影响了网络空间的有序健康发展,而社交网络的广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虚假舆情的恶意注入与传播.虚假舆情是一个社会科学概念,在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缺少具体的外延.具体化了虚假舆情的表现形式,将误导信息、假新闻、谣言、讽刺、欺凌、恶意言论等拓展为虚假舆情的外延表现,以便从自然科学角度分析虚假舆情的注入与传播.同时,为了更清晰有效地刻画早期检测的概念,将舆情传播周期的概念融入虚假舆情检测,分析了在各个阶段进行虚假舆情检测研究的区别和侧重点.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在虚假舆情检测方面的突出研究,主要介绍了特征工程、技术路线、可用数据集以及评价指标等,并讨论了虚假舆情检测技术面临的研究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络 虚假舆情检测 外延表现 早期检测 舆情传播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tenuation of wave propagation in a novel periodic structure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玲 李以农 A.BAZ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38-443,共6页
A novel periodic mount was presented. A theore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dynamics of wave propagation in the novel periodic mount. The model was derived using Hamilton's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 A novel periodic mount was presented. A theoret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dynamics of wave propagation in the novel periodic mount. The model was derived using Hamilton's energy conservation princip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ve propagation in unit cell were analyzed by transfer matrix formulation. Numerical examples were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eriodic mount.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predications of the theoretical model. 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incide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oretical model. No pass bands appear in the overall frequency range measured when waves propagate in the longitude direction of the periodic mount. These dramatic results demonstrate its potential as an excellent mount in attenuating and isolating vibration transmi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odic structure vibration isolation passive mou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