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道纵向塑性弯曲对屈曲传播压力的影响
1
作者 朱达善 黄玉盈 程江天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6-23,共8页
本文采用一个塑性环—梁模型来模拟海底管道在屈曲传播过程中的纵向过渡段,利用能量原理,借助一些计算技巧,导出了屈曲传播压力.过渡段长度以及塑性铰位置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最后通过迭代技术求得了屈曲传播压力和过渡段的长度。由... 本文采用一个塑性环—梁模型来模拟海底管道在屈曲传播过程中的纵向过渡段,利用能量原理,借助一些计算技巧,导出了屈曲传播压力.过渡段长度以及塑性铰位置参数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最后通过迭代技术求得了屈曲传播压力和过渡段的长度。由于考虑了纵向过渡段塑性弯曲的影响,作者提出的模型较以往的环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文中对不锈钢和铝两种材料的管道,以及不同的几何尺寸,分别进行了计算,所得的结果比以往文献中所得的预测值更接近实验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压力 塑性弯曲 过渡段 纵向力 非线性关系 计算技巧 迭代技术 塑性铰 过渡区 塑性极限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不稳定渗流压力传播规律和数学模型 被引量:16
2
作者 朱维耀 亓倩 +3 位作者 马千 邓佳 岳明 刘玉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1-267,共7页
利用稳定状态依次替换法,研究了页岩基质储集层内压力扰动的传播规律,得到动边界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考虑解吸、扩散、滑移作用及动边界的影响,建立了页岩气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了内边界定产、外边界为动边界条件... 利用稳定状态依次替换法,研究了页岩基质储集层内压力扰动的传播规律,得到动边界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考虑解吸、扩散、滑移作用及动边界的影响,建立了页岩气不稳定渗流数学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了内边界定产、外边界为动边界条件下的不稳定渗流压力特征方程。结合中国南方某海相页岩气藏储集层参数,应用MATLAB编程,计算分析了页岩气不稳定渗流压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页岩气开采过程中,压力传播具有动边界效应,动边界随时间延续向外传播,且传播速度逐渐减慢;动边界使压力传播速度变慢,储集层压力下降减缓;页岩气解吸使压力传播速度减慢,地层压力下降减缓;扩散系数越大,地层压力下降越慢,且扩散系数影响逐渐减小。在气藏开采过程中,扩散、滑移对产气量贡献逐渐增加,占主要地位;渗流及解吸对产气量贡献逐渐减小后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不稳定渗流 压力传播规律 数学模型 动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带状断块油藏不稳定渗流压力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海龙 王冠 吴淑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5-142,共8页
针对目前条带状油藏在压力传播方面研究的不足,从建立的简化条带状油藏模型出发,结合物质平衡原理,运用两参数连续模型和稳态逐次替换法,建立了定产和定压条件下的压力传播数学模型。不仅给出了条带状油藏的压力传播规律,同时也填补了... 针对目前条带状油藏在压力传播方面研究的不足,从建立的简化条带状油藏模型出发,结合物质平衡原理,运用两参数连续模型和稳态逐次替换法,建立了定产和定压条件下的压力传播数学模型。不仅给出了条带状油藏的压力传播规律,同时也填补了低渗透油藏在一维不稳定渗流压力传播规律研究的空白,并对模型进行了相关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认为:产量模型和定压模型的压力传播规律,时间均是传播距离的二次多项式,且在压力传播速度上,与产量呈正相关,与井底流压呈负相关。此外,还得出了获得最大产量所对应的最佳井底流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播规律 模型 条带状断块油藏 物质平衡原理 两参数连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非线性渗流压力传播规律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琪琛 陈民锋 +3 位作者 陈璐 吴丽 乔聪颖 李晨辰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02-106,127,共6页
低渗透油藏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一般表现出非达西渗流的特征,其在储层中的压力传播过程和压力分布规律与达西渗流明显不同.本文从分析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入手,建立了不同驱替压力梯度条件下的分段渗流数学模型,并采用稳定逐次逼近法... 低渗透油藏流体在地层中的流动一般表现出非达西渗流的特征,其在储层中的压力传播过程和压力分布规律与达西渗流明显不同.本文从分析开发中的不稳定渗流过程入手,建立了不同驱替压力梯度条件下的分段渗流数学模型,并采用稳定逐次逼近法,求解得到了拟线性渗流区与非线性渗流区的压力分布方程;基于实际油田开发情况,还系统地研究了在生产过程中非线性渗流条件下的压力传播规律,以及压力传播边界的压力分布规律,并对比分析了不同流动状态下的压力分布差别.研究表明: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压力波的向外传播,流体的流动由线性渗流转变为非线性渗流;而储层中的压力分布存在线性渗流分界点,且线性渗流分界点与井壁之间的距离随着压力波的传播先增大后减小,使得非线性流动区域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非线性渗流 压力传播边界 线性渗流分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不稳定渗流压力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爱芬 陈明强 +1 位作者 宋浩鹏 吕前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7-51,共5页
针对目前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压力传播规律研究存在的不足,基于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运用稳态逐次替换法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油井定产量生产及定压力生产时地层压力传播规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了地层中压力传播规律。在... 针对目前低渗透油田开发过程中压力传播规律研究存在的不足,基于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运用稳态逐次替换法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建立了油井定产量生产及定压力生产时地层压力传播规律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求解,得出了地层中压力传播规律。在定产量模型中,随着压力传播距离的增加,压力传播速度变慢,且随着产油速率的增大(减小)、压力在传播相同距离时所用时间变短(变长),压力传播速度变快(变慢);在定压模型中,随着井底流压的减小(增大),压力在传播相同的距离时所用时间变短(变长),压力传播速度变快(变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地层 压力传播规律 稳态逐次替换法 物质平衡原理 拟启动压力梯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发生器大泄漏钠水反应引起的二回路压力波传播 被引量:1
6
作者 骆焱 张建民 +1 位作者 单建强 朱继洲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1-398,共8页
研究建立了钠冷快堆蒸汽发生器在单管束发生双端断裂情况下钠 水反应中气泡从球形到柱状的变温绝热生长模型 ,及采用一维特征线方法建立的压力波在快堆二回路中的传播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爆破膜、管壁弹性变形和气蚀的影响。对在两相汽... 研究建立了钠冷快堆蒸汽发生器在单管束发生双端断裂情况下钠 水反应中气泡从球形到柱状的变温绝热生长模型 ,及采用一维特征线方法建立的压力波在快堆二回路中的传播模型。模型中考虑了爆破膜、管壁弹性变形和气蚀的影响。对在两相汽水混合区发生大泄漏后有、无爆破膜情况下的钠 水反应和二回路压力传播瞬态进行了计算 ,定性分析了其影响以及爆破膜在钠 水反应中的安全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钠-水反应 压力传播 泄漏事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钻井回压压力波在井筒中传播的速度和时间规律 被引量:5
7
作者 闫铁 屈俊波 +2 位作者 孙晓峰 陈烨 潘一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7-84,共8页
控压钻井过程中当监测到井底发生气侵尤其是溢流时,通常通过调节回压泵和节流管汇阀门给井筒施加回压来重新构建井底压力平衡。但气侵后回压压力波到达井底的时间有一个明显的滞后,如仍认为井口回压瞬间加载到井底,由此计算得到的井筒... 控压钻井过程中当监测到井底发生气侵尤其是溢流时,通常通过调节回压泵和节流管汇阀门给井筒施加回压来重新构建井底压力平衡。但气侵后回压压力波到达井底的时间有一个明显的滞后,如仍认为井口回压瞬间加载到井底,由此计算得到的井筒相关参数与实际井筒流动参数必然存在着较大的误差,有可能造成井控失效甚至引发井喷。为此,基于整体平均气液两相流模型,以回压压力波在井筒中传播速度和时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环空气液两相流动的压力波传播方程,并引入气液相间作用力对方程组进行耦合求解。计算结果表明:(1)压力波波速随钻井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含气率、虚拟质量力系数的增加而呈现出减小的趋势,先急剧变化,之后变化幅度缓慢;(2)当含气率大于0.10或虚拟质量力系数大于0.20时,气液相间动量已充分交换,压力波波速的减小幅度变缓,趋于稳定。以四川盆地蓬莱9井为例,计算得到压力波单次传播的平均时间约为50 s,4个回合的总传播时间约为200s,占系统控制响应总时间的67%以上。结论认为,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压力波在环空中的传播速度及传播时间更加符合实际井况,可大幅度提升MPD钻井系统控压响应时间的准确性和自适应节流阀控制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钻井(MPD) 气侵 气液两相流模型 虚拟质量力系数 气液两相流 压力传播方程 压力波波速 控制响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双功能铅锂实验包层系统In-box LOCA事故瞬态压力传播特征分析
8
作者 陈林 张世超 +1 位作者 孟孜 FDS凤麟核能团队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6-252,共7页
中国双功能铅锂实验包层系统(CN DFLL TBS)发生氦气—铅锂流道间破口(In-box LOCA)事故时,8 MPa高压氦气喷向低压铅锂增殖区,高压以压力波形式从包层模块(TBM)的铅锂增殖区传播到铅锂辅助系统(LLAS),造成系统超压,威胁包层安全。本文采... 中国双功能铅锂实验包层系统(CN DFLL TBS)发生氦气—铅锂流道间破口(In-box LOCA)事故时,8 MPa高压氦气喷向低压铅锂增殖区,高压以压力波形式从包层模块(TBM)的铅锂增殖区传播到铅锂辅助系统(LLAS),造成系统超压,威胁包层安全。本文采用RELAP5/MOD4.0软件对DFLL包层系统进行建模,开展了破口事故下的系统瞬态压力传播分析,对破口位置、面积、爆破阀起爆压力等重要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分析表明:不同位置破口事故下,包层压力入口最高可达16.68 MPa,包层出口处最高可达13.92 MPa;单根与10根传热管破裂事故,包层出入口压力分别增加0.97 MPa、1.68 MPa;为降低包层内部的压力峰值,可在包层模块进出口管道设置体积不小于1.2×10^(-2) m^3稳压装置。通过将铅锂辅助系统的关键部件布置在稳压装置附近,可有效保护其不超出其压力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功能液态铅锂包层 RELAP5 In-box LOCA 压力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规模开发条件下压力传播特征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杜彩霞 张遂安 +3 位作者 刘程 许永洲 郭文朋 石悦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9-183,共5页
为实现煤层气规模开发,利用井间干扰扩大降压面积,增加解吸体积,有助于提高煤层气产量。以韩城HJ1井组为研究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研究了规模开发条件下不同时期的压力传播特征,并结合研究区煤层气井生产资料,对相应阶段的煤层气井... 为实现煤层气规模开发,利用井间干扰扩大降压面积,增加解吸体积,有助于提高煤层气产量。以韩城HJ1井组为研究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研究了规模开发条件下不同时期的压力传播特征,并结合研究区煤层气井生产资料,对相应阶段的煤层气井产能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规模生产条件下,形成了压力传播出现3种阶段特征。排采1年后,井间干扰未形成,压力独立传播特征;排采2年后,部分井形成井间干扰,同时由于储层压力非均衡性增强,也形成了压力"孤岛"现象特征;排采6年后,最终形成井组整体井间干扰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规模开发 压力传播 井间干扰 韩城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层体积压裂水平井压力传播特征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安淑萍 李靖 +1 位作者 于鹏亮 白艳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84-91,110,共9页
考虑体积压裂水平井不同区域渗流特征(裂缝控制外区-裂缝控制内区-压裂水平井),建立了储层-裂缝-井筒耦合流动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及Stehfest数值反演,给出并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曲线。结果表明:基于压力导数曲线斜率,可以将体积压裂水... 考虑体积压裂水平井不同区域渗流特征(裂缝控制外区-裂缝控制内区-压裂水平井),建立了储层-裂缝-井筒耦合流动模型,应用Laplace变换及Stehfest数值反演,给出并分析了压力动态特征曲线。结果表明:基于压力导数曲线斜率,可以将体积压裂水平井压力传播过程划分为7个阶段:(1井筒储集控制阶段;2裂缝内径向流阶段;3裂缝及储层双线性流阶段;4裂缝干扰前线性流阶段;5裂缝干扰过渡流阶段;6裂缝内区线性流阶段;7裂缝外区拟径向流阶段)。同时,结合目标区块地质特征,分析了压裂参数对各阶段压力传播特征影响。结果表明:裂缝导流能力主要影响缝间干扰前早期流动特征,持续时间约200 h;裂缝条数主要影响缝间干扰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约1 000 h;裂缝半长几乎影响整个生产前期与中期流动阶段,影响时间可持续至10 000 h。因此对于目标区块致密储层而言,建议首先优化裂缝半长,其次为裂缝条数,最后为导流能力。研究将对压力传播阶段识别、生产动态解释及裂缝参数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体积压裂 水平井 压力传播 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接开关油室电弧故障压力传播过程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金忠 汪可 +3 位作者 任家帆 彭旭 李斌 梁宁川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7651-7657,共7页
为了研究有载分接开关(on load tap changers,OLTC)油室电弧放电故障情况下的压力传播过程,结合分接开关内部电弧故障模拟试验,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建立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故障发生后... 为了研究有载分接开关(on load tap changers,OLTC)油室电弧放电故障情况下的压力传播过程,结合分接开关内部电弧故障模拟试验,基于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组建立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并采用有限体积法进行数值求解。计算结果表明,故障发生后压力波以球面波形式向四周传播,距离故障点较近的侧壁和底部位置在3ms左右达到压力峰值,侧壁监测点压力峰值3MPa,底部监测点压力峰值2.8MPa。顶部泄压阀由于距离故障点较远,到达压力峰值的时间为6.3ms,峰值压力5MPa。将数值仿真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二者压力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建立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以及数值仿真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接开关油室 电弧爆炸 压力传播 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开关液压系统管路压力波传播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晓明 朱玉川 +2 位作者 吴昌文 高强 江裕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35-1344,共10页
为准确描述数字开关液压系统管路压力波传播特性,应用基于传递函数与时间延迟的管路压力波传播分析模型,通过耦合高速开关阀输出流量特性与管路压力波传播分析模型,实现两位两通高速开关阀控缸系统管路压力波传播特性的建模与分析,讨论... 为准确描述数字开关液压系统管路压力波传播特性,应用基于传递函数与时间延迟的管路压力波传播分析模型,通过耦合高速开关阀输出流量特性与管路压力波传播分析模型,实现两位两通高速开关阀控缸系统管路压力波传播特性的建模与分析,讨论了不同参数下的管路压力波传播特性,并通过相应的实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实验结果与分析模型结果一致性较好,高速开关阀动态特性与系统管路压力波传播特性密切相关,管路属性对系统管路压力波传播过程影响显著,将为后续数字开关惯性液压系统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开关液压系统 管路 压力传播特性 分析模型 高速开关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泄漏管道中的压力波传播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郭希健 曹峥 +1 位作者 宣炳蔚 邓建强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4-104,共11页
有压流体受到扰动时压力和密度等参数会产生持续性波动并传播,压力波具有传递能量和携带信息的属性,可用于管道泄漏检测。通过搭建压力波管路试验系统,利用机械冲击激发压力波并分析其首波幅值特性,探讨了管路泄漏时压力波传播及衰减的... 有压流体受到扰动时压力和密度等参数会产生持续性波动并传播,压力波具有传递能量和携带信息的属性,可用于管道泄漏检测。通过搭建压力波管路试验系统,利用机械冲击激发压力波并分析其首波幅值特性,探讨了管路泄漏时压力波传播及衰减的规律。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管道系统的二维模型,就压力波衰减比值开展了模拟与试验结果的验证,并将该模型用于长管道的压力波传播特性分析。研究表明:机械冲击产生的最大压力波首波幅值约为178.0 kPa,试验中采用的压力波幅值约为95.2 kPa。压力波在经过泄漏口后幅值大幅衰减形成次压力波,同时发生反射,导致膨胀波的叠加位置发生改变,解释了泄漏时的压力波传播现象。当泄漏口的尺寸由1 mm增大至5 mm时,次压力波会减弱而反射的压力波增强;管长相对压力波半波长的大小影响压力波的叠加状态,利用泄漏后对应膨胀波的相位差可测算出泄漏口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泄漏检测 压力传播 压力波衰减 流体动力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水力特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泾油田长8块储层压力传播研究与井网初步模拟
14
作者 周思宾 杜箫笙 +2 位作者 靳卫广 于荣泽 王洪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8-90,145-146,共3页
镇泾油田长8块超低渗油藏储层类型分为孔隙型、裂缝型2种,不同储层类型产生的地层压力传播效果不同。要保证油藏的开采效果,需明确不同类型储层对应的井网排布关系。为此,针对长8块储层地质特征,在油水井动态指标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不同... 镇泾油田长8块超低渗油藏储层类型分为孔隙型、裂缝型2种,不同储层类型产生的地层压力传播效果不同。要保证油藏的开采效果,需明确不同类型储层对应的井网排布关系。为此,针对长8块储层地质特征,在油水井动态指标分析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储层类型的压力传播特征,并初步确定出相应的井网形式。然后应用矢量井网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井排距方案进行了模拟,预测出了井网的合理排距。该研究对长8块超低渗油藏不同储层类型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了初步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超低渗透油藏 孔隙型储层 裂缝型储层 地层压力传播 井网部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OS压力迭代的压力波传播CFD模型研究
15
作者 戴嘉宁 辜峙钘 +1 位作者 张玲 张牧昊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8-285,共8页
核能系统内压力波传播将造成水力学载荷效应,实现对压力波传播过程的精确模拟对结构载荷、应力分析而言尤为重要。一维系统分析程序(RELAP5、TRACE等)可用于水堆(压水堆、沸水堆)压力波传播模拟、分析。然而,对于一体化池式堆系统,聚变... 核能系统内压力波传播将造成水力学载荷效应,实现对压力波传播过程的精确模拟对结构载荷、应力分析而言尤为重要。一维系统分析程序(RELAP5、TRACE等)可用于水堆(压水堆、沸水堆)压力波传播模拟、分析。然而,对于一体化池式堆系统,聚变堆液态金属包层出现的压力波传播现象,如铅铋反应堆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引发的压力波传播问题,系统分析程序不够精细,无法揭示复杂结构空间内的压力波传播行为。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EOS压力迭代的二维压力波传播CFD模型及相关算法,编制了程序代码。采用一维空气激波管基准例题和二维压力波传播实例进行了程序验证。前者与理论解和ANSYS Fluent对比,后者与ANSYS Fluent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数值方法、模型可较为合理、准确地模拟单相压力波的二维传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传播 时间步分割算法 压力迭代 程序开发 空气基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管道屈曲传播中管壁与扣入式止屈器非线性接触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源 苗春生 +3 位作者 余建星 段晶辉 郭帅 马维林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5-232,共8页
运用二维环模型模拟管道,采用非线性离散弹簧模型模拟了管道外壁与扣入式止屈器内壁之间的接触.建立了其结构的弹塑性本构关系,构建了海底管道二维屈曲接触力学模型,研究分析了海底管道在屈曲和管壁接触过程中的承载力、结构变形以及截... 运用二维环模型模拟管道,采用非线性离散弹簧模型模拟了管道外壁与扣入式止屈器内壁之间的接触.建立了其结构的弹塑性本构关系,构建了海底管道二维屈曲接触力学模型,研究分析了海底管道在屈曲和管壁接触过程中的承载力、结构变形以及截面应力分布等的变化规律.为了验证该理论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将理论分析结果与ABAQUS软件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吻合良好;最后,将理论计算得到的屈曲压溃压力和屈曲传播压力分别与ABAQUS软件模拟结果及全比例管道屈曲试验进行了对比,证明了该理论方法的可靠性.该理论研究为进一步研究管道的屈曲传播力学机制和止屈技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管道 屈曲传播 非线性接触 扣入式止屈器 屈曲传播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障碍物形态对瓦斯爆燃火焰传播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子如 方琦 +1 位作者 汪泉 丁以斌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6-149,共4页
为了充分理解和认识瓦斯空气预混火焰在弱点火条件的加速演化规律,采用高速摄像机、光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测试了四种形态障碍物(平板、正三棱柱、长方体、圆柱体)、三种阻塞比(20%、40%、60%)下,浓度为8.62%瓦斯空气爆燃火焰的高速摄... 为了充分理解和认识瓦斯空气预混火焰在弱点火条件的加速演化规律,采用高速摄像机、光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测试了四种形态障碍物(平板、正三棱柱、长方体、圆柱体)、三种阻塞比(20%、40%、60%)下,浓度为8.62%瓦斯空气爆燃火焰的高速摄像照片、火焰传播速率及测点处峰值超压分布等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平板型、正三棱柱型障碍物诱导火焰加速程度较大,长方体次之,而圆柱体影响最小;障碍物能显著加速火焰传播,而其表面的不规整性或曲率突变是火焰湍流化的重要原因;不同形态障碍物对火焰传播初期影响较小,而火焰绕过障碍物后传播速率和压力有明显的增加。实验结论对矿井瓦斯爆炸灾害的预防和控制及其它工业管道可燃气体储运安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障碍物形态 瓦斯爆炸 火焰传播 传播速率 传播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柴油密度的变化
18
作者 陈萍 徐荣武 +3 位作者 刘振明 刘景斌 李丽婷 李梅 《内燃机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3,共6页
柴油密度是现代柴油机燃油系统设计和仿真中必须设置的重要参数.柴油密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大,密度的准确性是燃油系统设计和仿真正确性的重要保证.利用自行设计的燃油压力波传播速度测试台对国标0号柴油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波速进行测... 柴油密度是现代柴油机燃油系统设计和仿真中必须设置的重要参数.柴油密度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较大,密度的准确性是燃油系统设计和仿真正确性的重要保证.利用自行设计的燃油压力波传播速度测试台对国标0号柴油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波速进行测试,并推导计算出相应的柴油密度,获得柴油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柴油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且压力对柴油密度的影响远大于温度.在温度为300~360 K、压力保持恒定的情况下,温度每升高10 K,密度平均下降0.004 043~0.006 038 g/mL,压力越高,密度随温度下降幅度越小;在压力为20~200 MPa、温度保持恒定的情况下,压力每增加10 MPa,密度平均增加0.003 844~0.004 509 g/mL,温度越高,密度随压力增加的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燃油系统 柴油密度 压力传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压力特征建模及仿真 被引量:54
19
作者 闫晨光 张保会 +4 位作者 郝治国 晁光 王龙 付科源 梁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9-185,共7页
鉴于变压器内部故障后压力升高可能导致油箱开裂、起火及爆炸等事故,长期以来,电力变压器一般装有瓦斯继电器和压力释放阀用于故障切除及油箱过压力释放。但由于业界对其深入研究不足,且鲜有理论创新和性能改进,目前广泛使用的瓦斯继电... 鉴于变压器内部故障后压力升高可能导致油箱开裂、起火及爆炸等事故,长期以来,电力变压器一般装有瓦斯继电器和压力释放阀用于故障切除及油箱过压力释放。但由于业界对其深入研究不足,且鲜有理论创新和性能改进,目前广泛使用的瓦斯继电器存在速动性不足、可靠性较低及阈值难以整定等缺陷。通过分析变压器内部故障造成油箱内压力升高的瞬态物理过程,建立了变压器油箱内部故障压力震源及其波传播的数学模型,有限元仿真变压器内部故障后油箱内压力升高变化情况,得到不同时刻下油箱内部压力分布云图及不同位置压强升高曲线。仿真计算结果揭示了变压器电气网络故障与油箱内非电气量表象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基于故障压力特征的数字式瓦斯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仿真平台。此外,通过与电力变压器油箱内电弧故障压强升高试验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建模型及仿真手段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 内部故障 电弧能量 压力震源 压力传播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0 MPa共轨系统的压力波动特性及燃油物性参数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志昊 杨青 +2 位作者 孙柏刚 吴东伟 徐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3-1117,共5页
对喷射压力达到250 MPa的超高压共轨燃油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不同压力与温度条件下高压油管内的压力波动特性.利用喷油器端与共轨管端压力波动的对比计算得出压力波传播速度、燃油与高压油管的总体积弹性模量,并得到了喷射压力在180~2... 对喷射压力达到250 MPa的超高压共轨燃油系统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不同压力与温度条件下高压油管内的压力波动特性.利用喷油器端与共轨管端压力波动的对比计算得出压力波传播速度、燃油与高压油管的总体积弹性模量,并得到了喷射压力在180~250 MPa范围内,燃油温度在20~40℃范围内压力波传播速度和总体积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共轨系统 压力波动 压力传播速度 总体积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